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827电路原理考研经验谈
中国人的文化里,比较讲究传承,讲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水不忘挖井人。纵观市面上的各种关于清华大学827电路原理考研的贴子,要么内容陈旧,要么内容不全(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很不爽啊);我考研之前,也是看了网上的各种贴子,大抵不适用今时的827考研了,我也因此走过许多弯路,一言难尽。当时就在心里对自己说,想写一篇让所有人都能看懂的贴子,让清华不再那么神秘,让827电路原理不再那么神秘。这也是我写这篇贴子的目的。
我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差一名进入电机系的复试,调剂了深圳电机系和微纳电子系。我参加了电气工程(深圳电机系)和集成电路技术与管理(微纳电子系)的复试,所以这篇贴子适用于 电气工程(本部电机系+深圳电机系)初复试 以及 调剂微纳电子系 的考生;当然,也适用于 初试专业课为827电路原理 其他专业的考生。
大家想了解微纳电子系的初复试,贴一下兄弟写的贴子。
我是上周参加的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网络复试的,5月12号参加的深圳电气工程的复试,14号参加的微纳电子系的复试,两个专业都收到了offer,最终因为想去本部上学,选择了微纳电子系。适逢微纳电子系放榜,拖了许久的贴子终于开始动笔了。
关于上面的一些名词,不懂的先不要着急,后文我会一一说明。本贴的大概格式如下:
1 关于择校、择专业
2 初试
2.1 英语与政治
2.2 数学
2.3 电路原理
3 复试
3.1 深圳电气
3.2 微纳电子系
4 结语
1 关于择校、择专业
关于清华大学的研究生院,在本部和深圳都有。按照近几年的趋势,清华本部的硕士是招得越来越少了,并且大部分都是专硕,原先本部的名额,大多都给了保研直博的大佬了。以前,本部和深圳是统一招生、统一排名、统一录取的,但是自2020年开始,本部和深圳分开招生了,共用清华研招网,初试在一起,分开复试、分开录取,某些专业可以本部和深圳相互调剂。根据今年的情况,大部分本部的专业可以调剂深圳的某些接收调剂的专业,而深圳某些专业只有少数符合本部调剂要求。本部和深圳分开招生,上级说 学位证是一样的 ,只是深圳那边的 毕业证加上了“深圳”二字 ,感觉关系不大。
本部这边的专业,相比深圳那边,招的人数相对较少,而且有些专业是联合培养,只有一年时间在本部(微纳电子系、精仪系);而深圳的大部分专业,则是全程在深圳研究生院培养。总的来看,清华20年录取硕士1500多人(好像微信上出现过这个数字,反正差不太多),本部录取的人数在200人以内(根据招生目录大致这个数,工科专业),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要我看,没有本部情结的同学,大可以选报深研院。
关于择校。 这个问题,看个人。每个人考清华的原因都不一样,不必纠结、跟风与盲从。我考清华,主要是想去看看国内算是最顶尖的高校里面是什么样的吧,想结交一些业内的顶尖老师,同学,如是而已。以我个人来看,大部分人没有报考清华是心中就默认自己考不上或者压根儿不敢报而已。还有一点,清华不歧视本科学校,但据我所知,真正录取的学生80%-90%都是来自985院校或211院校,双非的学生也有一些,二本三本就更少了。当然,清华里面都是以实力为尊,只要你足够优秀,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选择了清华,就不要再担心什么了,认真备考,冲就完事了。
