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北宋时期大名府压沙寺的梨园

2019-07-17 08:56
河北

大名府压沙寺的梨园

在大名县城天雄路与东环交界处,沙堤村南变电站东侧,曾建有一座压沙寺。北宋时期,该寺种植有梨树上千棵,每逢梨花盛开季节,北京大名府城人来压沙寺观赏梨花,是当时大名府城的一大盛事,不少文人墨客在压沙寺留下了很多诗篇,压沙寺梨园被人们称为“御园”压沙寺的梨也是美味可口,如同“冰蜜”成为贡品。

一、压沙寺记述

根据县志和诗文记述,大名府压沙寺在旧府城内西南侧,前是压沙寺,后有长乐坊、中间有梨树园,梨树间建有许公亭和雪香亭。宋代诗人王安中诗《水龙吟(游御河并过压沙寺作)》曰“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可以看出长乐坊西有魏县门,魏县门上有魏台,城门外是护城的沙堤。

北宋时大名有许多名寺,僧人众多,如兴化寺、大安寺、压沙寺等。宋代诗人强至的诗“沙头古寺枕城角,楼殿自与人迹疏。”可见当时压沙寺的规模。明建文四年(1402年)迁建府城时,压沙寺随府城徒建,并改名普照寺。普照寺位于大名县城大寺街北头,坐北南向,规模宏敞,台榭森严,殿宇辉煌,占地1万多平方米,在明清之际普照寺仍是大名府一大胜地。

康熙《元城县志》和民国《大名县志》记载:“压沙寺景最幽旷,植梨千树甘美,异于凡种,每花繁时,邑人士携觞酣赏其下。”也就是说压沙寺景色优美宜人,种植不同品种的梨树有上千棵,春花盛开时,雪白似海,香气袭人,引得大名府官员平民都来压沙寺观赏,并于花下畅饮。强至任元城县令时,就曾经邀请韩琦、苏辙等一些文人墨客在压沙寺梨园饮酒赋诗,“花前烂醉如泥淤,犹恐花过嗟空株,压沙梨开百顷雪,春晚未赏计己疏”。从这首诗看来,压沙寺梨园相当大,竟有百顷之广,因此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宋朝吕夷简判大名时,又在梨园植桃树数千棵,筑亭在其中,后来因他进封许国公、遂名为“许公亭”。韩魏公韩琦在位时,令压沙寺僧人在梨花间建造了“雪香亭”,该亭取自唐朝诗词“梨花白雪香”的句子。

二、压沙寺梨

河北是宋代最有名的梨产地。梨树种植遍及城乡、出产的鹅梨是宋代品质最好的梨,尤其是大名府压沙寺所种的梨以味美驰名。大名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质适于梨树生长,人们用鹓梨、棠梨和枣三重嫁接的农艺技术,把三种果树的优良性集中在一起,因而质量最好、名气最大。宋代张邦基著的《枣庄漫录》卷三记载:大名府压沙寺种梨最有名气,有“御园”之誉,原因就在于以嫁接来改良品种:“其栽接之故,先植棠梨大木与枣木相近,以鹅梨条接于棠梨本上,候始生枝条,又于枣木大枝上凿一窍,度接活梨条于其中。不一二年,即生合,乃砍去枣上之枝,又断棠梨下千根脉,即梨条已接于枣木矣。结实所以甘而美者。”此梨尤为宋人称道,辽人亦视为粜中珍品。宋人庞元英道:“余奉使北辽,至松子岭,旧例互置酒行,三时方穷腊。坐上有北京压沙梨,冰冻不可食,接伴使耶律筠取冷水浸良久,冰皆外结己而去,梨己融释。自尔凡所携柑橘之类,皆用此法昧即如故也。”

三朝元老韩琦对压沙寺所产的梨也是赞口不绝,“压沙千亩故封侯,珍果诚非众品同,自得嘉名过冰蜜,谁知精别有雌雄。常滋沆瀣充饥脆,不假燕脂上颊红,四海举皆推美味……”宋代诗人强至诗句“谁将冰蜜共囊封,结实只园颗颗同”。此寺产的梨如“冰蜜”又脆又甜,成为贡品亦是必然。

今天魏县梨与大名城压沙寺梨不是没有关系的。历史上魏县是大名府的一个县,曾几次与大名县和元城县分分合合,魏县毎年举办的梨花节,其前身可追溯到大名府压沙寺赏梨花的风俗。

(选自《大名府》杂志2018年夏季卷)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