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说起金山街道,常为人所乐道的便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行走在金山街道辖区,攀桂坊、历史文化街区、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处处可见历史的痕迹。往南看,芹洋半岛犹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传承文脉,“城”势而上,金山街道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发展,链接起了过去与未来。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大背景下,金山街道提出“以经济发展提升‘城’的首位度、错位发展提升‘镇’的辨识度、全面发展提升‘村’的和美度”规划,奋力打造文旅名城,生态金山。

具体如何实施?即以发展优势产业,加强基层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构建“一山一水一城一区”(“一山”即百岁山、“一水”即周溪河、“一城”即嘉应古城、“一区”即芹洋新区)“四个一”发展格局,聚力建设生态文旅特色街道,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魏丽文 通讯员 黄璐

拓宽发展版图

全力建设两大产业园

5月4日,梅江区举行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服务中心揭牌暨招商启动仪式活动。

梅江区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坐落于金山街道百岁山脚下。日前,记者走访发现,目前该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今年6月25日之前会将所有硬件设施全部完善,大约能容纳100—300家招商企业,7月1日试运营,预计9月30日正式开园。”梅州市中孵青梅产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杰介绍,目前有意向入驻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服务中心的企业已有6家,其中包括来自梅州本地和深圳、杭州等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的企业。

据悉,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49950平方米,将配备136间人才公寓和体育设施、互联网培训、直播、创业中心、动漫风商铺街、美食集市等,将围绕互联网产业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打造梅州互联网产业服务综合体,以促进行业创新技术发展、产业升级和高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增添区域经济活力,提升区域经济创新能力,打造产业生态。

距离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不远处,梅江区水产产业园也是一派火热的施工建设场景。“水产产业园核心区主要以深加工为主,还涉及冷链物流中心,整个产业园预计今年12月份会陆陆续续进行投产并调试运营。”梅江区水产产业园负责人林伟强介绍,产业园主打鱼丸、鱼肠、鱼卷三类水产加工品。

据了解,目前产业园采用工厂建设与研发同步走的模式,已研发出麻辣、香辣、传统客家风味等品类,产业园可日产20吨水产加工品。

水产产业是金山街道的传统产业。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月梅大塘、张家围大塘的大鲩、东门塘的大鲢等颇有盛名。金山街道辖区拥有一家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梅州市向丽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合作方式,带动辐射周边水产养殖户3639户,每户年增收2150元。

产业园的建设,鼓励着越来越多水产养殖户。“以前养鱼都是以散养为主,卖不出好价。”有着十年养殖经验的农户杨永清说,如今,有了公司的统一收购,收购单价还高于市场价0.2—0.3元,一年下来最少能增收30000元。

“接下来,我们将加大产品研发与推广力度,努力让客都草鱼‘游’出去,带动更多的水产养殖户实现增收。”林伟强表示。

做深文旅产业

优化提升“5街20巷”

走进黄遵宪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七字廊、五步楼、无壁楼、十步阁、卧虹榭、息亭、鱼池、假山、花圃……馆内展陈着黄遵宪遗留下来的8000余册古籍及其他文物,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氛围。

近年来,金山街道持续擦亮“一城两坊”历史文化名城名片,通过深挖攀桂坊历史文化资源,修缮保护廖柏鸿、李国豪等烈士、名人故居,讲好人文故事。“人境庐”、东山书院、学宫等已成为梅州的文化地标。

黄遵宪纪念馆不仅展示着黄遵宪的生平事迹,还设立了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丰顺埔寨火龙、平远船灯、大埔鲤鱼舞……在这里,可一饱眼福。

“我们每周六有非遗表演,全年共有52场,外地游客去完客家博物馆后,一般也会来这里参观。”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黄晓君介绍。

历史文化资源,是金山街道最宝贵的财富。以“文化+”的发展模式,金山街道探索出了特有的发展之路。

在嘉应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老街骑楼鳞次栉比、游人如织。逛老街、吃客家美食成为外地游客打卡梅州的标配。在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游客们通过参观,进一步了解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在金山街道交相辉映。

近年来,金山街道创新实施嘉应古城保护开发,以“微更新”推进老旧街巷改造,便利市民生活,盘活文物古建筑,持续打响“金山圩日”和“嘉应老街”品牌,全方位展现梅城老街的古朴风貌和市井风情,让千年古城不断焕发青春活力。

“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挖掘嘉应古城、攀桂坊的文旅价值,使整个片区串珠成链、连片打造,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利春表示,该街道将坚持“大保护、微改造、激活力”的理念,对嘉应古城“5街20巷”进行提升改造,围绕保护历史街区风貌、活化文化文物古迹、激活城市经济业态、实现宜业宜居宜游目标,激活沿街店铺、改造连街古巷、盘活背街房屋,打造特色民宿、时尚餐饮、非遗展馆、文创基地等业态,形成“夜梅江”休闲旅游集散地。

