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发展 “十四五” 规划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也是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 五个中心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时期 更是松江新城建设至关重要的五年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对内亟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外经济受阻亟待 通过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 拉动内需。影视产业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创造者,将成为 十四五 期间拉动内需和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之一。面向 十四五 ,作为上海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重要载体,为更好把握历史发展机遇, 释放 长三角一体化 上海建设 全球影视创制中心 和松江新城建设 的战略红利, 更进一步加快服务提升和要素集聚,更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和政策创新 更进一步构筑影视文化产业集群,在新一轮 发展 中做亮做强 “上海 科技影都 品牌,为上海乃至全国影视产业的全球化、科技化 工业化发展贡献力量,特制定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发展 十四五 规划。

一、 “十三五”时期影视产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 时期,松江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 上海 科技影都建设发展各项任务落实,基本实现产业项目更加集聚、产业布局更加集约、产业要素更加集中、产业政策更为完善的发展态势,为 十四五 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

(一)取得的成绩

1 . 工作机制 持续 完善, 发展 合力形成。 完善顶层设计。 2018年 成立松江区影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将 17个职能部门、5个街镇和2个国有公司纳入成员单位 。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区文化旅游局 ,并开展 实体化运作。 2019年4月,成立了由市委领导挂帅,市委宣传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并在区文化旅游局增设影视产业科。完善推进 机制。 建立分片牵头机制,上海科技影都四个不同片区由四个不同主体牵头负责推进 建立 联动协调常态长效机制 ,通过 季度工作例会、月度报表、年度计划和总结会议等定期交流规划编制、项目推进、政策研究等工作进展,研判影视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上海科技影都 建设发展的 工作合力。

2 . 产业阶段性结构调整,重大项目集聚。 产业发展先升后降。 2016-2018年影视产业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2%。受2019年税收政策调整影响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松江影视产业步入阶段性结构调整阶段,产业产值、税收下降明显。2019年,全区影视产业产值160亿元,同比下降54.4%;实现税收13.4亿元(另有补税6.8亿元),同比下降38.3%。2020年,松江影视产业税收9.31亿元,同比下降30.57 %。但引入企业数量保持大幅增长态势,2020年,新引进企业1279家,同比增长95.57%。大型影视项目纷纷落户。一批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高科技影视基地及综合影视服务平台等落地科技影都。其中,昊浦影视基地已建成,目前正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力争年内启用;上海(车墩)高科技影视基地、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中视儒意影视基地等项目均已顺利开工。平台类的1905国际影视产业园已经落户并已实现产业招商,腾讯影业云启智慧影视产业基地正在有序推进中。

3 . 产业载体建设加快 ,影视拍摄优势强化。 根据统计, 截至 2020年底,科技影都 已集聚车墩影视基地、胜强影视、盐仓影视基地、图工水下摄影棚、济众影视基地、聚鹰堂影视基地等 12个专业影视拍摄基地、79个专业影棚、23个市级影视拍摄取景地,已有摄影棚面积8.2万平方米 , 构筑实景拍摄、内景拍摄、水下拍摄、特技拍摄等体系, 在全市形成了优势领先地位。依托 独特的 影视拍摄 优势 十三五 期间 科技影都摄制了《建军大业》《叶问 4》等标杆电影以及《那年花开正月圆》《老中医》等标杆电视剧。从空间分布看,影视拍摄资源相对聚集于永丰街道 车墩镇,由此带动仓城影视产业园区、叁零影视产业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 2020年仓城影视产业园区产值达到100.29 亿元,实现税收7.06亿元,入驻企业4632家;叁零影视产业园区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税收2.25亿元,入驻企业2362家。

4 . 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创新要素加快集聚。 产业主体 不断集聚。 截至 2020年年底全区共有6994家影视企业,其中工作室4699家。 在产业链分布上,以前期筹备创意制作、影视拍摄为主,后期制作、服化道服务也有涉及,如从事数字特效制作和虚拟拍摄的 上海莘合影视有限公司、幻坊科技有限公司 ,以群众演员服务交易为主的上海盛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 影视 教育资源不断集聚 华策影视教育传媒学院意向落户松江; 具有纽约电影学院授权的上海莲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落地, 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形成战略合作,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开设表演培训班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签约落地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 此外,松江影视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发展,全区电影院从 2016年的9家 增加 2020 年的 27家,座位数从1.0万个增加到2.3万个。

5 . 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政策扶持体系完善 围绕影视产业发展,松江已出台了 G60科创走廊影视产业人才政策以及松江影视产业 16条 ,从企业落户、项目建设、平台建设、剧本创作、取景拍摄、后期制作等各环节,加大对影视产业特别是高科技要素及专业人才的吸引力。率先成立了上海影视版权服务中心松江工作站等,为 科技影都 的影视企业提供影视版权评估开发、监测保护等服务。 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由上海影视乐园做代表参与 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 的发起设立。

(二)存在的问题

在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产业自身发展、产业配套 服务、建设发展推进机制 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产业链全而不强 根据调研 统计, 2019年松江影视企业平均年产值约为375万元。其中,共90%以上的企业年产值在500万元以内,仅有77家企业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现有4485家、超60%企业是影视创作工作室,多以企业注册为主。 由于 产业注册经济比重较高 影视核心的摄制、后期制作、发行等 未能真正落地, 也容易 造成产业的 空心化 未能 真正 发挥影视产业 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 影视 专业化人才的支撑保障仍显不足。

二是产业综合配套孱弱。 从产业自身来看,松江影视金融服务、版权交易、法律咨询顾问等专业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招引的专业化企业数量也不 。从产业外部来看,松江南部新城开发建设进程相对缓慢, 整体城市面貌、城市景观还没有实质性改变。 现有配套服务品质不高,总体缺少具备高标准影视展示发布功能的剧院 、会展会议设施、高星级接待设施等 ,缺乏开展 重大 影视展映、电影节事的空间等。同时,区域基础设施短板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永丰街道和车墩镇公共交通仍不便捷 ,而 永丰街道金玉路、玉阳路等重大道路工程因南部管廊、沪苏湖铁路站场冲突等因素影响, 总体 建设 进度 缓慢。

