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舌音’与‘翘舌音’有何异同?

普通话中的「zh」「ch」「sh」这一组声母,很多资料和教材将它们称为「翘舌音」,并特别提醒读者「不要卷舌」。另有一些资料却将之称为「卷舌音」,维基百…
关注者
125
被浏览
61,715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 私信答主深度交流 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胡妹殿下 邀!

这个问题涉及两个争议:①卷舌音的定义能否推广,②翘舌音能否作为语音学概念。不妨把它们画成一个平面坐标系:

卷舌音的标志性代表是印度半岛的舌尖下硬腭音(subapical palatal)。卷舌音的界定可以从此逐步放松:

  • 舌尖下硬腭音(subapical palatal)
  • 舌尖硬腭音(apical palatal)
  • 舌尖硬腭前音(apical prepalatal)≈ 舌尖龈后音(apical postalveolar)
  • 舌面不凸起的舌叶龈后音(laminal flat postalveolar),或说 r 色彩舌叶龈后音

麦耘《对国际音标理解和使用的几个问题》、《汉语方言中的舌叶元音和兼舌叶元音》、《汉语的 R 色彩声母》将卷舌音的定义推到了很广。国际语音学会《国际语音学会手册:国际音标使用指南》(图中“手册”)也没有限定“卷”的程度,说“舌尖从正常位置向后卷起至齿龈脊之后的某一处”。Lee & Zee(李蕙心、徐云扬)《Standard Chinese (Beijing)》则不把舌尖龈后音接受为卷舌音;Peter Ladefoged《A Course in Phonetics》(6th ed.)也只把卷舌音(retroflex)和舌尖下硬腭音划等号。

卷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卷舌?不卷到什么程度就不算卷舌?卷舌音从很卷到不太卷确实是一个连续统,很难分清楚,因此卷舌音的定义有着广狭之别是很正常的。这就是第一个争议。

相比而言,第二个争议就好说多了:认为翘舌音可以是纯粹的语音学概念的人真的不多,除了朱晓农《语音学》和语音学学(习)者里的糊涂蛋以外就没别人了。【当然,我没有说朱晓农老师此举是糊涂蛋的意思!】汉语音韵和方言研究需要用“翘舌音”指代音韵学(现代的和历史的)概念,例如会说“某方言中翘舌音的音值是英语的那种龈后音”(即舌面凸起的舌叶龈后音,显然不能属于卷舌音),所以把北京话中翘舌音的音值定义为语音学上的“翘舌音”是值得质疑的。

汉语普通话的翘舌音(zh、ch、sh、r)发音从舌尖龈后音到舌尖硬腭音都是标准的,因此说它们是(中等广义的)卷舌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参见 普通话zh/ch/sh声母的严式IPA描述应该怎么写? 这个问题。至于个别教材提醒读者发翘舌音时不要卷舌???恐怕教材编者眼里的“卷”得是这么可怕的卷吧:

恐卷必深柜。(“柜”指自己发不好卷舌音这一事实)

对于卷舌音要采取怎样的定义,选一种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