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优先” 下的“美式霸凌”
尤其是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高举“美国优先”牌子,对传统盟友更不客气,致使七国集团内部分歧更加严重。从加征关税到伊朗核问题,从“税之争”到英国“脱欧”,七国集团成员之间、美欧之间、欧洲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很难达成共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崔洪建: G7内部无论是在经济利益上,还是在所谓的一些政治观点上,也包括对于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等等,这样一些重大问题当中都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崔洪建: 美国在七国集团内部也是极尽打压之能事,我想这个主要的目的对美国来说,还是要维持它在西方世界、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中间的这种所谓主导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他对所谓盟国的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包括现在要重新激发所谓G7内部的活力,实际上他的后面隐藏的潜台词是长期不变的一个“美国优先”的原则。
持续监控下的信任“清零”
除了分歧,更严重的是“基本信任”的缺失。前不久,美国又被曝出利用丹麦情报部门,对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多国政要,进行长期监控。从斯诺登曝出“棱镜”监听计划至今,美国总统已几度易人,然而,监听仍在继续。口口声声说要修复盟友关系,背地里却暗中监控,对于欧洲来说,美国这样的“盟友”还值得继续交往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崔洪建: 美国通过丹麦对众多的欧洲盟国的重要人物进行监听的丑闻,我觉得毫无疑问再次暴露了美国主导下的G7的实质,并不是美国宣称的那样要在盟友之间、要在伙伴之间,制造更多的信任和团结。反过来这个信任和团结,实际上只是美国挂在嘴上的一套说辞罢了。
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拒绝在“七国集团”峰会联合声明上签字;2019年,“七国集团”峰会只发表了一份极短的联合声明;2020年峰会因疫情取消。“七国集团”峰会已变成了一场闹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崔洪建: 由于实际上G7内部的一些矛盾,已经不是表面上的意见分歧,而是涉及到各方在利益分配。在如何对待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矛盾的时候,该采取何种方式实际上已经涉及到这样一些非常深刻的(分歧)。
起底七国集团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立的七国集团,多年来,一直打着“维护国际秩序”之名,其实是搞“小圈子”为一己私利搭台唱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崔洪建: G7的方向就是不断朝着从经济转向政治,从西方内部的合作转向向外进行一种意识形态扩张,或者说地缘政治竞争的这样一个道路。(G7)实际上又给自己贴上了一个地缘政治标签。
以“维护规则”之名 行“粗暴干涉”之实
除了发动战争和制裁,七国集团还不断干涉他国内政,以意识形态划线。6月初举行的G7财长会在涉疆、涉台、涉港等问题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鼓吹所谓“维护民主”“保护人权”。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所谓的“国际规则”,对中国肆意抹黑。美国总统拜登在参加此次七国集团峰会行前曾专门在媒体撰文称,此行意在团结“民主国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一针见血地指出: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集团政治、小圈子,或者搞有选择的“伪多边主义”,都是逆时代潮流之举,不得人心,也不会得逞。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崔洪建: 这一次就贴上所谓“民主国家俱乐部”的标签,无论是从最早的西方七国的发达经济体俱乐部,到现在所谓的这个“西方民主俱乐部”,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G7的代表性,或者说它的这种“小圈子”的特色是越来越浓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崔洪建: 尤其是这一次的G7峰会,他有了一个更明确的一个排他性的定位,就是所谓的西方领先的民主国家。我们知道这个实际上是配合美国方面现在提出来的要把美国和中国的竞争,以及美国和世界的关系,把它简单化为所谓的民主对非民主这样一种关系,所以这样一种通过意识形态划界,排他性的这种拉“小圈子”,就充分证明了七国集团一方面它带有非常强烈的先天的这个所谓西方属性,另一方面它对于非西方的国家和地区,它是采取一种排斥的态度。
(编辑 尹惠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