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腓立比书四章15至20节
「15腓立比人哪,你们也知道我初传福音,离了马其顿的时候,论到授受的事,除了你们以外,并没有别的教会供给我。
16就是我在帖撒罗尼迦,你们也一次两次地打发人供给我的需用。
17我并不求什么餽送,所求的就是你们的果子渐渐增多,归在你们的帐上。
18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馀。我已经充足,因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餽送,当作极美的香气,为 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
19我的 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20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 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教会从事差传,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好的人才,才能将异象化为实际、有果效的行动。好的宣教人才,固然需要教会发掘、培养,但是教会能否持续不断地给予支持、关怀,往往是整个差传事工成败的关键。
且让我们以腓立比教会支持保罗宣教的榜样,来思想今日教会应怎样关心宣教士:
一、腓立比教会的榜样
腓立比书属于保罗的狱中书简,保罗不但自己充满喜乐,也劝勉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要常常喜乐。腓立比书基本上是一位宣教士的感谢信,保罗满怀感恩的写这封信给经常支持、关怀他的教会。保罗在哪些方面感谢腓立比教会呢?
1)餽赠金钱
腓立比教会知道保罗在罗马的监狱中,立刻派以巴弗提,不远千里带着礼物(包括金钱)而来,使保罗在狱中不致匮乏,还有人在旁照顾他。腓立比教会并不富有,保罗在其他书卷中曾题到马其顿教会或腓立比教会,在非常穷困中,仍然关怀耶路撒冷教会的需要。
2)全人的关怀
在保罗所写的十三封书信中,有两封较多题到自己,一封是哥林多后书,另一封是腓立比书。这两间教会虽然都与保罗亲如父子,但是这两封信读来却很不一样。
哥林多后书是保罗答辩的书信,因为在哥林多教会中,有人毁谤保罗,质疑保罗使徒的权柄、传福音的动机。保罗题出许多做使徒的凭据,也讲到他为了福音的缘故,所受的极大痛苦。保罗在腓立比书中也说了一些自己的苦楚,然而口气却完全不同。这是对经常支持、关心、爱顾他的弟兄姊妹的知心话,因为晓得他们了解他的委曲,体恤他的心境,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派人扶持、帮助他。
3)持续的关怀
腓立比教会对保罗的支持和关怀是持续不断的。在四章16节说他们一次两次地打发人去,屡次供给他的需要。
腓立比教会并不是差派保罗宣教的母会,而是保罗在欧洲宣教所建立的第一间教会,但是他们比母会更关心他。保罗起初离开腓立比教会,继续往别的地方宣教时,他们就打发人供给保罗的需要。保罗离开腓立比十几二十年了,他们还是打发人去关心保罗。这种情谊是何等的深厚!难怪保罗一想到他们,就充满了喜乐,并为这间懂得支持宣教士的教会感谢神。
二、全方位支持宣教士
今日在宣教工场上的宣教士,也需要这样的支持。特别是差派宣教士的母会责无旁贷,格外需要学习怎样宝贝宣教士。要关怀、支持宣教士,必须了解他们各样的需要与所要面对的问题。
1)语言
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方能在宣教工场上有独立生存和工作的条件。过去华人宣教士多只作华人的工作,但是异文化宣教目前已愈来愈重要。宣教士要能够使用当地的语言话家常、传讲福音,才能赢得当地人的心,与他们建立关系。
华人宣教士不仅要学习宣教工场上所要使用的语言,还得熟练差会同工们的共同语言:英语。否则宣教工作做得轰轰烈烈,却无法与差会同工沟通,仍会有很大的挫折感。我在美国读书时,曾问几位来自德国的同学,他们的神学根底已经很好了,为何还要到美国来读神学呢?他们说,因为作宣教士需要用英语与差会的同工沟通。
2)恩赐
宣教士不仅要有宣教的胸襟、热爱人的灵魂,更必须有领人归主、建立教会的恩赐。宣教是属灵的争战,教会当求神赐给宣教士属灵的见识、胆量与恩赐。
我的一位朋友到泰国宣教,同组的德国宣教士是神学博士,老是讥讽她,只读了一年圣经学院就来宣教。但是过了半年,朋友的恩赐显示出来,作工大有果效,而那位神学博士却因一直结不出福音的果子,黯然伤心回国。
3)金钱