三是 推进 机制仍有限制 。为转变 松江 影视产业注册型发展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 优质 空间, 目前正 大力 推进街镇的 动迁、腾地 转型发展,但动迁腾地资金需求庞大,街道财政垫支压力巨大。 同时, 受政策限制、市场预期、动迁价格等影响,土地收储过程中企业配合度不高, 总体 推进过程难度较

二、 “十四五” 科技影都建设发展的背景与形势

十四五 时期,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发展要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深刻把握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刻把握上海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深刻把握松江新城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 突破习惯思维定势、打破传统路径依赖,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变中求胜。

(一)全球影视产业酝酿新变局

技术持续驱动影视产业变革 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影视产业注入新一轮变革动力。5G技术驱动影视内容和制作形式变革,推动 高格式 ”“ 新形式 ”“ 云端化 发展。 其中, 5G将 推动 超高清影视设备研制、超高清视频内容生产等超高清视频发展;将拓展影视拍摄制作的技术边界, 使 远程拍摄、互动制作、智能拍摄等成为可能;将 大大 提升影视内容的传输速度, 通过搭建网络协同制作平台,降低制作服务成本 。虚拟现实技术驱动影视拍摄技术的变革。随着传感器技术、空间定位与捕捉等技术的加入,虚拟预演从可视化参考工具演变为直接嵌入影视所有制作过程中 ,使数字化拍摄技术越来越成熟,从而带动 V R 内容制作、 V R 线下体验、 V R 设备等消费市场扩大。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影视制作 流程 变革。 加快人工智能协助制作, 影片剪辑、视频编辑、配音字幕等与人工智能结合,特别是智能图像 视频生成技术的成熟,增加了智能绘景等更加复杂的后期制作程序的运用。 推动智能内容生产与分发,通过 大数据技术进行剧本评估、用户画像,推动影视作品制作、统筹、宣传、营销智能化。

工业化 是国际影视中心的重要特征 电影工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流程标准化和生产规模化;第二是大量高科技的运用。这正好对应了目前全球主要的两类影视产业中心。第一类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掌握了影视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和流程的影视工业中心。好莱坞的电影工业触角之所以能够伸向全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采用了成熟的现代工业生产线模式,使用流程管理、预算完善、标准化操作等,能够帮助片场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确保进度合理、预算完善、资金走向规范等,使得好莱坞可以将其电影工业生产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外包到全球其他地区,但仍然能够实现良好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把控。第二类则是以高科技为引领,以后期特效为特点,在全球影视产业链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后期制作产业中心。以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为代表,这些后期制作中心通过影视产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培育了后期制作的知名企业,培养了大量后期制作的人才,建立了后期制作从总包管理、技术研发到细节分工方面的行业标准和流程体系,不断促进新技术在影视产业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发展, 5 G 、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普及,数字化、虚拟化对传统实景影视基地及低水平摄影棚将带来挑战,在此 变化中, 上海科技影都作为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的核心重要承载地,要 坚持咬定 工业化 之路不放松,重点聚焦摄制环节发力,带动提升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率先走好转型之路、升级之路和突围之路。

(二)后疫情时代影视产业迎来新机遇

党对影视创作要求 进一步 提高 2018年,电影管理机构改革,由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这是加强党 电影工作全面领导的战略安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电影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有利于 进一步 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同时党对电影创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突出主题主线,加大主旋律电影放映力度,强化价值引领,严肃创作导向。

新冠疫情将加速影视产业转变。 从近年来我国影视产业核心数据波动来看,现阶段中国影视产业正步入 调整期,不管是生产还是消费市场对电影工业化的需求都越来越高,过去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我国影视行业风险控制困难、影视制作效率低下且影视作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也阻碍了我国向 “影视强国”迈进步伐。2019年新冠疫情更加快了 影视产业的转变。短期来看,疫情加速影视企业全面洗牌。 2020年影视企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影院闭店、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影视制作公司被迫离场。根据 企查查数据, 2020 年上半年全国已有 321家影院相关企业注销或吊销;超过13000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的4倍多。长期而言,疫情将加快影视行业的整体调整。行业新旧交替加速,优质企业将占据头部,实力不够雄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企业相继离场,市场准入门槛、专业标杆尺度因此得到提升 创作环节回归内容为王,优质原创将更受重视 ,而 发行环节拓展趋势显著,播发渠道将互联网化。 在此背景下, 互联网电影与传统电影 边界消失融合 ,网络大电影精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差距越来越小。

影视产业发展区域竞争日益加剧。 上海身为中国电影业的摇篮,加上近年推出的电影产业政策,虽已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大型影视企业落户,但仍面临外部挑战。目前全国影视摄制基地建设步伐加快,青岛东方影都、无锡华莱坞等有序推进,其中青岛东方影都已建成投入 15 个专业影棚和 11 个置景车间,并在影视制片、影视院线的优势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横店作为全国最大的实景拍摄基地,也在加快建设摄影棚,规划打造 1.2 万平方米的摄影棚。此外,亚太的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也在发力影视摄制环节,以承接好莱坞等地的产业转移。

