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21岁,本是一个女孩生命中最闪亮的日子。但是,对于一个叫暖暖(化名)的女孩来说,生命的闪亮却来的如此不易。
第一次了解到暖暖是在一位精神科医生的朋友圈。一张微信聊天记录的截图,名字和头像严严实实地打着马赛克,截图的内容让人振奋:暖暖通过不屈的努力,顺利保送了理想学校的研究生。
出于职业的敏感,第二天我找到这位医生,希望能和暖暖聊聊。当晚我打开微信,一个备注着真实姓名的女孩儿发送来一个带着笑脸的验证消息,对,她就是暖暖。从此,我走入了这个坚强女孩的生命,慢慢了解到她平凡却又不易的心路历程……
房间里的大象
在英文的谚语里,有一个专用的名词:“房间里的大象”,意指“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对于18岁的暖暖来说,强迫症这个房间里的大象已经困扰了她3年。
2015年4月的一天,再也受不了脑海中突然冒出各种奇怪思维的暖暖跟随母亲来到了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接诊的是一位叫王昆的青年医师。王医生关切地询问了暖暖的情况,并为她进行了针对性的精神测试。此时距离暖暖高考已经不足100天,看着眼前耷拉着脑袋、紧皱着眉头的女孩,王医生沉默了会儿,坚定地对她说:相信我,你一定可以考上大学。
“王医生的话一下子让我端坐起来。原来我以为高考肯定不行了,但是王医生的话让我明白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在水中快要溺亡的人抓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王医生就是那根救命稻草。”在暖暖回忆的时候,我仿佛还能看到她眼中泛起的光亮。
暖暖被诊断为强迫思维型强迫症。
我们在病房经常可以看到,骨科疾病患者确诊后通常有些着急,肛肠疾病患者确诊后有时会感觉羞怯,肿瘤患者确诊后往往感到绝望,精神疾病患者确诊后的感受如何?会不会因为被扣了一顶帽子反而影响心情?
我带着疑问和好奇询问了暖暖。
暖暖微笑着摇了摇头。她说,王医生清楚明确的诊断、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希望。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得记得确诊的那天,我走出医院,阳光温暖地洒在身上,我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轻松,甚至有点兴奋。我庆幸终于找到了原因,这意味着无处还手的三年即将过去。我就像在迷雾中被死死纠缠的士兵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敌人,急迫地想要打败它。
那一年暖暖18岁,从小到大她的学习一直很好,成绩原本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事情。逢年过节的时候,亲戚朋友围着问成绩,暖暖一点儿也不觉得烦恼,反而像是登上领奖台一样荣耀。课堂原本是暖暖的战场,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暖暖却十分害怕回到那个曾经屡建功勋的战场,怕听不见老师的讲课、怕成绩被同学甩下,强迫思维开始一次次出现……到后来,她开始不停地检查,检查强迫思维有没有来,检查有没有集中注意力在听课,越是这样想,注意力却越混乱,强迫思维也就愈发来的猛烈。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将这一系列精神过程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是强迫症的典型表现。
“我的脑子就像一台关不了机的电脑,CPU的占用已经达到99%,每天每夜都在超负荷运行,却没有学习到任何的知识,恐惧、无助、无力、焦虑、挫败、愧疚,所有讨厌的情绪一一袭来,像潮水一般淹没了我。”谈到当时的状态,暖暖为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从依赖到自救
糟糕的情绪随着服药缓解了不少,但实质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做完第二次心理辅导后,强迫思维的侵袭依然没有消停。马上就要高考了,暖暖心里又开始着急,她打听到某医院有位著名专家。“那位医生看样子很有经验,他像治疗感冒一样熟练地开好处方,说坚持吃三个月就好了。”暖暖有些失望,她要的不仅仅是一盒药。回来后,她继续到王医生的办公室做心理辅导。
在暖暖的第四次心理辅导过程中,王医生接了两通来自患者的电话。据王医生回忆,暖暖当时有非常明显的情绪反应,显然治疗过程中的这两通电话让她很不舒服。王医生立刻真诚地和暖暖道歉,但是并没有消除暖暖脸上的阴霾。
暖暖会不会因此感到失望?会不会就此失去对医生的信任?会不会导致这段治疗的失败?
