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中脊的末端是什么?东太平洋中脊是如何消亡在北美板块之下的?

东太平洋中脊是如何消亡在北美板块之下的?在扩张边界与消亡边界直接交汇的地方有没有产生什么特殊现象? 其实这不是问关于北美西海岸大范围的山地和俯冲带,这…
关注者
185
被浏览
37,851

4 个回答

我其实不止到为啥

@Tony Soup

答主一直盯着固态液态来讨论,这没有回答问题啊。就为了反驳一下

@马前卒

和@李雷说地幔是液体?

截的图看了一下,督公虽然说得直接,说错了。但是李雷并没有明显说错,地核外核现在判断是液体啊,这是根据地震波在那个区间S波消失了的缘故。人家说地幔像粥,那你说粥是固体还是液体?我觉得塑性状态的固体以粥来比喻是合适的,更妙的一点在于粥还可以体现地幔的不均一性。因为现在地幔的一种广为接受的模型就是布丁模型,地幔里面有很多古老的大陆块和原始地幔及其他不均匀的物质。

————————分割线————

这个问题是个洋脊俯冲的大问题,估计没人能解释得很清楚,说清楚的也是自己猜的。我没法像大神一样去查大量资料,从文献里面截大量的图贴上来,感觉姿势水平还有精力都不够。虽然我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地质的图,还是随便扯几句,解释一下算了。

这其实是关系到岩石地化、地球物理、构造、矿床、地理相当多的研究内容,研究体系复杂但是又不可避免。事实上,每个大洋的消失最终都会伴随洋脊俯冲。@Tony Soup 提到了板片窗地质模型正是最流行的解释模型,这在南美安第斯和中亚应用广泛。

洋脊在扩张,同时又在俯冲。由于俯冲增压,新的洋壳会停止增长,但是会继续扩张。这时候洋脊就拉开一道口子(就是板片窗),口子上方和周围温度很高,变质作用会是高温-超高温。同时形成大量特定的岩浆组合,比如A型花岗岩、埃达克岩、MORB-OIB玄武岩等等。总之,洋脊俯冲提供了高热、拉张、地幔物质增多的背景。

地球物理和构造方面可能就是热流值不一样,地幔角流速度不一样。

矿床方面glodfarb,1993(92?)年在nature上面讨论过,阿拉斯加地区洋脊斜向俯冲角度的变化引发的大型变形和大型造山型金矿(类似,当时还没这个名字)的形成。

就说这么一些吧,等待大神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