长三角一体化 重构竞合发展格局 长三角是中国影视产业国际化与市场化水平最高、集聚化与专业化程度最强的地区,被誉为影视剧摄制的 黄金三角 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五强中,长三角地区占三席,江浙沪票房约占全国票房的23%。长三角影视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影视产业发展速度和开放合作程度。为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影视拍摄服务的协同合作与联动发展,上海、无锡、象山、横店、滁州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影视基地倡议建立 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 机制,形成紧密合作关系。 2019年6月,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正式启动,长三角影视一体化进入新阶段。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长三角影视产业竞争仍然激烈,各省市为发展影视产业,都制定出台影视产业注册落户优惠政策, 现阶段高科技影视基地、高科技影棚的快速发展, 会形成新的竞争态势 如横店影视城虽然在建设上比较粗放,但在软件方面也开始探索,《影视拍摄基地服务规范》已被列为国家标准。

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松江是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的重要策源地,上海科技影都要紧抓我国影视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在竞争中以高技术配置、高水平服务提升发展竞争力,在长三角影视产业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迈入新阶段

上海影视产业持续扩容。 围绕 全球影视创制中心 的建设 上海已基本形成涵盖前期创意创作、制作、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放映、人才培养等多环节的影视全产业链格局。在电影方面, 市场规模持续 扩大 。影院数量增至 400家,银幕数增至2505块,位列全国城市第一位。2019年观影人次达到8649万人次,同比增长17%,影院票房为38.6亿元,蝉联年度全国城市票房冠军。 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2019年出品完成片102部,同比增长19%,其中33部进入院线上映,年度累计票房约52亿元,在同期国产片总票房中占12.7%。有九部上海出品的电影票房过亿元,其中《飞驰人生》《攀登者》进入国产片票房排名前十位。有23部影片在海内外各知名电影节上获得奖项。 同时, 电视剧 领域发展 同样亮眼, 2019年电视剧备案数和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的剧目均列全国第二位。2019年沪产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全国一线卫视黄金时段播出数量均为全国首位。

全球影视创制中心 加快建设 上海文创 50条明确提出将影视产业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 并形成 1+3+X 发展格局 ,其中重点在松江推进科技影都建设,带动优质影视主体和要素资源集聚上海。目前,在上海已有的影视产业集聚区中,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对产业扶持政策依赖性较大,并受到商务成本较高、土地资源有限等制约;普陀区金沙江互联网影视产业集聚带以动漫产业为主,总体规模不大;浦东新区以迪士尼品牌为吸引,现以旅游和宣发活动为主。相比而言,松江区影视产业基础最为扎实,已集聚的影视产业资源要素最丰富,影视实际拍摄的物质空间载体最多,行业内的服务口碑最受认可,依托已构筑的三重发展优势有能力也有条件承载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核心功能。一是战略优势,上海科技影都是上海市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一号工程,也是松江区委区政府 十四五 期间的重点工作 和松江新城建设的重点区域 ;二是技术优势,依托上海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人才国际化以及专业化服务等方面的基础,可以更好的建立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所需的行业标准、专业分工以及现代化管理等基础;三是资源优势,目前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企业的产值已经接近全国影视产业的 30% ,已集聚或规划建设一些高能级的影视摄制基地;四是服务优势,以仓城影视产业园区为代表,现已形成影视产业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的特色,并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对标顶级水平、最高标准, 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电影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上海科技影都 建设发展 的总体设想,抓住 长三角一体化 上海建设 全球影视创制中心 、松江新城建设等重 大机遇, 聚焦强功能、提产业、工业化、一体化、聚人才、优服务,坚持 加强区域联动和政策创新, 坚持 加快服务提升和要素集聚, 持续优化完善科技影都影视发展生态环境。 围绕 三地一窗口 的总目标, 率先实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将上海科技影都打造成为 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核心承载地、长三角影视工业化的样板地、上海文化影视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全球影视文化交流的 重要 窗口 为打响 “上海文化”品牌、推动长三角影视文创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 。充分利用 5G等先进技术,促进领先科技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影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内容,树立科技影都 影视科技高地 的品牌与地位。

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发展。 聚焦影视产业工业化、科技化、全球化,加强长三角区域联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共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共同打造国际影视产业文化交流平台,提升科技影都的国际影响力。

坚持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推动影视产业与高科技、旅游、网红经济、展览展示等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共生 促的 生态圈 ,提升科技影都影视产业的能级和影响力。

坚持产城融合,全域发展。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完善交通、居住、商业、商务等配套环境,加快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为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 释放科技影都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实现 全域发展。

(三)发展定位

要素集聚,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核心承载地 。依托高科技影视基地和 影视 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通过 影视企业、影视作品、影视人才 三集聚 ,加快科技影都品牌建设 。集聚影视企业。以高品质的空间载体、完善的产业配套及优质的专业服务吸引影视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集聚上海科技影都, 集聚一批有影响力、标杆性的影视产业企业, 形成龙头带动、中小企业配套以及孵化创新补充的企业格局。集聚标杆制作。 以国际一流标准 ,高质量建设高科技一体化的 影视摄制基地, 成为我国工业化标准影视作品拍摄制作的首选地,出品一批标杆性的工业化影视作品。集聚专业人才。为影视人才提供丰富的项目资源、培训技术力量、稳定的职业体系、宜居的生活环境以及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集聚一批、培养一批、沉淀一批落户松江的稳定影视人才。

科技引领,打造长三角影视工业化的样板地。 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为依托,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影视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快高科技、工业化、标准化发展,打造影视工业化标杆产品,建立影视工业化标准体系, 先行先试 建立长三角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引领长三角影视工业科技前沿,成为长三角影视产业工业化的最佳实践样本。

融合共生,打造 上海影视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 加强松江全域影视文化氛围和影视 旅游 场景的营造,加快建设华阳湖片区,重点建设影视特色街区、特色建筑、特色景 等,加强影视文化 旅游 作品的宣传推广,将影视文化 旅游 全面融入到区域。加快全域旅游发展,通过主题旅游线路规划设计尤其是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联动,全面释放松江影视 文化 旅游发展潜力。

