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屏山县,隶属 四川省 宜宾市 。位于 四川省 南缘, 金沙江 下游北岸, 岷江 下游两岸,东界 叙州区 ,西邻凉山州 雷波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 ,北连 沐川县 ,南与 绥江县 隔金沙江相望。 总面积1504平方千米。 2022年,屏山县常住人口24.5万人。 有少数民族30个。 截至2022年10月,屏山县下辖8个镇、3个乡, 屏山县人民政府驻屏山镇金沙江大道西段139号。
屏山县,因境内名山锦屏山状若屏风而得名。 明,置屏山县。清雍正六年(1728年),划金沙江南岸今 绥江县 永善县 。分雷波置卫。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分 马边 置厅。民国30年,分 沐川 设治局 1996年,撤销宜宾地区设立地级宜宾市,屏山县属之。 2020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屏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2年,屏山县地区生产总值1104773万元,比2021年增长5.1%。
春秋战国,屏山县西部地区,包括今中都、新市(含 沐川 马边 等地),居民多为 蜀族 。东部为古僰人聚居区。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年)灭蜀,置 巴郡 蜀郡 ,今屏山县东部属 僰道县
秦,今屏山属蜀郡僰道县。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置 犍为郡 ,领县12。屏山仍属僰道。成帝中,今屏山改属 益州 键为南部都尉 朱提县 。东汉永初二年(108年),改益州键为南部都尉为键为属国都尉,今屏山仍属之。建安二十年(215年),置朱提郡。今屏山属益州 朱提郡 朱提县。
三国蜀章武三年(223年),因在今屏山、 雷波县 、马边一带置 马湖县 安上县 。今屏山属马湖、安上二县。延熙五年(242年),安上县废入马湖县。今屏山属马湖县。
西晋,今屏山仍属越嶲郡马湖县。东晋哀帝时,裁马湖县。今屏山改属 宁州 朱提郡朱提县。
南北朝,今屏山已属 徼外 ,各族(蜀、夔、僚、汉)自理,并相互融合。今屏山曾分属朱提、安上等郡。西魏末,复置马湖州,今屏山属之。
隋,因之。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马湖羁廉州都尉府,属 戎州 。今屏山属之。天宝十年(751年),废都尉府,改置马湖部都大使,今屏山仍属之。至德二年(757年),以马湖部主领殷、驯、骋、浪四州。属 剑南道 戎州都督府。今屏山属之。乾符二年(875年),曾在今屏山置平夷军使。
五代,分属前蜀、后唐、后蜀马湖部。
宋初,仍属马湖部。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为叙州,马湖部属 叙州 。并在今屏山置夷部七村村大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 马湖路 。路治在夷都溪口南崖(即今新市镇和平街)。大德四年(1300年),路治迁屏山。下置泥溪、平夷、蛮夷、夷都、沐川、雷波六长官司。并领戎州及长宁军。今屏山属泥溪、平夷、蛮夷、夷都四长官司。至正元年(1341年),并六长官司为平夷、蛮夷、沐川三长官司。今屏山分属之。元末, 明玉珍 据蜀,又分三长官司为平夷、蛮夷、夷都、沐川、雷波五长官司。今屏山属平夷、蛮夷、夷都、沐川四长官司。
明洪武四年(1371年),马湖路内附,改为 马湖府 ,仍置五长官司。二十六年(1393年),省雷波长官司为乡。弘治八年(1495年),改土归流,仍领四长官司。今屏山仍分属平夷、蛮夷、夷都三长官司。万历十七年(1589年),置屏山县。
清初, 张献忠 余部及陈奎相继据马湖府。康熙二年(1663年),平马湖府。雍正五年(1727年),裁马湖府,留屏山县,属四川省叙州府。仍领四长官司。雍正六年(1728年),划金沙江南岸今 绥江县 永善县 ,属云南 昭通府 。分雷波置卫。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分 马边 置厅,属叙州府。
民国元年,屏山县属四川省叙州府,后改叙州府为 下川南道 永宁道 。民国19年,永宁道撤销,屏山县属 四川省 。民国24年,省以下设行政督察区,屏山县属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即今乐山地区)。民国30年,分 沐川 置设治局,属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屏山县,属川南行政区 乐山专区
1952年,行政区撤销,成立四川省。屏山县属四川省乐山专区。
1957年,改属四川省 宜宾专区
1968年,宜宾专区更名为宜宾地区,仍属之。
2003年, 宜宾县 真溪乡和高场镇的蒋坝、石盘2个村划归屏山县;
2004年,真溪乡和石盘盘、蒋坝2个村合并更名为新发乡。
2006年,原清凉乡并入屏山镇,原龙桥乡并入新安镇,原大桥乡并人新市镇,原安全乡并人中都镇,原冒水乡并入清平乡,屏山镇更名为锦屏镇。
2012年,新发乡更名为屏山镇。
2019年,撤销太平乡,划归中都镇。撤销龙溪乡,划归龙华镇。撤销富荣镇,划归锦屏镇。撤销鸭池乡,将原鸭池乡和大乘镇三合村、马脑村划归屏山镇。