关于择专业。 我建议你先去清华研招网,把招生目录里面的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初复试考试科目都看一遍,再决定自己报考那个专业。一般人,本科学什么就报考相近的专业,也有好多人跨考的(我也是跨考大军中的一员)。两者区别,就是熟不熟悉的关系了,不过以中国大部分院校本科的难度和清华的专业课难度相比,都是小儿科,本科学没学过都不是问题,真正决定的是你考研时学得怎么样。所以,跨考与否也不是问题,按照各方面综合因素决定报那个专业吧。我初试考的827电路原理,自然我推荐大家考电路。原因有几点:1.你本科学的电路和清华的电路比起来太简单了,(比如说我本科的电路感觉称不上‘电路’二字),电路是几乎所有电学类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学好了电路,收获巨大,对考研和理解生活中的现象也是帮助巨大;2.清华的电路比较万金油,就是好多个专业都以电路为专业课(电机系、自动化系、深圳电气、深圳大数据、人工智能......),如果你在前期拿不准报那个专业,可以先学着电路,九月研招网报名时想好了再决定;3.复试的时候比较吃香,大部分以电路为专业课的专业,都可以校内申请其他专业的调剂,况且清华的电路涉及了一些模电、自动控制与信号与系统相关的知识,调剂时还是很有用的。
我本科学校在五道口旁边,学院路八大高校之一,就不自报家门了。初试成绩为380,各门分数如下。

对于这个分数,不算满意,就一般般。当初没怎么准备英语,现在尝下了苦果。20的专业课偏向简单,所以高分大佬特别多。我这个分数,在本部电机系排29,差一名进入复试,有点可惜,不过也还行,好几个系我去调剂分数都是最高。380在清华20考研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自我感觉,在清华所有考生中,应该在前300名以内吧,不知道进没进前200(工科专业)。
20考研,清华报考人数18000,进入复试大概2800人,最终实际录取1500人左右(微信上面说的),可以参考一下。也不要被这个数字吓到,还是那句话,只要你够强,问题都不是问题。
2 初试
关于初试,总的看法是 重视数学和专业课,放轻英语和政治 。清华里面的所有专业,全考英一与数一。不同人,英语和政治总共差距一般在20分以内,但数学和专业课总共差距可能就是50分之上了。还有一句话,要想考高分,每科都不能太差(感觉是废话),至少不能拖后腿吧。比如说我,今年英语考得极差55,那些大佬一般都在65+或是70+,英语真是硬伤,要不然总分早就上390了。
还有一个问题,好多人总喜欢问我具体的复习计划。这个问题,我每次都是拒绝回答,只笼统地说个一二三。殊不知,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学习能力也不一样,我适用的方法到你这就不灵了。所以, 关于学习计划,我的回答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马克思不也说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么。
初试科目的复习,我只给你说复习到什么程度,做题时达到什么状态就点到为止了。 具体复习计划自己安排,修行看个人。 初试的复习时间,我建议6个月+ ,可能某些学习能力强的人用的时间少些,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可以适当加长时间。网上那些贴子,说考清华用了一年或更长,我认为这过于夸张了。
另外一个观点,我始终认为 考研不是刻意压抑自己,仿若寺庙里修行的苦行僧一般,考研是一个主观的能动过程 ,当你能从每日枯燥的学习中发现自己的能力一点点上升,所学知识能渐渐联成一张网络,心中的那种喜悦便油然而生了,从而发现其中的乐趣。
关于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勤加复习,温故而知新。 大道至简,然而很多人往往难以做到。网上流传着人脑记忆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大家看看就可以了。我认为,学过的知识,一周之内复习两遍就可以了。
关于学习状态 ,我备考的那六个月时间里,前三个月一直懒懒散散,断断续续看了第一遍数学和专业课,做了一点题,偶尔也会睡懒觉,玩几把LOL。我认为前三个月效率极其低下,实在惭愧。到了九月,感觉时间所剩不多,就开始全力复习了。最后三个月,我一般早上七点起床,洗漱,然后就直接复习了(习惯性不吃早饭,不要学我),然后一直学习到晚上11点,扣除中途吃午饭、睡午觉、吃晚饭的时间,每天的学习时间在12+小时。那段时间,也是我学习最为专注的时候,真的感觉自身实力与日俱增。到了12月份,我几乎不担心过不了清华初试线,而担心具体能考多少分。所以说, 对于学习状态,临考时你不担心是否考不上了,差不多就稳了。
初试这块,英语和政治我会一笔带过,重点说说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
