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主要事迹
19世纪末,苏俄为侵略中国东北,在中国的土地上大肆修建铁路。1929年7月10日,张学良为收复我国
中东铁路
主权,与苏军发生军事冲突,史称“
中东路事件
”。发生武装冲突后,国民政府对苏宣战。
东北边防军
司令张学良于8月15日下达动员令,任命陆军第十五旅旅长
梁忠甲
担任中东铁路西线护路司令,抵御
苏军
进攻。大战在即,梁忠甲相中了正在东北讲武堂学习的赵家骧,急电张学良,调赵家骧为前线上尉
作战参谋
。
这一年,赵家骧年仅19岁。他一到军营,就呈上精确的作战地图、军用沙盘、作战计划,还亲率骑兵敢死队,奇袭苏军,炸毁敌方的军火库。
11月17日,苏军7万多人猛攻扎兰诺尔,并派出相当兵力包围满洲里,切断中国军队后援。扎兰诺尔车站失陷之际,赵家骧随军在扎兰诺尔血战。苏军军事力量强大,武器精良,相较之下,中方伤亡惨烈,多名将领阵亡。12月,中苏双方签定《伯利会议议定书》,中国版图痛失“鸡冠”。
1930年,赵家骧调入
晋军
32军担任营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营长之一。1933年,在长城抗战中,他率部与日军用大刀近身肉搏,夺回冷口阵地,取得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唯一也是第一次夺回阵地的胜利战。
[3]
广州、武汉失守后,滇越铁路成为中国外援的主要通道。日本侵略军为切断这条补给线,采取了疯狂的军事行动,并于1939年12月4日攻占了军事要地
昆仑关
。眼看形势危急,蒋介石下令反攻,战略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收到命令后,赵家骧奉命率第2军第9师昼夜兼程自贵州都匀出发,开赴昆仑关前线。12月31日,
杜聿明
第5军攻占昆仑关主阵地,赵家骧与
郑作民
率9师立刻接替第5军正面防御阵地,随即向日军展开攻击,全面收复昆仑关各处阵地。
1月27日,日军开始反攻,并于4日后发动总攻。中国军队仓促应战,第2军9师师长郑作民在撤往上林途时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赵家骧和第二军军长被围困在白鹤山天堂顶,两人相约如果不成功,就成仁。后来,两人侥幸突围。
2月21日,蒋介石飞到柳州下榻羊角山召开会议,宣布一大批高级将领受到处分,而对赵家骧则大加慰抚。蒋介石认为军事参谋人员不只是运筹帷幄,而要亲临前敌,实地指挥作战才行。赵家骧恰恰两者兼备,蒋介石对赵家骧的看重也由此开始。
[3]
1944年1月,干训团改组为“中美高级参谋研究训练班”,由赵家骧与魏德曼共同主持。不久后,赵家骧又兼任中印缅战区副参谋长(参谋长为魏德曼)。赵家骧结合国情大幅度修改了美军送来的军事训练教材,制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战役、指挥、后勤、参谋作业等军事教材,培训出400余名师以上高级指挥官。
这个训练班的出现,迅速改变了中国军队战术落后的状况,使得中缅战区敌我伤亡比例从1:7降至2:3。赵家骧也因此名声大振,连续受到美国授予的各种勋章。时任
中央社
记者的陈香梅更是赞誉道:“满腹经纶,儒雅风度的少壮派赵家骧将军是国军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