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技术可以如此高效地利用光能,同时生产两种作物,这样的新技术有望给巴基斯坦的农业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来自中国(大学)的阿里博士是巴基斯坦的未来。”此番称赞来自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他在2021年8月11日举行的巴基斯坦农民大会上高度认可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为中巴合建的巴基斯坦史上首家“间作研究中心”揭牌。
巴基斯坦总理话中提到的“阿里博士”是四川农业大学巴基斯坦籍博士后穆罕默德·阿里·拉扎。在其导师杨文钰教授的指导和支持下,阿里学以致用,把杨文钰及其团队研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带回巴基斯坦老家。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即把玉米和大豆在同一块田地上分带间隔种植,通过科学优化的配置和全程机械化作业,可保证玉米产量与净作相当,非常适合在巴基斯坦这样地少人多,同时又对大豆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推广。
畜牧业是巴基斯坦的支柱产业之一,而豆粕是牲畜饲料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因此,巴基斯坦对大豆需求很高,但目前巴基斯坦自产大豆的能力几乎为零,只能依赖进口。数据显示,巴基斯坦近年平均每年进口大豆约180到200万吨,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程度不言而喻。
杨文钰及其团队调查研究发现,巴基斯坦具备充足光照等适合大豆生长的自然条件,同时又有约130万公顷的玉米种植面积,如果能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引进巴基斯坦,不仅可以急人之困,帮助“铁哥们”重振大豆生产,长远来看,也可使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多元化、带动中国种子和农机具出口,对两国来说是一件互利共赢的事。怀着这一愿望,2018年,杨文钰教授决定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出海”。
然而,在巴推广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一帆风顺。当地农民大多没见过这种技术,难免产生怀疑。杨文钰和阿里脚踏实地工作,用田地里实实在在茁壮成长的作物证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巴基斯坦是行得通的。
玉米已是巴基斯坦的主要作物之一,在现有玉米种植区复合种植大豆,可不额外占用耕地面积,既保证玉米产能不降低,又可多产大豆,“现成”操作,一举两得。“巴基斯坦气温高、光照强烈,净作大豆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在间作模式下,玉米可给大豆遮阴、降温,降低高温和强光对大豆的危害,为大豆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实现双高产。”杨文钰分析道。
2020年2月,阿里·拉扎在旁遮普省的巴哈瓦尔布尔开始做起了实验,大豆、玉米大概种了30多亩,邻居们看着他竟然把玉米、大豆间隔种植在一起,觉得不可思议,“小伙子,这样是长不出结实的玉米的!”
阿里·拉扎并没有在怀疑中退却,导师杨文钰教授指导着他实验的每一步,播种60天后,两种作物都长得很好。当地农民逐渐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产生了兴趣,不断有农民到阿里·拉扎家和他讨论种植技术。又过了几天,一个由8个进步农民组成的小组找到阿里·拉扎,要求他带他们参观示范区。
“他们给我们的示范区拍照,给我打电话,问了几个问题,比如我是怎么设计田亩的?我是什么时候种、怎么种的?两种作物需要多少水和肥料?如何管理杂草和昆虫?”阿里·拉扎回忆道。
跟阿里·拉扎类似,另一名四川农大的留学生博士贾德·侯赛因也在他自家地里做起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验。为了让实验取得更好的示范效果,贾德在川农的导师刘卫国教授开启了“跨国网课”模式,帮助贾德制订了实验方案,选出了适合当地的耐荫高产品种。
2020年5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下的大豆、玉米长势优良,开始受到当地农民、政府和企业的密切关注;7月至8月,灌溉农业区示范点取得成功,远超当地平均水平,雨养农业区示范点也成绩喜人,同时,试验示范点数量和面积翻倍,新一季播种工作顺利开展;9月,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农业专员顾文亮与团队在巴技术推广人举行会谈,表示将全力协助中国优质大豆种子、配套农机具、农药、除草剂出口;10月,巴基斯坦经济发达的旁遮普省农业部长赛义德·侯赛因·扎哈尼亚·伽德兹考察了试验示范点,认为该技术在巴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丰富经验可为巴基斯坦提供卓有洞见的参考,该技术也引起了巴基斯坦国家农业部长的注意……
经过四个季度坚持不懈的努力,大豆玉米间作新农艺作为中国农业技术“走出去”的优秀代表,在巴基斯坦交出了一张令人称赞、充满希冀的“答卷”。
与2020年春季相比,2021年春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巴试验示范点数量由4个增至15个,涵盖巴旁遮普和信德两省共19个区,面积约40公顷,年增长率高达1076.5%;新增5家科研结构合作、1家企业合作、5户农场合作。不久,中国优质种子和农机具也有望出口至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总理粮食安全顾问、巴基斯坦联邦粮食安全与研究部长、旁遮普省首席部长、巴基斯坦农业研究委员会主席、巴基斯坦油籽发展委员会会长等巴方主要领导均表示将为未来的推广工作提供支持。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得到巴基斯坦总理认可,我很激动。我希望中巴继续加强该技术的合作研究与应用,为解决两国所共同面临的大豆供需缺口问题做出贡献。”杨文钰认为开展农业合作是深化两国友谊最为直接的途径。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第二阶段,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技术想要走进巴基斯坦,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活,以务实的方式促进双边关系发展。谈及成功带领中国农业技术走出去的秘诀,杨文钰说:“中国技术走出去的关键点在于,一是要满足他国的实际需求,二是要有坚信自己的技术且愿意坚守的人去试验示范择,三是要敢于自己先投入经费先行先试。”
2021年8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巴基斯坦的12个灌溉农业区试验示范点取得良好收成,玉米和大豆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了7603公斤/公顷、1052公斤/公顷。未来,四川农业大学和巴哈瓦尔普伊斯兰大学合建的间作研究中心将在育种、栽培技术优化、植物保护等方面开展更为系统的合作,再加上中国高产种子和配套农机具的助力,相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巴试验示范点下一季的产量会有进一步提升,为中巴共同提升粮食安全、增进两国友谊贡献更多力量。
(王晓彤 贾孟杰 黄云飞)
摘自中国经济网、四川农业大学网站
责任编辑:霍然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