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原标题:氢燃料电池电力包解决方案提供商,「溯驭技术」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界6月1日消息,氢燃料电池电力包解决方案提供商「 溯驭技术 」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九合创投 领投, 险峰长青 跟投,资金将用于开发新一代一体化电控架构下的集成氢燃料电池电力包。公司Pre-A轮融资正在进行中。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内部架构可以简单划分为系统、电堆等。氢燃料电池的系统控制难度比燃油机和锂电池更大,从成本来看,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几乎占到了电堆的2-3倍。

氢燃料电池的系统控制难度比燃油机和锂电池更大,其难度在于高中低频复合的控制体系。

燃料电池、燃油机、锂电池BMS控制周期差异

如上图所示,传统燃油机和锂电池的BMS都未跨过kHz的控制周期大关,而燃料电池在大功率发展过程中,纵向电控系统覆盖了从微秒到毫秒、秒级的变化。为了满足这样的电控系统特性,需要一套自主设计的完整架构体系,而这是 无法从燃油机电控或者锂电池BMS上面直接借用移植的。

具体而言,传统氢燃料电池在系统架构上可以简化为:每一个总控制器(FCU)是中央大脑,控制不同的子模块。而每个子模块当中,又会另设单独的子控制器,负责各自不同的机械及功率模块,比如空压机、循环泵、功率转换器等等。 「溯驭技术」创始人 董震表示,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弱中央强番邦”的结构。

传统系统架构vs「溯驭技术」架构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链的上游可以分为,电堆厂商和辅件BOP厂商;中游则是负责机械集成和部分控制的系统厂商。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辅件BOP厂商为中游提供的一般是“机械模块+子控制器”的产品。相当于系统集成厂商把一部分系统控制的任务,下放给了辅件BOP厂商。

尽管这减小了系统控制的压力,但也导致了,由于燃料电池当中辅件BOP众多, 当每一个厂商都算上了各自的控制器直接或间接成本,再加上目前尚未实现规模化效应,整体也就推高了燃料电池最终造价。

董震认为,在产业链不精简的情况下,这种量产道路往往陷入死循环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导致没办法起量;又因为没有起量,量产降本无法走通。“走出‘死结’的关键是用技术的方式改善模式,从根本上实现降本”。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产业链

面对高集成需求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溯驭技术」给出的方案是“完全中央集权”的结构思路。

这样对应的结果便是,系统集成厂商回归为真正的系统厂商,而BOP企业也能回归本位,让氢燃料电池“变成了一个成熟的行业该有的状态”。他表示,这种中心化的架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堆叠和集中,而是需要搭建一个完整的一体化电控架构,优势在于可以推动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的下降。

经过「溯驭技术」的测算,以100kw氢燃料电池为例,到2022年,BOP辅件的成本大概是20万元左右。但经过一体化电控架构的改造,相当于把这部分拆成电气化功率模块和机械模块,总的成本在第一年就有5万元的降幅,并在未来三年内实现降本幅度翻倍。

此外,在这种新的系统架构下,系统集成厂商分到的毛利大大增加,氢燃料电池电力包有望在2025年迎来15万/百千瓦的价格,从而进一步加快氢燃料电池市场化进程。

董震表示,公司的核心壁垒是,在一体化电控架构承托下,多时间尺度高低频电力电子复合控制技术、多约束复杂耦合系统优化控制以及多体模块化协同控制技术。

目前,溯驭技术已经推出了电控软硬件一体的平台型氢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包括模块化空冷氢燃料电力包SeePack系列、拓展型水冷氢燃料电力包SeeSys系列。功率范围覆盖百瓦到兆瓦,以满足的多类应用场景(固定、手提、车载、飞行)。

团队方面,创始人是曼彻斯特大学控制系统博士,在电气化复杂新能源系统控制和优化方面拥有近50项期刊专利。 联合创始人是华威大学控制工程教授。核心技术团队来自华为、吉利、通用、重塑等公司。已与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及业务合作,一期生产基地已经开建。

险峰长青叶展旗表示 :“氢能是极具潜力的能量载体,目前高成本是阻碍其规模化的最大障碍。董博士带领资深产学研技术团队,以创新的产品架构显著提高系统集成度、降低整体成本,将持续助力燃料电池在中国的普及应用。”

九合创投谢振亮表示 :“随着燃料电池市场的逐步拓展,自下而上的分离系统耦合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性和效率性需求,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设计是必然趋势,溯驭团队从电控架构切入,重构燃料电池系统,将大大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促进燃料电池市场发展,我们非常看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