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在大学春风化雨24年,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冯雁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她一直为女学生及同事在科大作先行者,开山辟路。 这么多年下来,性格坚毅的冯教授对女性发展的看法,就如她看待科技一样,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我要证明你是错的」
冯雁教授年少时受机械人及科普小说启蒙,让她早于中学时期已萌生要当工程师的梦想,不过,即使父母全力支持她,并不代表其他亲友的想法也一样。
「叔叔跟我妈妈说,虽然我在多个学科成绩彪炳,但数学一定会输给男孩子。」 冯雁忆述时微笑,「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证明他是错的,自此,我从未在数学科失手。」
不看好其工程路的,还有冯教授的中学职业辅导员,直言工程科对女孩子来说是太艰难了。 尽管老师的反应消极,但无阻冯教授的决心,「做我想做的」。
即使意志坚定,但冯教授追求科学、工程之路,也需要有伯乐指点。 在学校里,冯教授幸运地遇到一位热心的实验室技术员,「我就读女子中学,当时并没有工程学会,幸好有这位实验室技术员,在课余时间为我和几个女孩子当导师,传授工程学和计算机编程知识。 我甚至成立了只有我一个会员的电子学会。」冯教授说。
作为一位老师,冯雁教授深明自己对学生的重要角色,便是要令学生有自信。 她的课堂做到性别包容,确保每位学生有平等机会参与课堂习作和研究工作。
「我常常教导女儿和学生,要成功,就不必理会说你不行的人。 你越希望迎难而上,便会越多人质疑你,最重要是你要相信个人能力! 我的任务便是要令学生相信自己。」冯教授自豪及坚定地说。
缺乏具启发性的女性榜样

在工程界多年来享负盛名,冯教授看到与STEM相关的行业对女性日渐开放,可惜进度缓慢,「有关职场性别平等的讨论尚在起步阶段,我相信要五至10年才有明显的改变。」
冯教授认为,只有少数女性能够当上工程公司的主管级人员,是阻碍改善职场性别平等的主因。
「担任主管的女工程师只占少数,除非有更多女性身居要职,否则永远无法树立足够榜样去鼓励新一代的女工程师。」她说。
身为人母,冯教授认为女性即使有心驰骋职场,但照顾家庭的责任心或许是令她们不愿担当领导角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业女性仍然主力料理家务,除非男性分担家庭责任,否则这将一直阻碍女性发展。」
尽管这传统性别角色仍普遍存在于社会,冯教授认为女性可以将之转变成最有利的自身优势。
「与男性比较,女性更有同理心,更懂体谅同事。这不单使女性成为较理想的团队伙伴,也会较合适跟从事工程领域工作,例如社交机械人和教育的人员共事。」冯教授说。
2015年冯教授确诊患癌,治疗经历进一步体现了她的同理心。当时她与主诊医生共同制定治疗计划,期间着手钻研机器学习如何帮助人们诊断疾病。
「全靠科学家和医生的文献,救了我一命。 我将个人治疗视为一个项目,希望日后可以帮助其他患者。」她和研究团队研发自助网上平台「Meet Nora」,帮助因为新冠肺炎而要需要接受检疫的人士在隔离期间保持情绪和心理健康。
人工智能——利还是害?
「Meet Nora」这类人工智能支援系统正急速发展,最近获美国人工智能协会获选为院士的冯教授,凭借她对行业的深远贡献和丰富经验,剖析这种新兴科技的各种裨益和风险。
冯教授有一套方法教导学生,就是在他们仍未完全掌握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性时,她会尽一切努力鼓励学生漠视那些在社交媒体 上散播的不同阴媒论及假信息。
「社交媒体充斥大量有关新冠疫苗的阴谋论,以及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错误资料及传闻,人们对不存在事实妄加揣测。」
冯教授说。 「我有些家人也会相信这些阴谋论。 其实反对疫苗的人士是将人类置于险境。」
面对先进的科技世界,冯教授相信,从小推动STEM教育,培育逻辑及批判思维,是有助人们揭穿假信息的最有效方法。
冯教授直言,因为普罗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不足,促使包括她在内的研究人员近年致力思考科技应用的伦理问题。
「从发明到应用一项技术普遍需时10年,科研人员需要这么长的间才能评估人工智能的影响。 不过,当今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幅缩短,因此没有足够时间制定规范。」
人工智能越来越具有自主性,冯教授提醒,人们对科技的生产及监管应该寸步不让。
冯教授预计,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精准医学的发展可得力于机器学习,有助寻找更多治疗疾病的方法。
「例如机器可以研究DNA的排序,以便为癌症病人度身订造更好的治疗方案,精准医学因此有需要全力开拓,我们需要大量数据给学习机器处理。」
促进及推动机器发展和应用牵涉大量工作及监管政策,但冯教授深信,只要人工智能发展「不离人本」,人工智能不单可以重塑病人护理的模式,医护及病人双方也会一同受惠。
对于跟她一样有志往科研领域发展的年轻女性,冯教授的赠言既实用又励志:「你越希望迎难而上,质疑你的人便越多;要成功,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不用理会质疑你的人,要坚信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