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B6-Co小鼠Ankrd55和Ddx4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寻找是否存在突变位点。
方法
以小鼠Ankrd55和Ddx4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mR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PCR技术分段进行目的基因扩增,将目的片段连接在T载体上,转化至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分子,电泳检测,EcoRΙ酶切释放目的片段,测序、分析、比对。
结果
Ddx4基因位于小鼠13号染色体第113412349 的碱基由C转换成A,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改变,产物脯氨酸(P)变成谷氨酰胺(Q)。
结论
Ddx4基因发生单碱基突变,表明该突变可能与B6-Co小鼠的EOB表型相关,但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目的
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转移情况。
方法
分别将不同浓度的绿色荧光蛋白(GPF)和荧光素酶(luciferase, Luc)双标的SMMC-7721细胞接种入裸小鼠尾静脉和脾,建立实验性转移动物模型,采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不同浓度的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转移情况,动态观察同一细胞于不同时间点在小鼠体内的转移情况。
结果
成功建立了尾静脉接种肺转移及脾内接种肝转移的实验性转移动物模型,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发现,随着接种细胞浓度的增加,荧光素的表达面积和强度逐渐增加,二者呈正比关系; 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荧光素的表达面积和强度逐渐减弱,二者呈成反比关系。
结论
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较好地观测肿瘤在动物体内深部脏器的转移情况,它将为肿瘤转移机制、抗转移治疗等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亲代(F
0
)、子代(F
1
)斑马鱼的生殖毒性。
方法
将48对成年斑马鱼随机分为4组: 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625 µg/L DBP低剂量组和1 250 µg/L DBP高剂量组。连续染毒DBP 30 d后,将各组F
0
代斑马鱼交配,记录产卵数、受精率以及72 h孵化率。将F
0
和F
1
代斑马鱼在清水中饲养180 d,进行F
1
代斑马鱼交配试验,且将F
1
代DBP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斑马鱼进行置换交配,记录产卵数、受精率及孵化率。进行F
0
代和F
1
代斑马鱼性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定卵黄蛋白原(VTG)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和DBP低剂量组相比,DBP高剂量组F
0
代和F
1
代斑马鱼的生殖能力显著下降;置换交配实验显示DBP对雄性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影响更为显著。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F
0
代雄鱼精巢中精子数量减少,间质细胞稍有增多,精母细胞增多。而F
1
代雄鱼精巢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出现生精小管畸形,精子数量明显减少,以及间质细胞增生。RT-PCR结果显示DBP各剂量组F
0
代和F
1
代雄性斑马鱼VTG基因无明显表达,提示DBP对斑马鱼无雌激素样效应。
结论
DBP高剂量组染毒可影响F
0
代和F
1
代斑马鱼的正常发育,使产卵量减少,受精率显著下降。F
0
代和F
1
代雄性斑马鱼生精小管畸形、精巢中精子数量减少与间质细胞增生同时存在。
目的
比较STR和SNP对3个1号染色体替换系的分型结果,并为每个替换系选择合适的基因分型方法。
方法
采用20个SNP和10个STR位点分别对3个1号染色体替换系N2代各40个样本进行分型。
结果
采用20个SNP位点,从C3H/He替换系中筛选到6个样本,从FVB/N替换系中筛选到9个样本,从AKR替换系中筛选到4个样本。采用10个STR位点,从C3H/He替换系中筛选到6个样本,从FVB/N替换系中筛选到10个样本,从AKR替换系中筛选到6个样本。
结论
根据每个品系基因组背景不同,可选择三组多重STR方案作为C3H/He替换系的基因分型方法,三组多重SNP方案作为FVB/N和AKR替换系的基因分型方法。
目的
观测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
方法
15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Ctr)组,高脂(HF)组和慢性心肌缺血(CMI)组,每组5只。采用维生素D
3
和异丙肾上腺素复合高脂饮食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连续24周。造模24周后,观察各组血清CK-MB、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肌组织中SOD、MDA、GSH-Px、NO、LD和ATP酶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Ctr组比, CMI组血清CK-MB活性、PAR、心肌组织中MDA和LD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 P<0.01), 心肌组织中SOD、SOD/MDA比值、GSH-Px、NO、Na
