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瓷巅峰【福建建盏】南宋曜变天目茶碗欣赏
火与土的艺术,黑瓷的巅峰-建盏,
日本人称之为“曜变天目”、“碗中宇宙”、
“建盏之无上神品,世上未有之物也”。
宋代,是历史上建盏大流行的时期。宋人好风雅,爱斗茶,三两人各出好茶,轮流品尝茶的好坏。这在当时是十分流行的一种活动。“建盏”就是宋人斗茶用的茶碗。
这种独特的茶文化极大地带动了黑釉茶盏的烧制,茶盏的新品种也不断被烧制出来,除了乌金釉盏,后来烧制的兔毫盏成为当时最流行产量最大的建盏品种。
“建盏”因烧制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古属建宁府建阳县)水吉镇的建窑而得名。
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
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黑瓷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正 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
建盏将黑釉茶盏推至宋代茶器的最鼎峰,甚至被日本茶人传回日本,成为日本国宝。很多瓷器自身有种极致之美,那种美从某种程度说是自然天成,无法复制,制作的艺人也无法预测。因此,这种美堪称造化,或者说是一场邂逅,建窑所产建盏尤其如此。
“建盏”在流传到日本后,被称为“曜变天目茶碗”,中国宋代如何称呼此物尚不清楚。“曜变”的说法大约来自于窑变,由于碗内星光闪烁,遂改称为“曜变”。“天目”指的是浙江天目山,日本来中国留学的僧人最早是在天目山见到了喝茶的建盏,并把建盏带回了日本,所以日本收藏界将建盏统称为“天目”。
建盏“曜变”技术的运用,使原本略显沉闷单调的黑瓷也能具有丰富华丽的纹饰,闪耀着晶莹剔透的光环,成就了黑瓷艺术的巅峰。
曜变天目的珍贵,部分缘于数量稀少。这种特殊茶碗的烧制工艺极难,因为窑内温度要达到1300度,且只允许十几度的变化,在高温冷却的后期阶段,温度突然升高后迅速下降,让釉内铁结晶快速融化再冷却,周围出现薄膜,从而形成美丽的曜变效果。这种工艺在古代的烧窑条件下非常难以实现,刻意烧造的成功率大概也只有十万分之一,所以说它极其珍贵难得。
日本人非常喜爱这一来自中华的古物,更是觉得里面神奇的曜变图案神妙莫测,便用“碗中宇宙”一词对该碗进行赞美。的确,此碗因自然窑变而产生的纹样,就如令人置身于深夜的大海边望见了璀璨万端的星空,而那星空中则深藏了万千奥秘,宛若不可知的浩淼宇宙一般。之所以说此碗是举世无双的珍品,是因为将曜变天目茶碗放在黑暗之中,它的耀斑便会闪出略显妖异的光芒来,颜色变幻,高深莫测。虽然这茶碗直径也就只有12厘米,却能令观赏者们对之产生有关宇宙星空的联想。
南宋的“曜变天目茶碗”,是宋人用于点茶(就是今天日本抹茶的前身)的茶具,现存三只,分别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龙光院、东京静嘉堂文库和大阪藤田美术馆,都是在数百年前流入日本并被珍藏至今的国宝级文物。
曜变天目茶碗 ·一
收藏:日本大阪藤田美术馆
产地:中国福建|南宋
口径:12.3CM 高度6.8CM
底径:3.6CM
传承:水户德川家-藤田家-藤田美术馆
简评:琉璃色的闪烁幻彩丰富多变,令人目眩。
口沿扣银边,有一小处脱釉。胎骨色呈深沉之黑色,从胎表看胎质较粗,但淘洗、陈腐时间较长。
藤田曜变天目茶碗在色彩上更偏向于蓝绿、蓝紫、蓝等色调,全碗遍布星点晶体,光线所及,令人目眩。冷色调光晕随光线变幻的同时,有如夜空中的流星雨;斑核更为平整,分组不如稻叶天目明显,但是亦有分组趋势。
藤田美术馆位于日本大阪,是日本拥有最多文化遗产的私人博物馆。该馆创立于1954年,主要展藏日本企业家藤田传三郎男爵及其两个儿子,共三人的藏品。藤田传三郎收集古董时不惜重金,被称为关西第一。
曜变天目茶碗·二
收藏: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产地:中国福建|南宋
口径:12.2CM 高度:7.2CM
底径:3.8CM 重量:276g
传承:德川将军家(柳营御物)-春日局(德川家光乳母)-淀藩主稻叶家-小野家-岩崎家-静嘉堂
简评:光环的颜色变幻不定,妖异瑰奇得像是“碗中宇宙”。
要数世间最负盛名的宋代曜变天目茶碗,恐怕非这只静嘉堂馆藏的“稻叶天目”莫属。它是存世三件完整宋代曜变天目茶碗中,结构最为清晰,色彩最为炫目的一只,因此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碗”。稻叶天目实物带有蓝色辉光,随着周围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妖异瑰奇得不像是人间之物,被日本人比喻为“碗中宇宙”。
