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水浒传》中究竟有多少施耐庵自己的影子?

方志江苏
2020-02-07 21:21
江苏
来源: 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苏州阊门施家桥一户施姓人家添了一个男丁,起名彦端,希望其长大后成为品行端正的才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

进士出身却辞官返乡

施耐庵自幼嗜读书,因家贫无法上学,就到处借书看、请邻居教,或去学府旁听,直到8岁得遇贵人,请他去浒墅关读书。在那里,他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兼收并蓄,各种书籍都去浏览。对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施耐庵非常感兴趣,尤其对其中“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常常读的津津有味,也对这些“英雄豪杰”有了敬佩和向往。

元延祐元年(1314年),施耐庵得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又中举人。30岁时赴元大都(今北京)会试落第,任山东郓城训导,劝人种桑养蚕,结交庶民。在山东他了解了北宋年间宋江造反等一些民间故事,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后因得罪阳谷县豪绅吴林,被诬罢职。

梁山好汉/刘雄飞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春,年已35岁的施耐庵,上京应试。秋闱一举告捷,得中辛未榜进士。在拜师谢友中他结识了同榜进士、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二人相谈甚欢,结为好友。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担任县尹,然仅仅三年,就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愿逢迎权贵,施耐庵辞官返归苏州,并开馆收徒。

开馆收徒又投笔从戎

施耐庵开馆收徒的消息一经传出,四乡八邻纷纷前来拜师,其中就有后来写就《三国演义》的大文豪罗贯中。

潜心教书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张士诚占领苏州后,敬重施耐庵的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入幕。施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应邀,提供了许多攻城略地的良策,并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投笔从戎也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结识里许多起义军头领。可惜张士诚独断专横,亲佞臣远忠良,政治上反复无常,生活上纵情淫乐,施耐庵知其日后必败,便与同时为幕的鲁渊、刘亮、陈基等相继离去。

大丰施耐庵纪念馆/书法家启功题名

隐居祝塘但深谋远虑

此后,施耐庵隐居常熟与江阴间,以行医和教徒为生。由于其医德医术颇佳,江阴祝塘财主徐琪邀他到自家坐馆,宾主甚为相投。在民间也流传着施耐庵在祝塘的小故事,虽多有演绎之嫌,但也给施耐庵跌宕起伏的一生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

比如说徐家每年田里种什么,都凭施耐庵一句话。他吩咐多种水稻,那年必然雨水充足,吩咐多种旱稻,那年必定雨量稀少。有一年正值朱元璋统兵东下,攻打张士诚。徐家又到落谷育秧时,施耐庵要求把粳、籼、糯稻种等量混合浸种。徐琪惊讶地问:“为什么?”施只说:“过后便知”。徐琪素来信服施耐庵,就照着办了。

泰州兴化施耐庵陵园

不久,田里的稻已经抽穗秀齐,施耐庵又吩咐割未熟青稻,徐琪又照着办了,晒干的青稻把屋里堆得满满的。此时,攻打平江(苏州)的朱元璋,军马突然发生瘟疫,每天倒毙许多。随军兽医提出要用未熟的粳、籼、糯稻作马饲料,方能救治。可是到哪里去弄这些饲料呢?朱元璋问军师刘伯温,刘抚掌大笑说:“这种奇药,我家老友施耐庵,早已准备好了,只等我们派人去买”。于是,朱元璋筹集巨款,派人前去购买。军马得救了,张士诚也很快被打败。

定居兴化终写成《水浒》

在祝塘时,施耐庵还与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搜集、整理梁山泊宋江等108名英雄好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据传,这本书中许多地名情节取材于祝塘,如有名的“三打祝家庄”,指的就是祝塘镇;“夜打曾头市”,其实是祝塘附近的曾家村。在祝塘和长寿之间,两河交汇处,有一条坝叫“十字坝”。

坝头路口开有一夫妻小店,老板秦阿大胆小怕事,其妻孙二娘办事泼辣。一天,施耐庵散步至十字坝,忽听酒店门口一片吵闹声,走近一看,原来一个民女正被恶棍调戏。只见孙二娘拔拳相助,三拳二脚,打得恶棍落荒而逃。施耐庵回到书房,就把秦家夫妻写进书里,还把十字坝写成了“十字坡”。在学馆后面有一条土岗叫后阳岗,一日饭后,施耐庵正在午睡,被岗上狗嚎叫醒,登高一看,原来是一个牧童在与一条大黄狗搏斗,黄狗上蹿下跳十分凶狠,牧童虽个子矮小,却结实、机灵,三两下竟将黄狗打死了。这触动了施耐庵的灵感,将牧童打狗一事写进书中,成了栩栩如生的“景阳岗武松打虎”。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旧部。施耐庵遂离开祝塘,并在兴化好友顾逖的帮助下,在白驹盖房,潜心创作。房西有一处芦苇荡,占地十余亩,芦苇繁茂、水鸟甚多,施耐庵以此为梁山泊,常和弟子罗贯中乘坐小船,登临其上,好不快哉。那时,朱元璋为治天下,广召人才,刘伯温推荐施耐庵,但施不愿为官,拒绝了朱元璋的征召。

不久,《江湖豪客传》写成,施耐庵感到书名太露,遂以《诗经》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的诗句,改名为《水浒传》。书稿一出,社会上争相传抄,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传到朱元璋手中。朱元璋看到抄本,认为此书旨在煽动造反,联想到他拒不应召,随即作了批示:“此倡乱之书也!”之后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捉起来,关进刑部天牢。后在好友刘伯温的帮助下,以托病就医而获释。

对于施耐庵释放的原因还有一说:刘伯温去天牢探望施耐庵,被问及如何出狱,刘笑言“解铃还系铃人”。刘伯温走后,施耐庵反复推敲老友的话,终于被他想到问题的症结还在《水浒传》,朱元璋之所以生气,不就是因为农民起义引起了初掌天下的皇帝的恐慌吗。于是,施耐庵为保全家性命,续写了《水浒传》的后半部分:宋江接受招安,并替宋王朝四处征战,最后与李逵一起服用御赐之药自尽,至死也不反叛。朱元璋看后,果然龙颜大悦,再加上刘伯温的帮助,终于以“年老有病,交保就医”的名义被释放了。

获释后,罗贯中将其接到淮安隐居。洪武三年(1370年),施耐庵因受尽折磨,心力交瘁而病逝。然其写就的《水浒传》却经流传至今,成为与《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并称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来源:方志江苏

    责任编辑: 方志江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