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目前研究兴趣包括:

(1)二维材料及其杂化材料的可控制备:重点研究石墨烯、硫化钼、层状金属及其氧化物等的可控制备;

(2)二维材料及其杂化材料的表界面调控研究:重点研究 “铠甲”催化剂、二维材料限域单原子催化剂的电子特性和活性中心的调控;

(3)能源小分子催化转化过程与机制:利用热催化、电催化、或热/电协同耦合技术来实现O2、H2、H2O、CO、CO2、CH4、CH3OH等能源小分子的活化或转化。

(4)理论计算:催化材料电子结构,活性位与反应过程

工作环境:

本课题组所在的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在化学学科评估中已连续三次获评A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国际催化领域知名的研究中心。拥有多种表征、测试手段,同时拥有多相催化、电催化、光催化研究所需的各种测试仪器、材料制备装置和相应的工作环境。

本课题组所在的实验室被评为大连化物所“标杆实验室”,在催化材料制备、催化反应、原位动态表征上拥有多种研究手段,并拥有充足的理论计算机时,研究经费充足。课题组目前团队成员60余人,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研究团队。培养的研究生已有多人获得各类学术荣誉,其中1人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篇学生的博士论文入选“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2019年度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获资助并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1人成功申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博后位置,5人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多人获得中科院院长奖、中科院“三好学生标兵”、中科院“三好学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延长石油奖学金、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

应聘要求:

(1)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者已获得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

(2)催化、材料、电化学、电池、理论计算等相关专业,拥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和英文写作能力;

(3)工作踏实,有团队精神,有责任感,易沟通。

福利待遇:

(1)工资和福利待遇按照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相关规定执行;

(2)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博新计划”和“大连化物所优秀博士后资助计划”等;

(3)详见 http://deng.dicp.ac.cn/info/1020/1053.htm

有兴趣者请发送个人简历和代表作到:E-mail:[email protected]

合作导师介绍:

邓德会,男,研究员,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07年于四川大学获双学士学位,师从石碧院士、廖学品教授;2013年于中科院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2013年被评为副研究员,2015年受聘为厦门大学 i ChEM研究员,2015-20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戴宏杰院士),2017年晋升为大连化物所研究员。目前担任二维材料与能源小分子转化研究组组长。

邓德会研究员从事二维材料的表界面调控及能源小分子催化转化方面的研究,在能源小分子如CH 4 、CO、CH 3 OH、H 2 O等催化转化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原创提出“铠甲催化”概念,开发出高活性、长寿命、低成本“铠甲催化剂”,研制出电解水氢氧仪并实现产业应用;2)首次利用石墨烯限域单铁中心实现了甲烷室温直接催化转化;3)首次利用富含硫空位的二维硫化钼实现了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 Science (1篇)、 Nat. Catal. (1篇)、 Nat. Nanotechnol. (1篇)、 Chem. Rev. (1篇)、 Chem (3篇)、 Nat. Commun. (7篇)、 Angew. Chem. Int. Ed. (9篇)、 Energy Environ. Sci. (5篇)、 Adv. Mater. (4篇)、 Nano Energy (6篇)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论文4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论文/第一作者68篇;SCI总引用1.1万余次,单篇超过100 次被引论文22篇,超过600次被引论文7篇,H因子40。其中1篇代表论文入选2016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3篇论文被C&E News、Chemistry World杂志作亮点评述,1篇论文被Joule期刊Preview报道。发表Wiley论著章节1篇。申报国内外专利80余件,已授权28件。承担科技部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丹麦Topsoe公司国际合作项目、英国bp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等多个项目。曾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8)、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优秀会员(2019)。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日本化学会“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奖(2018)、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7)、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2016)、中国纳米化学新锐奖(2016)等荣誉。应邀在国内外重要催化等相关学术会议做主题报告和邀请告40余次;曾担任“碳一分子催化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主席(2021)、“中国化学会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大会共同主席(2019)等。目前担任Chem Catal.、Nano Res.、J. Energy Chem.、EnergyChem、The Innovation、化学学报、中国化学快报、结构化学等期刊的(青年)编委或顾问编委,并担任Nano Res.“2019 Young Innovator Award in NanoEnergy”专刊的客座编委;多次被Angew. Chem. Int. Ed.评为年度(2016、2018、2019、2021)杰出审稿人。

Address: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DICP),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457 Zhongshan Road, Dalian 116023, China.

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 +86-411-84379317

Userful Links
- DICP - SKLC - CAS - iChEM - NSFC - MOST

您好!您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