按理传福音的当靠福音养生,那有当兵的自备粮饷的呢?但是今日各差会都要求宣教士募足全额经费,才准上工场,这成为宣教士最头痛的事。北美一些从事差传的教会,至少都有廿、卅个准宣教士申请经费的支持,教会左挑右选,面谈审核,又要顾及地区平衡,能够筹足经费上工场的真是少之又少。而返国述职的宣教士,更怕因此回不了宣教工场。因此,教会在经费方面应尽力支持宣教士,而且要长期支持下去,让宣教士免除后顾之忧,专心在前线打仗。通常一个宣教士,至少要有五至十个教会单位的长期支持,才能安心去宣教。
4)孤单
宣教士初到宣教工场,语言不通,许多事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何况他们在国内往往都是备受器重的,因此产生很大的挫折感。尽管认同当地人,语言说得多道地,但是仍然被当作外国人,要长期忍受用非母语和人沟通的不便。我有位学生在南非开普敦宣教,两年多来唯一讲华语的机会,就是打蚊子时。去年神学院的短宣队去探望她,她乐翻了,带着他们四处看,一直与他们分享。教会不妨定期派遣同工去探望宣教士,告诉他/她,你们一直很宝贝、想念他/她。
5)思乡
我的好友在泰北宣教,夫妻二人相依为命。有天丈夫问妻子,妳要吃什么,只要妳说得出来,我就作给妳吃。她说,我想吃甜不辣。
食物是宣教士最不容易适应的部分。有位我非常敬佩的西方宣教士,是个属灵的人,凡事都与华人生活相同,唯有早餐坚持吃面包、奶油,无法吃烧饼油条、豆浆稀饭。另一位宣教士每天早餐都吃木瓜,原来他四十年前初到台湾时,受不了木瓜的味道,但是想到,若不能吃这里的食物,怎能向这里的人传福音呢?于是立志每天早餐都要吃木瓜。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若能寄些家乡食物、小礼物或卡片给所支持的宣教士,他们会得到很大的安慰与激励。
6)亲情
宣教士在世上什么都可以舍,最割舍不下的就是亲情。耶稣在十架上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马利亚,而把她托给最心爱的门徒约翰。中国人最重视孝道。宣教士初上工场时,父母多半健在,可是时间久了,父母也都年老了。不论他们重病还是过世,谁不希望能随侍在侧,略尽人子之责。但是宣教士身在异域,远隔重洋,要尽孝谈何容易。
我有一个学生,结束第一期四年的宣教返国,不料返台第一周,他最亲爱的父亲却意外身亡。他一直问主,为何这样严厉地待他?另一个在非洲宣教的学生,无法回来参加弟弟的婚礼,结果母会的弟兄姊妹就代表他去参加。最近接到一封西非宣教士的紧急代祷信,他正搭机赶回来,因为他的父亲脑部动手术,医师虽然取出血块,但是老人家仍然昏迷不醒,他的心里是何等着急!还有一位宣教士,去年春天回原居地台湾述职,一下飞机立刻安排八十岁的父亲到荣总住院检查,因为她父亲的颈部大动脉百分之九十都阻塞了,常常会跌跤。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尽孝的机会了。
7)述职
宣教士在宣教工场有争战,但是返国述职时,才发现争战更大。许多人以为,宣教士述职期间就是母会的传道人,理当立刻全力投入教会的事奉,其实不然。
宣教士在工场上,面对极大的属灵争战,返国述职就像作战归来的伤兵一样,虽然有辉煌的战功,但是全身伤痕累累,需要疗养休息,才能整装再上战场。他们可能身体健康受损,需要住院治疗;可能心力耗尽,需要充电进修;也可能心理受创,需要心灵重建。我们可能万万没有料想到,有些看起来坚强的属灵伟人,内心深处潜藏着苦毒,不能饶恕,而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在这半年至一年的述职期间,宣教士有很多事情要打理,很多工作要做。离开工场前,要交待工作,打句行李,收藏家具,等待下次回工场时使用。回国之后,要撰写报告,要作身体检查,要接受差会的评估,是否合适再回到宣教工场。并且要到各教会、团契作见证,传递宣教异象。会友邀宴的好意不能拒绝,热情的期待更不能落空,他要有铜铁胃,更要礼数周到。但是多少人想到,他们还得赶紧找房子,买车子,装电话,安排孩子上学。差会原本要宣教士在述职期间休息、多与亲友相聚,但恐怕还没来得及适应时差,就得到处赶场了。
此外,还得募足经费才能重回宣教工场。可是毕竟离开的时间久了,母会的人事已有变迁,第一期回来,许多会友已是生面孔,两三期之后,可能连传道人、长执大半都不认识了。要在短暂的时间内重建情谊,压大何其大!
宣教士初上工场,经历了异文化冲击;从宣教工场回来,要再次经历文化冲击,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艰难。因为他们已经认同宣教工的文化了,思想习惯已十足是外国人了。
以上七点就是宣教士要面对种种难题。让我们把握机会,好好宝贝、珍惜我们的宣教士吧!
(本文作者乃中华福音神学院专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