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从1986年开始,我先后导演了古希腊悲剧和喜剧16部。其中,悲剧14部,包括不同年代版本的《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特洛亚妇女》《美狄亚》等。

我在排演中,特别是在东方和西方戏剧交融上有很多体会和感受。在我导演的话剧中,经常结合东方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虚拟、象征和写意”的原则和东方戏剧的手段处理演出,采用中国戏曲艺术的形式演绎古希腊悲剧,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东西方戏剧的融合,能够呈现出非常有表现力的演出。

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希腊戏剧诞生在酒神的祭奠活动中,开创了“由演员扮演人物当着观众的面表演故事”的戏剧艺术,影响至今。古希腊戏剧的“简洁、庄严、肃穆和震撼”的美学特点是它的魅力所在。中国戏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在庙会歌舞和杂技的基础上诞生,“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表演,包含完整的程式,以“虚拟、象征、写意”的美学为基础,成为独具特色的东方戏剧的代表。两个地理位置和年代相距甚远的戏剧品种产生碰撞和对话,能否融合在一起?这正是我30多年在创作中所探索和追求的。

1988年在希腊演出时,一位西方导演向我谈及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并建议我采用中国戏曲的形式演出古希腊悲剧。回国后,裴艳玲找我,希望能给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团排一出古希腊悲剧,到欧洲去演出。于是河北梆子《美狄亚》在1989年诞生了。《美狄亚》的原作中主要写美狄亚杀子前的思想斗争,如果用戏曲演绎会是一出“文戏”。为了展示戏曲艺术的四功五法、综合性的表演特色,我与改编者姬君超商议,决定把古希腊神话中“金羊毛”的故事,即美狄亚故事的前身,加入戏中。这样前面“夺取金羊毛”“战风斗浪”等故事可展示戏曲的武功和许多象征的场面。

河北梆子《美狄亚》(二、三版)1995年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青年团演出。我们注重寻找戏剧的相同、相通之处,如歌队的存留。我想到中国戏曲虽然没有歌队的形式,但川剧中有“帮腔”,京剧中有“龙套”和“捡场”,将这些搬到舞台上,不就是歌队吗?后来,歌队在该剧中的作用和功能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令演出增色不少。如今,古希腊戏剧的歌队形式已广泛运用在中国戏剧舞台上了。

我们一开始就追求“中国人看来是改革的戏曲,外国人看来是典型的中国戏曲”,“把古希腊悲剧的歌队传统与中国戏曲的虚拟、象征、程式和载歌载舞的传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中国戏曲的魅力为演出的风格”。我们让歌队在上场门的台口就座,乐队在下场门的台口就座,歌队和乐队在演出中始终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演出中,充分利用了戏曲艺术的虚拟和象征手法,没有布景,没有大道具,用歌队代替,效果很好。在这个戏中,音乐是贯穿始终的,演唱形式多样,充分表现了剧情和人物思想感情,是为戏服务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国外观众曾评价:“《美狄亚》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剧’。”

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上,我想,必须尊重戏曲的传统,又必须突出古希腊悲剧的广场演出形式和强烈的震撼力。因此,我要求演出样式上要遵循戏曲的传统样式,服装采用纯手绣的戏曲服装,在人物塑造上要行当,但不受行当限制。如美狄亚人物的塑造运用了戏曲全部旦角的行当,在个别场面甚至运用了架子花的动作,以表现角色的巨大激情。要程式,又不受程式限制。如取消“一桌二椅”,由歌队队员组成“酒桌”。“靠旗”再加“翎子”的扮相上,更显人物的英姿。在戏曲原有的“水旗”和“车旗”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锅旗”“羊旗”,使戏曲的象征更加丰富了。东西方戏剧的结合很容易搞成“贴合”,所以我主张“融合”,即“咖啡加牛奶”的作用,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

2001年,希腊欧洲文化节中心邀请我带戏参加国际古希腊戏剧节,主题需与忒拜城有关。于是我邀请中国剧作家郭启宏执笔,根据《七雄攻忒拜》和《安提戈涅》改编了河北梆子《忒拜城》。中国历史上曾有“七雄争霸天下”的故事,我们就把古希腊悲剧的故事移植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力求创作出具有一定东方神秘色彩、抒情而不失内在张力、带有一定哲理性和象征意蕴的悲剧诗。布景、服装、道具等都按春秋和西汉时代重新设计,但表演方式仍然使用戏曲方式。该剧从2002年首演至今已上演了19轮,先后到希腊、哥伦比亚等国家演出,多次参加在北京举办的重大国际活动和戏剧节。

在《美狄亚》和《忒拜城》之后,我和郭启宏对改编欧里庇得斯的《俄瑞斯忒斯三联剧》,即《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神》产生兴趣。我们认为,如果能把这三部戏写成一部戏进行演出,观众肯定喜欢并可以充分展示古希腊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于是,我们对传统戏方式、新编历史剧样式进行了尝试。我们设想采用古希腊的服装和生活,用中国评剧来演绎这出戏,这是个大胆甚至有点冒险的尝试。因为,前两部戏毕竟都是中国式的演出。如今要着西方服装,以西方生活表演,能否和中国戏曲的演出方式协调、和谐、统一?一开始我是犹豫的,后来通过与中国评剧院院长王亚勋和郭启宏的共同探讨,我们认为,评剧是中国善于演绎“现代题材”的戏曲剧种。

《城邦恩仇》以《火》《血》《奠》《鸩》《审》五幕将《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神》三部戏集中在一出戏完成,摘取了“杀夫”“寻弟”“弑母”“审判”几个主要事件,表现了阿伽门农家族世代血腥仇杀的故事。阿伽门农的家族命运来自神的诅咒,这诅咒实质是原作者告诫世人要消灭仇恨,停止残杀。《城邦恩仇》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编,渲染了仇杀对人类命运的影响,仇杀必须终止,冤冤相报何时了。雅典娜通过审判,赦免了杀母的俄瑞斯,宣扬了人类要和平、要大爱的永恒的追求!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我们决定了创作的总原则:古希腊悲剧传统、中国戏曲(评剧)和现代审美三结合原则。在三结合的创作中,鼓励探索、试验和创新,以寻求评剧艺术的扩展和丰富它的表现力——在舞台美术上要保持远古的希腊特色,符合简洁、庄严、肃穆的创作原则,并有大剧场和露天剧场演出两种方案。灯光处理要适合戏曲的表现方式,又要有一定的气氛和情绪的渲染。在音乐和唱腔上要保留评剧的特色,并发挥评剧各流派的演唱特色,让评剧观众听到传统和创新共存的评剧声腔。探索“数字音乐”与戏曲民乐相结合的形式,创造新的音乐表现手段。在身段运用上,在戏曲传统身段的基础上,根据服装特色创造新的身段,注意人物在舞台上的形体造型和雕塑感。舞蹈要为剧情和人物设计,如复仇女神可吸取现代舞蹈元素。在演员念白上要求具有“诵诗”风格,以体现剧本的史诗特色,也符合古希腊戏剧的语言风格。不要单纯的戏曲念白,在表演上要求演员以“真情实感”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上述构思终于呈现在了舞台上,两个具有古老文明的戏剧艺术交融在一起,产生了强烈、鲜明的演出效果。该剧在第九届评剧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中获得演出大奖。2014年赴希腊参加埃斯库罗斯国际戏剧节开幕式演出,受到希腊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戏剧艺术是文化和文明的代表艺术,是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探索东西方戏剧的对话、碰撞、交融,我是深有体会的。回顾这段经历,可以证明文明是不冲突的,是和而不同,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