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2016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蓝墨水新年论坛

余音: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大家在2016年的开年之际参加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2016蓝墨水新年论坛,我是第一财经的余音,很高兴再次担任新年论坛的主持人,和大家一起关注中国经济和商业发展大势和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请允许我首先代表主办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向到场的嘉宾听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欢迎各位的到来!

今天除了我们的主会场之外,我们还开了三个分会场,我们也使用了一些新媒体的手段,所以大家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蜻蜓FM同步收看和收听这次论坛的实况。刚才大家通过我们大屏幕精心制作的视频了解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特别是了解了蓝墨水新年论坛这样一个很有传承性的活动。回顾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处在一个新旧动能转换之中,而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也不断出现。尽管转型的阵痛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随着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兴起,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也在不断的涌现,所以诸多的积极的变化也在逐步的显现当中。

在2015年复旦大学迎来了建校110周年校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则是迎来了恢复建院3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30年当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是继续突破创新,教研水平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更是进一步扩大。下面我们有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上台致辞,掌声有请。

陆雄文:谢谢余音。她作为我们最要好的媒体朋友,来帮我们主持新年论坛,为我们的论坛增添光彩,非常感谢。新年论坛是管理学院每年年首最具影响力的论坛,在这边有330多位听众,另外三个教室里面有另外近300位听众。如果我们新校园建完以后,我们一个剧院就800人,加上报告厅400多人,以后大家就不用担心位子没有了,我们用新校园的资源来支持所有的高端论坛,这也是我们在结束2015年恢复建院30周年我们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主要是以论坛、讲座、校友返校团聚这样一些活动,来纪念我们的历史,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走向另外一个30年的开端,我首先说的是,我们学院有非常前瞻性的也是非常明确的战略路径,就是要把管理学院尽快建成为世界一流管理学院,所以需要有一流的校园设施。凡最好的大学,全球来看,都有最一流的硬件设施,当然也最一流的老师,所以真正的大学既是大楼也是大师,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讲要有大楼?因为只有大楼才能引进大师,只有大楼才会引进最好的学生,到你的学校来学习和修炼,所以展望未来,我们仍然对学院的发展充满信心,当然也感谢同学、校友和朋友对我们长期以来的支持。

2015年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我们有了一个名词叫做“新常态”,尽管我不是太理解“新常态”是怎么“新”,怎么“常”,但是2015年大家看到很多经济的变化,说是周期性还是非周期性的,有经济学家可以来解释。但是对我来讲,我看到的是对国家前途和未来发展的一种担忧,尤其是2016年资本市场开局不利,对于中国经济的走向,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境外都有很多的揣测。其实我们搞管理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去对未来有一个很清晰的看法,要能够了解大的趋势的变动,因为你只有从不确定当中看出确定性,才能去做解决,才能去做投资,做战略布局。但是如果你看不清楚,就到管理学院来读书,总比你乱作为要好。这也是昨天我在香港跟我们新开班的复旦和成大DBA的同学讲的,你们选择最好的投资就是不投资,然后来读书和研究。但是我们已经走在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轨道上,尽管可能是6%或者7%,同全球其他国家相比,我们仍然是比较高速的增长,所以在这样一个不能够停下来的增长轨迹,我们要去变化。所以最近又有新的名词叫“供给侧”,我也不懂什么叫做供给侧改革。其实经济学蛮简单的,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给,两边都要有行动,其实过去30年,中国的需求增长其实一直比较健康稳健,老百姓要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从来没有改变过,生活的质量在改进,他们就要挣更多的钱,收入要不断的提高,他们就要更多高质量的购买得起的产品,但是这不能救中国为危局之中,我们就要动脑筋。

其实以我看来很朴素,很多人现在看不懂,看不懂也很麻烦,因为政策放出信号来,就是要大家响应,如果政策的信号是看不懂的,或者政策经常是变化的,让人们是不可预测的,这个是最犯大忌的。民间都不敢去投资和消费,这就犯大忌了。我们回到过去30年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我们讲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邓小平付出的理论知识。第二是改革开放,开放什么?改革什么?改革开放就是供给侧的作为。我们不坚持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未来你说供给侧的改革,其实就是敢不敢去改变现有的一些经济管理的体制,一些传统的所有制的结构,非常重要的是新旧经济不同产业之间的互换、替代。中国过去30年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还是自上而下,这个是考验从上到下的一种智慧和勇气,而我们过去有点缺乏。所以2016年会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是所有人关心的,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开了三个分会场还爆满的原因。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跟几位嘉宾在闲聊,我们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我们都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些思考反映了我们国人是有精英的,我们的精英也是有思想的,这些思想是反映了智慧,是为国家发展提供策略思考、策略指引的,我们是有期待的,这样的智慧能够为高层改革带来一点启发,但是很可惜,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越有智慧的越直率的意见,往往不太容易在公众场合被表达,也不太容易被北京所听到,因为太远了。但是在北京的声音往往又是不够直白,我不知道是智商低了一点,还是胆子小了一点,反正看不到政策明确的信号在哪里,甚至于政策失衡,容易多变,是很矛盾的。这对国家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什么我讲这个话,一个是我自己有感而发,另外今天我们这样一个新年论坛至少给我们在座的,以及阅读我们将来各种媒体和自媒体来传播的我们嘉宾们的思想,他们的见解,他们的智慧,希望至少给到能够听到这些声音的人以启发,不管是有助于你的个人,还是有助于你的企业,给你带来一点决策的参考。当你们实在难以决策的时候,就请你们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再读书,这里有很多校友,也欢迎你们再回来。

最后,非常感谢今天的几位嘉宾,哈博士是管理学院的忠诚校友,从香港特地飞过来,很辛苦。今天还有著名的秦朔老师,他今天为了赶上我们的活动从美国回来,他最近一直在拉斯维加斯,人家是白天睡觉,晚上去赌场,他白天出席各种活动,晚上回去写作,像农民一样的耕田,所以搞得颈椎不太好。今天上午专门从香港跟我同一个航班转到了上海,否则就赶不上,非常谢谢他特地飞过来。还有陈宇新教授,纽约大学驻上海商学院总代表,也是我们复旦的校友,他尽管不是我们管理学院的校友,但是他现在是商学院总代表,是我们紧密的合作伙伴。还有孙为民先生,等一下会赶过来。还有微软的徐辉总经理,我刚刚跟他开玩笑,你看上去既不像我们西南边的学校毕业的,也不像我们北京毕业的,你看上去像我们复旦管理学院毕业的,等一下我们听听他的想法。非常感谢这些嘉宾们在上海一个不太容易看得清楚的雾霾天来到复旦,帮我们指明方向,洞察未来,也希望同学和校友们喜欢我们的论坛,也帮我们多多传播论坛的思想,复旦管理学院还是讲社会责任的,我们做了很多这样的大活动,教育我们的学生,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学院来讲,我们也在不断践行我们的社会责任,希望大家喜欢,谢谢大家。

余音:谢谢陆雄文阎掌的致辞,我们能感受到您的忧虑,但是在您的忧虑之下,您做了很多活动,在您的号召和复旦管院的影响大,今天不远万里来了很多大咖,很多嘉宾是刚刚飞来的,我们很荣幸稍后听到各位大咖给我们带来各方面精彩的思想火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3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15年管理学院的很多老师不是在去办活动的路上,就是在跟大家亲切的互动,大家能感受到频繁的互动和接触。我们整个管院一系列的变化也和我们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很多人可能看不懂了,所以更多人会回到学校重新回炉一下,了解更多知识,以便看清这个时代整体的发展。

说到2015年的新常态,大家的感受是中国的经济在明显放缓,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当中,2015年大家感触最深的是下半年股市的大动荡,让很多人都在反思,我们的投资者在反思,我们的机构在反思,当然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在反思,但是在2016年年初的这几天,这个反思在继续,但是让人觉得动荡的市场依然在继续,不单单是股市,包括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可以说是硝烟弥漫的“汇率保卫战”的战场,可能很多人在关注,这样的一些情况,在当前的背景之下,我们中国经济的走向到底在哪里,又有哪些产业能够成为我们2016年的发展引擎呢?接下来这位嘉宾会给你提供更加专业的观点。刚才我们陆院长已经介绍了,接下来的这位嘉宾是哈继铭博士,去年他已经在新年论坛当中分享了对2015年宏观经济的走势。他曾经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现任高盛私人财富管理中国区副主席、首席投资策略师。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哈继铭博士。

哈继铭:尊敬的陆院长,同学们、老师们,大家2016年新年好。

刚才陆院长说了,我们一贯是强调实事求是的。这是我当年在复旦念书的时候,最强调的口号,就是要实事求是。现在我们也强调传递正能量,两者之间怎么样融合呢?我觉得就应该实事求是的来传递能量,无论是正的还是负的,这是最主要的。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个是对近期的经济走势以及政策变化的分析和判断。另外股市和汇市是大家在市场中,以及政策制定者最为关注的两个市场。第三,对于短期的就是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展望。最后,想谈一下中长期,未来五年左右时间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增长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一些挑战和机遇。

近期的经济情况可能要从全球讲起,去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是不俗的,美国增长2.4%,欧元区1.5%,比预期增长得快,英国、日本也都出现正增长。看到今年,我们觉得发达国家的经济可能增长速度与去年差不太多,尤其是美国、日本,但是欧洲有可能加速增长。原因,第一,美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了加息的周期,虽然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存在,但是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第二美国本身也是一个能源大国,在能源价格大幅下降的时候,非能源行业受益匪浅,但是能源行业也是受到了一个拖累,所以总体来看,美国经济受能源的影响是正面负面都有。日本,因为一个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往往在初期效果会比较明显的,到了中后期边际效应会下降,日本从2012年开始推出量化宽松,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现在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巨大,占GDP的90%,这个规模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所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强弩之末。但是三支箭的第三支迟迟射不出来,第一是货币放松,第二是财政政策,这两支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都是需求方政策,第三支箭才是供应侧政策,日本应该跟我们学,但是它学不会。所以我们估计它今年经济增长没有太大的起色。但是欧洲和美国和日本相比,第一,它是能源价格下降更大的受益者,因为欧洲本身没有更大的能源生产,它是一个能源净进口地区,跟美国不一样。第二,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处于初期,效果还是比较明显,一些南欧国家的经济从底部开始已经逐渐回升,所以我们感觉到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速度是有一定加快的。

新兴市场也是冷热不均,中国和印度去年经济增长速度都不凡,中国有望保持在7%左右,尽管比前年有所下降,但是体量大了下降又是正常。印度去年经济增长速度会达到7.5%,但是相比之下,原材料进口国像巴西、俄罗斯去年都是3%到4%的收缩,经济增速是下降的。看到今年,我们觉得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肯定会进一步的回落一些,有望保持在6.5%左右。印度增长速度和去年差不太多,但是俄罗斯和巴西今年依然是负增长,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是拖累这些国家,巴西和俄罗斯和其他原材料出口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原材料价格下降,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自己之前扩张过快,产能过剩。还有一个原因,产能过剩不过剩是相对的,一定是需求下降,或者产能没有过剩,需求下降也显得过剩了。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需求的下降,也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印度相对来说是一个能源的净进口国,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对它是有益的。但是中国也是,为什么对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益处呢?因为中国是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度只是一个搭便车的。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在我们对于中国经济详细讨论之前,我们对资产配置今年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发达经济体,尽管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特别快,但是相对比较稳定,所以我们依然比较看好,尤其是包括欧洲在内的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对于美国和日本,我们觉得还有小幅的上涨空间,但是一定不太可能像去年和前年这么大的潜力。其实美国的股票现在看来是比较贵的,已经是估值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果你从历史上来看70年的数据,那来梳理一下,分成十段来看,第一段最便宜,第十段最贵,现在处于第九段,现在是波动很大的一个段位,在这个段位下,股票一年下跌10%以上的概率高达60%、70%。所以年初以来,我们看到美国的股票下降幅度确实是很大,这个很正常,在这个估值水平下,这种下降可能今年也未必就一定见底了。

但是与股票相比,我们还有许多资产标的可供投资,比如说债券类的,债券类我们的观点是,投资级的债券,随着美国的加息,债券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因为债券价格的确定性是很大的,它没有什么风险溢价在里面,但是美国的高收益债由于有一些比较高的风险溢价在里面,所以它依然是比较具有吸引力,尽管加息,它的回报还是正的。我们比较看好美国的高收益债,尤其是能源企业的高收益债,我们并不建议大家去买能源企业的股票,因为能源价格下降会导致盈利的萎缩。但是我相信有很多美元能源企业未必会最后倒闭,所以它现在发的债券很多都在水下,100块钱发的,现在很多企业的债券是掉在100块钱以下的。股票和债券的不同,债券只要企业没有最终倒闭,应该不会违约,到期后应该能够偿还,而且这个过程中每年还能够获得不菲的利息收入。所以这个我们还是比较看好。另外美国金融市场比较发达,有些产品是贷款类产品,银行贷款可以打包出售,这一类产品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银行的贷款质量在提高,即便加息,美国很多贷款都是浮动利率的,水涨船高,也会带来比较大的收入。

