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中国互联网企业通常的剧本是竞争到一定阶段,第一、二名合并做大市场。就像被称为互联网大并购之年的2014年,滴滴、快的合并;58、赶集合并;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
但是,
在生鲜零售的竞争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剧情。
日前,
每日优鲜
所打造的前置仓模式,被战略性停止,近500名员工被“毕业”。
整个业务裁撤过程中,没有一位“白骑士”出来接盘,它的竞争对手
叮咚买菜
没有,
拼多多
、美团等涉足生鲜的电商类平台也没有。它就像一块儿腐肉,被生生剜去,没人给予其他的治疗方法。
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反垄断要求下的选择,市场第一名和第二名合并,成为不符合监管要求的被弃止的选项。
与此同时,这是市场基于商业前景的判断。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略大参考”,即便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合并,在整个生鲜市场所占的份额依然不高。它们两家无法通过业务合并,诞生一家平台型企业。
资本的逻辑是验证对未来可能性的期待,而不是对当下结果的满足和认可。如今出现这样的结局,只能说资本对前置仓模式不抱有幻想。
每日优鲜宣布破产解散的消息后,本就已经稀薄的股价,还是下跌超40%。它的竞争对手叮咚买菜股价下跌超9%。
唇亡齿寒。
7月28日,生鲜零售企业每日优鲜宣布破产解散,消息在线上办公软件“飞书”被传达。
据一份标注为《每日优鲜破产解散实录》的文件显示,28日下午2时,每日优鲜在飞书上召开线上会议,
称公司新一轮融资尚未到账,无法于约定期限支付员工被拖欠工资,同时告知员工“工作就截止到今天了”。
公司给予的解决方案是员工社保、公积金交到7月份。6月、7月份的工资是否发放、何时发放,尚未确定。线上会议全程由HRBP刘媛及现商品负责人肖运贵主持。业务领导,财务领导和高层领导均未现身。
综合多家媒体的相关报道,每日优鲜的这一轮裁员,规模接近500人,占900多名员工总数的近一半。前置仓业务整体裁撤,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保留部分员工。而根据每日优鲜的对外传播口径,裁员是“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
早于业务变动的是每日优鲜的工商登记信息的调整。企查查App显示,每日优鲜主体公司为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注册资本约31.95亿人民币,由Missfresh HK Limited全资持股。变更记录显示,
7月18日,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联合创始人曾斌变更为孙玉英,同时曾斌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徐正已退出主要人员行列。
每日优鲜破产解散的原因来自资金压力。在2018年至2021年间,每日优鲜累计亏损高达108亿元。
从2021年Q3季度的财报可以看出,每日优鲜的资金紧张程度。当季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72亿元,但其流动负债高达32.23亿元。而且业务还在继续亏损。
因为资金链紧张而破产,这对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徐正而言,是一件略显讽刺的事情。
徐正擅长数学,15岁因数学竞赛成绩优秀,被保送上了中科大数学系。他的成长经历,也堪称精英模式的写照,毕业之后在联想卖了10年电脑,28岁时成为联想事业部总经理。
如果不是联想收购IBMPC业务后,从
戴尔
请来阿梅里奥出任CEO,引发联想管理团队中方高管和外方高管不合。徐正的职业生涯很难跟农业扯上关系。联想高层纷争,致使时任联想高级总裁的陈邵鹏出走,创办了佳沃集团。而在2014年创办每日优鲜之前,徐正在佳沃“种”了3年水果。
徐正是投资人会喜欢的那类创业者,名校毕业,大企业工作背景,有高层管理经验,说话逻辑清晰。
