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来源:半月谈

过亿“一人户”,带来了哪些新挑战?

半月谈记者 李平

现代社会,独居独户群体增多,给我国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带来新挑战,提出新需求。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亿人,其中空巢老人占比已经超过一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70%。早在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就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近5亿户,其中“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户,占全国户口总数的25%。

在过亿的“一人户”中,除去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选择独居的中青年越来越多。

独居,正被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所接受

独居,指长期独身一人居住的状态。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刷手机、一个人看病、一个人饲养宠物……这是不少独居人群的生活状态。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分析,我国当前的独居群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老年单人家庭,另一部分是年轻人单人家庭。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个体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人类寿命的延长,独居正被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所接受,并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人口结构、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这意味着,在中国的独居人口图谱中,大部分的独居人群为中青年,而且从其他国家的人口发展历程看,独居倾向还会增强,独居人群也将呈现城市化和年轻化特征。”范柏乃说。

随着单人家庭数量的增多,近些年单身经济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单人消费的新需求也迸发出来:100克装大米、50毫升威士忌、一人小火锅、小型公寓、一人KTV……

“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专门服务于独居人群。比如,给独居老年人提供疾病监测、提供安全保障的服务,点餐、家政等需求会进一步增加,花钱买方便与花钱买时间的懒人经济有可能更加流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张川川说。

辩证看待独居群体

为何会产生独居,它有哪些个人及社会成因?

——社会发展为独居生活提供了可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人认为不再需要通过组建家庭来抵御生存风险,保障生活质量。“个人获取资源的能力越低,越喜欢群居。现代社会中,当个人通过市场机制就可获得较多生存资源时,个人对家庭、团体、社区的依赖性就会降低,选择独居就成为可能。”27岁独居青年赵磊这样解释。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剧社会独居趋势。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个体成为现代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基础单位。为谋生计,年轻人不断从乡村流向城市。美国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提出,大规模的城市化是促成独居社会兴起的因素之一,单身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且普遍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城市对年轻人的虹吸效应,也是造成独居老年群体增多的重要因素。浙江独居老人王奶奶说,她育有两子一女,子女都在大城市工作定居,尽管子女想将她接到城市生活,但她觉得自己生活在老家更舒适。

——观念变迁等影响独居行为。伴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已发生变化,独居成为社会竞争压力下不少年轻人的“解压”方式。在独居小屋中“享受自由”,成为这部分人的刚需。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认为,在过去40多年中,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社会变迁,不同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念和认知差异很大,跨代际居住带来的矛盾会比较多,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独居行为的增多。

“独居生活应该是一个中性概念。”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章安邦认为,独居是城市青年的人生必经阶段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应辩证地看待青年们的独居生活方式,对其进行分层分类研究,而不能持偏激、片面的观点。

公共政策应预判风险并及时介入

有媒体曾在网上做过“你是如何扮演城市空巢青年的?”和“一个人住有哪些让你欲罢不能的好处?”两项调查。从上千位网友对独居生活的回答中发现,大部分网友的独居生活有苦也有乐。独居者虽然很享受自由生活,但在某些时刻也会感叹“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独居意味着自由,也隐藏着一个人生活的风险。杭州独居女士李雪说:“我担心身体突发疾病时,无人照顾。”在一篇“独居女生被困23小时”的报道中,就描述了独居女生被困在浴室中一天一夜,通过敲击水管才获得救助的故事。类似独居造成的居家风险案例不在少数。

“随着老人的高龄化和社会的少子化,以后高龄独居老人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其失能失智的风险也在增大。而一旦失能失智,家里又没有儿女照顾,或者退休金较少请不起保姆的话,这部分人群将是老年人中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杭州市翠苑四区社区工作人员说,长远来看,如果单身人群不断增多,未来社会的养老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章安邦说:“对于一些人群因独居而产生的社会疏离倾向,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帮助。例如,可以通过组织交友联谊、文化娱乐等社交活动,丰富独居青年的日常生活。”

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尽管很多人主观上并不想选择独居状态,但是客观上由于种种原因却处于这种状态。我们要创造更好的婚育环境,一方面要提供更加完善的婚恋服务,另外一方面也要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过高等问题,通过实施针对性政策,缓解育儿无人照料、照料费用不足等生育和养育压力。”

对于独居群体中的老年人,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老年疾病照护、家庭适老化改造、家政清洁、遗嘱公证、临终关怀等服务,多措并举提升独居老年群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参与采写:吴思)

【责任编辑:韩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