整个的股票如果以S&P500来看,上涨潜力不是很大,在2%到3%,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些板块,可能发现美国经济还是有一个很明显的冷热不均的现象。比如说它的能源板块非常差,但是你把能源板块去掉以后,剩下的非能源企业表现比总体的S&P500要好很多,所以我们一些非能源企业里面,有一些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尤其我们比较看好IT行业和金融行业,IT行业本身就是轻资本的,受加息影响比较小,而且美国经济的创新能力非常强,IT行业我们依然是看好的。第二个是金融行业,随着经济的复苏,银行的贷款速度加快,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加息的话,银行利息收入也有望提高,所以这个板块相对整个大盘来说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另外还有一个,谈不上一个板块,是一类公司,这类公司的销售主要专注美国国内,我们知道在六七年前,美国股市跑得好的时候,它的大型跨国公司销售主要是在境外的,因为当时境外很多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美国,货币是对美元升值,现在是贬值,现在这两个因素倒过来了,反而对外暴露度比较大的公司反而不如专注美国国内销售的公司,因为汇率是美元在升值,美国经济是比较稳健的。

另外新兴市场的表现会受到资金流向的影响,会导致汇率的剧烈变化。不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美国货币政策从放松转为收紧的时候,容易引起许多国家汇率的变化。另外有些原材料出口国,我们估计今年大宗商品价格还是处于低位,商品价格处于低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低位。这是大致的全球的概况。

另外我想多谈谈中国的情况,中国下星期二19日公布去年全年的GDP增速,我觉得应该是接近7%。但是这个增长速度如果你仔细看,可能也是出现一个冷热不均的现象,比如以二季度为例,报出的数据是7%,但是二季度股市非常繁荣,股市带来的一些跟GDP相关的收入增长速度很快,比如说政府的印花税收入、交易所的交易费收入、券商的佣金收入,还有最大的一项,就是两融的利息收入,这一项比前面三项加总都要大。这四项加起来,我们算了一下,对GDP的贡献有1.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扣除了这一项之后,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但是到了三季度之后,股市带来的对GDP的推动立即就减小了很多,估计在0.4个百分点,扣除6.9的总体GDP增速之后,在6.5左右。所以5.6、6.5也许是我们去掉股市之后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这些增长速度与我们有些微观层面的数据相比,还是有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比如说三季度和二季度相比,有很多指标是进一步走弱,尤其是显示实体经济的一些指标,比如说官方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财新的采购经理人指数,都是在明显的下降,另外工业增加值、发电量也在明显的走弱,所以业界有不少人认为,你这个5.6和6.5也许也未必完全反映了经济的真相。我觉得任何国家的数据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精确,任何一个个人都很难直接挑战一个国家的统计局报出的数据,因为它掌握的信息肯定比你还多,所以大家只能从不同的层面来表达自己的分析和观点。有一个很简单的途径来看从工业增加值与GDP增长的经验关系中推算GDP增速。我们发现在过去三年,2012到2014年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平均来看都比GDP要快1.5个百分点,三季度的工业增加值是增长5.9%,扣掉1.5,你可以说GDP只增长4.4,这是一种方法的推算,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我想说明的。

另外我们依据官方数据看一下去年各个月的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变化情况。首先我们发现投资增长速度是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尤其是里面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到了10月份出现负增长,-2.4%。唯一增速比较稳健的就是基础设施投资,还在23%左右的增速。零售代表着消费,是三驾马车当中最为稳健的,增长速度在10%到11%。相对来说出口是最弱的,出口的数据我们看到负增长,前两天刚刚报出12月份的数据,年初的时候政府定的目标是6%左右的增长,实际出现的是负增长,应该说它对经济的拖累是最大的。当然如果把12月份的进出口数据仔细分析,你会发现里面也有一些东西值得仔细推敲,比如它报出的从香港的进口增长60%多,大家直观想象不太可能,香港经济最近又没有腾飞,怎么可能从大陆进口60%多。但是我们也观察到,在过去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时候,往往我们看到报出的对香港的出口会出现甚至三位数的增长,100%多的增长,为什么这种进出口数据的异常变化与汇率会有关系呢?因为中国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的,所以只有经常账户是放开的,所以我猜测可能有些钱是通过经常账户假冒出口,实施资本的流动。比如升值的时候,有些人愿意高报出口,他明明没有出口3亿,他说我出口3亿,实际上只出口2亿,他从外面又借1亿,这3亿一起拿到国内来,因为那时候人民币升值,而且那时候中国利率很高,美国境外利率很低,所以他可以赚取汇差和利差,但是现在倒过来了,我们这里利率在下降,外面的利率随着美国加息是在上升的,而人民币又是贬值,这个时候可能有些人正好倒过来操作,他高报进口,没有进口3亿,他故意说进口3亿,实际上他进口的东西只有1、2亿,然后他付出去3亿,其中有一部分是本来想拿出去通过其他渠道拿不出去的钱,通过这种方式规避资本管制。所以这个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所以进出口数据今年12月份的数据和市场预期的不同,但是这里有一定程度也是受到刚才我说的这种现象的干扰。

有人说房地产今年上半年销售很强劲,是不是接下来能够带动中国总体的房地产投资,因为历史来看房地产的销售往往是新开工面积增长的领先指标,你可以从左边这两根线看到,红色是房地产销售,增长之后接下来两三个月就看到新开工面积也出现明显增长,下降也反之亦然。但是最近的情况来看,出现了一个缺口,其实房地产销售今年上半年是明显上升的,到了下半年也是正增长,但是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依然是负增长,这是为什么?其实答案就在右边这个图,因为库存太大。我们从1998年房改一直到现在,平均来看在建面积是销售面积的3.4倍,但是现在高达5倍。也就是说那么大的库存情况,尽管销售有所改善,开发商还不急于新开工,也不急于拿地,他情愿多消化一些库存。其实库存情况这是全国总体来看,如果你看到一些超大城市,像上海、深圳,库存1倍都不到,在建面积和销售面积相比是零点几。这反过来也说明其他的中小城市可能远远不止5倍,说明中国房地产也出现了一个冷热不均的现象。我们这里很明显的看到一线城市房价去年出现大幅度上涨,尤其是深圳、上海,但是二三线城市,尤其是更小一点的三四线城市,一直是在水下。我们的判断是,房地产尽管一线城市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它还不足以能够拉动全国整体的房地产投资,因为你把一二线城市与其他中小城市分割开来看,发现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占全国总量是29.3%,即便那里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好,但是不足以拉动全国的房地产投资。

靠三驾马车不行,靠房地产不行,靠货币财政刺激是不是能力起到一些明显的效果呢?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说穿了,中国从2014年11月份降息到现在,货币刺激的力度不小,降息降了100多个点,当年2008、2009年的时候也降100多个点,但是当年是从很高的位置上降了100多,现在本来利率就不是很多,降了100多,这次降息的力度是很大的。法定准备金率更是如此,那时候中小银行降400点,大银行降100点,这次中小银行降550,大银行也降250。为什么2008、2009年稍有松动宏观经济立即反弹,而现在不断放松货币政策,不断的刺激,但是经济依然在下滑。我觉得这里原因很多,一个是中国的三过问题当时不严重,现在很严重,就是产能过剩、杠杆过高、地产供应过大。第二个,地方政府对于宏观政策变化的灵敏度出现了改变,那时候宏观政策一改变,马上跑到部里要钱推动经济,现在已经没有这个现象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刺激政策现在效果越来越差,刚才也说了,其实这个现象在国外也有,美国量化宽松,第一次、第二次的效果比第三次都要强,日本量化宽松到现在也是强弩之末,相反欧洲刚刚开始,我们也刺激了很多年了,从2008、2009年就开始刺激,刺激到现在。刺激政策如果不配合改革,刺激政策如果是打麻药,改革就是动手术,美国当年既打麻药,又做手术,企业倒闭,老百姓失去房子,这都是改革的阵痛,但是中国打了六七年麻药,就是不动手术,现在再打麻药就麻木了。所以现在更多的要靠改革,所谓供应侧就是改革,需求侧一般来说是刺激政策属性比较强的政策,财政刺激、货币刺激、产业政策扶持等等,但是供应侧就是靠改革。但是我对供应侧的理解可能和有些市场观点不同的地方,首先财政减税是需求侧政策,不是供应侧政策,财政政策本身就是一种需求管理,跟货币政策属性是差不多的,而现在很多人把减税当成是供应侧,我就不太理解。第二,更重要的,供应侧经济实际上就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需求侧政策基本上都是政府来主导的,无论是货币、财政政策,供应侧政策应当不是靠政府来主导的,你无论是当年英国在撒切尔时期还是里根时期,都是私有化,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让国有企业大幅的甚至全部退出经济,让私营企业起更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的供应侧改革还是政府主导,那可能有点不伦不类,它可以叫供应侧,但是你实际上还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在里面过度的起了一些作用,未必能够达到真正的效果。

所以说靠改革,改革有什么样的政策可以推动经济呢?我在这里把三中全会的时候有一个文件,就是改革的决定,把那个决定提出的多达60条改革措施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我发现在某些领域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的,尤其是反腐倡廉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在审批权下放方面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还有一个就是计划生育,原来生一个,现在生两个,这个也是明显的进展。但是说到底,所谓改革最重要的在我看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发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第二,在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如何提高它的增长效率,如果能把这两方面做到,我相信中国经济应当会回到一个更为合理、更为平稳的经济增长轨道上来。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其实有一个现成的,也是说了很多年的,就是实现人的城镇化。我们过去两三年在这个领域进展是比较缓慢的,人的城镇化,我们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并不是很快,直到最近习总书记才提出,2020年一定要实现1亿农民工进城,户籍制度改革。过去两年这方面进展不是很快,现在有一个硬性指标在那。但是这种推动在大小城市的区别上还是要有一点更仔细的规划,如果我们依然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其实要想实现人的城镇化还是很难,因为很多农民工更愿意到大城市去,他不愿意去三四线城市,我们对于中国几百个一二三四线城市过去十几年的人口数量变化做了一个梳理,发现越是大城市,人口增速越快,尽管他们不一定有户籍,越是中小城市越慢,有的中小城市人口甚至是下降的。我们去年6月份推出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引强调,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依然要严格控制人口,如果按照这个去做的话,可能与人口的自然流动方向是不一定完全一致。这样的户籍制度改革推进起来会比较困难。

另外一个就是如何提高增长的效率,提高增长效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实现资源价格的市场定价,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其他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土地价格的市场化。在这个领域,金融价格的市场化方面,至少在6月份前是做得不错的,我们推动了沪港通、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等等,这方面都有比较大手笔的改革,但是之后由于市场动荡比较大,所以有些之前打算要推出的政策搁置了一段时间,也有些政策与之前所强调的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短期来看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吻合。

另外就是国企改革很重要,要资源实现合理分配,如果国企占经济比重很大,很多资源就被国企以优惠的价格吸引过去了,而它投资效率、资本回报相对民企来说要低很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资源很难实现合理分配,劳动生产率增长很难加快,反而会下降,所以国企改革我们看到去年11月份也出了一个指引,这里有些方面还是应当给予肯定的,比如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改革等等。但是在干部的任命以及他们的薪酬安排上,可能还是需要改革,应当创造更大的激励,而不应当一味的限制他们的收入增长。另外在私有化的推进方面,也可以速度再进一步加快,混合所有制能做到当然是件好事,但是混合所有制的推进我觉得也不一定会一帆风顺,因为资本应当和企业的决策权挂钩,你说我资本交给某个企业,我没有决策权,好像企业家未必对这类的改革感兴趣。