2.1 英语与政治
我不擅长英语与政治,况且准备时间在最后一个半月,就说个大概。
英语复习,最重要的是记单词。 我就是因为不喜欢记单词,所以最后英语考得极差。单词书我买的朱伟《恋练有词》,作文买的是王江涛,真题买的是张剑黄皮书,后期买的张剑模拟卷感觉帮助不大。总的来说,记好了单词,后续一切才能进行。然后多做历年真题,注重理解,找到那种感觉就差不多了。考清华,英语定个60+的分数,就不会拖后腿了。
政治复习,感觉比较玄学。 我买了肖爷爷那一整套,跟着走,就差不多了。肖爷爷19年比较神,全部压中大题。20年感觉还行,大家都说肖爷爷不灵了,我觉得还好啊,大题的思路在模拟卷都出现过,只是要自己组织语言。考清华,政治定个60-65分的目标吧,大家都集中在这个分数段。
2.2 数学
20年的数学大家都说有史以来最难,感觉还行吧,刚开始定了130+的目标,最终考下来124,有点点不满意。后来看了下考清华的其他同学数学分数,120+和130+都差不多算高分了,也就没那么在意了。可能今年数学确实算难的,清华定的数学校线是70,有史以来最低。
数学复习是专业课之外花时间最多的,我前期买的是张宇高数18讲+李永乐线代+张宇概率9讲+张宇1000题。关于买哪位老师的资料,我感觉随便一位都可以,哪位老师名下都有高分,所以说,修行在个人。具体复习,每本书差不多翻了三遍,书中的课后习题重要的手推了一下;另外,我认为看网课浪费时间,帮助不大。 数学复习重在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点相互关系。 后期的时候,随便问你一个基本概念,你都能说出个大致来,就差不多了。
最后一个多月,疯狂做数学真题,数学模拟卷。数学模拟卷我买了张宇8套卷和4套卷,李林8套卷和4套卷,汤家凤8套卷。模拟卷比真题难,做模拟卷的意义在于练手感,看一下自己大致什么水平。我记得后期时卷子太多,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做一套数学卷子,对完答案,感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数学临考时,你做的真题每张都能达到130+,模拟卷110+,到这个程度,考试时也就不怕什么了。
补充一点今年数学考试时的考场状态,做完选择和填空,大概用了1个小时,比平时多花了20分钟,并且好几道选择和填空拿不准啊,心凉了半截。后来做大题的时候,感觉不难,渐渐找回心态,也就不那么慌了。中间跳了高数最后那道证明题,庆幸最后几分钟回头检查时发现很简单,几下就写完了,交卷前几分钟,又检查出来一道填空题符号写错,我算是比较幸运了。
2.3 电路原理
写了这么久,终于到了此贴的重头戏——专业课827电路原理。
清华作为国内的top2院校,又是国内工科领域的老大哥,专业课难度自然是全国前列。按照我的理解,清华的所有专业课的难度都在全国第一梯队,某些年份,难度第一。
不过也没啥,每年都那么多人考上了,只要你好好准备,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看了一下,好多人不敢报考清华,或者专业课过不了线,大多是不知道怎么准备专业课的复习。
关于 827电路原理的备考 ,我认为从 初试参考书+真题资料 两方面准备就可以了。
1)初试参考书
招生目录里面只写了827电路原理,实际的备考,我认为这五本书都是必需的,如下:
1.江缉光《电路原理》第二版
2.于歆杰《电路原理》
3.朱桂萍《电路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
4.朱桂萍《电路原理试题选编》第4版
5.朱桂萍《电路原理导学导教及习题解答》
为了方便大家买书,我贴一下每本书的图:





827电路原理考试题型包括20分(有时30分)填空题+130分(120分)大题,填空题不超过十五道,大题一般11道或12道。
电路原理主要考江缉光《电路原理》上的内容,于歆杰《电路原理》主要考填空题。清华本科,对电路要求高的专业(电机系)主要学江书的电路,对电路要求不高的专业(计算机系)主要学于老师的电路。考研方面,还是以江书的电路为主,于老师的电路为辅,不过于老师的电路讲了好多工程实际方面的应用,感觉比较有趣。江书知识点多且杂,偏向理论;于书知识点少,补充了很多实际问题。至今记得,影响电阻器体积的因素?(功率)