“说实话,王医生接第一通电话的时候我感到烦躁,第二通电话让我有些愤怒。我只是生气医生没有足够尊重我,但是并没有失望,更没有失去对医生的信任。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次的经历更像一个意外惊喜,我开始意识到因为多次的求医失败,加之王医生的耐心与亲切,已经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我像一个坠入水中的孩子,希望王医生能够快点把我捞上去。王医生是我的救命稻草,但是这根稻草上拴着的不止我一个人,这其中甚至有比我更需要他的人。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一直都在奢望外力?为什么不能依靠自己走出困境?一种强烈的自救想法开始出现在我的脑中。”暖暖笑着说。
这次的经历给王医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四次心理辅导中的这个“小插曲”在我对王医生的采访中同样被提及。自此以后,王医生在为患者做心理辅导的时候都会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他更加耐心地去倾听和陪伴,尽最大的努力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爱。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精神科医生普遍紧缺。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精神专科医生共有3.3万人,平均每10万人才拥有精神科医生2.3人,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而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有1亿以上,其中重度精神疾病患者超1600万,精神科医生高强度、兼顾型运转,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几乎每一位精神科医生都有过深夜被患者的电话叫醒的经历,却没有多少精神科的医生会在入睡前将手机关机,因为他们深知电话的另一头是一个个正在忍受煎熬的患者,他们可能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的母亲、也有可能是和暖暖一样的花季少女……
从对抗到共存
随着高考结束,暖暖进入大学校园,轻松的学习氛围、大量的空余时间让她开始有时间和精力去探寻自愈的方法。在王医生的鼓励下,暖暖开始走上漫长而艰难的“自愈”历程。看贴吧、查阅书籍、选修心理学……她几乎看遍了所有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治疗强迫症的的书籍,当然包括森田正马的“森田疗法”,也记下了其中的精髓: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但当时的暖暖对这个八个字的理解,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字面而已。
直到某一次的心理学课上,老师播放了电影《美丽心灵》。这部电影像是一个剧烈的闪电一下击中了她。电影的主人公约翰·纳什既是一名伟大的数学家,又是一名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的病人。精神分裂症使得他一直与幻想中的三个人苦苦纠缠。刚开始纳什总是想要赶走三人,可是越是想要赶走幻觉,幻觉就出现的越频繁。后来,纳什在妻子和朋友的帮助下,在按时服药和接受治疗后,慢慢地尝试与幻想中的三个人和平相处,与疾病同生共存,幻觉反而渐渐消失了……最终约翰·纳什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获得了诺贝尔奖。看完这部电影,暖暖才真正明白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意义。
“当强迫思维再来的时候,我不要再想着如何去压制它、抵制它,试着不去理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来,相信我也可以是约翰·纳什,带着疾病同样可以去拥抱美好的未来。”19岁的暖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但是探路容易,脚踏实地的走下去却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暖暖打定主意对强迫思维不去理会、不去压制、不去抵抗,但当强迫思维真正来临的时候,她却一次又一次地缴械投降。她又找到王医生,希望找到一些方法或者信心。在王医生的鼓励和开导下,暖暖鼓起勇气再次踏上征途。在一次实验课上,暖暖成功地进行了实践。上课时她还是怕强迫思维会来,怕听不见老师讲课。“我一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就迅速的摇摇脑袋,拿出手机录下老师讲课的内容,我不再害怕错过老师的讲解使得我的精神放松了许多,课后我对着视频反复看,想尽全力做好那个实验,结果如愿以偿,老师肯定了我的作品,还将作品发到朋友圈”。这件事情给了暖暖莫大的鼓励和信心。之后的每一次实践暖暖都不再去想强迫症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是尽力去弥补缺陷。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暖暖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理性的去处理问题。曾经那个爱笑的暖暖又慢慢回来了,眼里还多了一份勇敢和坚韧。这段苦痛而特殊的人生历程,行至此刻,终于展露出它隐藏至深的温柔底色:原来挫折可以让人更坚强,磨难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苦痛也可以丰盈人生……
一条建议
“世界上并没有心理健康这样的人,也没有心理健康这样的事。各种心理困境只是生命自我发展在某一阶段、某一时刻的变现,能体验这些痛苦并能利用这些苦痛去丰满自己就是福气。”这是畅销书作家李子勋在《你为谁而活》一书中写到的一段文字。这是暖暖最喜欢的一段话,同时也是暖暖这段生命旅程最真实、最生动的诠释。
据统计,全球超过8000万人患有强迫症,其中大部分都无法从现有的治疗中得到解脱。无疑,暖暖是幸运的。这种疾病曾带给她和家人羞耻感,她不敢和同学伙伴说,家人也不敢和亲戚朋友说,他们怕遭到别人的冷眼、怕受到别人的歧视。但是暖暖在走出迷雾后,却愿意与我们一起分享她的故事,愿意去帮助更多的“病友”,这背后的善良和勇气,让人尊敬和动容。
我打心里钦佩这个年仅21岁的小姑娘。我问她:“如果给病友们一条最中肯的建议,你最想说什么?”她丝毫没有犹豫:“尽早就医!如果我的朋友有类似的情况,我一定会及时劝他们去医院进行测试、诊断,找一个信任的医生,接受规范化治疗,这样就可以避免像我一样由于自己和周围人对精神疾病的无知,导致就诊的延误。”
尽早就医!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譬如暖暖,发病和初次就医竟然相隔了三年之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半数精神疾病发病期都始于14岁或之前,但这个阶段的病人大多数都很难被确诊和治疗。尽管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有所增进,但求医难、病耻感、家长的忽视或缺乏认识等原因,大多数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无法得到及时纠正。
从迷茫,到依赖,再到自救;从无知,到对抗,再到共存。暖暖花了三年的时间走出困境,但是许多有着同样困境的孩子还在黑暗中摸索。希望暖暖的故事能带给他们些许光亮,早日走出生命的迷茫。这条路,任重道远……(文:胡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