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7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尊敬的麦克拉伦夫人,
尊敬的艾博雅大使及夫人,
尊敬的韩魁发大使及夫人,
尊敬的欧威廉大使及夫人,
各位老朋友:
我和我夫人胡平华非常高兴在中国驻英大使馆接待大家。再过几天,中英将迎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周年。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40年来中英关系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一起回顾过去、探讨现在,并展望未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英关系过去的40年,就是“变化”;如果再加一个形容词,就是“巨大变化”。
政治上,自1972年中英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以来,两国解决了香港问题,扫清了双边关系发展的障碍。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到新的高度。已逝的麦若彬大使(麦克拉伦夫人的丈夫)和欧威廉大使当年就参与了香港问题的谈判,并都是《中英联合声明》的英方起草人。艾博雅大使在任时,中英顺利实现了香港政权交接。韩魁发大使首次常驻中国时则刚好见证了英国代办处升格为大使馆,担任大使期间又参与了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经贸上,中英贸易额从1972年时的3亿美元,到2011年达到了587亿美元,增长了近200倍。两国双向投资总额接近200亿美元,中国对英投资更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至去年底已达23亿美元,其中一半是去年一年实现的。
人文交流上,1972年时彼此陌生的两国人民,今天频繁相互来往,每天至少10多个直通航班,每年超过百万的企业家、留学生和旅游者来往两国。我听说欧威廉大使在剑桥学习中文时只有3个同学,而现在英国的“汉语热”不断高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分别达到了19所和60间,居欧洲之首。不久前中国大使馆举办了中英大熊猫伙伴关系演讲和绘画比赛,很多英国小朋友中文水平相当高,对中国也非常向往和喜爱。中英友谊的种子已经播种在他们幼小的心田。这里我要感谢欧威廉大使担任演讲比赛决赛的评委。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作为第11任中国驻英大使,我总在思考,中英关系在下一个40年怎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认为,一是要“以史为鉴”。中英过去40年总体发展顺利,但并非没有曲折和教训。我认为,两个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迥异的国家,分歧甚至矛盾有时在所难免,但两国并不缺乏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勇气。关键在于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在沟通中加深了解、增进互信,在接触中相互适应、求同存异。这样才能排除干扰,坚定地沿着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道路走下去。
二是要“立足当下”。当前中英关系面临许多良好机遇。两国发展规划上多有契合,资源和优势上互为补充,在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已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双方完全可以乘势而上,打造更多标志性的合作项目,开创互利合作新局面。今年,中英将启动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出席伦敦书展,伦敦将举行奥运会,我相信,两国人文交流也将迎来新发展。
艾博雅大使(右)、欧威廉大使(左)
三是要“与时俱进”。时代在进步,世界在发展,各国关系更加密切,利益更加交融。中英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作为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双方应始终站在战略高度,具有长远视野,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前进方向。只有这样,中英两国才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中英关系才能“更上一层楼”,不断造福两国人民,并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中英关系的发展离不开有识之士的支持和推动。各位在外交职业生涯中,为中英关系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离职后也依然心念中国,在不同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积极促进对华友好与合作。“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人民是非常讲感情的。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欢迎大家常回中国看看。我也衷心地希望大家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向英国民众介绍中国和中英关系,使我们的共同事业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更大的支持。
最后我提议:
为中英关系下一个40年的辉煌,
为中英两国人民友谊长青,
为在座各位朋友的身体健康,
左一为韩魁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