开放创新,打造 全球影视文化交流的 重要 窗口 坚持全球化的视野,以国际一流标准,高质量建设上海科技影都,布局高品质的影视文化地标、影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集聚影视会展、影视旅游、影视服务等功能 全力打造上海文化旅游新地标。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承办大型影视节事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打造面向全球的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之窗。

(四)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总目标,到 2025年 科技影都功能基本实现,基本构建影视全产业链体系、 基本形成影视工业化制作闭环 基本 实现 城市功能 提升完善、基本奠定长三角影视产业领军地位 全方面打造高品质的影视发展生态环境, 全面打响 上海科技影都 品牌。

基本 构建 影视全产业 体系。 围绕高科技影视拍摄制作,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形成集前期创意、后期制作、宣发放映、影视教育、衍生品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影视产业集群。

基本形成影视工业化制作闭环。 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依托,形成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标杆性的影视作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及初步的工业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影视工业化制作小闭环。

基本 实现 城市功能 提升完善 基本完成 科技影都 城市空间格局建设,完成 科创芯 ”“ 世界窗 核心功能区域的建设,完成主要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以及影视配套居住、商业 、教育 等功能建设。

基本奠定长三角影视产业 领军 地位 十四五 期间,上海科技影都要集聚影视前沿科技要素、完善影视工业化制作标准、沉淀一批影视专业人才,成为长三角影视工业化生产的首选地,奠定长三角影视产业的 领军 地位。

围绕上述目标,从 生产力、创新力、吸引力、服务力 等方面构建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发展 十四五 规划的指标体系。

1 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发展 十四五 规划指标

(一)功能建设,基本搭建科技影都框架

1 . 聚焦 载体, 加快重点片区建设

以载体聚功能、以功能提载体,重点推进 车墩、永丰片区建设 。坚持 以国际先进标准 建设高标准影棚、高技术配套以及专业化服务为一体的基地 ,总体规划形成 60 个左右、约 15 万平方米摄影棚,其中高科技摄影棚约 10 万平方米、配套拍摄服务空间约 30 万平方米。

打造车墩特色影视小镇。 依托上影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上海影视乐园 4A景区的品牌优势,打造集拍摄、制作、 旅游 体验于一体的影视特色小镇。加快上影乐园一期升级与二期建设,加快昊浦高科技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加快建成以 5G+3H(高格式、高技术、高效能) 为主要特征的车墩高科技影视基地。完善影视工业化能力,鼓励上影集团将其重要的作品落在上海科技影都进行拍摄和制作,带动标杆出品的集聚;鼓励上影集团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布局后期制作团队,提升影视制作的水平,完善影视产业链。加快腾讯云启智慧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推动影视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快 1905国际数娱影视产业园建设,集聚科技影视、影视金融、完片担保、影视IP等产业。

建设永丰影视产业高地。 依托仓城文化影视产业园区以及胜强、盐仓等影视基地,吸引影视企业集聚,打造影视创制企业集聚地、影视双创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积极引进影视制作龙头企业在科技影都实体落户,建设高科技影视摄制基地及总部办公地。鼓励龙头企业将其标杆性 IP的拍摄制作落户上海科技影都,打造标杆性的影视产业作品。加快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中视儒意影视基地、松江星空综艺影视制作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并发挥重点项目的辐射效应,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影视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影视产业高科技、工业化、标准化发展,共建长三角影视产业高地。

持续巩固 影视摄制优势 支持对现有的传统摄影棚进行改造升级,提升摄影棚标准,引入高科技设施,或进行特色化改造;同时引入现代化的影视基地管理服务体系,将其整合到科技影都综合服务平台之中。 同时, 围绕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环节及龙头项目的配套产业环节,加快相关领域重点项目储备,为影视产业发展做好项目支撑。

2 . 优化 交通 实现内顺外畅

完善区域主干路网结构。 加快内部道路系统的建设完善, 重点建设 两横两纵 。加快玉阳大道、金玉路 两横 建设,加快嘉松南路、沪松公路 两纵 建设。打造 玉阳大道 影视主题道路,串联起四个主要片区,并在道路景观、绿化、节点的建设中突出影视主题,形成科技影都的标志性道路。

建立畅通的公共交通系统。 加强内部交通联系,串联影视基地、影视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连接内外、畅通全域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加强科技影都主要的影视拍摄基地之间以及其与功能中心(交通枢纽、商务商业中心)之间的公交线路,科技影都主要功能区与松江新城城区、松江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公交联系,以及科技影都内部的旅游集散中心与专线公交等。

完善 对外 交通体系 加快对外交通体系的建设完善, 提升对外交通的便捷度。 加快松江枢纽建设,打造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和 G60科创走廊重要支点和引擎。优化高快速路网布局,构建松江枢纽快速集散道路系统。增强轨交资源配置,充分衔接全市轨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2条市域快线、2条城市地铁、1条中运量轨道”支撑的轨道集散布局。2条快线分别为东西联络线和嘉青松金线,快速衔接青浦、金山、闵行、嘉定等周边城区和浦东枢纽等大型枢纽;2条城市地铁分别为轨道交通9号线和23号线,并在枢纽核心区形成“T”型换乘,重点衔接上海中心城区和松江区内重点组团地区;1条中运量轨交线路,服务衔接松江新城及周边城镇节点。

3 . 完善配套,提升城市功能

提升空间品质。 在华阳湖周边地区打造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貌特色。以华阳湖为景观核心,多条生态廊道联系内外,结合规划水系和公园绿地,形成多条放射状的生态景观廊道。结合生态水网,为滨水活动创造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多个具有标志性、地域性且观赏性强的景观节点,形成活力开放的滨水景观体验。加快洞泾港(北松公路 -S32)河道整治,提升区域水环境的整体品质。

