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掀起产业变革的浪潮,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争夺前沿制高点的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建造大国,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产品性能欠佳、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痛点问题影响着中国建造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建造该如何抓住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借鉴发达国家的创新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宏观战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回答上述问题,中国工程院立项重点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以期发挥院士群体的智力优势,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针对行业痛点问题,从产品创新、技术进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以及制度设计等方面规划中国建造全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路径,进而提出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对策与建议。
第一部分 项目简介
《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是由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院士牵头,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学术及行业团体,中国建筑、中国铁路、中国石油等企业共同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项目主要包含6个课题,分别为“中国建造未来三十年发展目标与战略路径”、“中国智能建造工程”、“中国新型工业化建造”、“中国建造全球化发展”、“中国绿色建造工程”、“中国建造组织与机制创新”。
项目的总体思路是以智能建造为技术支撑,以建筑工业化为产业路径,以绿色建造为发展目标,以建造国际化提升企业品牌和国际竞争力,制定“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工程建造的转型升级,促进工程建造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
课题负责人
项目专家组
第二部分 课题概述
课题一:中国建造未来三十年发展目标与战略路径
围绕中国建造该“往哪走?”以及“怎么走?”问题,课题一通过梳理全球工程建造变革发展现状与趋势,立足于未来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工程建造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面向全球工程建造竞争最前沿,从产品绿色化创新、技术智能化升级、市场全球化拓展、建造方式工业化转型以及组织管理生态化治理等方面规划我国工程建造全球竞争力转型升级的战略要点与关键路径,研究面向“中国建造2035”的战略目标及创新路径。
战略目标体系
课题二:中国智能建造工程
课题二聚焦全球工程建造技术智能化发展前沿,立足于我国工程建造技术发展实践,围绕我国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大数据以及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明确我国工程建造由机械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型发展阶段目标,建立我国工程建造智能化系统框架。
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体系
课题三:中国新型工业化建造
课题三面向我国建筑工业化在行业标准、技术体系、政策引导、专业人才、构件生产、精装交付以及综合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工程建造工业化流程,从“设计-生产-建造-运维服务”产业链各环节入手,厘清智能制造与工程建造创新之间系统联系,提出以材料和工具装备数字化创新为驱动的工业化建造发展战略,并为技术与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建议。
中国新型工业化建造研究框架
课题四:中国建造全球化发展
为回答“如何建设全球工程建造强国?”和“如何塑造中国建造国际品牌?”两方面问题,课题四通过对中国工程建造的全球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实现工程建造全球化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具有的资源和成功要素,提出总目标及分阶段目标,制定提高中国工程建造国际竞争力和塑造中国工程建造国际品牌的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中国建造全球化发展研究框架
课题五:中国绿色建造工程
课题五通过系统梳理全球绿色建造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从“产品-过程-服务”多维度描绘我国工程建造绿色化发展战略目标体系;并围绕绿色建造发展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制定中国绿色建造发展的方向性路径、技术性路径和体系性路径。
中国绿色建造工程目标体系
课题六:中国建造组织与机制创新
课题六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围绕行业管理体制、市场运行机制、生产组织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等关键问题,研究面向中国建造2035新情境下绿色智能建造、新型工业化建造和全球化发展战略需要的建造体制、机制及人才培养发展的创新模式,为实现中国建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中国建造组织与机制创新研究框架
第三部分 项目启动
2019年4月20日,由中国工程院、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启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庆市政府、项目参加单位及有关企业的170余位院士、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山城,共襄盛举,为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言献策。
启动会开幕式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胡文瑞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张毅司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苏蕴山司长、重庆市人民政府陆克华副市长先后致辞。
开题报告与讨论由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主持。项目负责人丁烈云院士作项目开题汇报,介绍了项目的总体研究思路与框架。随后,骆汉宾教授、吴刚教授、李启明教授、刘贵文教授、王广斌教授等课题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个课题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目标及进度安排等内容。孙永福院士、郭重庆院士、卢春房院士、黄维和院士、肖绪文院士、钮新强院士分别对课题汇报内容提出了相关建议。项目负责人丁烈云院士对各位专家建议表示感谢,胡文瑞院士对会议情况进行了总结。
《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现场
第四部分 专家建议
何华武院士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较为广泛、标准相对完善,但难以覆盖铁路、交通等其他专业领域,主要问题在于行业BIM软件平台的欠缺。因此,需要加大软件平台的研发力度,持续完善BIM标准,不断深化BIM技术在各专业的应用,并推进BIM技术与通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系统等其它专业技术融合,向多阶段集成化、协同化和普及化方向发展。
胡文瑞院士
中国建造2035的研究应纳入投资和成本方面的考虑。工程建设的重点是靠投资产出效果,脱离了产出效果,工程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中国建造2035研究还应考虑中国建筑的美学,建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房子。
孙永福院士
课题需要找准研究问题,在问题突出以后有针对性地在战略层次提出突破点。智能建造首先面临数据质量和数据来源的问题,铁路数字化建设需要基于信息物理基础的信息化平台,以提高数据挖掘的智能化水平。工业化、装配化体现的是标准化的设计、工厂化的生产、装配式的施工,这个过程如何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如何发挥而不是约束设计人员创新的思想;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如何发挥优势同时预防弊病,走一条更健康的道路。所以问题找准是关键。
郭重庆院士
中国建造和中国制造一样将会出现拐点,那么拐点的下半场是什么?应该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整个产业的发展应该是物理系统、信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三元融合,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相融合,智慧在云、智慧在端,这是中国建造的发展之路。
卢春房院士
建造的概念不仅包含新工程的建造,还应包括既有工程的养护维修和持续改造。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存量非常大,后续的更新和持续改造将是重点。其次,战略突破应考虑一体化建造,一是在技术研究、攻关方面应该打造行业部门间的阻隔,实现一体化;二是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实现一体化规划、建设和使用。
黄维和院士
中国建造2035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至少有科技进步和工程建造技术以及政府、企业、项目多因素的工程建造过程管理两个维度的保障。在技术维度,不光要关注技术的发展,还应集成已有的技术,争取整体性提升;在管理维度,应从方法论层次将相关的管理理念应用于工程产业的管理。
肖绪文院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基本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对建筑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精益建造应该是中国建造2035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升精益建造水平迫在眉睫。
钮新强院士
当前的中国建造忽视了标准体系的建立,标准体系相对落后,国际认同度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体系上的变革,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另外,标准应纳入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理念;最后,应在推进标准认同度方面下功夫,标准的落后带来的是基础性的落后和竞争的落后。
来源:
工程管理前沿、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