屏山县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屏山县下辖8个镇、3个乡: 锦屏镇 新市镇 中都镇 龙华镇 大乘镇 新安镇 书楼镇 屏山镇 夏溪乡 屏边彝族乡 清平彝族乡 17个居委会,151个村民委员会。 屏山县人民政府驻屏山镇金沙江大道西段139号。

屏山县 位置境域

屏山县,位于 四川省 南缘, 金沙江 下游北岸, 岷江 下游两岸,地处北纬28°28'22”~28°54'09”,东经103°36'34”~104°23'38”。东界 叙州区 ,西邻凉山州 雷波县 、乐山市 马边彝族自治县 ,北连乐山市 沐川县 ,南与云南省 绥江县 隔金沙江相望。 总面积1504平方千米。 屏山县人民政府

屏山县 地形地貌

屏山县,东临川南丘陵,西、北接川西南山地,南连滇东高原。小凉山支脉五指山系由西北向东南延伸,贯通全境。境内山脉纵横,沟谷交错,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大部分海拔为300~1400米。山地集中在中西部,占县域面积90.77%。丘陵分布在东北部,仅占9.23%。

屏山县 水文

金沙江从西部清平彝族乡入境,至东部书楼镇糖坊湾出境,流程93.5千米。岷江从东北部屏山镇永康村入境,至石盘村出境,流程9.5千米。另有较大河(溪)流23条,总长301.42千米,长年流水河14条,长247.5千米,时令河9条,长53.92千米。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西宁河1条,境内流程28.3千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中都河、龙溪河、富荣河3条,共长89千米;流域面积在10~100平方千米的有鸳溪河、聚福河、真溪河、烟尘河、新庄沟、越溪河、邓溪沟等7条,共长109.78千米。

屏山县 植被

屏山县,属娄山北侧西端、黄茅埂东侧及岷江下游低山丘陵植被区,为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类型。植被资源丰富,层次复杂,种类繁多。典型地带森林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次为亚热带针叶林、竹林。由于地貌、气候与植被组成不同,全县分为干热河谷阔叶林带、丘陵低山针阔叶林带、中山针阔叶林带、中山阔叶林带四个植被带。

屏山县 水资源

屏山县,河流水力理论蕴藏量17万千瓦,正常年产水量10.4965亿方。径流总趋势与降水分布相似,以五指山为走向,分别向两边递减。径流高值区在龙华,在龙华形成1307毫米闭合圈;径流低值区在东北面的大乘及东南面金沙江河谷一带,径流深仅557毫米;最高最低值相差75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727.7毫米。 屏山县自然风景
屏山县,森林植被有87科,198属,390种,森林覆盖率54.68%。中药材已查明的有156种,名贵药材有天麻,厚朴、黄檗、杜仲、黄栀子、菌灵芝,五味子等。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桫椤、珙桐2种,二级保护植物银杏、鹅掌楸、杜仲、连香树、水青树等5种,三级保护植物楠木、天麻、厚朴、红椿、领春木、红豆树等6种。
屏山县,境内有野生陆生动物种类275种,包括两栖动物有1目6科16种,爬行动物有3目9科23种,鸟类有13目33科186种,哺乳类有7目19科5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四川山鹧鸪、豹、云豹、中华鲟(俗名辣子鱼)、白鲟(俗名象鼻鱼)5种。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鹇(别名白寒鸡)、白尾鹞、红腹角雉(俗名娃娃鸡)、雀鹰(俗名鹞子)、普通霉、领角鸮、领鸺鹗(俗名小猫头鹰)、白腹锦鸡(俗名哐哐鸡)、小熊猫(俗名九节狼)、黑熊(俗名狗熊)、水獭、岩羊(亦称石羊)、猕猴(俗名黄猴)、楔尾绿鸠、红隼、斑头鸺鹗、褐林鹗、林麝(俗名香獐)、尖吻蝮(俗名五步蛇)、豺(俗名豺狗)、草鹗(俗名猴面鹰)、毛冠鹿(俗名青羊、黑鹿子)、长耳鹗、大鲵(俗名娃娃鱼)、棘腹蛙、穿山甲、长江鲟、胭脂鱼32种。
2022年,屏山县户籍总人口31.0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2人,其中男性人口16.2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81人。全年出生人口1398人,出生率为4.35‰;死亡人口1472人,死亡率为4.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3‰。常住人口24.5万人,城镇化率32.81%。
有少数民族30个,共10791人(其中:彝族9546人,其他少数民族1245人),主要有彝族、苗族、蒙古族、藏族、回族、侗族、布依族、傣族、土家族等。