+
-K
+
-ATP、Ca
++
-ATP和Mg
++
-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 P<0.01), 而HF组PAR和心肌组织中SOD/MDA比值、MDA含量均升高显著(P<0.05, P<0.01), 心肌组织中SOD、GSH-Px、Na
+
-K
+
-ATP、Mg
++
-ATP酶活性均降低显著(P<0.05); 与HF组比,CMI组血清CK-MB活性明显高于HF组(P<0.01),心肌组织中Na
+
-K
+
-ATP酶和Ca
++
-ATP活性显著低于HF组(P<0.05, P<0.01); 相关分析显示,CMI组CK-MB活性与PAR和MDA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P<0.01), 与SOD、SOD/MDA、GSH-Px、NO呈显著负相关(P<0.05, P<0.01); 血小板聚集率与CK-MB和MD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OD、SOD/MDA和Na
+
-K
+
-ATP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 P<0.01); 心肌组织中LD含量与MDA呈显著正相关(P<0.05), 与SOD/MDA、Na
+
-K
+
-ATP、Ca
++
-ATP和Mg
++
-ATP呈显著负相关(P<0.05); 心肌组织中NO水平与SOD、SOD/MDA、GSH-Px呈显著正相关(P<0.05, P<0.01),与CK-MB和MDA呈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
氧化应激反应参与了慢性心肌缺血的形成过程。
目的
通过探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 SAS)引起的慢性间断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CIH)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影响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s Blocker, ARB)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32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IH组、ARB替米沙坦干预组、空气模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12周的模型试验。检测实验小鼠血压及鼠尾血流。
结果
(1)小鼠收缩压:CIH组小鼠收缩压高于ARB干预组、空气模拟对照组、空白对照组。ARB干预组收缩压则低于其余三组。(2)小鼠舒张压: ARB干预组小鼠舒张压低于其余三组。(3)鼠尾组织血流: CIH组小鼠组织血流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结论
慢性间断性缺氧可引起收缩压升高,ARB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慢性间断性缺氧可引起小鼠鼠尾组织血流量增多,ARB可逆转这种改变。
目的
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表达变化,探讨番茄红素的肾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实验设5组: 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DM组)、番茄红素高剂量组(20 mg·mg
-1
·d
-1
)、中剂量组(10 mg·mg
-1
·d
-1
)和低剂量组(5 mg·mg
-1
·d
-1
)。8 周后,测定大鼠血液和尿液相关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ACE2蛋白的表达。
结果
DM组和番茄红素治疗组的血糖、胰岛素、血肌酐、尿素氮、血管紧张素Ⅱ及24 h尿蛋白均显著高于NC组(P<0.05); 经番茄红素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血管紧张素Ⅱ和24 h尿蛋白均显著改善(P<0.05); 与NC组相比,DM组的ACE2阳性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番茄红素高、中剂量组的ACE2阳性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则均显著高于DM组(P<0.05),其中高剂量效果更为显著(P<0.01)。
结论
番茄红素能降低糖尿病肾病(DN)大鼠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及提高肾组织ACE2蛋白的表达。
目的
研制一种性能良好、简便易用的神经细胞缺氧实验装置,以便从细胞水平模拟神经细胞的缺氧缺血过程,探讨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
方法
设计研制一套细胞缺氧实验装置。应用这套装置,分别建立了缺氧30 min、45 min、60 min、2 h及3 h的氧糖剥夺(OGD)神经细胞模型。应用WST-8方法和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方法,分别评估不同OGD时间对神经细胞成活率的影响。
结果
所研制的细胞缺氧实验装置包括细胞缺氧舱、市售缺氧气源、出气水封瓶以及市售二氧化碳培养箱。其中研制的细胞缺氧舱外形精巧透明,便于携带, 开启方便,封闭性能好。对用这套装置所建立的不同OGD时间神经细胞成活情况的评估结果, 显示随着OGD时间的延长,凋亡和坏死细胞逐渐增多, 细胞成活率由OGD 30 min时的85%渐降至OGD 3 h时的22%,其中OGD 45~60 min可造成40%~55%的神经细胞死亡。
