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上午,王子林研究馆员在兆祥所做了题为《发现
养心殿
》的讲座。百余名来自宫廷部、古建部、器物部、文保科技部等部门的院内同仁聆听了讲座,整个会议室座无虚席,现场氛围热烈。
王子林,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宫廷部副主任。198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同年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原状宫殿文物的保管、陈列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对象是明清宫殿原状及帝王思想:其一,对于紫禁城的布局、设计的思想研究;其二,对于宫殿内部陈设的文物及其思想的研究。代表著作有:《紫禁城原状与原创》、《明清皇宫陈设》、《在乾隆的星空下——
乾隆皇帝
的精神境界》、《正谊明道——紫禁城的精神灵魂》等。
此次讲座与以往的
故宫研究院
学术讲坛有两点不同之处,首先,这次讲座隶属于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是由故宫研究院策划组织,专门围绕养心殿大修进行的学术讲座。《发现养心殿》为系列讲座第一讲。以后随着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进展,所取得的阶段性学术成果会及时进行讲座交流。其次,此次讲座将制成视频发布到我院官网上,与院外的同行和感兴趣的大众共享故宫专家学者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后故宫研究院组织的我院专家的讲座争取皆制成视频发布。
在讲座中,王子林研究馆员首先讲解了养心殿名称的来源,介绍了养心殿的建造者和第一位入住者分别为明代的嘉靖和万历皇帝。随后,依次梳理了清代从顺治到咸丰皇帝的寝宫与养心殿的关系,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文物为听众展现了养心殿内部各室的陈设和使用情况的变迁,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各朝皇帝对养心殿的态度以及对其进行改造的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
通过梳理史实,王子林发现在雍正之前,养心殿曾是明清帝王的便殿,但不是皇帝的正寝,正寝还是
乾清宫
。雍正时,正式立养心殿为正寝。究其原因在于,明代乾清宫是皇帝的正寝,
御门听政
在
奉天门
(
皇极门
),政寝分开。到清代康熙时,为更好的掌控权力,寝宫虽依然为乾清宫,但御门听政之处也改为乾清宫内,而
乾清门
的听政只是乾清宫听政的一种补充形式。至雍正时,雍正在诸弟争夺皇位的惨烈斗争中胜出,更需要独揽朝纲,求证自己的合法身份。而养心殿是后宫唯一保存下来的带工字廊的宫殿,因此将养心殿立为正寝,养心殿由康熙时皇帝休闲娱乐,享受兴趣爱好的娱乐场所变为一座集政务、宴息、礼神合一的宫殿。而到了乾隆时,乾隆对养心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特别是建造了
仙楼
,完全打破了雍正时西
暖阁
的原有格局,“为君难”室变成了一小间的“勤政亲贤”室,仙楼的后部分被分隔成两个空间,即“
长春书屋
”和“丛云”室。乾隆虽仍将养心殿作为大统之殿,但却住在潜邸
重华宫
,同时又回到了汉人的传统政寝分开。乾隆皇帝还对养心殿进行了复制与升华,构建了
养性殿
。养心殿意在养心期有为,即勤政不懈怠,在于动。养性殿意在养性保无欲,即
孔子
所言老之在戒得,守住静淑之心,在于静。养性殿是对养心殿的升华,因为养性的最高境界即去掉私欲,使得天性即善性成为人修身的最终归宿地。只有这样,才能推行仁政,施政于民,真正成为像大舜那样的至善大圣人,这就是“平天下”的伟业。
王子林研究馆员还在讲座的过程中不断的抛出问题,比如康熙时的养心殿
明间
为什么没有匾额?雍正时的西暖阁是“为君难”室,不是“勤政亲贤”室,与现存原状不同,这又是什么原因?两宫太后到底在哪里垂帘听政?王子林研究员依据史实和相关陈设做出了解释,也给大家提供了进一步求证的空间。
在讲座的现场提问环节,听众表现活跃,从养心殿的原状陈列到皇家宫殿的正统思想及理念都有所涉及。其中,有听众提出乾隆皇帝花费了巨大的心思和精力改造养心殿,为何又住在重华宫?王子林研究馆员解释到,乾隆不仅对养心殿进行了改造,对故宫中的很多宫殿和花园等都有过大力改造,其中对重华宫的改造比养心殿时间还早。因此是否对养心殿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不能作为是否将其作为正寝的根据。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宫研究院是以开放的学术胸襟、创新的机制接纳国内外学术界热心于故宫学术研究的人才,与院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构建的高端学术研究平台。故宫研究院成立后,将深入开展对明清宫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档案的研究,组织实施国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课题项目,搭建两岸故宫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博物馆馆际之间和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培植新生的学术力量,以此全面带动学术研究、展览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文博界学术研究的重镇。<br> 故宫研究院下设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并联系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盖全面、专业突出和梯次完备的学术团队。
御门听政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因是在清晨故又称早朝。明朝规定,文武官员每天拂晓到奉天门(太和门)早朝,皇帝亲自接受朝拜、处理政事。清初“御门听政”移至乾清门。如在宫外,则依皇帝的行踪而定。
明代紫禁城外朝之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称太和门。
建筑的室内以木装修隔成二层阁楼,一般作为供奉神佛的处所,故称仙楼。也可用于其它用途。
暖阁即以槅扇门、隔断板、天花板等在殿堂内建的小屋。<br>
“长春书屋”是乾隆皇帝的私人书房。乾隆皇帝弘历为皇子时,雍正帝曾在圆明园九州清晏别室召开法会,赐号弘历“长春居士”,故以后乾隆皇帝的御用书屋,多以“长春”命名。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元年(1736年),登基不久的弘历下旨改造即将入住的养心殿,将勤政亲贤殿后的仙楼改造为书房,并御题“长春书屋”匾。此外,以“长春书屋”命名的御用书房在重华宫翠云馆、清漪园、圆明园九州清晏、西苑绮思楼、避暑山庄都有,是乾隆皇帝重要的文事活动场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弘历归政而修建的养性殿,也完全按照养心殿长春书屋建了养性殿长春书屋。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之祖。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TAG标签耗时:0.057207822799683 秒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宫研究院是以开放的学术胸襟、创新的机制接纳国内外学术界热心于故宫学术研究的人才,与院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构建的高端学术研究平台。故宫研究院成立后,将深入开展对明清宫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档案的研究,组织实施国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课题项目,搭建两岸故宫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博物馆馆际之间和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培植新生的学术力量,以此全面带动学术研究、展览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文博界学术研究的重镇。
故宫研究院下设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并联系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盖全面、专业突出和梯次完备的学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