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 近期展览
  • 专馆
  • 原状陈列
  • 赴外展览
  • 《吉曜承欢》( 总本 ),清,不著撰者姓氏,清 昇平署 朱墨抄本。 弋腔 。半页8行,行20字。小字同。抬头行23字。开本24.1cm×15.3cm。朱墨句读。单出戏。
    清道光二年(1822年)十二月初八日 重华宫 及同治十一年(1872年)皇帝大婚承应此剧。同治四年(186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漱芳斋 承应此剧。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十五日为同治大婚期间, 长春宫 承应戏 ,巳正八分开戏,亥正戏毕,以此剧作开场戏,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长春宫伺候此剧。
    本剧是清代宫廷 庆典承应 戏《 法宫雅奏 》中皇上大婚礼成承应剧目之一。剧情为:“恭逢皇上大婚,贵妃朝见,时逢燕喜”(或作:“恭奉圣皇当阳,时逢清宴”),天 福星 君、天 寿星 君、增福财神和 天喜星君 奉玉帝敕旨,一同前往神州呈祥献瑞。诸神献福、寿、财、喜。唱赞吉祥词语,如“金钱盈宝库,如意集华筵,赤松年不老,丹桂福长绵,真乃福寿无量”。剧末诸神同唱再祝:“寿无疆,福难并,拜献天家表寸诚,翘首皇围,氤氲的喜气腾。”
    祝寿、銮驾还宫等亦用此本。
    《穿戴题纲》著录
    即戏剧的总剧本,包括每个角色的上下场、对白、唱词、简单动作等,一般供执行排演的人员使用。总本也是安殿本用本之一,供皇帝审批剧本和帝后看戏时阅览,以了解剧情。 昇平署是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其前身为南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宫廷戏剧活动日渐衰败而大量裁减人员,并改称此名,但习惯上有时仍称南府。其隶属于内务府,设总管1人,首领4人。下设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清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喜好戏曲,遂又大批挑选民籍学生入宫,四大徽班中的很多著名演员都兼充昇平署教习和学生,内学、外学和本家成鼎足之势,戏曲活动空前繁荣。南府和昇平署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促进了京剧剧种的形成,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弋腔:又称弋阳腔,戏曲声腔之一。由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吸收北曲而成。弋腔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腔在南北各地繁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其唱腔结构来自南戏的曲牌联套体制,角色行当也承南戏,分生、旦、净、末、丑。其舞台表演,即唱、作、念、打则只用锣鼓节制、帮衬,无管弦伴奏。清代宫廷承应戏系列中弋腔占十分之三。 专为皇帝、皇太后、皇后演出的戏剧,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叫法。 凡遇皇太后、皇帝万寿,皇帝大婚,后妃千秋时,内外学都要在宫内演出,称庆典承应。演出的剧目有《双星永寿》、《碧月呈祥》、《八仙祝寿》、《群仙拱寿》、《万国来朝》等。 宫中为诸喜庆事所演之戏,如皇帝或皇子指婚,演出《红丝结吉》、《璧月呈祥》,皇帝大婚、皇子成婚,演出《列宿遥临》、《双星永庆》,皇太后上徽号、册封妃嫔、行围等等各有专演之戏。乾隆时礼仪最繁,法宫雅奏之戏亦多,道光以后,巡幸、筵宴等礼渐少,法宫雅奏之戏也随之减少。 清宫中凡遇皇太后、皇帝、后妃寿辰,皇子成婚或祝捷等喜庆之日,都要按庆典内容承应戏剧。主要分为《九九大庆》和《法宫雅奏》两部分。 清代皇帝大婚,上“恭上”徽号(一般是皇后恭上皇太后徽号,而皇帝恭上太上皇徽号者只有乾隆皇帝),皇子出生、“洗三”、弥月、成婚,皇帝册封妃嫔、大驾还宫、行幸翰苑以及迎銮、行围、祝捷、召试咏古(展诗应律)、酒宴之日,都要按庆典内容承应戏剧,统称《法宫雅奏》。 福星对应天上的岁星,即木星,福星根据人们的善行施赠幸福。 即老人星,人们常把其塑成头部长而隆起的老人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的象征。 据《封神榜》,殷商的末代亡国之君纣王,死后被封天喜星君。 TAG标签耗时:0.053914070129395 秒

    撰稿人:白伯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