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骨钙素和低强度激光照射作用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 取96只SD大鼠,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24只。A组:放置矫治装置后,每天在大鼠加力磨牙腭侧注入1 mg大鼠纯化骨钙素。B组:在放置矫治装置后,每天用弱激光照射被移动的磨牙。C组:在放置矫治装置的当天,每天在大鼠加力磨牙腭侧注入1 mg骨钙素,同时用弱激光照射。D组(对照组):只放置矫治装置给大鼠磨牙加力,不采取其他措施。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加力后1、3、5、7、10、14 d牙齿的移动距离,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 C组大鼠牙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其他3个组(P<0.05);与D组比较,C组压力侧破骨现象明显,张力侧成骨活跃。结论 骨钙素与激光共同作用有效地加速了实验性大鼠的正畸牙移动。
目的 研究牙周病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牙周炎对妊娠期糖尿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24~28周孕妇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纳入试验组,身体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其牙周健康指数,其中包括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附着丧失水平、牙周袋探诊深度,统计分析两组差别。同时在试验组孕妇中选取伴牙周炎和牙周健康的孕妇各30例,检测其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牙周探诊深度外,两组孕妇的其他牙周健康指数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周炎孕妇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同组牙周健康的孕妇(P<0.05)。结论 牙周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具有相关性,牙周炎症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目的 观察使用树脂进行龋齿治疗前后唾液中变异链球菌数量的变化。方法 招募志愿者20名,对其口腔内所有龋齿去净龋坏组织后使用不含氟树脂材料进行充填,分别收集充填前及充填后第1、2、3、4周的非刺激性唾液样本,使用轻唾-杆菌肽琼脂培养基厌氧培养48 h后检测变异链球菌数量,比较其在龋齿充填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龋齿行树脂材料充填后1周唾液中变异链球菌数量较充填前下降明显(P<0.05),充填后2、3、4周较充填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患龋个体进行龋齿备洞后的树脂充填能在短期内降低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的含量,但随时间推移,唾液中变异链球菌数量会逐渐恢复到治疗前的状态。单纯依靠龋齿充填治疗并不能改变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的数量。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微笑美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需求现状。方法 随机选取120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120受试者中随机抽选男女各20位,进行微笑基础知识教育,1周后随访调查。取受试者干预前后2次正面微笑照片被男女各10名大众参与者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从各个问题答案构成比中看出,男女各占比例相差小,但微笑美学基础知识在大学生中迫切需要学习。卡方检验显示受检者主观感知变化结果:对微笑美学基础知识了解改变,干预具有一定效果;专业指导与训练后会变得更好,男性改变明显,女性选择“可能性”的非常多;估计自己微笑理想程度以0~10分的中点5分处分界,对评分数据分析,显示出尚不能认为女性变化明显但整体主观变化明显。大众评价结果显示,尚不能认为女性评价者认为授课后的相片更好看;而男性评价者认为授课后的相片更好看;男女共20名评价结果显示,更倾向于授课后的相片好看。结论 当今大学生迫切需要微笑美学知识这方面的教育,需要进一步发挥正畸医师的社会性作用,即将微笑美学知识面向社会推广。
虚拟现实(V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其操作技能模拟器不但可以模拟实际临床中的常规病例和疑难病例,供学生反复练习其诊疗要领,还可以连续记录操作过程的三维运动和力数据,进行回放观摩和分析,使教学、训练和考核环节变得可量化和标准化,不依赖于特定教师的经验,便于教学和考核;具备沉浸感、想象性和交互性等本质特征。在口腔医学教育领域,VR技术通过建立集成力学和视觉显示的虚拟仿真环境,逼真地再现了口腔医师对真牙操作时的感觉和信息。VR技术在口腔医学各专业领域的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将改善当下业界仍主要采用体外牙和人工牙来训练口腔医师触觉感知能力及操作技巧的教育环境,有望探索出一条培训口腔医师操作技能的新方法。
三七总皂苷(PNS)可调节多种成体干细胞的分化,与骨形成密切相关。以微波、超声和超临界流体技术提取PNS,较传统提取时间大大缩短,提取效率大大提高。PNS的诱导成骨试验包括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体外试验显示,PNS可明显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及增殖;体内试验显示,PNS可使骨矿化提前。PNS既可通过调节骨形态发生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促进骨改建;还可通过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家族、核因子-κB等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羟磷灰石作为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将其与PNS复合,PNS可定向缓慢地作用于骨缺损部位并在骨缺损组织周围始终保持一定的质量浓度,从而加速骨缺损修复。