前面这个部分我总结一下。现在靠三驾马车是靠不住的,但是我们也观察到,相对来说消费增长比较稳健,靠房地产短期也靠不住,靠刺激政策效果已经在不断下降,接下来可能也只有靠改革。股市和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我想先展现这张表给大家看一下。我们股市在2014年二季度的时候,那是上一轮股市大涨的前夜,那时候上证综指在2049,但是那时候经济基本面是比现在要好的,那时候经济增长7.4%,现在6.9%,那时候工业利润增长11.2%,现在是下降0.9%,那时候通缩还不像现在那么严重,消费者物价增长2.2%,现在是1.6%,PPI那时候已经是负的,但是没有现在-6%那么大。尽管现在和那时候相比,名义利率经过几次降息是低了一些,但是由于通缩比那时候更严重,所以实际利率比那时候高,那时候是7.5%,现在是10.3%。但那时候资金流向和现在也不一样,那时候资金流出的量很少,2014年二季度流出550亿美金,我们现在一个月就流出1千多亿,12月份,但是股指依然比那时候高出45%左右,昨天好像2900点,市盈率也比那时候高,那时候15倍,那时候20倍,所以都不需要我多说,中国股市怎么变化。有时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市盈率如果我们看一些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还是高得比较离谱的。我这里想说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股市对于整个经济的融资到底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们知道中国有一个社会融资总量,社会融资总量里面包括股市的,但这里还不包括土地收入,其实你可以看整个社会的融资量比社会融资总量还要大,我们就用货币融资总量来看,主要是通过金融融资工具来做的,这里有银行贷款,还有信托,还有债券,还有股市。发现股市占其中只有4.5%,其实我想说的问题是,股市真的把它搞得很繁荣,对于融资来看并没有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因为之前股市大幅上升的时候,我们也看到舆论方面都是在推动股市,理由是说这个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而不是债务融资,因为其他的融资平台都有债务属性,现在杠杆已经很高了,最好通过股权融资来推动经济。但是从数字来看,它的力量并不是很大。我们以算一笔账,从2014年1月份到现在,股市融资1万亿不到,包括增发和IPO,而银行贷款一个月就可以超过1万亿,更有趣的是,后来我们救市的时候用掉的钱又远远不止1万亿,所以这个有点得不偿失。还有一个观点认为,股市繁荣以后带来老百姓财富效应,从而推动消费,我觉得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中国股市上涨的时候,他是压缩消费的,把钱全放到股市里去了,真想消费的时候,钱蒸发了,没了。我们从数字上看也是,在美国老百姓对股市的直接投资占比不多的,大部分是通过养老金保险,通过机构帮他们理财和投资,两者加起来占到接近40%,中国这两者加起来只有14%,所以说股市繁荣带来财富效应,从而推动消费,这是站不住脚的。

另外我想讲一下汇率,其实中国的汇率在去年8月11日以前一直是努力在保持与人民币的平稳,我们看到在2014年四季度的时候,曾经写色的线是官方汇率,红色的线是在岸市场汇率,两者是重叠的,但是从2014年四季度开始,资金出现外流,导致市场汇率逐渐贬值,但是官方汇率没有跟上,依然对美元保持相对平稳,所以到今年夏天的时候,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差额,差不多2%左右。接下来在8月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提醒中国注意,你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偏离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一个国家多重汇率,所以它要求把这个差价缩小,于是我们一个星期之后,就官方汇率贬值2%,与市场汇率靠拢,但是市场汇率看你官方汇率贬2%,它又贬值3%,这样出现一个你追我赶的现象,现在我们努力把汇率稳定在只贬值3%左右。一直稳定到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之后,12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我们将来以一揽子为参考,将来可以对美元波动更大,所以对美元贬值,一直到今年前段时间大幅度贬值。看来人民币汇率变化与加入特别提款权关系很大,8月11日之前不贬,是因为维持稳定,提高加入SDR的胜算,8月11日突然贬值也是因为要提高加入特别提款权的胜算,因为IMF提出你有两个汇率。今年第一个星期,香港离岸汇率与境外的在岸汇率之间差距很大,离岸汇率一度贬到0.73,后来离岸汇率开始升值,与在岸汇率开始靠拢,之后几天发现离岸汇率和在岸汇率基本统一了,其实原因是一样的,如果这两个汇率差价太大,也不符合一个货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的要求的。当然有两种做法可以让它统一,一个是让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靠拢,一个是让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靠拢,我们选择了后者,说明我们有一种倾向,还是不愿意看到汇率过大幅度的贬值。我的感觉,其实一个国家的汇率应当是由基本面来决定的,尤其是中长期来看,是基本面决定的。人民币基本面到底要求它是贬值还是升值呢?我在这里做了一个分析。如果我们把各国的巨无霸价格画在同一张图上,按照人均收入来排,发现人均收入越高的国家当然巨无霸价格就越高,反之亦然,中国是在均价之上的,北京现在7、8千美金的人均收入,我们的巨无霸价格在同等收入国家相比,我们是偏高的,也就是说人民币的购买力偏弱。这是一个汇率难以长期升值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另外一个是这个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出口竞争力可以用单位劳动力成本来衡量,就是工资的上涨减去劳动生活率的变化,一个国家工资可以上涨很快,但是如果你劳动生息率上涨更快,竞争力还是加强,所以两者要抵消之后看它的净变化。90年代初期,泰国单位劳动成本是我们的5.4倍,现在是我们的0.7倍,我们超过它30%。就连印尼比较低收入的国家当年也是它2倍,现在我们是它的3倍多,所以这显示出口竞争优势逐渐的在被削弱,外贸顺差可能会接下来更进一步的收窄,伴随着的是人民币升值的空间越来越小,也许贬值的机会就会不断增大,这是从中长期来看,是这样一个观点。

我相信中国现在面临的这么一个贬值的压力,可能遇到一个两难,如果我坚持不贬值,外汇储备流失的速度会比较快,如果我让它贬值,让市场完全起决定性作用,让它贬值,贬值的速度又会比较快,这两者可能都不是决策者愿意看到的,另外我们毕竟面临这么一个严峻的现实,可能要做出一个选择,现在我们看到外汇储备过去都是正增长,现在是严重负增长。所以现在的感觉,有可能一方面会加强资本管制,防止外汇储备大幅流失,防止资金大量外逃,另外会让汇率更具灵活性。如果你汇率对美金刚性很强,你会消耗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消耗的速度会很快,所以加强资本管制和汇率对美元更具弹性,我觉得是将来发生的一个非常大概率的事件。我们在汇改的时候,12月11日提出以一揽子汇率为参考,这里有13个货币。怎么来理解?哪个时点是一个最重要的参考点?如果你以2014年底CFETS指数,就是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来看,现在的水平和2014年底的时候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你和2013年底的时候相比,我们现在还比那时候贵6.5%,也就是说我如果和那时候看齐,我还可以贬6.5%,依然我可以说是参考一揽子货币的,现在的汇价6.6左右,乘以0.065,就是就近7左右。还有一个参考点,就是2014年4月份,那时候人民币是最贵的时候,现在的水平与那时候最贵的相比,我们还差10.8%,我如果再贬10.8%,我也可以说与那时候的水平是看齐的,如果这样汇率对美金就到7.4、7.5了。所以我们即使贬到7.4、7.5,我们依然有理由说我们是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所以灵活度是很大的。

还有一个研究,中国外汇储备现在有3.33万亿,不久前是4万亿,现在降到3.33万亿,到底多少外汇储备被认为是足够的呢?3.33万亿是不是足够?其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有一整套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们在这里用它的方法做了一个匡算。在汇率对美金盯住的情况下,所谓固定汇率制情况下,我们需要至少2.8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才会被认为我们是足够的,现在是3.3万亿,12月份一个月就跑掉1千亿,按这个速度,5个月以后我们就是2.8万亿了,所以我们将来一定不可能再让人民币对美金保持那么强的盯住。在有资本管制下的并且是浮动汇率之下,这时候我们对外汇储备的最低要求就明显低很多,1.5万亿左右,就可以认为是足够的,这是一种完全浮动的情况下,我们现在3.3,离1.5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我相信中国将来既不会是死死盯住,也不会是完全浮动,可能还是一种有管理的浮动,那所要求的数字肯定是介于1.5和2.8之间。我们在这里算的相应的数字就不说了。也说我们按照现在外汇储备流失的速度来看,一年后也可能会产生外汇储备,至少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显示它不一定像现在这么足够。也就是说早晚我们都有可能面临外汇储备不够,这时候人们对贬值的预期就更强。现在有人提出,与其这样还不如一下子贬值到一个水平,让市场觉得,一部分人认为还要继续贬,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差不多到位,这时候市场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你的汇率水平容易在那个地方出现稳定。但是这个很难保证,一下子贬到这个水平之后不会继续贬呢?并且这个水平到底在哪里,就跟我们当时升值的时候说一步到位,你不要从8.28慢慢的升,一下子升,到底是6还是5,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我们从客观的来说,最有可能的情形还是逐渐的贬值,这种概率是最大的。

从短期货币政策来看,中国将来还是有很大的压力,进一步降息降准。因为中国往往是在外汇储备大幅上升的时候,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它实际上充当了一个蓄水池的功能。等到外汇储备减少的时候,应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把蓄水池里的水放出来。现在进一步的往下走,显然预示着法定准备金率还要进一步的下降。同时利率水平也有必要进一步的下降,因为现在我们的企业承受的债务负担很重,企业的债务占GDP的150%,如果你加上政府和家庭的,一共占GDP的240%,平均利率现在是在6-7%,而我们的经济增速也在6-7%,尤其是名义增速,因为我们通缩,实际增速要减掉通缩之后,名义增速是慢于实际增速的。可以说利率和实际增速差不多,但是由于债务是GDP的2.4倍,所以你每年额外增长出的GDP远远不够用来支付利息的这和几年前完全不一样。几年前我们的GDP增速要比利率高很多,而且那时候债务率也很低,所以那时候新增GDP远远大于企业、家庭和政府支付利息的数字,现在是倒过来的,这样的情况下,你让经济怎么发展?所以很有必要降息,所以我们接下来有必要把存款利率逐渐降到零,中国离零利率时代是不远的,但是贷款利率肯定不会是零。

财政政策,这几年如果我们用官方的口径统计,是有所增长的,2012年占GDP1.5%,2015年估计是在2.3%左右,但是我们用一个广义的财政赤字口径来衡量,其实这几年中国的财政赤字是在减少的。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在哪里呢?就是如何处理土地收入,中国的统计是把土地收入算作收入的,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定义一个国家财政收支的时候,认为如果这种收入是长期的、稳定的,可以算作收入,如果是不可持续的,非长期的,不能算作收入,而应当算作融资,也就是说把它拿到线下去,算到融资。我们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来看,其实早几年的时候,我们的财政赤字是很大的,因为那时候土地收入特别多,部分不算作收入,拿掉的话,其实是很大的赤字。现在土地收入负增长,拿掉的部分很小,所以剩下的财政赤字和前几年相比是在下降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接下来更有必要让财政赤字扩大一些,因为从广义的财政赤字定义,我们这几年财政政策不是积极的,而是收缩性的。所以我觉得接下来是有必要进一步的减税,但是我很难把它归为所谓的供应方的政策。

我这边想把增长与增长带来的风险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们分析的结论显示,如果未来五年,每年平均GDP还是增长6.5%左右,五年后,整个社会的债务率将从现在的240%上升到340%,340%就仅次于现在的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日本最高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在这里不妨看一些背景材料,我们现在的投资效率在不断的下降,在2017年以前,一块钱投资能带来差不多3毛钱左右的GDP,现在连一毛五都不到,而且投资的背后是伴随着整个社会总债务的大幅上升,就使得你的分子分母债务除上GDP,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分母增长的时候,分子增长很快,超过你的分母增速,尤其是你分母增长越快,分子超过你分母增长的差距也进一步的拉大,因为你的边际效率在不断的下降。这是一个背景调料。另外,我们确实需要把投资在经济当中的占比降下来,现在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在46%,这就是产能过剩的一个集中表现,因为你另外两驾马车,消费和出口不足以消化投资带来的产能,所以出现了投资占比过高,应该说本届政府是花了大力气把所谓经济的失衡进行一定程度的纠正,两年前实际上这个比例更高,47%左右,现在是46%,但是依然很高。有些国家过去这个比例,曾经很高的那些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也就在40%左右,因此这就出现了经济失衡增长,有必要降下来。这就遇到我们刚才说的,债务过高要去杠杆,产能过剩要去产能、去库存,但是去杠杆、去库存很有可能带来经济短期内的大幅下滑,因为那两驾马车不太可能短期内增速,是要稳增长、调结构还是要去杠杆,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矛盾的,我们应该承认这种矛盾,而不是说改革不会带来短期的经济下降,改革就会带来短期的经济下降,这很明显的,老的东西破了,新的东西立,本身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两种情形的模拟分析,如果本届政府2022年之前把GDP,投资率占GDP的比例降到40%,我们七年经济增长率平均在5%,可能实现不了两个翻番,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继续保持6.4%、6.5%的增速,未来五年的增长加上前面五年的增长,可以让这十年当中实现GDP翻番,但是这种情形有一个代价,就是债务率将从现在的240%上升到五年后的340%,而第一种情形尽管增速比较慢,但是债务率将在2019年达到290%左右开始下降,是一个相对增速比较慢,但是金融风险比较小的情形。我相信我们很有可能选择第二种情形。