与此同时,金山街道还谋划以周溪村“十里梅花长廊”为核心,串联“攀桂坊”周边东郊村、东街村、月梅村,打造“四村联动”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示范片,同时链接辖区中国客家博物馆、东山书院、濂溪书院、李国豪故居、廖柏鸿故居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红色打卡”精品路线。

提升“造血”功能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以前河里很脏,河里钓的鱼根本不敢吃,现在环境整治了、水质变好了,来这散步的人都多了。”周溪村村民张叔形容,该村的村容村貌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干净的河道、新铺设的梅花长廊景观带、亲水步道、观景平台……行走在周溪村,一幅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景美了,人气旺了。如今的周溪村,已成了市民热门的打卡地。周溪村的变化是金山街道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乡村振兴,既要让乡村“穿红戴绿”,留住青山绿水,又要产业兴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金山街道一半是城,一半是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金山街道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应有之义。

金山街道根据实际情况,突出特色,统筹周溪村、东郊村、东街村,着力打造十里梅花乡村振兴示范段。

按照规划,周溪村将发展光伏产业,拟在周溪村粤海水务净化厂楼顶建设40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站,总投资约400万元,预计每年收益可达45万元。

“实际上我们通过先行先试,已开始盘活场地资源,规划在村委会楼顶、村停车场上铺设光伏,总面积达280平方米,预计每年产生收益至少10万元,项目预计7月底完工。”周溪村“两委”干部谢庆秀介绍,粤海水务净化厂楼顶光伏发电站建设完成后,届时村集体收入将再上新台阶。

东街村历来有养殖水产的传统,金山街道则规划其侧重于发展水产产业。“通过辖区内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合作订单、保护价收购、股份化合作等方式,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等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新型经济主题+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共同体。”金山街道党工委委员欧阳佳介绍。

而东郊村则全力发展文旅产业,通过打造集田园观光、城市旅游、休闲健身、娱乐购物、文化教育为一体的文旅线路,辐射带动周边商业街和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在学子大道延长线,一条宽7米,贯通龙丰村、周溪村、东郊村、东街村的大道已完成了水泥硬底化。“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道路两旁的绿化等工作,预计6月中旬开通。”金山街道党工委委员朱永腾介绍,该路开通后,不仅可有效缓解东山大道的拥堵情况,还优化了沿线4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利春:

做活“山水”文章

推动古城新区协同发展

年初,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接续召开,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目标。金山街道掀起了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结合“百千万工程”,金山街道将如何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又有何具体的举措?对此,南方日报专访了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利春。

南方日报:这几年金山街道在哪些领域取得成果?

陈利春:近年来,金山街道在以下三方面全面发力:一是全科网格开局起步。推行城郊型“‘党建+全科网格’1333”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纽带,以“小网格”托起“大民生”。二是实体经济稳步发展。依托梅江区水产产业园核心区,做优做强水产养殖和水产加工产业链。立足金山资源禀赋,做活“山水”文章,建设文旅生态特色街道。三是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以“创文”工作为抓手,推动芹洋新区城市功能提质升级,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描绘出文明城市的“新图景”。助推嘉应古城“5街20巷”建设,有力推进“四村联动”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以周溪村“十里梅花长廊”为核心,打造一条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南方日报:金山街道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是什么?

陈利春:立足金山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做活“山水”文章,建设文旅生态特色街道,抢抓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进一步谋划充实金山街道重点项目库,做到有规划引领、有工作举措、有项目支撑,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为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作出金山贡献。

南方日报:“百千万工程”提出,要提高镇的辨识度,金山街道实施的“百千万工程”具体路径有哪些?

陈利春: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重点培育生态文旅特色街道、东山文旅康养小镇、芹洋半岛服务核心等;加快构建“一山一水一城一区”(百岁山、周溪河、嘉应古城、芹洋新区)“四个一”发展格局,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呈现新亮点。

“1+3+5+N”模式

推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

近年来,梅州城区扩容提质进程加快,芹洋半岛常住人口逐年增加,学校、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交融集聚,社区工作职能多任务重、人财物保障不力、信息化手段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治理压力日趋增大。

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金山街道积极探索推进“1+3+5+N”芹洋半岛区域党建模式,着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1+3+5+N”即通过组建一个区域党委架构,打造芹洋半岛区域党委1个核心,串联芹洋、福长、群福3个村(社区)党组织,融合教育、地产物业、法律服务、销售和信息5大行业,链接N个“两新”党组织、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与此同时,建强三支骨干队伍。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社区党务工作者、社区党员和群众志愿者队伍,配备3名专职和5名兼职党务工作者,设立“先锋党员工作室”和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

打造三个服务平台。建立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网络服务、红色服务等平台,依托智慧党建系统实现党建实时大数据和网格化覆盖,建设红色书吧、红色影厅、舒心驿站等。实施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建设管理难点热点问题。

实施五级联系制度,党委书记联系党委委员、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党支部联系小区、小区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家庭;实施双向服务制度,推行“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党员管理模式,设定8类20项服务项目清单;实施“党组织轮值”制度,两新党组织每月轮流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

策划:徐友德 张盛良

统筹:唐林珍 魏丽文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