完善综合配套。 遵循 影视人 的特色生活、休闲、娱乐空间需求,聚集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和高品质的配套服务。兴建或改造一批宾馆、公寓,形成经济宾馆、高等级酒店、人才公寓、职工宿舍等,为不同人群提供特色住宿服务。打造国际化的居住社区,配套休闲娱乐、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文化体验、教育培训、医疗康养等多元化服务,打造影视产业、生活及文化生态融合的开放式社区。加快商业网点完善。加快 科创芯 ”“ 世界窗 两个中心高等级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同时,围绕影视拍摄基地周边布局社区级商业服务圈,为各类人群提供便捷优质的商业服务。

(二)多业融合,完善科技影都产业生态

1 . 做大做强影视全产业链

围绕影视拍摄,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完善影视创作、后期制作、 版权交易、 宣发放映、衍生品开发等产业链布局,形成影视全产业集群。

做大影视拍摄。 高标准规划建设摄影基地,形成包括标准摄影棚、水下摄影棚、高科技数字摄影棚、置景车间等多类型 摄制 基地 体系 。鼓励欢乐谷、月湖公园、辰山植物园、天马赛车场等市级拍摄取景地拍摄,通过影视作品提升松江影响,形成若干影视作品网红打卡地。

做实影视制作。 积极引导已落地企业深耕松江,吸引已注册企业扎根松江,提高其在松江业务运作的活跃度,形成松江影视 活动圈 ”“ 生活圈 。对在松江落地并持续开展业务的影视服务机构及能够全面整合国内外影视服务资源信息并提供专业服务的影视机构,给予大力扶持。

做细精品原创。 支持原创、鼓励创新,推动原创精品剧本的创作生产。鼓励围绕反映主旋律、正能量、重大题材、特色题材等相关内容进行剧本创作。鼓励创作反映松江题材、宣传提升松江城市形象、发展松江电影产业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影视作品。搭建剧本交流推介平台,建立签约编剧储备库。建立影视剧本 IP孵化生产基地。

做强后期制作。 招大引强,以上影、华策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吸引后期制作领域龙头企业落户,形成行业带动和引领。加强后期制作初创企业的扶持,推动科技影都后期制作从手工作坊向影视工业转变。大力引入特效设计、动画制作、配光校色、音效合成、配音、剪辑、后期合成等后期制作公司,形成后期制作产业集群。

做专版权交易。 聚焦影视版权交易,大力推进影视版权生产、版权交易及版权授权等。加快推进华策版权业务、二次创作业务等落地松江,积极推动华策版权业务独立上市。

做优配套服务 。在龙头企业周边,吸引服化道服务、演员经纪服务、数字场景服务等专业性的拍摄制作服务类配套企业集聚,为龙头企业的拍摄基地服务,提升剧组拍摄的便利度,降低拍摄制作成本。加强与权威媒体、影视专业媒体、电视台等的战略合作,有效拓展科技影都的宣发渠道。打造网络宣发平台,布局网络影视传播新渠道。

2 . 建设 影视公共 服务 平台

坚持创新开放,支持版权交易、金融服务、综合服务及专业服务等影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影视产业市场化发展。

加快影视 发行 交易平台建设。 为影视产业发展提供剧本经纪、版权运营、影视发行、版权受托代理等服务。剧本经纪服务为编剧、影视制作机构、出版机构搭建起专业交流和交易服务平台。版权运营服务为获得发行许可的影视作品提供版权销售。影视发行服务为影视作品开展多渠道推介,帮助影视制作企业实现版权增值。版权受托代理为制作机构和播出机构搭建交易平台。

推动影视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发挥上海金融中心的优势,推动影视资源和资本市场对接,打造影视金融支持平台,探索建立包括电影保险、电影担保、电影评估、完片担保以及特有电影资产证券化、电影基金投资、电影拼盘投资等一整套匹配的电影生产机制。加快推动 G60科创走廊影视文化产业基金 (暂定名) 落地,推动上海科技影都影视文创产业要素集聚。

搭建各类影视专业服务平台。 引导市场主体搭建各类影视专业服务平台,包括影视产业大数据平台、影视数字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网络协同制作平台、影视人才大数据平台、影视工业化流程管理平台等,提升影视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3 . 多元融合释放产业潜能

推动影视产业与高科技、旅游、展览展示、网红经济等融合发展, 率先实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提升行业整体实力。

繁荣 影视 + 旅游 。结合影视拍摄基地、影视拍摄景点等发展影视旅游产业, 将影视拍摄基地与旅游线路串联, 将旅游景点融入短视频、影视剧 、网络剧 等,将松江打造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影视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开发影视旅游 特色产品,将科技影都成功的影视 IP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建设影视主题特色旅游项目、特色街区等。常年举办影视旅游节事活动,组织电影旅游节,将电影观影与景区游览相结合。依托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国际性赛事,设立上海科技影都分会场,开发明星大道、电影展映、影迷见面会等。

腾飞 影视 + 网红经济、直播经济 抓住全民直播时代的机遇,推动 影视 +网红经济、直播经济 发展,将影视制作拍摄资源与网红经济对接,充分发挥影视基地、拍摄团队、宣发渠道等影视产业基础优势,利用影视专业团队创作网红原创内容,打造网红经济品牌。

赋能 影视 + 高科技 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动影视产业变革,提升影视产业的影视装备水平,推动电影预览、虚拟制片、后期特效制作、虚拟现实展映等影视科技创新应用。

培育 影视 + 展览展示 完善科技影都规划展示馆建设,展示科技影都规划和松江影视产业发展,宣传影视文化。与上海市影视发行放映行业协会组织具有特色的电影展映活动,培养松江区群众爱好影视文化的热情。

