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5月5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陈仲伟主任被一男子尾随,持刀重伤,伤人者随后跳楼身亡,陈主任因伤重不治于于5月7日下午不幸离世。
陈主任离世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官方网站变为黑白,在医生圈,大家自愿发起了“黑丝带行动”,医疗工作者将微信头像改为黑丝带三天,以此表达悼念。悲伤的心情在黑丝带行动中蔓延着,沉痛的心情无以言表,而与悲伤并行的,还有来自医务工作者的愤怒和恐惧。
据传,凶手是因为25年前的一颗烤瓷牙变色,多次找陈医生纠缠,要求赔偿,否则要“同归于尽”,陈医生觉察到此人精神可能有问题,多次报警并提醒同事提防此人。然而,陈医生察觉到了危险却也低估了危险,在独自回家的路上遭到袭击。
与医生圈里的悲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众对这件事的冷漠甚至是质疑,大众的态度进一步刺痛了医务工作者那条紧绷的神经,他们对当下的医疗环境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一则“医生自救指南”在网络上流传。
1、不要为了各项指标放低入院或手术门槛;
2、不要收治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病患;
3、不要在病患面前评论同行的诊疗方案;
4、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病患不要做出可能使其人财两空的诊疗计划;
5、不要企图对精神异常的患者家属讲道理,因为精神病都是一窝一窝的;
6、在宣布死亡之前先评估家属的接受能力,预先叫好保安到场;
7、人是国家第一财富,为了自身安全,没有什么其他规章制度是一定要遵守的,没有什么国家其他财产是一定要保护的;
8、大家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周围的同事,有纠纷时红脸白脸一起唱,但家属一旦动手周围人千万不要劝架,赶紧抄家伙并肩上。
警惕遇到这九种患者需格外谨慎:
1.看过3名以上专家;
2.满嘴都是专业术语;
3.和你探讨手术怎么做;
4.一见你就泪流满面,说你是救星,甚至下跪;
5.到处是疼痛点;
6.行为古怪;
7.总皱眉头,面相不善,尖酸刻薄;
8.一上来就问,我这病是不是被xxx误诊了?
9.叫谁治疗过给我治坏了。
很显然,这则「自救指南」是医生们出于愤怒和恐惧编写,但是逃避的态度并不能换来医患关系的和谐。这则带有调侃色彩的「自救指南」,反映出了这样一个现象,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有很大比例存在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问题。
那些“看过3名以上专家”“到处是疼痛点”的病人可能并无躯体疾病,只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泪流满面”的患者可能有严重的抑郁情绪;怀疑自己被“误诊”被“治坏了”也许只是病患因为极度焦虑而产生的错误认知;“行为古怪”的病患要特别重视,古怪的行为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要谨防其产生暴力行为。
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综合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中,1/3的患者为躯体疾病,1/3的患者为心理问题躯体化症(MUS),1/3的患者为心身疾病与慢病。医院门诊中存在着大量的有精神心理问题的就诊患者,如果他们患病的心理因素没有被及时地识别与干预,将严重影响医疗质量与百姓心身健康,医疗安全也会存在巨大隐患。
陈仲伟主任的离世为当下的医疗环境敲响了一个警钟,医生工作中面对的病患群体,是一个精神心理问题比例高出普通人的群体,面对这样的群体,医生要能够早期识别出其精神心理问题,对于严重的精神障碍,早期识别并转诊精神科也许可以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对于MUS或者心身疾病,只有心身同治,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永奇教授主张:临床就诊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理检测。李教授说,“使用标准量表进行心理检测可以筛查出精神心理异常的大部分人,像SCL-90就能够测试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十个因子。筛查出来患者应给予关注,必要时要进行心理干预和精神专科的治疗。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防止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陈仲伟主任的离世唤起了医务工作者的悲愤与对于当前医疗环境的恐惧,但是,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典型的医患纠纷或者医闹事件。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李松蔚教授在微博上说:“医生的悲愤可以理解,但是用疑似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来声讨当前的医患关系,并不会促成医患的相互体谅”。
医患间本应是共同打击疾病的战友,但是层出不穷的伤医事件寒了医生的心,这则「医生自救指南」里透露了太多心酸与委屈,但是,当愤怒与悲痛过去以后,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找寻一些策略与方法,来预防与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关注患者的心理,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与量表工具,及时地识别出精神心理异常的患者并给其妥当的处理,也许,能够给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