屏山县 综述

2022年,屏山县地区生产总值110477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5927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9万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438117万元,增长4.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7%、43.9%和33.4%。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24.4:33.3:42.3调整为24.9:35.4:3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278元,增长5.1%。
民营经济
2022年,屏山县民营经济增加值674031万元,比上年增长4%,占GDP的比重为61%,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666万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 339145万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 273220 万元,增长1.9%。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9.5:46.7:43.8 调整为9.1:50.3:40.6。
基本单位名录库
2022年,屏山县共有法人单位2991个,比上年增加319个。其中,单产业法人单位2979个,多产业法人单位12个。其中,规模、资质或限额以上(简称“四上”)法人单位249个。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屏山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9.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2.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4%。
分行业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3121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5000%,采矿业投资增长 985.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01.1%,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 42.9%。
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商品房施工面积144.37万平方米,增长4.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10.24万平方米,增长6.1%。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5.65万平方米,增长0.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8.83万平方米,增长34.9%。
财政
2022年,屏山县地方财政收入207561万元,比上年下降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442万元,增长15.8%,其中税收收入85048万元,增长23.6%。地方财政支出415090万元,增长4.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2285万元,增长7.8%。
人民生活
2022年,屏山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5元,同比增长5.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015元,同比增长4.7%。按照居住地分,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6元,比上年增加1137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长6.6%,经营净收入增长6.6%,财产净收入增长6.3%,转移净收入增长6.4%。农村居民消费支出15513元,增加 682元,增长4.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30元,比上年增加1457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长4.4%,经营净收入增长4.7%,财产净收入增长 4%,转移净收入增长4.2%。城镇居民消费支出20920元,增加958元,增长4.8%。

屏山县 第一产业

2022年,屏山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2022 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297152万元,增长 4.2%;林业产值38333万元,增长10.5%;牧业产值113893万元,增长4%;渔业产值 3987 万元,增长 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8657万元,增长8.2%。
2022年,屏山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48.67公顷,比上年增长4.5%。其中,谷物面积13533.33公顷,下降 2.2%;豆类面积1313.3公顷,增长45.9%;折粮薯类面积2633.3公顷,增长34.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125.7公顷,增长 2.6%。其中油料种植面积6581公顷,增长2.1%;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6625公顷,增长5%;烟叶种植面积600公顷,下降14.3%。
2022年,屏山县粮食作物总产量9.223万吨,比上年下降2.7%。其中,谷物产量7.9万吨,下降7.1%;豆类产量0.28万吨,增长41.5%;折粮薯类产量1.05 万吨,增长35.5%。经济作物总产量31.79万吨,增长3.6%。其中,油料产量1.17万吨,增长2.2%;蔬菜产量10.8 万吨,增长2.3%;茶叶产量2.23 万吨,增长6.2%;水果产量17.08万吨,增长46%。
2022年,屏山县生猪出栏29.08万头,增长3.5%;牛出栏0.5万头,增长3.7%;羊出栏17.17万只,增长3.2%;家禽出栏155.43万只,增长1.2%;兔出栏123.09万只,增长8.9%;畜牧肉类总产量2.8万吨,增长0.3%。

屏山县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屏山县工业增加值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3%,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1%。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增长5.3%,重工业总产值增长50.4%。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21.2%,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长5.0%。分行业看,纺织业增长17.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2.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21.6%,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1.6%。
建筑业
2022年,屏山县建筑业增加值96674万元,比上年增长4%。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66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93万平方米,增长15.7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55万平方米,下降49.5%,竣工率12.68%。