孵化 影视 + 衍生品 孵化培育影视衍生产业,推动影视 IP价值最大化,推动影视产业由票房经济向全产业链升级转变。支持影视衍生产业创新,丰富衍生品类型,推动游戏、动漫、图书、音像、手办、服饰、食品、日用品等衍生企业发展。推动影视IP与品牌商联合创新,提升影视衍生品类的品牌影响。 推动影视产业跨界融合,加快 转转 中国手作品牌影视衍生 孵化基地建设。

(三)发力摄制,提升科技影都工业化水平

1 . 打造影视工业化品牌

打造科技影都标杆作品。 发挥上影集团的龙头作用,带动标杆影视作品的集聚。拓展影视 IP交易和获取渠道,储备一批具有潜力的优秀IP,形成影视作品品牌。 以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模式为蓝本,通过专项资金、专题扶持、影视工业化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同时具有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强影响力 “影视IP和影视宇宙”,支持IP衍生制造业等行业发展。 加强科技影都影视产业生态的营造,集聚一批具有经验的制片、编剧、导演,培育并集聚一批专业化的线下人员。加大对标杆作品的支持力度,推动以上海科技影都为主要拍摄地或制作地生产出多部 工业化 水平达到国际标准、票房达到 一定规模的影视作品,以标杆出品打响科技影都品牌。

加强影视工业品牌化经营。 把科技影都品牌与我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影视工业标准联系起来,打造为先进影视工业的代表。 探索在上海国际影视节期间举办中国(上海)电影工业论坛,开展 工业化标杆作品奖颁奖、电影工业化 发展交流讨论 以及相关的作品、前沿科技展示等内容 ,特设 电影工业奖 品牌 评选最佳视效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效奖、最佳服装奖等专业性奖项。 打造科技影都品牌,开展科技影都影视节系列活动,探索在影视节创投项目环节设置科技影都特别奖项,试点开展创投训练营。

2 . 提升影视工业化水平

加强电影工业标准化建设 。率先探索建立行业管理规范,扭转现有影视作坊式作业的现状,推进影视工业化流程标准建设,研究形成覆盖服装、化妆、制景、灯光、特效、道具等专业领域的行业管理规范。

加大影视金融服务创新力度 。积极联手保险机构创新研究符合影视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再保险产品如剧组成员保险、失误保险、一般性制作保险等。

加快影视基地精细化管理体系。 与新华社长期合作开展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研究和对标研究,持续完善科技影都影视产业发展量化评价的标准体系,助力科技影都建设与工业化相适应的运营体系。

3 . 加快高科技发展与应用

提升发展科技浓度。 加强专业研究储备, 聚焦影视前沿科技应用、影视工业化等加强专项研究,为上海科技影都发展储备专业研究力量和基础。 探索成立上海科技影都研究院及影视产业工程院,开展与上海科技影视及上海电影工业体系建设相关的专项研究。加快推进高科技摄影棚建成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基地对接国际标准,参与国际认证。依托 5G技术,推动影视产业向 高格式 ”“ 新形式 ”“ 云端化 等方向发展;依托虚拟现实技术驱动影视摄影技术变革;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影视制作和内容变革。

发展影视科技装备产业。 结合松江制造业基础,依托 G60先进制造业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高科技影视专业设备企业集聚, 破解一些影视装备的卡脖子技术, 推动影视 科技 装备产业发展。推动影视产业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产业的结合,提升影视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推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工科院校与影视龙头企业合作,通过校企联动,在影视产业发展急需的软件、硬件等方面实现突破。

加快布局 5G 等新基建。 加快布局覆盖 5G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并在基站的数量、网络传输的质量等方面实现高水平的建设,为虚拟制片、后期特效制作、 虚拟 现实展映等影视科技创新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先行应用与 5G相关的影视产业技术,占领5G与影视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地,争取成为上海市 5G建设和应用先行示范区 高水平建设宽带网络服务及云数据中心,满足影视数据高速、大规模的网络传输需求。

(四)深化协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1 . 加强长三角影视产业联动

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推动长三角影视产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不断叠加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国内场景最丰富、配套最齐全、基础最深厚、科技含量最高、影视制作成本最低、发展后劲最强的黄金三角影视文化产业带,形成中国影视文化象征的标示带,形成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紧密合作和一体化联动的新格局,推动长三角地区影视产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共同 提升摄制服务品质。 共同编制《长三角地区影视拍摄指南》,汇集长三角地区影视拍摄政策、资源和相关服务;共同建立健全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体系,形成长三角影视拍摄咨询协调服务一体化联动机制;共同参与上海国际影视节 长三角文博会等重要影视 活动 ,宣传长三角影视发展政策及拍摄服务环境;共同建立长三角影视拍摄数据库,为影视剧组提供服务。

2 . 共同打造 长三角 影视合作 平台

搭建 长三角影视 摄制 基地 合作平台。 整合长三角影视拍摄和制作的丰富资源,结合上海市已经启动的 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 机制, 深化长三角区域影视产业交流与合作, 将长三角影视工业在拍摄制作方面的协同平台落户在上海科技影都。

探索建立长三角影视版权交易中心 。全力打造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影视版权服务机构,包含影视版权展示交易平台、影视版权数据信息平台、影视版权金融支持平台、影视版权专业服务平台等四个子平台。

举办 G60 科创走廊 影视 + 科技 应用成果展览会 整合 G60科创走廊的科技创新资源,探索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前沿与影视产业的结合,定期举办“影视+科技”应用成果展览会,促进影视企业与科技企业的交流对接。鼓励G60科创走廊上的科技创新企业将其技术与影视产业结合,并在上海科技影都建立应用基地。

3 、加强长三角影视人才交流

成立 长三角影视人才实训 联盟。 整合长三角区域内的主要影视院校资源及影视摄制基地,成立以专业人才实训为特色的 长三角影视人才实训 联盟,促进院校与影视基地 、影视公司的 人才对接。

加强长三角影视人才交流。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长三角地区相关人才网站的对接,建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合作交流平台,共享人才资源。推动长三角影视人才交流大会、影视产业技术交流会、研讨活动等举办,促进人才交流互动。