结论
所研制的这套细胞缺氧实验装置性能良好、简便易用, 缺氧时间精准, 可确保OGD神经细胞模型的成功建立。
目的
为了探讨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是否可以作为核苷类药物线粒体毒性评价替代模型,本研究从旱獭的系统进化关系对喜马拉雅旱獭在旱獭属中的系统分类地位进行了比较分析。
方法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作为遗传进化分析的分子标记,对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的Cytb进行了序列测定, 并结合已有的旱獭Cytb基因序列对所有旱獭属的种群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喜马拉雅旱獭Cytb基因长1 140 bp, 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2%、25.4%、28.8%、12.6%。Cytb基因表现出很强的碱基组成偏向性,即在A、T、G、C四种碱基中,G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种碱基的含量。旱獭的Cytb基因的氨基酸使用频率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亮氨酸(Leu)和异亮氨酸(Ile)的使用频率最高,分别为15.69%和11.87%,而半胱氨酸(Cys)使用频率最低为1.08%。与其它旱獭相比,喜马拉雅异亮氨酸(Ile)和半胱氨酸(Cys)的使用频率分别为1.32%和11.87%。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喜马拉雅旱獭(M.himalyana)、蒙古旱獭(M.sibirica)、灰旱獭(M.caudata)和红旱獭(M.bobak)与北美旱獭(Woodchuck)属于同一进化组群(置信度为100)。
结论
喜马拉雅旱獭与美洲旱獭具有较近的亲缘进化关系,属同一组群进化而来,这为寻找新型的核苷类药物线粒体毒性评价替代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的
制备抗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IgG抗体,并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和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标记。
方法
采用Protein G分别提纯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血清中的IgG, 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兔抗三种动物IgG抗体; 采用亲和层析纯化兔抗三种动物IgG抗体, 并分别进行FITC和HRP标记。
结果
分别获得抗灰仓鼠、树鼩和长爪沙鼠IgG抗体,浓度分别为: 2.2 mg/ml、2.3 mg/ml和2.3 mg/ml; FITC标记的兔抗灰仓鼠、树鼩和长爪沙鼠IgG含量分别为: 1.19 mg/ml, 1.36 mg/ml和1.55 mg/ml; HRP标记的兔抗灰仓鼠、树鼩和长爪沙鼠IgG含量分别为: 0.84 mg/ml、1.09 mg/ml和1.31 mg/ml。
结论
得到了适合检测用的FITC和HRP标记二抗,为建立这三种动物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方法提供了试剂。
目的
测定4到12周龄清洁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体质量、血压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为进行繁育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选取4、6、8、10、12周龄SHR大鼠各20只,雌雄各10只。检测血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统计分析变化趋势及雌雄个体间的差异。
结果
随着周龄的增加,雌雄大鼠体质量、血压逐渐增高; 血液生理指标WBC、HGB、PLT、PCT呈上升趋势,MCHC呈下降趋势; 血液生化指标GLU呈上升趋势,CHO、LDL呈下降趋势; 相同周龄个别生理生化指标存在雌雄个体之间的差异, 大多数指标不受性别的影响。
结论
为本中心4到12周龄快速生长期的SHR高血压大鼠体质量和血压建立了标准,统计分析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的
研究束缚应激对ICR雌鼠生理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6周龄ICR雌鼠分为2组,A组雌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6 h/d, 28 d)处理, B组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ICR雌鼠生理指标(体质量,性周期)及繁殖性能(妊娠期、产仔数,仔鼠初生重体质量,仔鼠离乳体质量,离乳率)等数据。
结果
A组ICR雌鼠的妊娠期、仔鼠离乳率、仔鼠离乳体质量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A组ICR雌鼠体质量、雌鼠性周期、产仔数,仔鼠初生重与B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显著影响ICR雌鼠体质量的增加、产仔数、仔鼠初生重及破坏雌鼠性周期,但不影响ICR雌鼠的妊娠期、仔鼠离乳率、仔鼠离乳体质量。随着束缚应激实验的进行,小鼠体质量及性周期有恢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