之后讲一下投资的机会,其实中国经济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刚才我说到三驾马车里面,消费增长还是比较平稳的,这里面包括教育和医疗在内的需求在中国现在正在大幅上升,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而未来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比如说公共支出在发达国家消费和医疗支出往往占GDP的13%以上,而中国现在只有5.5%,空间很大。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养老服务也会产生大的商业机会。全球平均来看,100个老人对应差不多养老院5张床位,但是中国只有2.4张,所以有的地方报道说,有的城市人排队进养老院,要排100年,很荒唐。所以这个将来有很大空间。另外就是财富管理,过去几十年中国财富管理就是买房子,买股票是暂时的财富,之后可能亏的人比赚的人多,但是现在大家的想法不一样了,尤其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即使房价不跌,人们也不想把所有的资产压在房子里,他需要流动性。而且在币种的选择上会更加分散,不会把所有钱放在人民币里,这对财富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在中国刚刚起步,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索性我本人就在这个行业。还有就是旅游休闲行业,中国各大景点一到节假日人满为患,现在周边国家,甚至更远的美欧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有时候到外面去旅游,经常听到不同的“乡音”。互联网也是,这个不用多说了,互联网这个行业大家已经看好了很多年,但是到了今天,可能有些良莠不齐的现象,大家可能也要注意。

这里我想谈另外两个行业,一个是影视行业,中国的票房收入增长速度是很快,尽管有媒体报道,有的地方是虚假的电影票,但总体来说即使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电影票的收入确实是增长很快的,但是它和美国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人口比美国多4倍,所以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票价也不比美国便宜。

最后一个行业是体育和健身行业,这是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过去我发现一些白领,中午吃完饭以后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儿,很普遍的现象,现在很多人都上健身房了,这就和过去有一个很大的差别。过去在中国你很少看到有人跑什么马拉松,一般都是香港、国外跑马拉松,中国现在戴着面具都报,所以锻炼的热情是很高涨的。而且各地报名都报不上,所以现在对于运动服装、器材和练肌肉的一些营养品,这方面的销售在中国增长迅猛,健身用品,当然一些大名牌,阿迪达斯、耐克这是进口的,但是还有一些是国产的,表现也是相当不俗,我们这里列举了一些品牌。这些在中国不是看到了刚才那些风险,似乎中国就一点机会没有,不是的,中国的机会依然是巨大的,只不过我们的专注点要从过去旧的增长模式转移到新的增长模式,旧的增长模式主要以中国制造为主的话,新的增长模式是以中国消费或者为中国制造为主,也就是说从Made in China转为Made for China。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

余音:谢谢,我们用一个快问快答的方式做一些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人民币,加入SDR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带给我们的币值变化有怎样的影响,人民币脱钩美元是否意味着人民币走弱,未来的汇率水平在哪里?

哈继铭:加入SDR长远来说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有正面作用的,但是短期也未必,因为我们知道SDR毕竟不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货币,SDR总量在这次美国国会批准IMF改革之前就3千亿,而全球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总量是12万亿,占2.5%,而中国获得了10.9%的权重,也就是千分之二点多。短期来说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中长期来看,人民币跻身于另外四大储备货币之一,对人民币国际化一定会有比较大的正面作用。还有一个,在人民币出现汇率贬值的情况下,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短期来看对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使得它的道路更为曲折,比如说CNH,就是在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比大陆市场上的人民币更贬值,要缩小这两者之差,我们现在采取的方法是把香港的汇率弄升值了,让它和大陆的汇率靠拢。什么办法?首先要了解它为什么比这里更贬值,因为那里有更多的人借人民币来买美元,这样把人民币抛掉,人民币就变得不值钱。想的思路是,我让你借的成本提高,就是我把市场上的人民币吸走很多,让你借不到那么多人民币,于是你借人民币的利息提高了,你再做这样的生意就得不偿失了。确实是做到了一段时期,把香港CNH的利率一度飙到100%以上,但它的副作用就是,香港市场上看不到什么人民币了,本来国际化就希望在境外有更广泛的人民币的使用,但是为了捍卫这个汇率,也不得不短期做出这么一个权衡。所以短期来看,加入SDR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余音:第二个问题,因为现在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双降非常严重,2008年以来双升的最大降幅。导致我们看到资本流出也非常严重,这个缉怎么破?如果是您建议,货币政策要怎么样调整?

哈继铭:唯一的出路就是一次性贬值,一次性较大幅度的贬值。我在一个微信群里面有很多经济学家,有的都是各大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有个群组就问,你们认为贬到什么程度就是让市场开始产生分歧了,有人认为贬值,有人认为升值,我看了一下大家的答案,集中在对美金7.5到8的水平。当然这个样本并不能说有多大代表性,我也不知道,就是在群里的一个情况。但是这么一个大幅贬值,我们政府会不会去做?作为一个搞市场和学术研究的经济学家,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事情是以稳定为主,一下子来这么大一个贬值,未必是一个最有可能的结果。但是话又说回来,有很多事情本身初衷是想以稳定为主的,而最终的效果不一定稳定了,年初的股市上的一些政策大家都看到了,表面上看来好像不稳定,但最终有可能起到了一个稳定的效果,所以我相信中国政府最后还是会作出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的。

余音:其实很多政策都有一个相应的代价,您的首选,如果是一次性贬值到位,这个代价会是什么?

哈继铭:其实也谈不上一个代价,因为中国现在是没有什么通货膨胀的,过去通胀比较高的时候,选择一次性贬值,可能对通胀心有余悸,但是相反中国现在的通胀率跟全球大部分国家比,我们是最低的,许多发达国家现在是通胀,发展中国家有的有通缩,但是通缩也没有那么大,尤其看PPI,我们通缩是最大的,这时候我们是最有底气贬值的,而且过去说贬值的话,你们一家贬值,别人也跟着贬值,最后把你的效果给抵消了,现在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不那么大,因为它不一定敢贬值的,我贬了之后,通胀上去了,我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硬说后遗症的话,我们一直希望我们的经济体量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为全球第一,但是第一的话肯定用美元来计,如果你贬6.5%,经济增长6.5%,最后折合成美元增长是零,我们成为全球第一的时间点有可能会向后推移。唯一的好像不太有利的因素好像在这。

余音:有人问人民币贬值,资本外逃加速,一二线的楼市是否会大幅度的跳水?

哈继铭:我觉得反而不会,中国很有可能会加强资本管制,同时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包括降息降准。但是股市现在我们看到基本面和2000年左右的时候相比,比那时候还差。债市现在是不便宜的,很贵的。你这个钱又出不去,股市上大家又害怕,债市又太贵,还能去哪呢?又不能老买美金,没有利息,买黄金也没有利息。所以相当一部分还是会流到房地产里面,尤其是超大城市的房地产,因为那里的房价供求关系是比较健康的,而且也是未来城镇化最容易吸引人口增长的地方。我相信在未来一段时期里面,中国超大城市的房价应该还是会保持坚挺,甚至上涨

余音:一二线城市的方式安然无虞,三四线城市呢?因为所有的农民不可能都到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到底会怎样?到底能不能解决去库存的问题?

哈继铭:三四线城市比较难,因为那些地方库存已经很大,而那些地方并不是城镇化人们的首选城市,鼓励农民工在那里买房,我觉得难度很大,真的买得起的人可能宁愿到一二线城市去,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医疗和学校,即便有些三四线城市的人,也很愿意到超大城市去,更不用说农村的。所以在那些地方,就业机会、就业增长也不会那么快。过去一度制造业梯度转移,沿海地区工资高了,很多企业迁移到内陆地区去,带动了那里的就业,但是现在看来中国制造业的情况挑战非常严峻,而消费行业、服务行业相对是比较景气的,而这些机会更多是在超大城市,而不是中小城市。

余音:2016年该投资楼市还是股市呢?股市是海外市场还是我们内地市场呢?内地市场当中又有哪些是可以投资的呢?比如前段时间的煤飞色舞等等。

哈继铭:煤飞色舞相当长时间会处于低迷,我们认为大宗商品价格lower for longer,长期处于低位。但是大宗商品里面我们对石油的看法略有不同,我们不认为石油已经见底,但是我们相信供求缺口正在缩小,供大于求的现象正在改善,因为最近一两年来油价大幅下跌,很多能源企业所收缩它的供应,而需求的增长相对比较稳健,并且原油的需求,中国虽然也起了比较大的作用但是相对来说,它的作用不如对铁矿石、对铜这些大宗商品的葬礼。毕竟中国的汽车、中国的石油消费也是在稳定增长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觉得供求关系来看,到了今年年底有望取得平衡,所以我们现在判断原油价格在年底的时候有可能会达到40甚至更高的水平。尽管目前来看,短期来看,可能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从资产配置上来看,应当是具有一个全球的投资视野,而不是把所有的篮子都放在一种货币上,一个国家内。在总体资产配置下,如果你有条件做选择,我们认为在新兴市场的资产配置应该在5-10%,也就是90%左右的应该配置在发达经济体,接着下我相信全球的股市都会比较动荡,我们要争取做到的是尽可能不要亏钱,赚多赚少这已经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了,你能够做到不亏钱,在这个基础上,哪怕有小幅的上涨,并且是以美元计价的上涨,转成人民币的话,上涨速度更大一些,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如果用另外一种策略,比较机会主义的策略,一看下去以后去抄底,可能你都不知道底在哪里,你抄一进去之后又没反弹,最后又被套住了,这种风险是要规避的。而且我觉得一个市场如果本身已经真实的反映了经济的基本面,哪怕它现在情况很差,我对它的信心会比较强一些,因为它至少让我比较看得懂,比如说A股和H股相比,我觉得A股比H股还贵50%,H股可能是世界上重要资本市场里面是最便宜的,我觉得那里存在着一些机会,有的股票确实已经充分的反映,如果不是过度的反映经济有可能的恶化情况,美国有可能的加息频率。万一美国加息频率最后比现在要想象的慢一些呢?万一将来的经济情况比现在想象的没那么糟呢?那么它就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反弹空间。而另外有些市场可能的供求关系在股市下跌的时候,它就压制它的供应,股市一旦反弹的时候,它把供应放开,你弹不起来的。所以在资产配置的时候,可能一个市场的透明度也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变量。

余音:总之是好好的修炼,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虽然刚才前面的问题当中提到煤飞色舞并不是很看重,但是依然有人在问,李总理去山西对钢铁和煤炭产业去产能表达了他的期待,您是如何看待这两个行业的再出发?去产能会在钢铁和煤炭的哪个行业率先突破呢?

哈继铭:这两个行业都是难兄难弟,而且关联度很大,如果一个行业好了,另外一个也不会糟到哪里去,所以它们是一条船上的。除非我们下定决心真正让一些所谓僵尸企业按照市场规律,不用再去用有限的资源不断的救助它们,它是个无底洞,而且那个行业的过剩情况一直不会改善,也会把问题拖得很久,甚至把其他的经济也给拖垮。是不是可以说通过兼并的方式,钢铁企业A还不错,钢铁企业B很差了,我把它兼并,我觉得兼并是一个不太好的方法,本来A还不错,一兼并A也倒掉了,僵尸就应该和活人分开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我相信去产能、去库存,中国完全是可以做到的,我对此还是信心满怀的。

余音:最后一个问题,其实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出现了国进民退,虽然我们混改提出很久了,但是在此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2016年如何破局重生?