《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根据江书的电路安排了很多章节,每章节后面有大量习题,我只挑了重要的习题做。《试题选编》一定要买最新版,第四版是去年新出的版本,里面有部分截止19年的电路考研试题。《导学导教与习题解答》里面讲了很多电路专题,比如说电容电压跃变的原理计算,电感电流跃变的原理计算等,其他还有于老师电路的课后习题,不过我都没看。
总的来说,备考阶段,江书的电路是主要参考书,课后习题除了最后两三章比较抽象外一定要几乎全会。于书的电路和《导学导教与习题解答》看知识点就可以了。习题就做《学习指导与习题集》。《试题选编》上面是历年真题的集合,上面的每道题我几乎都自己手算过一遍。
还有重要的一点,书上有时候会存在错误,比如《试题选编》和《习题集》上面,有好几处,遇到拿不准的,多找同学讨论。
2)真题资料
市面上很多不良商家,卖的都是假资料,里面的真题错误百出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准真题。有一点,大家不要头铁,不买这个真题资料,我所知的今年考上的同学,只有一位大佬没买真题资料,那是因为他买了假的资料,不知道途径买真题资料。据我和我同学来看, 目前市面上卖真题资料的有两位:电路哥+清华学长 。
电路哥是零几年从北航考上清华的,据说当时考了电路最高分。我没见过电路哥,我感觉电路哥现在在清华里面任教(非也,电路哥现在全职电路考研),20考完电路时电路哥还说他在监考时看了下卷子,说太简单了,没有自己算一算的动力,没有19年史上电路最难时的那种惊喜了。
电路哥目前有一个团队,好多学校都有电路哥团队的负责人(清华、上交、川大、重大......),我感觉比较专业。比较专业的另外一点,后续有很多收费的资料。不过有一点电路哥团队做得比较好,入门的真题资料200元(也不要纠结这200元买真题资料了,想一想,毕竟考清华嘛)。我初试就是只买了电路哥这个200元的真题资料,后续电路哥那些冲刺强化课程,收费有点贵,我都没买。
为了避免说我是营销,某宝的链接我就不发了,只说一个如何找到电路哥负责人从而买真题资料的方法:
某宝搜索“水木考研”这个 店铺 ,自己找客服聊就行了。
电路哥这边有一点做得比较好,你买了真题资料,会把你拉进去VIP群,电路哥也在群里。VIP群里面都是买了真题资料的,群里面大家讨论电路题比较积极,你艾特电路哥,电路哥看到也会回复你的。
真题资料包含10年以后的真题和后面几年真题的视频讲解,真题都是电路哥团队修订过的,质量可以保证。至于后期是否买电路哥的其他冲刺强化课程,看个人了。
电路哥的考研交流群是591421061,里面有很多免费的电路资料。
清华学长这边,卖的真题资料也算靠谱,至少可以保证“售后”。学长这边,他们好像是清华校内的学生组成的团队(我感觉),而且只管清华的电路考研。我是后期考完研才了解到学长这边,才知道还有好多人买了他这边的资料,所幸,好多都上岸了,殊途同归。
清华学长这边,卖的资料一次性,300多,后续好像就没啥其他收费了,包含真题+课后习题答案+一些其他资料。学长这边,资料的手写体比较多,我不太喜欢。但是也还好,还是那句话,修行看个人,资料都是辅助,也有好多大佬都考了400+。
学长这边,因为我没买过初试资料,所以能说的不多,不过复试时我是买的学长这边的资料,感觉还行。学长这边好像没有VIP群,你问问题的话,大家看到也会回答。群里大佬比较多,并且考827的都在群里,群里比较活跃,时不时群里吹下牛皮,消息就爆炸了。(嗯,我有时候也是吹牛皮其中的一员)
学长这边,某宝搜索“清华大学827考研”,是下面这个图片。

学长的考研交流群是443106480,学长是群主。
3)小结
总的来说,专业课的准备重在 多翻书、多做题、多注重基本知识概念 。江书我大概翻了五遍,于书和导学导教翻过两遍,其他就是习题集和试题选编重要的部分手推了一遍,仅供大家参考。
学到什么程度算是合适 ,我认为按照上面说的,这样走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实力确实提升了很多,普通人都没有智力差距,业精于勤。就是学了清华的电路,我才发现本科所学的电路算不上电路,真的算是小儿科了。
也是后期,我感觉水平上去了,随便给我一套清华的卷子,都有信心做到110+,所以就没买电路哥的冲刺和强化课程。考完以后我问同学,他也说买了那个冲刺和强化课程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冲刺和强化课程后期电路哥会在VIP群里通知),所以最重要的是自身实力。
