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前言:

2019年9月21日,一位留着短发的中国妇女因心脏病发作在美国犹他州的一家私人医院去世。除了她的家人外,没有人为她的离世感到悲伤。



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这位平凡的妇女居然是20世纪末中国河南省艾滋血液污染事件的“吹哨人”——王淑平。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有着如此伟大贡献的人会走到这样一个境地呢?

卖血行为:

王淑平家族几代人都从事医生的职业。受到家族影响,王淑平在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医生。1983年,她开始在一家医院担任护士职务。



上世纪80年代是艾滋病在全球蔓延并成为国际上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的时期。 然而,当时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交流有限,艾滋病传播途径也较少,所以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受到艾滋病的大程度波及。

而且当时的中国大多数人对艾滋病知之甚少,甚至没听过这个病。普遍认为艾滋病是个人生活不检点导致的。



1985年,出现了中国首例外籍艾滋病患者。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并立即下令限制血液制品的进出口。

在政府采取措施防治艾滋病的同时,国内掀起了一股“卖血热”。

由于血液制品的进口受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血液供应问题,各地成立了卖血站。当时,200毫升的血液可以换到大约40元人民币。



这进一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卖血热”。 特别是在河南省,各地的卖血站都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河南人纷纷前往卖血站卖血。

需要注意的是,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经济普遍落后。 种地一年赚不了多少钱。而现在,伸一下胳膊就能挣几十块钱,大家自然愿意去卖血。



河南省的街道上到处都贴着“想要过上小康生活?来卖血浆!”之类的标语。有些家庭非常贫困,甚至一天能卖四五次血。

然而,过量献血会对个人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当时,河南省就发生了 很多因过度抽血而导致死亡 的案例。后来为了确保献血者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限制了献血次数。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机”。他们利用卖血站以低价购买民众的血液,再高价转售,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更糟糕的是,他们完全不顾民众的生命安全,用同一根针多次给献血者抽血。他们将多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分离出血浆后,再将血液还给献血者。

卖血站一般在村里的牛棚、猪圈等地设立,简单清理后用作卖血点。 然而,当时的民众只看到卖血挣钱的机会,而并未意识到他们正走向危险的边缘…



“吹哨人”

1994年,王淑平这位医学院毕业生,一眼就看出了当时血站隐藏的危险。在献血前,血站并不会对献血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 一些不正规的血站甚至会重复使用针头。



绝大多数病毒和细菌都靠血液传播。一旦针头成为共用的,就极有可能会成为传播疾病的源头。王淑平见到这种情景后,前往多个地方的献血站进行调查。

1991年,王淑平被调往医院下属的献血站工作。通过日常工作,她发现河南本地的献血人群中混入了艾滋病患者,而当时人们对这方面的防护意识非常差。



一些不良献血站甚至不更换针头,导致大多数人感染了艾滋病。由于医院的保护措施不到位,血站以前收集的血浆也受到了感染。

医院在使用这些血浆时也没有进行检查,从而使艾滋病通过献血和输血等途径传播给了其他人。



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血站的管理变得越来越混乱。只需找来三个人,其中一个收钱,两个抽血,再准备几个针管、几瓶酒精,找个地方,简易血站就建立起来了。

当王淑平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刻向上级部门反映。然而,她没想到这个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还被调离了血站。

无奈之下,王淑平只好偷偷探访黑心血站并收集证据,经过她的不懈努力。



她发现一个艾滋病患者一天内到了四家献血站献血。出于职业道德,她写信向卫生部门报告已接收的血液,并希望进行检查。

然而,上级却认为再次检查已收到的血液既耗费人力物力。

这封信也被置之不理。为了了解感染情况,王淑平必须拿到确凿的证据。每天下班后,她都会前往附近的血站观察并记录。



她发现大多数人喜欢去那些小作坊式的献血点,因为那里给的钱多一些。

作为一名医生,王淑平不能坐视不管,眼看着病人自陷火坑。

她拜访了每一家村民,告诉他们: “乡亲们,请不要去不合规的血站卖血,那里卫生条件不符合标准,针头可能带有细菌。很多乡亲都是在抽血后才感染病毒的。”

可悲的是,这些村民没有一个愿意相信她,甚至觉得王淑平是受正规血站雇佣的吹风者。因为在当时,一些私人血站为了吸引献血者,会提供更高的价格。



于是大量工人和农民工选择了这些私人血站。然而,为了节省成本,这些血站经常使用同一根针头。于是,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王淑平通过关系获得了一份私人血站的记录表,并根据上面的信息找到相关人员,提取了一些血液样本带回自己的实验室化验。



结果可想而知,在400份血液样本中,HIV阳性率已经高达15%,这说明许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为了不耽误时间,王淑平连夜写了一份两万字的报告,递交给上级领导,希望引起上级的重视。然而,她等啊等,几个月过去了,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于是,王淑平决定亲自携带血液样本前往北京上访。

1995年12月,王淑平带着数据和血液来到北京,想要在中国预防科学院做更权威的鉴定。

但因为是个人行为,没有组织帮忙报销,她需要支付四万块的检查费。王淑平难过地坐在研究院门口,哭着表示不可能攒到这笔钱。



她的哭声吸引到了很多路人的注意,但她没有管那么多。

曾毅看见后走到她身边,询问她的困境,表示可以帮助她。

王淑平向曾毅介绍了最近发现的事情。曾毅听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表示这不仅涉及金钱问题,还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健康。



他请求王淑平将样本交给他,他会先为她做16份检测。

在曾毅的帮助下,检测结果很快出来,显示在16份样本中,有13位确定携带艾滋病病毒,其他三份则是疑似。这个结果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重视。

消息很快传到中央,领导们看后大为震惊,并立即下令停止所有私人血站,并要求抽血时要检查是否携带病毒。



王淑平满意地看着中央采取的行动,回到了河南。

然而, 医者仁心的王淑平的行为无疑是阻碍了一些人的财路。

到了1996年,河南的领导因为这起事件非常愤怒,而王淑平主动站了出来,承认是自己所为。



因此, 阻碍了他人财路的她被开除了职务,而丈夫也因此与她离婚,王淑平深刻的体会到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道理。

之后,王淑平离开了中国。但就在她离开的半年后,河南的艾滋病全面爆发,谣言四起,人们恐慌不已。卫生部门才开始重视王淑平的报告。



之后,河南开始逐户排查患有艾滋病的人,他们也得到了适当的治疗,最终河南的艾滋病没有进一步扩散。

而那个为众人抱薪的王淑平,在2019年9月,因心脏病再次发作,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她所做的伟大事业随着她的离去逐渐被人们遗忘。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王淑平作为一个勇于揭示真相的人,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但她的奉献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但她所做出的贡献仍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