屏山县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屏山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3亿元,比上年增长0.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7亿元,增长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6亿元,增长1%。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4.65亿元,增长0.7%;商品零售30.67亿元,增长0.9%。
对外贸易
2022年,屏山县货物进出口总额2.99 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出口2.93亿元,增长34.1%。
邮电
2022年,屏山县邮政电信业务总量28294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年末全县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3.95万户,比上年增长2.7%;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27.53万户,比上年增长5.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8.69 万户,比上年增长6.4%。
金融
2022年,屏山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3845万元,增长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2750万元,增长12.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434526万元,增长17.1%,其中,中长期贷款1233718万元,增长17.8%。
2021年,屏山县公路客运周转量8764.72万人公里,增长32%;公路货运周转量59369.66万吨公里,增长50.6%。境内公路总里程2337.00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924.391公里,新增等级公路里程157.689公里。
213国道 353国道 宜攀高速 成贵高铁 穿过屏山县。

屏山县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屏山县共有小学75所,比上年减少59所;普通中学校15所,比去年减少1所;小学在校学生20661人,减少2.0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164人,增长1.77%;小学专任教师1362人,减少0.95%;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23人,增加2.8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学生31040人,下降0.1%;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补贴2941.59万元,下降9.6%,其中,住校生生活补贴学生3633人,下降10.7%。

屏山县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屏山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数223个,比上年增加4.2%;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655张,增长12.81%;编制床位数1474张,增长5.36%;卫生人员2038人,增长14.04%;卫生技术人员1610人,增长15.9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7人,增长8.99%。

屏山县 社会保障

2022年,屏山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43295 人,比上年下降4.1%;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3545 人,增长2.5%。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77人,下降3.6%;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820人,下降2.7%。 龙华“女子踩桥”
龙华“女子踩桥”,别名“万世人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子踩桥”是一个仅分布和流传于龙华镇、反映消灾祈福、保家人及亲人平安的特有民俗活动。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期间。
据龙华地方传说,桥建成后要由传承人间烟火的主人女性先过,女人踩桥寓意子孙发达,人兴桥牢,桥被女人踩过后可祈福祉,免除三灾八难,桥也才万世万代立于人间不垮塌。故而,踩桥的人越多,标志越是人兴福旺。
屏山楞严寺
屏山楞严寺 又名雷音寺,位于中都镇新都村二组大堰西80米,明正统元年(1436年)世袭沐川长官司承务郎夷瓒创建。
楞严寺有殿三重。整体东向。正殿抬梁式梁架重檐歇山顶屋面施筒瓦,上下檐下施斗拱;其余建筑均为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小青瓦屋面。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屏山龙氏山庄
屏山龙氏山庄 位于大乘镇岩门村,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已有180余年历史。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坐西向东,呈品字形结构,由6个四合院组成,依山势而建,呈阶梯式分布。大门高耸雄壮,风火墙高低错落,碉楼犹存,其建筑规模之庞大,设计之精巧,结构之特别,雕刻之精美,堪称川南民居之典范。 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仙山大佛
八仙山大佛 凿于八仙山主峰紫红色崖壁上,建于明末,已有400余年,被 《中国大百科全书》 列入世界十大佛像。头盘螺髻,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
宜宾早茶
宜宾早茶 ,四川省宜宾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饮茶的历史在宜宾源远流长,3000多年前,宜宾就有“园有芳茗”和“贡茶”的记载。
宜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长年温差不大,无霜期达三百天以上,特别是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地区,几乎无霜冻期,特别适宜茶树生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小区气候,宜宾的茶树在相似、同纬度主产茶区发芽早,采期长,其鲜叶嫩度高,芽毫披露,制成的茶叶香高味爽,加之采摘及时,制作精良,上市快,因而形成了“早、嫩、快、好”的四大特色。
2010年03月0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宜宾早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屏山炒青
屏山炒青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屏山种茶史可溯至先秦,据 《华阳国志》 载,东汉阳嘉三年(134年),屏山人便知利用野生茶,后来开始植茶,当地产茶史可追溯近两千年。屏山炒青茶属绿茶类,因其富含天然有机营养和矿物成分,为天然安全的绿色饮料。屏山炒青茶原料品质天然,其加工非常注重火功。屏山炒青条索紧结油润,香气栗香高长、持久,滋味鲜醇回甘、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匀亮。
2009年0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屏山炒青”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屏山龙眼
屏山龙眼,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屏山白萝卜
屏山白萝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屏山白魔芋
屏山白魔芋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屏山白魔芋块茎近球形,直径0.7~10厘米,肉质洁白,顶部中央稍下陷,根状茎较好。叶柄长10~40厘米,基部粗0.3~2厘米 ,淡绿色,光滑,有微小白色或草绿色斑块;基部有膜质白色鳞片4~7片,披针形。佛焰苞船形。
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屏山白魔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屏山椪柑
屏山椪柑,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屏山黑猪
屏山黑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