回头看,电路最重要的章节大概就是一阶电路、二阶电路和三相电路,延伸出来相量法、拉氏变换等等重要分析方法,动态电路的元件主要是电感和电容,基本分析方法还是基尔霍夫定律。后面有点玄学的传输线、图论、状态变量等大部分考得简单,难的年份很少。 初试电路没有重点章节,江书的所有知识点都有可能考到,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电路全是手算,不让用计算器,近几年清华越来越喜欢把几个章节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考 ,19年那道非线性电路题,惊艳到我了,16年的压轴题听说就是电磁炮的原理电路,不禁感概清华的老师水平是真的高。
3 复试
初试报考的电机系,电机系是清华建校的三个工科院系之一(好像是土木、建筑、电机)。作为老牌院系,大家都非常热衷于报考电机系,827电路的初试试题由电机系的几位老师分别出题,然后汇总。20年以前,深圳没有分开招生,本部和深圳的招生名额分别是18+15(19年数据,深圳感觉每年都会扩招几个),这么多人统一排名、按照成绩高低录取本部或深圳。20年开始,分开招生、分开排名、分开录取,感觉比较坑。今年数据是,本部和深圳分别是20+23(最后本部扩招1个,深圳扩招5个)。
清华里面,我认为报考自动化系和电机系的人数最多,自动化系也是清华校内比较热门的院系之一。报考人数多,大佬自然也多,难度也就更大。数据说话,电机系和自动化系400+以上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系。我在本部电机系排29,电机系复试线382,差一点进复试,有点可惜了。
不过也还好,清华校内可以选择调剂,作为电机弃子,我申请了精密仪器系和微纳电子系相关专业的调剂,竟然都是我分数最高。深圳那边,申请了深圳电气和生物医学工程的调剂,这四个专业,都向我发了复试面试的邮件。
感觉以后也是如此,本部这边,因为有人以前报了多个调剂,多个系都收到offer,然后鸽了某个系,浪费了复试名额,所以本部这边只让你参加一个系的面试。我先收到的精密仪器系面试邮件,后来微电子这边又来电话说让我拒绝精仪系面试才能参加微电子的面试,所以本部这边就参加了微电子的面试。深圳那边,没有这个要求,只要你复试时间不冲突,都可以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是我拿来垫底的,我在5月15号上午收到微电子的录取电话后就发了邮件拒绝了生物医学工程的面试。
总的来说,我只参加了深圳电气和本部微电子的复试,两个都收到了offer,最终选择了本部微电子。有点坑的是,深圳电气12号下午五点多复试完就打电话问我去不去,去的话拟录取,而微电子复试是14号,当时考虑了一小时,还是打电话拒绝了。(拒绝清华呢......)当时就一心想去本部,又想到微电子我分数最高,感觉稳了,就拒绝了,所幸最后15号上午九点多微电子打电话说录取我,我的选择没有错。
20年由于疫情原因,复试流程与以往都不一样,所以大家看看就好 ,我就大致说说深圳电气和本部微电子的复试经历。
3.1 深圳电气
初试过后,感觉还行,断断续续开始看电机系的复试书。2月22号出的初试成绩,那个时候感觉能进电机系的复试(尴尬),就陆续认真看电气的复试课了。本部电机系和深圳电机系都是招电气工程硕士,复试科目都一样,所以我当时就认为肯定会参加电气的复试, 清华的电气初复试有十门课 :

电机、高电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是电气的专业课,对应四个方向,其他几本书算是专业基础课,本科差不多都学过,我只有电磁场没学过,感觉还好。电磁场那本书,好像绝版了,你随便用清华校内的其他电磁场书代替就行。
复试这边,电路哥团队当初收费6600,每门课600,VIP学员5600(听同学说刚开始买的人少定价6600,后来买的人多了调整价格到4600),但我个人经济条件不允许,觉得太贵,就没买,自己看书的。后来在清华学长这边买了复试题库,深圳电气复试时老师问到了一些。
这十门课,我每本书大概都看了两遍,对于电气的专业课,我看得是云里雾里,跨考的学生就是这样,我认为你要多找找视频看,这样会好些。其他本科学过的书还行,基本上都能看懂。
我是调剂深圳电气的,12号的复试过程大概就是上午一群人笔试,笔试就是大家在网上看老师出的题,然后写好答案微信发给招生老师。然后是面试,面试开头自我介绍,然后英语,然后专业知识问答。笔试就不说了,写一些面试过程中的记忆。
......