每日优鲜讲述的万亿生鲜市场的故事,也是资本喜欢的“大赛道出平台型企业”的创业模板。
至少在2016年到2018年之际,每日优鲜是投资机构想要争抢的Case。它背后也站着堪称豪华的投资机构,腾讯投资、元璟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老虎环球资本、高盛资产管理、中金资本、青岛国信……在2021年正式赴美IPO之前,每日优鲜总共获得了11轮融资,总规模达到114亿元。
这是一级市场堪称“完美”的创业模板:明星创业者、明星投资机构、大资金、大赛道、刚需、高频。但是,这样“完美”的创业资源组合,在烧掉百亿现金之后,或许只验证了一个结果:前置仓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它很可能是资本和创业者,“一厢情愿”为用户提供的消费方式。
徐正曾说过,“生鲜零售不是模式之争,拼的是执行和效率,胜负手在于组织”。
一位接近每日优鲜的人士提到,2018年底到2019年之间,每日优鲜请了许多投行出身的精英人士。
公司并没有仿照滴滴、美团、
快手
的等企业,将投行出身的管理者,先期配置到战略、投资、法务等部门。而是用他们去管理物流、管商品。
徐正认为做事情“人聪不聪明很重要”。不过上述人士认为,这些从外企、投行,引进来的高层,并没有做出长期有价值的事情,反而带来的浪费:他们会制作很多精美的PPT,有很多先进的理念。比如,258 计划(80%的产品是产地、工厂、源头直达消费者,50%的商品是自有商品,20%的商品);(A+B)×N(即(前置仓+智慧菜场)×零售云)战略。
这些计划需要后期消耗大量的时间去跟供应商、地方政府去沟通,协调各方的利益。公司的组织架构也会根据业务变动进行调整,在每日优鲜,事业部和业务架构调整很频繁,有时候两个月就有一次调整。
但是,这些理念在实地落地中是很困难的,合作方的利益不一致。也因为困难,很多计划最后不了了之。论战略,每日优鲜比叮咚买菜战略清晰,论业务执行,叮咚买菜的运营执行会更强一些。
徐正推崇贝索斯的Day1理念,永远保持创业第一天的热情,奉行三环验证理论:直觉先行,逻辑推动、再拿数字验算。
可有时候多做多错。
烧钱的每日优鲜,很早就关注盈利。徐正说“生鲜零售就是撅着屁股捡钢镚,要敬畏每一分钱”。
一位接近每日优鲜的人士告诉“略大参考”,在2020年,每日优鲜将盈利提到优先级。彼时,叮咚买菜在进行C轮融资,每日优鲜进行D轮融资。
投资机构对两家企业提出不同要求,叮咚买菜的投资方要“规模”,每日优鲜要“盈利”。
在控制成本,关注收益的导向下,每日优鲜的投放策略,趋于保守。这些导致用户增长方面有做所落后。
上述人士认为,每日优鲜关停前置仓业务,有大环境的因素。现阶段,创业公司烧钱不合时宜。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阻力加大之后,大部分美元基金缺少投资意愿,它们通过上市实现退出的难度加大。这一波上市的企业,无法像早几年的企业一样,在IPO前,引入PE资金。
前置仓是高频和刚需的业务模式。但是零售市场是需要看10年的项目,需要持续的烧钱,持续的投入。但是到后期,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变了,市场上已经没有资金,可以给到每日优鲜,去验证前置仓的模式。
至于,每日优鲜部分保留下的业务,是它要打造的新方向。
2021年,每日优鲜寻求赴美IPO之际。给资本市场讲的故事,是成为生鲜行业的“贝壳”,做撮合行业的生意。因为前置仓,目前还是“规模不经济”的模式,在国内市场尚未跑通,国外市场也没有相似的对标公司。
每日优鲜希望打造零售云,来为中小型商超企业,提供服务支持。
每日优鲜零售云副总裁翔宁,将这项业务形容为“拥抱超市私域时代,逆流而上再造增长”。
相比前置仓受租金、人员等波动因素的影响,零售云服务的客户规模更大一些。此次裁员之前,每日优鲜有近100人的团队,在做零售云业务。
曾几何时,万亿生鲜市场,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领域,是吸引一批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前去征服的“高地”。但是生鲜市场零售和分散的业务特征, 又决定它极难出现一家平台型的企业。
每日优鲜的业务大撤退,表明过去几年资本和企业,想要共同打造起一个生鲜零售平台的梦想,暂时性的破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