哈继铭:民营企业日子依然会非常难过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国企改革依然要求把国企做强做大,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强,做大是很有可能的。做大以后它会占据许多的资源,而资源本身又是相当有限的,所以剩下的可供民企获得的资源,它的价格要比国企获得资源的价格会昂贵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当然这里也看行业,刚才我们说到的Made for China行业,医疗、旅游、体育、文化产业,这些行业里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些行业里民企占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这主要是服务业。另外刚才还来不及讲的有些行业,也孕育着巨大的机会,比如说农产品农业,伴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大家对于更高档的食品、消费品需求更强,对于肉类、水果、水产品,它也带来了某些房地产领域,比如说仓储甚至像冷链仓储这些行业的需求,也相应的跟进。另外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我们对自动化的要求,降低劳动力成本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自动化、机器人,这些行业我相信在中国有很多企业都在这方面努力,我觉得有些企业也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比如说在深圳,我们看到有许多有创新意识的,甚至在全球都有一定的地位的企业,也在蓬勃的发展。所以在这些领域里,我们的投资机会依然是大大的。

余音:谢谢哈博士的精彩回答,虽然大家感觉意犹未尽,但是我们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哈博士要马上赶飞机飞回香港。其实今天提问的很多内容,在稍后复旦管院的微信公众号会看到,大家可以在当中找你们想要的答案,再次感谢哈博士。

虽然讲到中国经济的形势,大家都在看从2008年开始,我们密切都会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标题,某某某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但是也许在接下来的一年或者一段时期内,我们依然会看到这样的标题,的确像刚才哈博士讲的,其实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这样的低谷,但是在低谷当中,我们依然也能够找到一些新的生机,一些新的行业,一些新的动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和应对。

接下来休息10分钟,下半场我们会邀请多个领域的专家,一起和大家探讨红透2015年半边天的互联网+如何影响未来的中国。欢迎大家稍后回来。

余音: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回到2016蓝墨水新年论坛的现场。提到中国的未来,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互联网,2015年3月互联网+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迅速成为了全民的焦点。从通讯工具到金融资本,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到了中国,同时带领我们中国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融合时代。本届论坛也特别邀请到几位重量级的嘉宾,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到对话2016的环节。我们稍后的几位嘉宾分别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研究中心的首席顾问、复旦大学校友陈宇新教授;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CEO、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复旦大学校友秦朔老师、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孙为民先生、微软全球服务支持中心大中华区总经理徐辉先生。圆桌讨论之前,每位嘉宾有10分钟的主题分享,首先有请陈宇新博士。

陈宇新:感谢大家,我首先重要的一个身份是复旦大学校友,我给的一个题目是互联网+和未来中国,但是我的职业是教师,我还是讲一些跟教师相关的话题,上海纽约大学是在假期当中,是跟着美国的日历,作为老师我们的一个责任是传播知识,但要传播知识,我们先得要学习一些知识,通过假期我是观看了一些影片,阅读了一些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假期的一些阅读,《人类简史》、《左传》、《三体》《+互联网到互联网+》,这是讲苏宁的一本书,观看的影片是由我夫人推荐看了一下电视剧《芈月传》和《太子妃升职记》。这里有非常个性化的知识,但是也有主题,所有的书和电视剧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关于历史。但是看一些跟历史相关的书和影片有一个特别大的体会,我们历史上国家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兴衰胜败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历史当中有一个一直往前走的不断演进的脉络,那就是我们知识的积累。这点不会因为一个文明的兴衰或者国家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往前走的,这是一个文明、一个国家昌盛和今后未来发展的基石。恰恰这一点上,我对中国的未来还是有非常乐观的看法。因为现在大量的年轻人在不断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互联网又为年轻一代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工具和帮助。

从历史的演变来看,整个人类的文明都是离不开知识革命的推动,最早的知识革命是书写,从口传的历史到书写的知识。第二步是把知识从贵族手里转移到平民手里,就是孔子,我们的先师所倡导的,就是所谓的“有教无类”。第三步的知识革命是知识的社会化,也就是说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等,教育逐渐在社会当中普及起来,这个背后的技术力量当然是印刷术,到之前的互联网。现在我们的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现在又面临一个新的知识革命的契机,那就是知识的个性化。每个人想得到的知识,所能获得的知识,所喜爱的知识都不一样,不同的场景下,我们也需要不同的知识。互联网作为一个技术手段,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

什么是个性化的知识?介绍一下它的特点。个性化知识因人而宜,在互联网+的时代,正好是帮助我们来实现这样一个知识的个性化,因为我们想要什么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通过互联网得到这样因人而宜的知识,而不是大家都读一本书,都学习一个文件等等。第二是知识的个性化,正好跟我们现在讲的共享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个性化的知识才值得分享,值得共享,如果你在微信朋友圈里面老是发别人的东西,大家都转来转去,就不会有人关注你,所以要创造出个性化的知识才能吸引别人,才能有资格参与这样的共享。第三,知识的个性化也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因为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可以吸取全球性的知识,来产生我们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个性化的知识资源。

刚才我给大家特别推荐了《太子妃升职记》,这里真正用到了很多全球化和个性化的知识,它很多服装设计都是从国外著名设计师的品牌当中吸取灵感,它的本身的剧本又是网络文学中来,各种汇总打造出这样一种热门的网剧。知识个性化还有一个特点,跟我们的创新密不可分,但是又不是单纯凭空出来的创新,它是一个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所以回过头来讲什么是个性,每个人因人而宜,因为我们从父亲和母亲各拿到一半的基因,融合的传承才会出现一个新的个体。知识也是这样,我们融合了不同来源的知识,这样才会从当中通过知识的杂交或者融合产生出很多创新的东西来,这是知识个性化时代的特点。它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这是一种新的革命,个人可以通过知识创造不同的未来。

我们现在是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讲一下知识的个性化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商业机会,现在一个热门的词是供给侧,现在一个供给侧的商机,头两类知识的个性化带来的商机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一个是个性化的基础类知识,比如教育知识,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技能,所谓的MOOC已经在做这样的事情,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形成基础教育或者基础知识传播的个性化。第二类是交易类的知识,所谓的市场信息,很多互联网平台企业就是提供给买方卖方个性化的需求,包括一些财经信息、理财信息等等,这类也是有很多企业已经在做了,商机已经在不断被发掘出来。接下来三类还是我们做得很不够,但是背后的商机是非常大的,第三类就是流程类知识,大家都会碰到这样很头疼的事情,要填一些表格,要申请一本护照,办一个结婚登记,或者注册一个企业,报一个税,有很多流程规则类的东西,但是对每个人的适用性不一样的。前两天一个复旦的教授跟我抱怨说,要办一个上海户口登记,遇到多少麻烦,确实对我们整个消费非常需要,对我们搞创新创业的人也非常需要,但是在中国商机是非常大的,因为我数不清在中国有多少红头文件,有多少政策指南等等,如果把这些东西能归纳起来,又跟个体的情况相结合,这里产生的效率提高和商业机会是非常多的。第四类是个性化的情景类知识,这也是我们非常需要但是又非常欠缺的,比如说再过一个月,情人节就要到了,如果要跟一个女孩子约会,该说什么话,穿什么服装,去什么饭店,这就是一种情景类的知识,不是课本上现有的东西,但是在一时一地确实需要这样的知识帮我们做事情。现在通过互联网+的手段,通过这样共享的手段,我们相信有可能提供这样类型的情景化的知识。比如已经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大家如果在一个特定的场合给一个演讲,应该说什么样的内容,说什么样的话,这种服务已经产生出来。这是所谓个性化情景化的,不同的消费情景都会有不同知识的需求。

最后一类是个性化数据的知识,我本人是搞大数据研究,这是消费者非常缺乏和渴望的,现在的人做大数据,往往想把数据拿到自己的手里,分析消费者的行为,但是没有想到怎么样把数据再反馈给消费者,因为反馈给消费者信息本身也可以创造很多的价值。比如为什么现在个人健康类的数据服务这么热门,因为大家想知道自己的健康情况,但是现在美国有更多新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我们拿到消费者数据之后,可以告诉消费者,在你的小区里,别人在吃什么东西,在这个小区里,你平时的跑步跟别人平时相比如何,根据你的消费情况,你今年一年大概用了多少度电,在什么地方电花得最多,跟别人相比,哪些地方可以提高,把个人的情况融合在一起,跟别人对比,再把这个知识反馈给别人,这样可以产生很好的用户体验,有大量的商机在背后。

这些都是介绍的新的观念或者思路,怎么样能够把知识通过互联网+做成一个个性化体验,个性化服务的商品,这里背后有大量供给侧的商机在里面。时间关系我不再进一步阐述,最后思考一下个性化时代对我们教育者、企业和未来中国都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边我就采用了陆院长的照片,我想也是很有个性的。这跟我们复旦的校训也非常相关,“日月光华,旦复旦夕”,我们整个动态的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个性化传播等等,是我们未来中国发展很乐观的重要方面。最后,往往教育和知识是一个反周期的商品,当经济遇到更多困难和不确定性的时候,知识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反而是增加,所以这里有大量的机会在背后。

谢谢大家。

余音:接下来有请秦朔老师。

秦朔:谢谢陆院长的邀请,也谢谢去年我人生转折的时候能够收留我,能够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伟大校训的熏陶下,可以安安静静做一个农民,他叫我来,我就把飞机票都改了,为了能够赶到,本来晚上才能到,我想结合刚才听了哈博士的演讲,我分享四个观点。哈博士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现在要掀起一场全民运动,用巨大的热情投入人力资源,我听下来基本上讲了这么几个观点,第一西风压倒东风,中国加入WTO以后看全球新兴经济体快过发达经济体,但是去年发达经济体慢慢表现快过新兴经济体,金砖四国两位都歇菜了,巴西和俄罗斯,这个有深刻原因,不展开。第二句话,东风无力百花残,我听他讲下来,方方面面都不灵,系统性的肌无力。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整个的感觉中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们的盖子很多,可能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改革政策、开放政策,政策很多。现在要盖的锅不是有很多因为大家都很有积极性,各搞各的事,现在一个一个问题都爆出来,发现盖子很少,而且盖子去盖的时候,货币政策已经降了100多个基点,降存准已经降了500多个,还起不到作用。所以现在的状况非常严重。

怎么办呢?最近《人民日报》1月7日登了一个七问,代表了习近平的经济思想,这篇文章最后第七问的地方,提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重大原则,其中最后一个原则就是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提到要创新企业家、各级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我看到这篇文章以后写了一个学习体会,发表了,有一些领导已经看到了,我的建议,第一就是要让国企领导、各级干部去读EMBA,因为他们管了那么大的资产,如果他们不来读书,他们的人力资本不能提高,怎么去找出路呢?我是发自内心的提了这样的建议。第二个建议,现在对一些国企的领导,原来承诺给他们要兑现的一些奖励,包括一些招商引资人员和干部要兑现的奖励,兑现给人家。组织要体现契约精神。为什么现在他没有干劲呢?原来都说好了,现在没有兑现,这个不行。所以现在我们看起来每一个盖子都不灵了,锅的问题都出来的时候,最后怎么办?只能回到我们每个人,人是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否则找不到任何出路。所以中国的商学院,特别是像复旦这样的商学院的春天即将到来,所以我们一起鼓掌。

第二,我讲到精神复兴和文化复兴的问题。我离开过去25年的职业生涯,我最近小半年的时间里,我思考中国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后,我一个最大的体会是,中国要实现五个建设方面的成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几位一体,五大战略,等等等等。我认为我们要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转型,我们的文化变革、思想变革、精神变革必须为先导,必须为前提。而且这些所有其他方面的改革能不能最终落实,也必须要有一个文化上的建构来作为一个基础,其实我现在在想,中国现在说80年代改革开放,陆院长是84,我是86的,我们这批人回想改革开放,如果没有80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没有那时候把人让他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得到成长,没有那时候的下海潮,没有那时候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果大家还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里人斗人,今天的改革成功并不是政策搞得好,这个前提是人的解放,是人的思想开放了,而我们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不从思想解放,比从这个地方入手,恐怕这个是很难办的,而且这种问题如果不真正得到解决,很多方面都无解。比如我们说要发扬企业家精神,这是中央文件讲到,可是如果说我们的社会一想到企业家,恨不得把他清算,我们目前是有这样的一种文化,仇富的,想到他就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如果是这样一种文化,你说能够支持对企业家的激励吗?即便他们坐到陆院长的学堂里,我估计他们的心里也是发慌的。还有资本市场,现在大家动不动说肖钢,当然作为一种娱乐运动是很好的,安慰一下我们的心灵。但是你换谁做肖钢的位置,我们整个的机制体制,我们整个资本市场好的企业根本不让上,BAT没有在我们这里上,我们N年以来退市的只有一个,最后退不了。老百姓就不让退,当年你去买的时候,你考虑过你风险和收益的对冲性吗?我觉得有一点鲁迅式的悲哀,我们文化的国民性,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契约性,我们能不能支撑一个经济结构的变迁,我觉得非常难,这方面必须得有人出来说。

第三,我最近花了一点时间在看原点文化,主要在看公元前6世纪,那时候不论在印度、希伯来、希腊、中国,那个时代人类有一段时间把他早期的零散的知识以及最早的时间劳动实践中,在这几基础上开始思考一些根本性的,对于世界本质和自我本质的一些认识。比如说在印度有佛典,有吠陀文献出现,中国的诗书礼义乐春秋,希腊有理想国,有形而上学,很多很多,包括古圣书、圣经。那时候我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比较大的一次思想解放。思想解放的东西不是当时当刻马上能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如果没有那个时候,其实欧洲后来的文艺复兴,包括跟我们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关联的宗教改革,其实某种意义上都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回光返照,以及在那个历史节点上重新的一次再出发。今天中国来讲也很需要进行深刻意义上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复兴。刚才陆院长开场白的时候讲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要做一个世界一流的商学院,这句话不是一个空话,短则五年、长则十年可以实现。因为中国公司的文化还没有很好的展开,复旦有这样一种精神气质和整体的资源,把我们中国式的一整套的东西总结出来。比如我最近看诸子百家的知识,那时候的知识传播跟现在很不一样,那时候的知识传播很有哲理式,你现在去读读五千字的《道德经》,读读《论语》和《孙子兵法》,对很多东西有一个总结和启发,我们现在是灌肠式的。我们看原点文化的时候,很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开放式的。像孔子的《论语》里面,经常是孔子提一个问题,各个学生都说,子贡是怎么说的,颜渊是怎么说的,孔子说我赞同谁的,或者孔子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们现在是一种越来越集中化的,只能这么想,只能这么做,这样怎么建立一个创新型国家呢?我觉得是很难的。

