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完美结合。 对景观环艺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从生成期到成熟后期的漫长发展过程,分析了园林的背景、类型、特点和风格等方面。本期将重点介绍生成期园林的发展概况,包括它的 物质起源、社会背景、类型、功能、规划设计和艺术创作 等方面。

温馨提示:本文篇幅较长,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 内容速览

生成期园林的背景

殷末周初贵族园林的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离宫别馆的代表

秦大咸阳规划

秦朝皇家园林

西汉皇家园林

西汉私家园林

东汉皇家园林

东汉私家园林

生成期园林的特点

PART 1

生成期园林的背景

Generativ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➊. 中国古典园林的物质起源

囿——殷末周初,王室集中豢养禽兽以供狩猎的场所,范围较大,栽培植物,兼有“游”的功能,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既包含建筑物“台”,也包含其周围绿化种植所形成的空间环境。 台是山的象征,原初功能是观天象、通神明,兼具观赏作用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园圃——早先是种植果树或蔬菜的场地, 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和栽培品种的多样化,兼具观赏的目的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➋. 社会因素

山水审美观的确立。 远古原始的自然崇拜把一切自然之物和自然现象视为神灵的化身,大自然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➌. 意识形态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与之前有所重复)—— “天人合一”包含三层意思:

①.人是天地生成的,人与天原本合一,只是因为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 因而主张消灭一切差别到达天地混一的境界;

②. 人的生活不能悖逆于普遍规律,人应与大自然谐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应为亲和而非互斥、对立,从而衍生出“天人谐和”的思想。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论点,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天人谐和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③. 社会人事变异也可以影响天象和自然界的变异, 即“天人感应”说。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把园林里所表现的 “天成”与“人为” 的关系始终整合如一;

君子比德思想:起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在儒家看来,大自然山川林泽的形象能够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崇敬。中国自古以来即把“高山流水”具体地比拟为人品高洁的象征,“山水”一词也就成了大自然风景的代称。 园林从一开始便重视筑山和理水,园林的发展必然遵循风景式的方向;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是原始宗教中的鬼神崇拜、山岳崇拜与老庄的道家学说融糅混杂的产物。 秦汉之际,民间已经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东海仙山的神话内容比较丰富,因而对园林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园林里面由于神仙思想主导而模拟的神仙境界实际上就是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的再现, 这种情况盛行于秦汉时的皇家园林。

PART 2

殷末周初贵族园林的代表

Representative of noble gardens

商纣王的“沙丘苑台”,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PART 3

春秋战国时期离宫别馆的代表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帝王、国君等贵族们为避喧嚣便纷纷占用郊野山川林泽风景优美的地段修筑离宫别馆。

章华台(楚国所建,位于云梦泽之北,是高台榭之典型,大型水体工程之首例)、姑苏台(吴国所建,山地园林)在众多贵族园林之中规模较大、特点较突出,后世知名度最高。 章华台和姑苏台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园林的两个重要实例, 代表着上代囿与台的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到生成期后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其特点有:

①因地制宜。 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

②建筑丰富,功能多样。 园林里面的建筑物比较多,包括台宫馆阁等多种类型,以满足游赏、娱乐、居住乃至朝会等多方面的需要;

③植物栽培、动物圈养。 除了栽培树木之外,还专门栽植花卉、进行动物圈养;

④人工理水,因水成景。 人工开凿水体,既满足了交通或供水的需要,同时提供水上游乐的场所,创设了因水成景的条件。

PART 4

秦大咸阳规划

Qinda Xianyang Planning

秦的大咸阳规划包括渭北和渭南两个地域, 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渭北以咸阳宫为中心,形成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庞大宫苑集群;渭南以阿房宫为中心,通过复道与甬道,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

PART 5

秦朝皇家园林

Qin Dynasty Royal Gardens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由过去的贵族分封政体转化为皇帝独裁政体。 园林的发展亦与帝国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其中,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以阿房宫为核心。兰池宫是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并举之首例。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开启了求仙活动之先河。

PART 6

西汉皇家园林

Royal Garden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➊. 未央宫(长安城内苑)

其中沧池及其附近是未央宫内的园林区,凿池筑台的做法受秦始皇在兰池宫开凿兰池、筑蓬莱山的影响, 影响着建章宫内园林区“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

➋. 建章宫(上林苑内主要的十二宫之一)

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西北部开凿大池,名叫太液池,池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 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

➌. 西汉上林苑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其特点有:

①范围及其辽阔,位于天然山水环境之中,其内有关中八水,河湖众多, 是一座大型植物园和动物园,拥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基础;

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宫、苑、台、观)种类丰富, 分布及其疏朗,呈现随宜的“集锦式布局”;

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 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➍. 兔园

规模宏大,园内有人工开凿的水池——燕池和清泠池, 有人工堆筑的山和岛屿。且是文献记载用石筑山的首例。

PART 7

西汉私家园林

Private Garden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西汉地主小农经济发达,政府虽然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但经商而致富的人不少 。富豪也有造园的,而且规模也很大 (如茂陵袁广汉园)。

PART 8

东汉皇家园林

Eastern Han Royal Garden

东汉洛阳扩建秦代城垣,城区略呈长方形。 东汉洛阳的城市规划较之西汉已有所长进。东汉皇家园林有濯龙园和西园等。

PART 9

东汉私家园林

Private gardens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➊. 王侯官僚的园林

如梁冀苑囿(创造了土假山的记录,并开始模仿自然山水,有别于虚幻的神仙境界);

➋. 隐士庄园

到东汉时,庄园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开皇帝的集权政治,得以成为比较理想的隐逸之所。 这时的隐士绝大多数已经不需要遁迹山林了,取而代之的是“归园田居”,即到自己的庄园中去做安逸的隐士庄园主。他们的言行思想及于意识形态,“隐逸思想”便在文人士大夫的圈子里逐渐滋长。 隐士庄园开启了魏晋南北朝别墅园林的先河,如张衡庄园、仲长统庄园等。

PART 10

生成期园林的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rdens

➊. 园林的类型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 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为数甚少且大多数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

➋. 园林的功能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

➌. 园林的规划设计

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

➍. 园林的艺术创作

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 园林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尚且低级,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