自我介绍一大堆
......
introduce yourself?
尴尬,我以为会有几个英语问题,结果就这一个,我也只用英语说了我叫什么、本科那里、专业什么,
简短的几句话,就没有然后了。我说完,老师们愣了一会,说“完了?”我一脸懵逼。。。。。。
......
(专业知识问答,只写几个我记得起的)
1.报了几个专业的调剂?如果让你在深圳电气和其他专业里面选,你选哪个?
开头就是送命题,服了。。。。。。
2.电容里面插入电介质,有什么变化?
电容变大,有充电电流。
3.气体放电的形式?
高电压第一章,比较简单,我从几个方面说了,低气压、高气压,电场的均匀性几个方面大致说了。
4.直流800kV和交流1000kV那个绝缘水平高?
交流指线电压,换成相电压后,直流800kV绝缘水平高。
5.你知道电气以后出来干啥?薪资?
国网和华为。我就说出来工作不一定全看薪资。囧。。。
......
还有一些问题,记不清了,因为我是跨考,老师们都没有为难,最后老师笑着说,复试结束了,2333。
深圳这边的面试,感觉比较随意,听说人工智能那边,因为90多人复试,到最后,老师累了,复试就和你聊天,我也是服了。。。深圳电气这边,我那个一志愿的同学,说老师到最后竟然问他“你觉得刘强东怎么样?”,这还是你心中的大清老师形象么?真是笑煞我也。
还有,总感觉深圳这边也太随意了,一志愿那15个人11号复试,12号中午就发邮件说录取了。12号我们调剂的还没复试完呢,时常说他们一志愿复试就是走一个形式而已,最终一志愿只刷了3个人。。。我那个400+的同学12号上午刚刚复试完,老师就打电话告诉他说录取,还说是内部消息,先不要告诉我们,我心里。。。
3.2 微纳电子系
相比之下,感觉本部微电子这边的复试就正式得多。因为我在调剂的几十个人中分数最高(29人),所以心中倒是没什么怕的,虽然说12号晚上拒绝了深圳电气offer,心里有点不爽,但我坚信微电子会收我。
听说微电子英语复试考翻译文献,前一天我就看了微电子的相关专业词汇,结果一个没考到。微电子这边复试时间大概30分钟,笔试和面试在一起。我大致说一说复试的流程。
(笔试)
两道题,叫你10分钟内解决,然后告诉老师答案。
1道概念题,问的是信号与系统的频谱概念。我就说了频谱和频谱密度的区别,顺带说了FS、FT、DFS、DTFT的
频谱区别,感觉老师比较满意。
1道计算题,问的是一个DAC输出电压的计算式,当时比较急,刚开始没写出来,老师告诉我还有5分钟,你在纸上
写一下,最后把那个结果写出来了,好像没错。
......
叫我读一个文献,然后翻译。文献是关于5G的,大概有150个单词,好几个单词不认识,糊弄过去了。
......
(专业面试,写几个记得起的问题)
1.PN结的导电机制?
懵逼,当时。因为从没听过这个名词,乱说一通,下午细想,是不是就是多子与少子导电?
2.MOS管的漏电流?
我比较会模电一点,数电就GG了,直接说不会。
3.自控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什么意思?
Bode图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找答案,比较简单。
4.数学中微分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