第三,我们过去的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很开放,不是有一个确定无疑的真理放在那里我们必须去接受的,开放当中产生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追求确定性,追求正确性,这个东西也比较麻烦。所以今天还是非常需要一种哲理式的、开放式的、不确定的一种开放的教育氛围和气氛,我觉得复旦是可以搞出来的,至少管理学院是可以搞出来的。

第四,最近我辞职以后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在秦朔朋友圈,我写这个文章的时候确实影响还是比较大,从写“奋斗中国说”、“双向经济学到中国的未来”等等,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的认识到,如果没有精神跟文化层面的复兴,特别是这个复兴要触击到的精英阶层,触击到富豪、企业家,也到顶了。我们颜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家现在陷入了一个贴吧门危机,包括我们现在很多的一流的,我这里不点名字,很多一流企业在忙什么呢?在忙什么延年益寿,有的在学中医,有的在搞方子,有的在吃仙丹,有的在参禅,这样的东西不到管理学院好好学一学,整天搞一些巫婆神汉,能代表未来吗?更不要说违反基本商业伦理的事情时有发生,罄竹难书,这些就不讲了。

我把自己的肺腑之言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真的要珍惜在学校有很好的人文和管理,包括科技知识也非常重要,我觉得是一个学习的机会。首先我们不要想着怎么去挣钱,什么行业挣钱多,如果是财富管理,都去弄财富管理,去年财富管理跳楼的很多,我怎么成为一个心智上健全的人,我怎么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我怎么成为一个自己每天在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奋斗的过程中感到发自内心的满意,这是我们复旦的精神,这是我们“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精神,所以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既然经济很多有问题,一时也搞不懂,我们也不搞了,主要把精力搞学习、搞文化,这些东西搞好了,经济自然就搞好了。谢谢大家。

余音:谢谢。刚才也讲了我们感觉中国的经济发展冲劲十足,但是后劲不足,很多人的方案是要转型,要学习,我们下面要看一个比较成功例子的企业转型,就是来自于苏宁云商,下面有请苏宁云商的副董事长孙为民先生。

孙为民:由于只有十分钟时间,我还是讲一点在我们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老师讲到他过去看过一本书,《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这本书首先要感谢晓波老师和他的团队用了9个月时间在苏宁进行调研,写了这样一本书,这本书我也看了好几遍,因为我本身也要把把关。我感觉总的来说流畅性非常好,可读性非常好,看着不累。但是在今天这个场合下,站在业内的角度来讲,希望能够把这个书从更大的范围里给大家做一个解读和演绎。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苏宁做的这些事,尤其是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好像全中国的企业,至少70%的都在谈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我看了很多的案例,如果我早点他们讲一讲,可能就会少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的损失,去年我还看了一个企业,说准备拿200亿干这件事,后来我听完了以后心里在流血,这200亿如果真砸下去,连尸首都见不着。

什么是+互联网?很多传统企业遇到互联网冲击的时候,它们感到很茫然,因为突然感觉到线下平台人流量少了,房租、水电、工资都没有降,效益马上就出问题了。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其实所有的实体企业,当互联网来了以后,大家马上想到要拥抱互联网,要+互联网,怎么+互联网?实际上就是+渠道的问题,我们要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渠道来看待。很多企业说互联网我搞不动,实际上在我们连锁行业里,多渠道这个概念至少有150年以上的历史了,最早的就叫做无店铺销售,后来又有一个目录邮购,到今天为止英国还有一家企业在店面里搞目录销售。也就是说多渠道的这件事情在我们零售业里100年,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互联网来了以后,我们感觉到它是多渠道中间一个非常好的替代形式,因为我们讲所有的渠道基本上有三个属性,或者跟我们零售业结合中间的三个要素,结合的匹配度的问题。第一是信息交换,第二是结算支付,第三就是货品交易。核心来讲,互联网出现以后,信息没问题,它比任何的一种过去的平台都更加具备信息的流畅性,支付也没问题,货币电子化了,支付在网上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剩下的问题就是你最后交易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做各行各业的算下来以后,最后交易的商品大致是四种东西,一种东西就是纯粹的数字化的东西,所以秦总最早创业搞的纸媒体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不你的文字的东西就直接可以绕开印刷厂,可以绕开传统媒体,直接变成交易。第二种东西,这种东西好像是一个虚拟的商品,但是又好像有这么一个介质,但是这些东西在未来万物互联的过程中间,可能会完全实现这种数字化,比如我们买个电影院的门票,买一个公园的门票,或者火车票。如果说非要拿一张纸制的东西,这是没必要的,身份认证做好了,这些东西也可以全面的数字化。第三种东西就是实物的商品,我们大量消费的商品是实物商品,这种实物商品过去我们总是认为要在店里买,没有必要,出现了电子商务。还有一种商品是通过人来实现的,这就叫服务,实际上我们所有做的交易,如果把它泛泛地讲商品和服务,大致是这四种形式。

我们零售业里就是实物商品占主导,因此被电子商务冲击了以后,它把所有的实物商品都从商店里搬出来了,搬到网上去。然后把所有分散的商店里的商品都集中到物流中心仓库里去了。一下子就使得实体店面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当我们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就去+互联网,只要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你就是有商品的采购、供应的能力,那你就去+这个渠道,所以这是我们苏宁转型过程中,第一个事情就是建一个渠道,拥抱互联网渠道。

当新的渠道出来以后,我们就要开始考虑线下的店面到底怎么办。是不是我们把线下的店都不开了,其实也不尽然,互联网对实体冲击的时候,我们发现实体店面怎么做,在做的过程中间,有些商品也要搬上去,另外一些东西,我们要看什么还会保留在线下。我们看两个参数,第一,如果说你在实体店中间展示的商品,由于你的展示使得商品的折旧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这类商品不要在线下展示了,或者有展示,网点的数量要收缩。由于有的商品的展示,由于大量分散的存放,导致了你的周转滞销,你也别干了。如果说由于你的展示能够给商品品牌带来溢价,必须保持。如果你的展示能够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继续做。如果你的展示能够让在产品的生命周期里,不管放到哪,产品的生命周期都是非常短的,那你就要拼命展示。所以这样一个拥抱互联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的业态在自动进行格式化和新的再造的过程。这是我们第一个阶段,我们苏宁做了一个+互联网。

什么叫互联网+呢?互联网+也是一个从去年以来非常热门的话题,有人讲互联网+就是搞O2O,就是互联网技术和实体结合,从大的概念上讲没有错,也就是说中国出现了很多O2O的东西,我过去把商品搬上去不过瘾,现在我再把服务搬下去,这些东西能不能生存,我现在不敢说,但是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讲,90%以上都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东西。那么到底什么是一个互联网+呢?我认为互联网+实际上是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第一,实现大数据驱动的采购,互联网和传统渠道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能够工厂的生产端,甚至从设计端、生产端到销售端,再到消费端,整个是在线的,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采集到从产到销整个过程中海量的大数据。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大数据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数据驱动我们经营的优化,尤其是我们采购的优化。所以互联网+,首先要解决就是大数据驱动下的采购的运营,这是我理解的第一个互联网+问题。

第二个互联网+,是小数据驱动的销售和运营,大数据实际上是海量的没有相关关系的数据,你可以从任何一个社交网站中看人们的点击、阅读和兴趣点,你知道这段时间里什么比较热,话题性比较强,你也可以通过海量的搜索过程中或者消费过程中看到消费者对什么产品热度比较高,这是看不到任何微观个人的时候看到的这种大的趋势的东西。小数据是什么呢?小数据是针对具体的一个个人,你所建立起来的它的一个相对比较多维度的数据,这在互联网中间实际上是一开始被大家所忽略的东西,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些公司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比如苏宁我们就开始做了一个产品,在消费金融服务方面,我们去年5月份做了一个消费金融服务,我们可以给予消费者授信额度从最低2千块钱,最高到20万块钱,20万的授信额度,我相信银行给你们做授信的时候不会给这么高的,一般来讲也就是5千、1万,原来银行这边给我办卡的时候说给你10万块钱吧,我现在就是10万块钱的额度。那我们为什么能够做出20万的授信?实际上我们掌握的数据是顾客的小数据,我们了解了顾客的购买,了解了他住在哪里,他从我公司里累计消费过多少次,买过什么样的东西,对这样的客户,我们已经有充分的授权,他的身价绝对不是20万的问题,而是几百万身价的问题,这样的人给他20万授信有什么呢?对他来说只是荣誉的问题,只是方便刺激他的消费,比如有些消费,家里孩子要结婚了,要装修了,我还给6个月的免息,你用不用这个钱,这个时候他就觉得为什么不用呢。所以这就是我们在小数据掌控的情况下,可以做的一种深度的运营。

第三,在互联网+中间,更重要的是全数据驱动的管理和服务。什么叫全数据?大数据是只见数据不见人的,没有任何相关关系的。小数据是根据个人的,有因果关系的。张三是这样的,家里住豪华小区,我认为他的资产是500万,那个人也有一间房子,我一看就是100万的资产。他们的行为马上你就会推出因果关系。全数据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一方面我们要能够掌握到这些个人的小的数据,另一方面又能够从多维度去掌握一个人更多的数据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家现在银行业,银行在我们之前做消费金融,国家率先是给了几家银行在做的,做了五六年时间,这个业务一直没做起来。为什么没做起来呢?首先这个业务太累了,做这个业务太没意思,主观上不想做。另外,它在做个人风险征信没有渠道,另外各个银行之间的记录是互相屏蔽的,记录的数据没有共享,这样对个人征信来讲就不是一个全的数据,就很难说这个人是守信还是不守信的人。如果我们又有小数据,又有历史数据,我们就是一个全的数据,这种情况就可以给我们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很多新的发展的机会。比如我们现在可以做云的服务,不管是存储的、计算的、应用管理的云服务,我们为什么可以做?由于我们本身就是行业内的企业,由于我们本身就有一个成熟的管理模式,任何一个中小企业过来了以后,它直接就可以照搬照用,所以我们现在做企业也可以碎片化了,做企业不是什么都要做,你只做你的一块就可以了,剩下的东西可以到外部拼装。再有就是物流的云服务,我们过去做物流,就是在企业内部做,现在对第三方开放。实际上最好的物流是全数据的物流,我们国家物流行业的成本,跟美国同业比较起来高很多,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物流都是一个物流公司做到底的,用户体验中,我们一开始觉得速度很快。但是美国是怎么干的呢?是一个公司把物流分段去做,从东到西发一个货,中间可能中转了好几次交叉转运,它这样做的好处在哪呢?虽然时间慢了,但是它保证了在每一个环节的物流环节是满负荷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是通过一个全数据的整合,牺牲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我们中国还远远没有到这个地步。还有金融的云服务。

最后,如果大家是做实业的,实体店面各种各样的服务,全数据时代就是更好的把你的实体空间进行云化,这是什么意思?一个是流程作业的互联网化,过去我们开店的时候是自己封闭的,是一个封闭的ERP系统,以后做的是一个基于云端的开放的系统。首先开放出来,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组合,第三是你的运营过程一定是以用户为中心,这不是泛泛的概念,是有血有肉、有名有姓的客户的运营,我想这个是我们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如果真正落地,可能会在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化,谢谢大家。

余音:谢谢孙为民先生。接下来的嘉宾是微软全球服务支持大中华区总经理徐辉先生,有请。

徐辉:尊敬的陆院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来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新年论坛,尤其对我个人来说,复旦是我一直崇仰已久的学府。前面哈博士是从宏观的方面谈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展望,几位专家也从各自的角度谈了互联网+、+互联网,怎么样去看待精神的重建等等方面。我个人也从我自己的经验,从微软的一些转型创新,来谈谈我眼中的互联网+和+互联网,也谈谈科技创新怎么样改变和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怎么样来创造未来。