稻叶天目器型为束口,尖唇微外撇,深腹,圈足矮小浅挖、平切,修刀。施黑釉绀黑,釉不及底足,口沿微失釉,胫底有釉泪。露胎见旋坯纹,铁胎黑褐沉着,修坯大胆却端庄。该盏并非常设展品,游客需要等特展方能看到,也不许个人拍照。
稻叶天目原为江户幕府掌权者德川将军家藏茶器名品,后又在战乱中流于稻叶家。20世纪初,三菱集团第四代掌门人岩崎小弥太获得此盏,认为它是天下至宝,自己不配使用。后来岩崎家于东京设立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稻叶天目遂成镇馆之宝。
曜变天目茶碗·三
收藏:日本大德寺龙光院
产地:中国福建|南宋
口径:12.1CM 高度:6.6CM
底径:3.8CM
传承:据传该盏为明万历年间传至日本,原归龙光院创建者江月宗玩(1574-1643)所有,1606年开始为镇院之宝,后一直作为佛器供奉,未曾易主。
简评:“曜变”技术的运用,使原本略显沉闷单调的黑瓷也能具有丰富华丽的纹饰。
在日本的三件国宝曜变中,龙光院曜变因作为佛器而极少展出,显得最为低调。
漆黑的碗底闪耀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光环,散发着魅人的蓝绿黄紫等各色光芒,随着光线的转移还不断变幻,似乎碗底有银河、有黑洞、有宇宙,神妙万分而又捉摸不定。
大德寺是日本极为出名的佛教禅宗寺院,位于京都,历史悠久。鉴于大德寺是宗教机构,它的藏品展出和场地开放比例,自然远低于为公众而建的博物馆。而曜变天目所在的龙光院,则更是神秘的所在-它是完全不公开的子院。龙光院,是日本战国名将黑田长政(1568-1623年)安葬之所,供奉有黑田氏历代牌位。龙光院不仅有日本三大茶室“密庵”,收藏的茶器也都是数百年传承的珍贵宝物,加上供奉黑田氏一族牌位,可以理解这座子院一贯不公开的原则。在大德寺长达几百年的收藏史中,这只曜变盏公开展出的次数,迄今为止只有三次。
建盏之历史脉络
2009年,浙江省杭州南宋皇城遗址出土了一片建盏的碎片,华丽非凡,同时出土的还有很多刻有宫殿铭文的青白瓷碎片,可见建盏和其他青瓷白瓷一样,在南宋时是宫廷御用之物。
中国从明代开始不再流行点茶,建盏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而 日本人把点茶作为禅宗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茶具文化极为推崇。 日本至迟在15世纪的室町时代就已经把曜变天目当成绝世宝物,当时的日本古书《君台观左右帐记》中记载:“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世上未有之物也“。
杭州出土建盏碎片
收藏:杭州古越会馆
出土:2009年杭州
简评:虽为碎片,但是内蕴的艺术气息依旧扑面而来。
现代工艺品七彩佛光盏
作者:陈旭|2018年
产地:福建南平市建阳
收藏:西安法门寺博物馆
简评:天然奇色,幽玄脱俗。
当代的工艺美术大师们经过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了建盏的制作工艺。
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陈旭创作的七彩佛光盏,将其置于阳光下360度缓慢转动,可以看到釉面各个部分浮动的多彩光芒。美如织锦,灿若烟霞,艳而不妖,将东方美学独有的深邃与灵动尽予一盏。这种奇异景象如同日光透过云层发出的彩色光环,温柔透亮,神秘幽远,具有中国传统诗意和隽永空灵的禅佛意境。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对“建盏”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这一古老而独特产品的快速崛起注入了新活力。公告规定:建盏的产地范围为福建建阳现辖行政区域,质量技术要求包括了产品种类、原料要求、原料含量、加工工艺、质量特色等五个方面的相关要求和技术指标。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坐落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建窑为我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黑瓷生产基地,其出产的建盏以本地特有的高铁粘土和天然釉为原料,成为我国古代黑瓷的巅峰之作。建盏历史上与青瓷、白瓷形成“三分天下”之势,两宋时达到鼎盛,成为皇室的御用茶具,明清逐渐衰落,烧制工艺曾一度断代失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键鹰为首的一批教授专家的努力下,烧制技艺得以重新恢复。此后,兔毫盏、油滴盏、鹧鸪斑盏等产品逐步走入市场,建盏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曜变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