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自序:我为什么要研究网络文学?——书目:《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邵燕君著
在网上找到了这篇自序的文字稿:
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
——————以上是20161108的修改——————
笔记为个人分享用,内容仅供参考!作者观点以原著为准!
笔记中补充、疑问及主观性强的解读均作标记,学识所限,若笔记中出现错误、曲解原著,算我的锅,请联系我修改。
欢迎交流,错解之处请轻拍。拍重了我玻璃心给你看。
笔记如有侵权,请私信本人修改或删除。
——————————————————————
作者以“学者粉”的身份介入网络文学研究,通过寻找经验、理论、社会方面的支持,为其正名,并简述了核心观点、研究态度和研究成果。自序中提到的理论、观点乃至社会背景,都在后续论文中有详细阐述。
一、正名
1、经验支持
北大素来有“维新”的传统。 当年“白话文”运动把引车卖浆者流读的白话小说列为正典;80年代,老师在学生们的引领下开始研究金庸小说,之后才有金庸小说的经典化。 (同样在80年代,《大话西游》的经典性也是经由同为高校的电影学院的大学生挖掘,而一反发行时的低迷,走向经典与商业上的成功。这段好像出现在《悟空传》的研究中?)
作者一直在进行“主流文学”的研究。 2004年,主流文坛是期刊的天下。作者建立了“北大评刊论坛”,选择十种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期刊,逐期阅读、逐篇点评,并在网上发表评论。这项研究进行了六年,在业内形成广泛知名度,几乎无人不知北大有这么个论坛、有一群人在傻傻地读文学期刊。然而,在研究中作者发现,期刊文学是有硬伤的,它离现实生活太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在作家而在“专业-业余作家”体制 (这个体制在后续的论文中会详细展开) 。这个体制因为市场化转型失败,以及片面追求“文学性”等多重原因,已经坏死。读者流失、作者出走,圈子老龄化且边缘化,期刊研究的路走不下去了,作者将视线转向了网络文学研究。 (从期刊衰落原因,以及作者的研究转向,请问是否考虑过,期刊的衰落和网文的兴起,存在某种联系?)
2、理论支持
“当代文学”最根本的属性是“当代性” ,其实就是“时代性”。 当代文学的研究是“介入”式的。 它直指当下人最核心的焦虑和精神指向,在作者有意识书写的背后,读出一个时代的集体无意识;在貌似肤浅的流行背后,读出人们深层的怕与爱;通过文学潮流的兴衰把握时代精神的走向。
作者采用了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来解决研究中的两个主要困惑:如何摆脱经典文学的雅俗秩序,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批评话语;如何确定自己在网文研究中的立场,是否要舍弃“精英”的情怀 (我的理解是 “是否抛弃精英的立场和态度,以通俗研究通俗”——在后续不知道哪篇文章里,我看到一个观点,当通俗成为“经典”后,它与“通俗”关系却是对立的,很有趣,跟鄙视链似的。记忆及文辞有限,与实际观点可能有偏差——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斟酌的不是精英的“情怀”,而是情怀中的傲慢与偏见) 。
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信息”,核心要义是“内容一经媒介必然发生变化”。 这句话放在历史中是这样的:在16世纪,印刷技术对口头传颂的经院哲学产生冲击。变革的结果不仅仅是原来口头传颂的,后来用印刷品传播那么简单。按麦克卢汉的理论,在变革中,文学的重心产生了“口头性”到“印刷性”的变化。然而经院哲学家们对此态度漠然,因而被扫出历史舞台,同时由于没有意识到文化重心的转移,他们的成果并没有被完整继承。
直至今日,我们正亲历以印刷代表的纸媒与以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变革,根据上一次变革的经验,以印刷形式存在的各种文学移民到网络。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在移民中,新文学的“文学性”是为网媒,而非纸媒服务。如果没有先知先觉的“警醒”,那么在又一次的“移民”中,旧有成果会造成再一次的流失。 (眼熟的断档,眼熟的漠然╮(╯_╰)╭)
因此,麦克卢汉的理论为作者提供了一个研究目的,或者说使命——他认为,在媒介变革之际,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在新媒介打击彻底降临之前,引渡旧媒介的文明成果——这也是书名的由来。引渡的方法,在于主动介入了解新媒介的“语法”,从而获得引渡文明的能力。
从此看来,作者在进行网文研究时,仍然要回到精英的立场,因为在网络时代任何精英的引导都必须是自下而上的。必须从“象牙塔”进入“控制塔”,按照网络文学场域自身的逻辑去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只有这样,精英批评的“引导”才是真正有效的。
(在理论支持方面,另一个核心是作者的自我定位,即“学者粉”。在自序中,这一概念未做解读,但是在后续论文中,会有详细展开。)
3、社会支持
理论支持赋予了作者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使得作者主动介入社会大环境,与网文形成互相支持。
2010年前后,网络文学对文坛主流形成挑战。 此时的网络文学,有2亿的读者、百万作者的体量,是期刊文学作者百倍之、读者的千倍之。同时,网文的兴起同时孕育了“生产-分享-评论”体系和以“有爱”为核心的粉丝部落文化 (后续论文会详细展开) 。但是,网文的兴起遭到了主流文坛的冷遇,对于网文,他们是漠然的。
时间推进到 2014年,声势浩大的“净网”行动和“资本”行动 (应该指“买买买”俱乐部那几个巨巨) ,让这一年在网络文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文平台对推动网文发展真的做了很多努力,细节会在很后面很后面的访谈板块中展开。) 网络文学陷入了政治、经济、自主力量的三者博弈,唯独传统文学中最重要的精英批评的力量缺席了。根据之前的理论支持,作者没有理由不以精英的身份介入,获得传统学术体制接纳的同时,在网文界和学术界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综上所述,作者及作者背后的团队 坚守学院派立场,坚定不移地站在网文原生力量一边,站在粉丝部落文化一边,在媒介的千年之变中引渡文学传统。
二、 北京大学网络文学论坛(2015年5月14日)
1、媒体
微信公众号:媒后台(ID:meihoutaipku)
刊物:《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报》,分为《男频周报》、《女频周报》、《原创周报》
微博:北大网络文学论坛
2、交流报告和学术访谈
为了打破文化壁垒,论坛每个学期都会邀请几位网文界的知名作家或平台编辑进行交流报告或学术访谈。书中访谈对象:《浮沉》作者崔曼丽、百度千幻冰云、晋江冰心、17K血酬、风弄、猫腻。
3、成果
本书上编的10篇代表性论文;下编6篇访谈及交流整理。
《网络文学大事记》,可以算作一个简要的网络文学发展史,对网络文学近二十年的生产机制、类型演变及重要作家作品等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去看!去看!这个附录谁看谁知道! (还有05年-15年的类型文年度榜单,省了我多少整理时间泪流满面谢。)
————————————————————
这是一个广告:
欢迎来一起聊天、读书、吵架,哦不,讨论(手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