先从微软谈起,这家公司40年的历史,很长时间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尤其是PC软件公司。也对,曾几何时我们的梦想很简单,就是使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的办公桌或者书桌上,你的那电脑是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来运营的。但是时代在变化,已经是一个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时代,不管你喜不喜欢,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工作,让我们更数字化的工作,更数字化的生活。所以今天微软的愿景是在移动为先、云为先上,怎么样用科技的手段,用科技创新,去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去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访问了美国,第一站访问了微软,我们在乌镇宣布了我们和中电科成立一个合资公司,从微软重要切实的迈入中国微软的第一步,我们价值、创新和技术,以及我们在中国20多年扎根的经验,能够很好的连接中美两地的两个市场的互联网技术资源和生态圈,能够为中国的互联网生态贡献我们的力量。举个例子,我们微软的创新加速器,去年8月份我们办了6期,我们已经孵化了104家成功企业现在估值是240亿左右。新经济很多创新的行业,在一些中小企业我们看到它们在非常茁壮的成长。这部分是整个中国我们都觉得悲观的时候,我觉得是更有希望和更有力量的。

今天中国最热门的两个词,创新和创业,对于双创来说,科技创新是最好的创新,也是使我们走得更稳、更快和飞得更高的手段。这里我个人的见解,从现在看未来,下面这几个趋势是我们非常看好的,从科技创新真正和我们的生活、经济、商业和传统制造业相结合,包括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从虚拟到现实。

首先,移动计算我没有2015的数据,2014年年底我们中国大概有6.5网民,其中5.4亿是移动用户,这个数字毫无疑问是全球第一,是美国的2倍多。中国肯定是全球最大的一个移动终端市场,在刚刚过去的双11,拿天猫来看,天猫淘宝仅用1分28秒就创造了一个历史,就是在移动端交易超过了10亿,天猫、淘宝这一天912亿人民币的成交额当中,有68%来自于移动端交易。所以我个人是非常看好移动端,尤其是当它用移动互联的技术用于交易。

第二件事情是云,或者智能云,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资料、生产资料在管理、查询、交易、计算上的能力用在云上面,不管是一个公有云,还是一个公有云加私有云的混合云,这一块有效的降低企业在IT资源的投入,在你的运维能力上的一个付出,不光是精力的或者财力,能够让你更专注你的主业和核心竞争力,这一块我觉得是中国和全球的趋势,特别适合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微软在中国是第一家国际企业,把我们的公有云引到中国,通过我们本地的合作伙伴世纪互联来运营和交互,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创造了超过5万家在Azure公有云的企业用户,以及35000家在Office 365,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型,我们的收入比例很大是往新兴创新上的技术和产品转移。我们在刚刚的中美经济论坛上宣布了和小米的合作,用微软的公有云助力小米的云计算,让超过1亿的小米的手机用户进行实时的在线数据备份和和存储服务。我相信这也是一个例子,怎么样助力中国的创新性企业走向国际化。

第三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未来5到10年会非常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经济、商业,人工智能覆盖了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很多方面,包括语音,包括图象处理,比如说很多感官方面的一些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社交媒体上有一对人工智能的姐妹花,小娜和小冰,这两个我都很喜欢,小娜是一个个人助手,可以帮你很好的理解你,善解人意,很好的执行你的指令,而小冰是一个知心小妹妹,可以陪你聊天,我们在中国有超过4千万个小冰的用户,我们平均算过,单次对话可以超过23轮,当然我们开始也是傻乎乎的从奶茶妹的问题开始问起。我们不断通过大数据进行机器学习,不断的进行改进。

第四,从虚拟到现实,去年9月份以后,我们有一个黑科技,全息眼镜,不管是VR还是AR,我放一个小视频,这是习大大去年9月份的时候在微软看到的。(视频)

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我们很多已知的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等,正在运用,而更多的一个黑科技在向我们走向,今天它们可能是虚拟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但是这些黑科技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而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将很大的加速这一流程。刚才也看到未来的生活,未来的体育,我不知道能不能用这些技术帮中国队进一次世界杯。

中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和传统经济体系在转型到一个信息时代、一个信息经济的过程中,这里面我们也经历了很多的迷茫和成长的烦恼。刚才孙总讲了互联网+、+互联网,我不再重复了,但我的理解,互联网+其实是谋略,它更希望的是用互联网技术去对接配置、迭代甚至取代传统的或者现有的一些生活或者商业模式,从这点来说,它希望去做乘法,刚才讲了很多O2O,虽然乘法的准确率不一定那么高,但毕竟这是一条通路。另外+互联网我们更多是从传统的行业,不管是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商业、教育业,更多是怎么样用互联网的技术更优化现在的要素,更多是做加法。做加法这个效率虽然没有那么的激动人心,但是在一个有序的能够增效的过程。所以这两点,从互联网+到+互联网都重要,我们可以和而不同,不同而和。在这个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更为渴望,在过去的十几年、二十几年,我们复旦管院培养的学习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面向未来我们更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关于特质我这里不详细讲了。

最后回到今天的主题,大时代,大未来。这是最坏的时代,听完哈博士的精彩分享,我觉得我很难用最坏,可能还有更坏的时代。但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当我们自强不息,却不得不吸在帝都、魔都的PM2.5的时候,我们也在彷徨,这到底是成长的烦恼,还是中国的拐点真的已经来到。但我们已经去到深圳的华强北去看那些智能硬件的加速器,看那些无人机的时候,当我们在陆家嘴看到高楼如织、人潮汹涌的时候,当我们到北京的中关村品尝创业咖啡的时候,我们又觉得激情满怀。事务有两点,重点能转换,转换靠条件,2016已经来了,这是我们要把握条件,创造机会的一年。看到这么多复旦热情的学子和校友们,我更坚定了,我们毕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变革中的中国,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要去选择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创新的思潮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了,我们要相信去热爱这个国家,不管资产配置是怎么样,深爱这个时代,相信梦想的力量。

最后借用肯尼迪的一句话,火炬已经传递到新一代人的手里,未来属于我们,更将属于你们,属于有才华、有梦想、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不懈努力的人们,最后给大家拜一个早年,谢谢大家。

余音:谢谢。刚才在各位讲互联网+和中国未来发展途径的过程中,我又收到了很多提问卡。现在还有提问卡在向我们这边飞来。我先抛砖引玉,请教各位几个问题。首先请教陈教授,因为我们刚才讲到大数据,每个时代,企业都要有自己的特质,有自己的能力,大数据时代,恐怕这个企业的领导者不单单要有智商,要有情商,可能还要有数商,包括对数据全方位的运用,正好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也和十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做了访谈,有证券公司,有银行,银行有大型商业银行,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有城商行,性质各有不同,也有股权交易所,大家都提到了互联网+,也都提到了怎么样充分利用大数据,有太多人讲要互联网+,准备砸很多钱进去,我们真正用的时候,特别是运用大数据的时候,有哪些陷阱吗?

陈宇新:谢谢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大的陷阱就是期望值太高,在国外的经验,比如美国也做过统计,用大数据的企业和不用大数据的相比,利润高了6%。这实际上是非常可观的,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家,有时候因为媒体的宣传,觉得这个太好了,用了大数据可能有20%、30%甚至更高的回报,其实并不是这样。但是如果你坚持每年都比别人高6%,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余音:我们在用的时候,要养成哪些关键的能力才能用好大数据?

陈宇新:关键能力就是逻辑的思维能力,刚才孙总也讲到,大数据很多时候不是因果关系,只是相关性,甚至很多时候是看似相关实际无关的东西,这是逻辑思考和科学思维的能力,这也是中国传统比较欠缺的一块,古希腊的贵族首先是学几何学的,而我们是学习礼仪,所以大数据时代我们要学会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余音:想问一下孙总,如果不是商业秘密,能不能透露一下大数据给苏宁云商带来的利润是多少个点?

孙为民:大数据运用在我们公司做了不少了,包括陈教授和复旦的几位老师,跟我们公司的IT团队专门搞大数据的部门都在合作,有很多不错的成果,他们前几天我讲,有些还不宜发表,确实牵涉到一些企业商业上暂时的一些利益问题。现在从大数据运用是不同层面的东西,我们现在更多是用大数据从商品和顾客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不同的顾客行为模型,通过商品数据的把握,对我们的供应链进行一些指导,主要现在是在这个方面。但是其实这个大数据的课题是可延展的非常多,我们现在只是进行的是初级阶段。

余音: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说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给客户画脸谱,应该是属于你刚才说的小数据的部分。

孙为民:还是大数据层面的东西,因为现在互联网上要想获得小数据的东西,还不是特别容易,实际上数据本身是一个消费者的隐私问题,如果说单纯在互联网上的关系,很多人都不太愿意把更多的数据透露出来,所以更多的我们在数据的相关关系,还是从商品的维度来做的,还不是真正从消费者个人。

余音:刚刚2015年支付宝也发布了它的一些大数据,其实它对于很多使用者的行为习惯,相当于用了数据公布给大家,甚至告诉你今年黄焖鸡米饭成了国民料理。苏宁云商和阿里巴巴也有一个全民战略合作,是不是接下来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合作?

孙为民:这方面大家会进行一些业务的合作和交流,因为首先它是我的投资者,我是它的投资,首先是一种投资的关系。但是涉及到大数据方面,实际上还是有各自的界限的。因为这里不是你两个企业的问题,这里牵涉到消费者个人的隐私问题。

余音:2015年的时候苏宁云商是一个互联网的地区年,发展也很快,当时提出三级裂变,2016年苏宁云商大概的方向能不能给我们大概说一下?

孙为民:2014年我们整个模型已经成型了,2015年在整个宏观形势不太快的情况下,我们的全渠道是20%多的递增,还算行业里比较快的,我们线上的也在80%多的递增,也还可以。到2016年以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个东西,但这个也不是我们最大的压力。我觉得我们在2016年的做法,就是我们自身互联网的能力有没有转换成社会的应用,这个可能是衡量我们在2016年发展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标。从企业简单能力的提升到一个能力的社会化释放,这是我们在今后一个重要的标志。

余音:苏宁云商的转型是6年,对于转型,秦朔老师转型一年不到的时间,也特别想看看传统媒体到到新媒体人的转型,您的朋友圈做了很多企业的访谈,他们怎么和您聊他们的转型和他们的互联网+?您怎么看待他们的转型?

秦朔:我自己因为才刚刚转型时间比较短,加上我现在在倒时差,头比较昏。我自己也转型到互联网,而且也已经下定决心,对于我未来肯定移动端、全媒体、原创、高品质,绝对不会再做那种传统的介质了,至少我三年之内就专心的当好这个“农民”。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应该是在移动互联网上,让你可以最快速的找到你的用户,真实的用户。而且能够最快的得到反馈。我认为人非生而知之,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人都差不多的,无非就是谁勤奋一点。差别在哪里?差别在于你是不是能够被别人不断的挑战、反馈、教育。比如我当过一个公司的独立董事,就是万得资讯,其实它当年中国搞终端的人很多,现在结果它在这个行业里一骑绝尘,谁也赶不上。像我们一财起码都是高大上的,985毕业的,它那里很多都是中专生。他搞了十年,被无数的人骂,无数人挑剔,最后让无数人慢慢按照这些人的要求改出来了,之后无数人再也不愿意离开他了。比如说一个基金经理,公司老板说我今年要控制成本给你改,你给我换一个。他说你去换,我不做交易了,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所以这个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的好和不好,本质上是由你所得到的互动,有多少互动,有多少响应,有多少对你的意见,这是生产内容最本质的东西,而不是你自己牛不牛。现在对我来讲,我认为在移动端内容生产相对于传统内容生产最大的不同是,你写的东西,马上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写,无数人的意见积累了以后,你慢慢会找到感觉,就算我现在找不到,我再笨,我再搞几个月总能找到一点。所以这个问题是最最根本的。你只要能够当学生,只要能够被人家教育,你就能够有提高的可能性,最怕就是,像现在很多的传统机构和传统企业,根本就没有被用户检验过,它自我感觉还很好,我这个行,是你们不识货,这个就失去了能够改进的可能性。

余音:反馈要非常及时,秦朔老师,您现在每天在微信后台跟大家的反馈和互动花多少时间?

秦朔:我现在确实比较惭愧,我是每天上午10点钟到11点来看反馈,但是现在经常出差,看不了,但是我找了实习生,凡是骂我的,把这些给我就行了。当然不是所有反馈我都要听,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也不可能像有些人那样老是讲段子,但是你每天必须要听听骂你的,认为你不行的。你自己发现很多东西是搞不清楚的,作为供应方,其实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确定的。比如我在纽约这次很快写了一篇海尔,点击过5万了,我也想不清楚为什么过5万,可能标题好一点,老兵永远年轻,因为从未退出舞台,是因为很励志?我前面花很多时间写的一些,点击也不行。有很多不可知论,所以你必须要知道反馈,否则不知道往何处走。

余音:这些的确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很大的差异,我做完的节目,当然我们现在也会用一些新媒体的手段,有听众给你回复,但是跟这种新媒体完全直接的互动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说到新媒体,我想问一下徐辉先生,刚才他提到了小冰,如果大家还关注传统媒体的话,大家知道小冰其实是我的同事,是我们SMG的同事,是东方卫视看东方的见习主播,每天它会给我们报天气预报,所以很多同事说,将来有一天是不是我们真要坐在那,或者我们要自己写新闻稿,所以我们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微软是一头大象,2015年的时候,微软的动作特别多,有人说你们有点像一个新兴企业一样,也在转型,2016年对于在中国的转型有哪些方向?

