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盛夏6月,是终点,也是起点。许多年轻人在这个时候告别学业,转变身份,开启人生新一段旅程。

近日,多地陆续发布新录用公务员名单,一大批优秀青年 “榜上有名”,为公职人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人有学识有梦想,是未来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也是直面群众、为民服务的新生力量。

从校门进机关,从其他工作岗位到为民服务一线,这些年轻的面孔或许相对缺乏一些生活阅历与工作经历。如何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如何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笔者认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班味”不妨浓一点。

“班味”是最近网络上的热词。 “一旦上过班,你的气质就变了”,网友将这种气质形容为“班味”。在网络语境中,大家对“班味”的形容是精力不济、生活和工作分割不开等,反应也多是排斥、反感等负面情绪。如何祛除“班味”,是大家热衷讨论的话题。把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来,俨然成了新上班族的心声。

其实,“班味”并非贬义,它还意味着对于职业角色的适应,和工作能力的掌握。说到底,年轻人对于“班味”的调侃,背后并不是对工作的逃避与懈怠,而隐含着对实现人生价值和获得成长机会的期待。

对于年轻公职人员来说,岗位身份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公务员身上的“班味”较浓,就意味着对于为民服务这一身份的快速适应,意味着为老百姓做事的本领能力提升,意味着对工作对服务对象的时刻在线状态。笔者相信,老百姓乐意见到这种浓厚的“班味”,也打心眼里希望这样的“班味”越浓越好。

我们看到,许多优秀青年跻身公职人员队伍扎根基层,在广阔舞台磨砺成长,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他们身上的“班味”让人动容。比如,来自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农村的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辛勤工作在扶贫一线,用生命诠释着初心和使命。但也有少数年轻人对于职业身份转变还没有足够认同,比如前段时间,一名选调生因对选调地点分配不满而怨言,最终以申请取消录用告终。可见,“班味”并非上班就能自然形成,还需用持之以恒的理想信念和真才实干的本领来共同练就。

故此,跻身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努力让自己“班味”浓一点,或许就能更快完成岗位角色的转换。当然,这个“班味”,绝不是世故圆滑、善于钻营,甚至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那一套,而是实实在在坚守初心、夙夜在公、调研一线之味。这样的“班味”,当多多益善。

(徐 睿翔

责编:胡兰兰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