(五) 引育并重, 厚植科技影都人才根基

1 、引进 优质 影视 教育 资源

支持松江现有影视教育院校发展,加强相关教育机构的引进, 集聚 1-2 个高水平的影视学校及多个影视专业实训基地,打造 影视教育高地。推动上海莲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与上海戏剧学院开展合作。加快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落地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推动在产学研、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合作。 深化与华策集团合作,探索 “高校+产业”“人才+项目”模式,加快推进上海影视传媒学院建设,构建“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人才培养和现代教育体系,打造长三角传媒影视行业的教育中心。

2 、加大专业人才引育力度

引进人。 面向海内外引入高水平的 中青年 专业人才,如录音师、剪辑师、调色师、摄影师、灯光师、化妆师等。推动影视培训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培养美术、摄影、录音、照明、服装、化妆、道具等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留住人。 营造开放创新、公平公正的环境, 鼓励建立剪辑师协会、视效艺术师协会、服装师协会等线下人才专业行业协会并落户松江。建立线下人才职业认证体系,助力人才的进一步集聚。 培养人。 依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等 开展青年影人创制扶持专项行动。 推动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 “青年电影计划”、电影频道“优创计划”等影视“项目+人才”培育计划,吸引更多优秀青年电影人才聚集松江。深化与华策影视等大型影视企业合作,搭建青年影人沟通交流平台,加强青年影视人才培养。

3 、建 影视教育 实训 基地

加快影视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为线下人员提供实训机会和职业技能积累的平台,为高水平影视大师导师队伍提供办公设施、专业设备、培训教室及人才公寓等。 发挥 上海科技影都 影视 协同创新中心 作用 推动 上海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电影集团、叁零文化创意产业园、仓城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 合作,在产学研、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等方面形成互动,打通 -产-资-媒-研 闭环, 为上海科技影都汇聚各类产业创新要素,营造产业链配套完整、富有创新活力的产业生态环境。 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松江本地院校为试点,探索建立基地与影视院校的联合培养机制,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的影视院校提供实训基地。 依托松江大学城资源优势和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实践创作中心,建设院校的固定片场,建立院校与基地的影视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六)优化环境,构筑科技影都营商优势

1 、深化改革,争创服务品质

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形成专业化的管理服务队伍。深化科技影都影视产业 最多跑一次 改革,切实简化和优化影视产业相关政务服务流程。积极探索影视项目立项运作的一体化服务机制,在科技影都实现影视产业项目的 一网通办 ,并推动 G60科创走廊乃至长三角范围内影视产业项目服务 一网通办 。提升手续办理便捷程度,在影视培训教育等领域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

2 、精准施策,完善政策体系

优化现有政策。 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 结合松江发展 实际,落实实施细则, 确保 政策 落细、落 实。 及时做好政策宣传和辅导工作,帮助影视企业切实享受到税收、社保、专项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帮扶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加强 G60科创走廊科技影都影视产业人才高地建设政策宣传,完善人才落户政策激励,吸引影视专业人才的集聚。支持影视企业参与高 新技术 企业认定。

探索创新政策。 转变政策补贴思路,在高科技影视产业园区范围内,探索推行 支出返还 的扶持方式。探索政策管理制度,优化现有的 集中申报、集中评审、集中拨付 制度,在影视摄制环节试点开展灵活的申报制度。探索划定影视产业实验区或认定影视产业园区平台的方式,实现一条影视产业基地建设 工业用地政策 + 产业政策 + 文化政策 + 科技政策 相结合的政策路径。

五、 “十四五” 空间布局及重大项目

(一)总体布局

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 上海科技影都将形成 “双核驱动、四片联动、八点带动” 的空间发展格局。

科创芯 松江 枢纽片区为主要承载空间,体现高科技的内涵。区域以影视高科技、数字化后期制作为主,吸引影视前沿科技相关企业落户或进行应用布局,吸引龙头型后期制作企业将实体办公落户,集聚影视拍摄、影视制发、影视教育等功能,打造行业领先的科技影视产业集聚中心,树立科技影都 “影视科技高地”的品牌与地位。

世界窗 以华阳湖片区为主要承载空间,体现全球化的视野。区域集中布局高品质影视文娱综合体、文化演艺场馆、商业酒店服务集群等,集聚影视会展、影视服务、影视旅游等功能,力争建设成为科技影都的文化地标、影视文化艺术的活动中心。同时,通过对外开放、承办大型影视节事活动,打造面向全球的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之窗。

2 . 四片

上海科技影都将形成 松江新城片区、西北片区、东北片区、浦南片区 四大片区。其中,松江新城片区承担影视综合服务功能,西北片区发展影视旅游度假功能,东北片区发展影视制造服务功能,浦南片区将影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3 . 八点

借助各类影视产业要素和特色资源集聚地,形成 九科绿洲、松江老城、佘山影视、上影车墩、松江大学城、郊野公园、泰晤士小镇、浦南乡村 等影视特色功能点,从而带动全域影视发展。其中,九科绿洲打造影视智造区,松江老城打造影视文化风貌区,佘山影视打造旅游功能区,上影车墩打造影视基地,松江大学城打造影视科教区,郊野公园打造影视主题休闲区,泰晤士小镇造影视特殊街区,浦南乡村打造影视主题休闲区。

(二)重点项目

根据规划, 十四五 期间上海科技影都规划建设重大项目共 1 0 个,其中产业基地类项目 6个,产业平台类项目3个 其他类项目 1 个, 总投资超 60亿元 。具体如下:

1 . 产业基地类

【项目 1 】上海(车墩)高科技影视基地

项目位于车墩镇北松公路 4915号, 地面积 615 (把原有基地从 450亩扩建到615亩),进行高科技影视基地项目开发,提升上海影视乐园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对外服务形象。整个项目建成后,上海(车墩)高科技影视基地将定位为老上海拍摄地、高科技制作地、大文旅目的地,打造上海首个以“5G+3H”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影视基地。

【项目 2 】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

项目位于永丰街道玉树路西侧, 预期 总投资近 100亿元,建设首期 投资 6亿元, 用地规模 77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二三期占地约180亩,整个项目总计约260亩。其中首期项目于 2020年 6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在2022年中旬整体竣工,其中摄影棚区域计划于2021年年底前主体建设完成。二、三期项目根据供地计划,将在2-3年建成,与首期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链条。项目将打造成为上海科技影都重大产业示范项目,具有全球辐射力的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项目 3 】星空综艺影视制作基地

项目位于永丰街道,规划总用地面积 150亩,一期项目用地96亩,总投资预计约2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11.4亿元。项目规划建设综艺节目录制基地、多媒体后期制作中心、音乐内容录制生产基地、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影视总部研发基地、大师工作室、影视小巨人研发基地、影视双创孵化基地、配套服务及人才公寓等,以8个专业综艺节目录影棚为核心,整体将打造以影视综艺、音乐文化为特色的,融合综艺录制、后期制作、文娱消费、音乐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生态圈。

【项目 4 】昊浦影视基地

项目位于车墩镇,规划总用地面积 70亩,总投资约5.5亿元。目前在建4个大型数字特效摄影棚和一个水下特效摄影棚。规划每年承接逾20个国内外顶尖影视项目的拍摄及特效制作,吸引3-5部国际合拍项目落地上海拍摄制作。

【项目 5 】中视儒意影视基地

项目位于永丰街道,规划总用地面积 62亩,总投资约9.5亿元。项目规划建设4个摄影棚,打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先进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集聚影视动漫制作、艺术研创、教育培训、作品展销、旅游等功能。

【项目 6 】启名影视科技创新基地

项目位于车墩镇,规划总用地面积 3 6 亩,总投资约 3亿元。项目规划融合5G技术,以综艺为主,打造集电视节目制作、后期包装、商务营销、宣发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影视科技创新基地。

2 . 产业平台类

【项目 7 上海科技影都影视协同创新中心

项目位于车墩镇, 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电影集团、叁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机构共同发起,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提供专业信息服务与传播策划支撑,充分整合行业资源,打通形成 -产-资-媒-研 闭环,共同发起上海科技影都影视协同创新中心。

【项目 8 上海科技影都腾讯智慧影视公共服务平台

项目位于车墩镇,规划建设全国首个智慧影视服务平台,构建企业服务平台、智慧影视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市场营销服务平台,为松江影视产业园区定制化落地整套智慧影视解决方案,为全流程影视工业化升级赋能。基地规划引入影视科技类企业,覆盖制、宣、发、映全产业环节;引入腾讯产业生态合作伙伴,覆盖大数据、 AI、5G、云计算科技服务、企业咨询服务等。

【项目 9 1905 国际影视产业园

项目位于车墩镇,规划一期空间约 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2.2亿元。项目将发挥中宣部电影频道电影网、19 05 电影网的整合优势,与松江影视资源形成联动,创建全新的科技影都影视生态链。 1905国际影视产业园已落户叁零园区并与园区签订合作招商协议,租赁5000平方米办公空间,将开展CFM版权交易中心、大师工作室、产业配套等业务,打造国际电影产业聚集地与电影金融交易中心。2020年11月已完成一部院线电影,正在推进网络电影融资和完片担保工作,深入推广“字节跳动”旗下产品抖音短视频业务。

3 . 其他类

【项目 10 上海科技影都影视衍生品开发基地

项目位于车墩镇,总投资约 15亿元。项目符合“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战略要求,可以促生一批“上海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品牌走出去,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项目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举措和运营模式有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项目汇聚全国各地的优秀文创和非遗内容于松江,符合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建设,带动形成松江手工艺术产业新业态。项目以“手工艺术+创意设计+影视”跨界融合发展战略,将促成影视周边产业发展,完善影视行业的产业构成,成为上海“科技影都”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和补充。项目以“手工艺术+创意设计+影视”跨界融合发展战略和线上线下传播手段,将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文化旅游新地标。项目建成后拟汇聚7000余位国内外非遗大师、手工艺人和设计师,近30万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形成线下展示体验馆和线上推广平台的互联互动。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形成推进合力

将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发展纳入全市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规划,形成市区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在资源配置与资源整合方面的互补性,积极争取重大影视产业项目落地科技影都。 全面 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热情,吸引优秀的影视产业开发主体参与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影视基地和企业的联动与合作,共同搭建 长三角影视摄制基地 合作平台、探索建立 长三角影视版权交易中心 、建立 长三角影视人才实训 联盟等。

(二)加强用地保障

优先重大项目土地供应。 对于重大项目落地的用地需求,尤其是行业领先或技术领先的重点项目,按照 一事一议 的原则,优先安排土地供应和政策支持。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支持合理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办公用房、老旧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地资源发展影视产业;支持依法通过盘活低效用地、开发集体建设用地等方式,多渠道满足影视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探索影视产业项目弹性出让年期制度,保障项目的用地需求,降低用地成本,提高土地周转效率。

(三)完善综合保障

加强法律保障。 一方面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权益和投资人权益的保护,为影视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确保政策稳定透明持续,让投资人和制片人对项目可控,便于决策和管理。 加强市场监管 。健全文化市场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影视文化内容监管,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空间。 加强信息保障。 加强政府信息渠道和统计能力建设,及时掌握行业动向和项目进展,全面提升政府的监督管理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保障 。加强影视工业化、影视前沿科技应用、影视教育体系等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为科技影都的建设发展储备专业研究力量和基础。

相关文稿:

一图读懂 《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