贱金属合金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是口腔临床修复体应用的主体,存在着较高的不安全性,其生物相容性评价主要有细胞毒性试验、动物试验和临床前试验。细胞毒性检测主要有中性红试验、51Cr释放法、分子滤过试验、甲噻唑四唑氮比色试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试验、乳酸脱氢酶试验、红细胞溶血试验和流式细胞计数等,使用最广泛的细胞是L929细胞和海拉细胞。按细胞接触方式的不同,毒性试验细胞的培养分为浸提液培养法、直接接触法和间接接触法。动物试验可从整体上评价生物相容性,可产生免疫或补体激活反应,但试验难以控制,费用高,费时。动物试验可弥补细胞毒性试验难以模拟的综合反应,因此其与细胞毒性试验一样都是口腔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
牙菌斑、唾液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均存在着幽门螺杆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而龈沟和牙周袋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一个集聚地。幽门螺杆菌不但与牙周炎密切相关,还与口腔黏膜疾病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可能是牙周炎或促进牙周炎进展的重要细菌,牙周炎也可能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或者感染复发的重要因素。牙周袋较深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龈下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幽门螺杆菌的再感染源。口腔幽门螺杆菌不仅导致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还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道疾病复发的始作俑者。三联疗法结合牙周基础治疗较单纯的三联疗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日常菌斑控制加牙菌斑专业处理更利于对口腔菌斑的控制。本文就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清除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其受体(EPOR)结合引发信号转导,调节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EPO激活贾纳斯激酶(JAK)及其下游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等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调节原始干细胞发育、细胞完整性、血管再生和神经发育等。EPO具有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和骨折的愈合,在牵张成骨过程中可加快骨的愈合速度。EPO和EPOR在骨髓间质干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等成骨向分化和成骨细胞中,主要通过JAK-STAT、PI3K-蛋白激酶B、MAPK和核因子-κB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进而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这对于口腔正畸牙移动和颌面外科的牵张成骨等皆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SPA)P是一类介导细菌黏附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的黏附毒力因子,具有高度保守性。SPAP含有1 561个氨基酸残基,其线性结构氨基酸序列由前导肽区、N端、A区、V区、P区、C端和细胞壁锚着端组成。SPAP具有的淀粉样纤维特性,在细菌生物膜形成中十分重要。SPAP可与牙面获得性膜中的唾液成分结合,介导变异链球菌对牙面的初始黏附。SPAP通过分选酶转移肽共价结合到细菌胞壁表面,在内源性的表面蛋白释放酶作用下又可从细菌胞壁表面释放出来,从而使变异链球菌生物膜降解。本文就SPAP的结构、淀粉样纤维特性,变异链球菌黏附,SPAP各区在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对于龋病病因学和龋病防治的意义不言而喻。
舌鳞状细胞癌位居口腔癌首位,颈淋巴结转移妨碍其治疗。颈淋巴结转移分为微转移和包膜外转移,前者与肿瘤预后较差相关,后者对患者的生存率影响更大。舌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多为Ⅰ~Ⅲ区,原发灶浸润深度对颈部隐匿性淋巴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与其病理分级、神经和血管侵犯、浸润深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关。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评估除需借助B超、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等影像学辅助检查技术外,还需借助细胞细针吸取活检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来确认。迄今有关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处理仍无定论,临床选择上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目前,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处理主要为颈淋巴结清扫和随访观察两种方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是解决其问题的主要方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入选2018学术类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关于将《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推荐的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的通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首次入编2017—2018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关于假冒网站和论文代发网站的声明
关于投稿和汇款的重要通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首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