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新作《一九四二》符合真实的历史吗?

关注者
268
被浏览
1,075,781

55 个回答

奶奶以前给我讲故事的时候一直说的是民国31年ji'e上(河南话,饥饿两个字连音?),所以一直没把这段历史跟1942联系上,几年前回老家,来了几个南阳的亲戚,全家抱头痛哭,听他们讲1942年的事情,才忽然想起来民国31年就是公元1942年,而1942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我们家的缩影。

我们家向上四代都还是地主,家里骡马成群,不过后来连续三代单传,到了爷爷这里好不容易儿女多起来了,就赶上了大饥荒,整个家族迅速没落,我四个姑奶(爸爸的姑姑),除了老大饥荒之前已经嫁到本地以外,其余三个都被卖到外地了,二姑奶在陕西,四姑奶在河南南阳,另外一个不知道在哪里。

我们家是老爷(爸爸的爷爷)带着全家人出去要饭,远到陕西、近到南阳,到一个地方发现当地生活好,就在当地找个人家把女儿给嫁(卖)了,给些盘缠钱和粮食,二姑奶卖到陕西了,三姑奶记不住卖到了哪里,卖掉四姑奶的时候才重回老家。四姑奶卖出去的时候12岁,一直到1968年才第一次回来,之前她发了很多信,地址一个一个的试,最终才取得联系,奶奶跟我讲四姑奶回来的时候把裤腿都缝了起来,裤子里面装的都是粮食,她记忆装的全是家里忍饥挨饿的时候。

卖女儿听起来是不好的事情,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卖就是饿死,是真的饿死。儿子不是不舍得卖,而是卖不出去,所以饿死的男孩居多,女孩子都找人家半卖半嫁了。

奶奶给我讲的几个当时村里的真实故事:

1. 一个邻居家里有5个孩子,当时全家吃不上饭,男的(家里的顶梁柱)说自己吃饭太多,饿死自己剩下的都能吃饱饭,老婆不愿意,也要饿死自己,但是饿死老婆孩子也要跟着死,最后男的偷偷把自己锁起来活活饿死了。

2. 另外一个邻居家,男的出去找吃的,回来时候自己先吃,剩下给老婆孩子,最后孩子全部饿死。

出去逃荒的死在路上的很多,没有出去的都是孩子在家,大人出去找吃的,大人在外面死了,孩子也活不成,人饿到极限的时候什么都吃,出去要饭人家不给粮食,就开始胡乱吃东西,土、棉絮、树皮、破棉布,反正都是死,先把肚子填上点东西。还有的人家,实在吃不饱饭就挑个孩子丢出去饿死,大街上堆的都是饿死的小孩。

1942这个电影只看过一次,但是烙印太重,就像是自己家里前辈的记忆装进了自己脑子里一样,如此沉重,不知不觉就不分场合流起泪来。


真实情况远比电影中还要惨烈,因为艺术需要,审核问题,太惨烈的没有演出来,演出来观众也受不了。当时有一个真实的情况,叫做“易子而食”,饿的不行了,吃孩子吧,自己的孩子舍不得吃,就换着吃。。。这是真的!你问我为什么这么残忍,我只能说,文明是温饱之后才有的东西,如果温饱都解决不了,那么最原始的兽性就会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