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众所周知,如今四川方言,以西南官话为代表性方言,同时也存在湘方言岛和客家方言岛。

西南官话又分为成渝片和灌赤片。灌赤片下面还有岷江小片、仁富小片和雅棉小片。

今天,就以个别词汇的方言特殊表达方式来看看与其他地区的联系,间接了解四川从古到今的人口迁移情况。

一、与灌赤片人口迁徙来源相关的几个方言词汇

(一)方言中“昨天”的表达方式

何亮《汉语方言“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表达系统及其来源》一文中详细分析了汉语方言中表“昨天”一词的分布与来源。其中“夜”类表昨天(如夜个、夜天、夜来)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官话、晋语区。四川境内的岷江方言区(含被认为与岷江方言同源的雅棉方言)是孤悬于南方的唯一例外。

“夜”类词中,“夜”可读为“易”、“亚”、“燕”等。

先秦之前的巴蜀方言,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

秦灭巴蜀后,蜀人 “言语颇与华同”。扬雄《方言》中曾多次“梁益”并举,可见汉代梁、益一带的方言比较接近,当时应该是同属一个方言区。 而唐宋巴蜀也被认为和秦晋属于同一方言区。

扬雄,汉代著名学者,其先人即为由晋入楚、 再由楚入蜀的外地人。

关于“夜”类词的来源,何亮指出从历史文献看,先秦文献有“夜日”表示前一天的用例,“夜”类词汇是一组古老的而有显著地域性的表达系统。汉语可能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以“夜”为核心语素表示昨天的用法。

(二)、量词“块”

岷江方言区还有一个不见于成渝方言区的特征词汇,“块”类万用量词(kai、kʰai、kʰuai等)。毛志萍在其博士论文《汉语方言名量词研究》中认为这一量词源自“个”字的上古发音,同时也发现这一量词仅成片分布于晋语及岷江方言(南路话),一南一北。

(三)、现代汉语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的表达方式

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的调查研究,现代汉语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的概况如下:

1.“他”主要分布在北方官话地区,湘语多数说“他”是近代受官话影响的结果,因为老湘语还是说“渠”。

2.“渠”分布在除闽语外的几乎所有其他南方地区,囊括吴、赣、客、粤、湘等南方主要方言,杭州话说“他”则是宋室南迁从北方带过去的。

3.“伊”是闽语的鉴别词,区别于其他北方和南方方言,山区闽语受赣吴影响说“他”,桂北平话“他”“渠”“伊”都说,可能来自不同的移民方向。(顺带一提,闽东母语者自称也是“平话”)

4.晋语等地还有“那X”“兀X”的说法,是后期发展出来的,从古文献到现今方言分布情况,主流就是他、渠、伊三个。

以上研究没有提到四川方言。

但我们知道,四川话灌赤片 岷江小片夾江,洪雅,眉山,宜賓,瀘州等地都是説【㑚la1】陰平。峨眉山市説【㑚lo5】入聲。【㑚】:【字彙】奴何切,音那。見釋典。这种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同样 不见于成渝方言区。

由于宋元更替和明清更替,四川盆地境内人口损失殆尽,而地处四川盆地边缘的岷江方言区由于受岷江阻隔,相较成渝方言区保留了更多唐宋巴蜀土著人口,其拥有的非常“北方”的底层词汇,可能也继承自唐宋蜀语。

以上可以推测宋元之前,迁徙四川的主要人口来自于秦晋地区。

二、自贡话分平翘舌,说明自贡话和四川话成渝片和灌赤片的形成有很大不同。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汤和带兵攻入四川,灭了明夏政权,在取得胜利以后,由于受到少数民族武装的反叛和元朝政权余党的滋扰,四川各地尚不安宁,明政府在四川各地设立了卫所制度,驻军四川各地,对各地实行强力管制。

而这些军队的留驻,对明代自贡方言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明初驻川军队的人员构成虽不可考,但是根据其主将傅友德、汤和的籍贯(安徽)来看,这支军队的主要人员构成应该是安徽及附近一带人,也就是来自明初的南京府。

明初驻军在卫所所拥有的各项优势地位,使得驻军在当地成为一个拥有特权的政治群体。同时,由于安徽方言(属于南京话)的准官话地位,来自湖广等其他省籍的新移民在卫所地区要想获得各项生存权益就必须要与驻军打交道,再相互交流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新移民自然要模仿军队所操的安徽方言,各省新移民在模仿南京方言中,夹杂进了自己的方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明代四川卫所控制地区所通行的军话。

所以, 自贡话的口音根基是标准的金陵雅韵(古南京话)。

自贡话、现代南京话、现代北京话、合肥话、昆明话都是在金陵雅韵的基础上发展演变的。

自贡话分平翘舌,反映了明初当地卫所驻军的人口来源。这一现象在江西赣州 市区和信丰县城 (当地部分西南官话小片)也得到了体现,而这还与王阳明有关,就不展开了。

三、竹子的不同读音,见证了湘方言岛人口迁移的出发地

湖广填四川,大量今属湖南的地区也迁徙到四川,多以方言岛形式分布在四川各地,以沱江流域为主。

湘语中,几乎没有zhu的发音。 注:图中发音不是拼音,是音标,/t/就是d,/tʰ/才是t。

笔者广汉人,本地湘方言竹子发音为diu1子,和根据资料记载他们来自于湖南宝庆府相一致。 双峰历史上属于老宝庆府。

德阳附近农村湘方言岛发音zhou1子,和韶山话发音一致。

金堂下五区湘方言岛发音jiu1子,和衡山话发音一致。

当然,可能还存在其他同种发音的地区,但结合其他资料,大体上还是可以推断出这些湘方言岛人口的祖先迁徙时的出发地。

就像标题说的, 说“几港几打几”四川人的祖先来自湖南,大体是没错的。

参考资料:

岷江方言的“昨天”:蜀词同秦晋,作者:东山君(知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