徐辉:谢谢,首先我想说我们的主播永远不会退休,因为我觉得刚才谈了很多,我先插播一下,大数据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我觉得科技创新是为人类更好的生活或者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来助力的,但是人工智能再怎么智能,互联网+再怎么+,它取代不了人类的智慧,它只能是一个辅助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大数据也好,我们应该用一个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它,但是不应该过于神话。你的期望值越高,也许这个期望就不是那么的切合实际,所以真正的智慧,尤其是中国怎么能走出L也好,或者怎么也好,这个人工智能帮不了忙,只有人类加机器才能成为真正的超人。所以主播不会退休。第二,谈谈微软的一些创新,首先我们看最简单的例子,市场告诉我们反馈是什么,微软的股票在20几块到30块之间盘旋了很久,今年年初冲到了56块,大概翻了一倍。我们还是要紧扣着这个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我们本质上还是一家科技公司,通过科技创新,能够去助力个人消费者、企业、政府,帮助他们实现业务价值或者更美好的生活。举个例子,微软原来给人感觉很严肃,我们有一个应用API,How old are you,大家可以拍一张照片,把这个照片放到网站上,就能够通过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很快的猜测你的年龄,这个好像只是一个技术应用,但是你再想一想看,我来之前本来想拍一张的,实际上一直没有预测出来我希望的年龄,它实际上是拿一个机器系统科技预测的年龄和你心里已知的实际年龄的比对,它某种程度让你有一种笑一笑或者锻炼,某种程度是在影响你,去过一种更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创新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够进入到这个领域。另外一个,大数据当然有很多应用,两个极端我会去看未来的一些创新能帮助我们的两头。一个是怎么用大数据来做精准分析判断,能够做到快速决策,甚至做到实时决策,因为你要做到实时决策,就不仅是大数据,你必须和你的业务逻辑和决策逻辑很好的紧耦合的全数据展现,而且能够做到实时的分析。第二,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堵漏,我们现在大数据被太神话了,其实在数据上堵漏就是数据上面的,尤其是上云以后,你的安全性,除了智能以外,除了快以外,你的安全性怎么保障,如果你做一个价值转型的话,这两块都要。因为我们在运营一个商业,风险和收益应该一个很好的平衡。

余音:微软有点从软到硬,到设备的出现,但是也是一个从硬到软的过程,过去我们就是提出技术,但是现在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也是从硬的技术到软的服务,甚至是一个软实力的过程,从软到硬,再从硬到软,这样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企业自身转型的方向。我的砖抛完了,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给陈教授的,为何中国的移动支付,比如像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发展特别迅速,主要是跟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移动支付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作用表现在哪些地方?

陈宇新:移动支付一个非常大的作用,一个是提高效率,另外中国在信用消费或者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是比较缺乏的,移动支付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因为以前在国外,比如说支票、信用卡等等,信用卡可以有很多信用的消费,在中国这些东西因为缺乏,移动更好是跳跃式的比较,特别是进入农村地区或者三四线城市,一些金融基础设施没那么发达的地方,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余音:今年支付宝的大数据当中有一个让我非常惊讶的数据,移动支付最前面的五个支付,西藏、贵州、云南这些我们传统当中认为不是非常发达的省份,并没有出现在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这是让我很震惊的数据。

陈宇新:这个非常正常,很多时候普惠金融的创新,比如在国外非洲地区,就通过移动创新,正好是填补了一个真空。

余音:接下来的问题问一下徐辉先生,谈到互联网+,目前BAT还在占领主要的流量入口,O2O企业集体倒下,互联网创新出路在哪里?

徐辉:正如我刚才讲的,最好的还是不同而和,和而不同,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企业的出路是它真正能够和业务的价值相结合,而不是和流量数据相结合。其实就像刚才谈到,不管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或者到一个技术的应用,其实有时候稍微冷静一下,不是坏事。我过去三个月去了美国两次,比较去年这个时候或者再晚一点的时候,中国创新创业的市场或者投资市场和美国来看,我看到这个趋势是一样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其实更多的是创新,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一些创新在回归常态。同样投资市场也在回归常态,如果这样来说,我觉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企业,能够真的带来一个和商业价值和人民生活的价值相结合,并且能够持续对投资者有一些回报,我觉得这个会走得更远。BAT也在转型变革,我们如果回到十年前,从现在看过去,这十年是一个BAT的时代,BAT代表着用互联网高速迭代的方法去抢占和垄断资源,百度最早是从搜索开始,阿里巴巴是从电商,也赶上非常好的时机,互联网技术从门户到游戏再到电商的角度,T代表着社交媒体,更好能够符合这样的趋势。如果往未来看,从未来看现在,我相信BAT或者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自己也会调整方向和转型,过去一年里的三大和四小,还有并购,也代表了这些方面。另外一个,从BAT到UAT,Uber、Airbnb和特斯拉,这更多是用共享资源配置和结合现在的传统模式,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余音:下一个问题是问孙为民先生的,苏宁目前的发展方向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今后是不是会发展成为几乎包罗万象的,像阿里那样,很快医疗、金融、物流等多业态的帝国?

孙为民:我觉得你说无所不包,这当然是大家的想法,但是做任何事情要量力而行,聚焦核心的问题。最近苏宁在几个产业上布局,一个是在电商的平台上,另外是在地产方面,还有在文创,还有在金融等等方面。其实在这些布局中间,我们还是相对聚焦在零售和大服务的平台上。零售和服务更多是以商品为核心,当然商品的内涵多一些了,除了实物商品,也包括虚拟商品,还是我们聚焦更多一点的。

余音:如果是聚焦在某一个方向,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强调打造全产业链,这个全产业链,包括要创造一个新的商业环境,苏宁会不会在这个产业重点发展的地块去发展它的产业链?

孙为民:在大零售和大服务的概念中间,我们这一步已经迈得比较大了,过去我们所做的目标市场差不多是在1万亿到1.2万亿左右的市场,而现在这个市场差不多在30万亿了,从1万亿到30万亿,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所以这个过程中间,我们怎么把它做得更深更透。至于在产业的纵向上的渗透,这个肯定要做的,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就是连接和开放的。我们现在做大数据研究的过程中间,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数据驱动的采购供应,让采购供应能够变得更加超前和有一定的专属性,产业链往上渗透是必然的事情。

余音:这位是在一个快消食品公司工作的听众,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传统零售业应该如何度过寒冬,多久能够回暖?可以达到怎样的程度?

孙为民:你也是做快消和零售的领域,你就不应该有这样前提的假设,说这是一个什么冬天,这是我们最好的时期,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刚才我也听到哈博士讲的问题,我们现在是13亿的人口,这个人口数量不会锐减,现在搞二胎了,二胎以后是不是就马上能够大幅增加?不一定,但是不会导致人口锐减。另外我们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是还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其他占用我们消费的支出,比如说住宅的投资,不再可能会像过去那么多年占那么大的构成比例,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消费实际上是一个黄金时代,所以我觉得首先不应该对我们这个行业东西有一个悲观的看法。但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确实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是来自于多渠道的分流,市场是好的,只不过是谁更好。对于传统的实体零售来讲,我认为大家不要去想,你还会有好日子,实体零售会不会熬过这段时间以后就会有好日子,有关不可能了,因为多渠道并存的时代是永远的,你如果不变革,你的市场会越来越被别人挖掉,不仅仅是那些新兴的野蛮人、电商企业在瓜分你的市场,过去线下的企业,它们在进行变革的时候,他们又会再分流,占领更大的市场。所以出路就在于互联网化,所有的企业都要互联网化,就是实体的零售企业怎么样去互联网化,这个是唯一的出路的问题。其实实体企业互联网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第一,很多平台性的企业,包括像苏宁,我们也需要大量的实体企业到我们这个平台上,这是大家相互的,不是说你现在为了互联网这件事会很愁,有很多人帮你做好了怎么进行转型的问题。第二,我们怎么样立足线下,嫁接互联网的应用,在线下的空间里实现互联网的运营,让你的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店面的效率达到更大的提升,这样来面对问题更好一些。

余音:信心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射雕》里面周伯通教郭靖的左右互搏,是两个手一起对外,让我们武功的实力更强,方式就是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方圆之间改变自己和自己的商业环境。下面的问题是问秦朔老师,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型也有一个很痛苦的倒时差的问题。刚才您的演讲当中提到了人的问题,但其实现在有很多互联网的问题,当互联网技术被利用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边界性的问题,特别想问一下您对快播案的看法。

秦朔:刚才问孙总的时候,孙总为什么一直强调对人画像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的隐私,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没有经过我们的许可,把我们的隐私都拿走,然后交叉印证,给每个人画像,我们许可了吗?类似这样的问题就会回到很根本性的问题,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如何保证的问题。我们现在因为叫互联网+,因为把这种互联网公司都神圣化,导致了似乎在这方面都可以没有底线,等等等等,我觉得这是很值得现在去思考的。而我们也看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有一个特点,现在很多人跟董明珠这样的人打赌,董明珠成为很多人的笑柄,认为她思想很落后。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一个能够像格力那样走向全球?特别是你有什么样的应用可以在全球应用呢?回过头你要去反思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能用到全球呢?这里肯定有文化的问题,肯定有法律的问题,肯定有你现在在中国习惯于跑马圈地,到处可以做,到国外就不能这么做的问题。因为你在中国,因为我们有政府的支持,我们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你到国外呢?比如你竞争百度到日本,你的竞争对手是谷歌,阿里在美国也遇到很多问题,因为你要遇到亚马逊,会遇到很多问题。包括腾讯,微信是非常好的一个产品,我认为微信怎么夸奖都不过分,但是你出了国门以后,在东南亚有一些国家还可以,但是到了欧美,原来寄希望的国际化走不通了。为什么涉及到文化和内容有关系的东西在国外搞不定?反而那些标准化的空调、洗衣机也很牛,包括海尔也收了GE,这些我们要反过来思考的。反正我准备给中国互联网一代企业家写一篇文章,礼拜一就会出来。

余音: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只有情怀,您的公众号秦朔朋友圈是否会进行商业尝试,如果会,会用什么样的形式,是不是会效仿吴晓波、罗振宇这样的营销?

秦朔:任何人最后的模式,就是他自己觉得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而这个东西也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因为你的基因已经决定了。比如我到47岁才创业,觉醒太晚了,这个时候创业的我就不希望犯一些很大的错误,你不想犯很大的错误怎么办呢?什么是你自己最擅长的,我毕竟做了25年的媒体工作,一刻也没间断过读书、做学问,我就把这个发挥出来。我为什么不敢搞电商,我上线的第一个礼拜,就有中国知名的白酒找到我,孙老师他们都是这种斯斯文文的,我现在对他们卖白酒了,品牌联想就比对了。所以第一、第二年绝不搞电商。社群经济我也要慎重,再加上我也一开始没有引资,规模很小,就只能把事做得很少。我现在做一件事,我去采访、思考和报道,我把这个事弄好就可以了,毕竟还是有一些人喜欢,我们现在干什么事都想做得越大越好,什么事都想者做大,你干吗不想着自己得舒舒服服呢?为什么不想着自己做得呢?干吗不想着把这个事做好呢?我觉得苹果的价值观很有意思,苹果的价值观偏偏不是大,苹果痛恨一切的大,苹果的价值观就是做到最好,苹果进入任何市场,先问自己我有没有技术能够真正把这个市场做好。以我们现在先想一个大,大了以后驾驭不了,就会失控。偏离价值观因为非要大,最后边界不清楚,到处冲,到处打,O2O就是这个情况,李彦宏砸了200亿收糯米,为什么要有这种赌博心态呢?你擅长不擅长O2O呢?你有没有强大的运营能力,你为什么不能发扬你自己最擅长的跟搜索相关的东西呢?这个你一定可以做好,这个就是在比大,我不能掉队,他冲我也得冲,到处撕杀,这个可能不是很好的方法。

余音:非常感谢秦朔老师给我们特别坦诚的回复,很关键的就是要做自己擅长的。谢谢四位给我们的精彩解读。对于2015年的回顾,如果扣着我们今天的主题,对2015年的回顾,一个字就是互联网的联,强强联合也好,万物互联也好,同时也开启了非常精彩的联着2016年。接着下有请四位很简单的三个一,一个是2016年的年度关键词,一个是分享自己的一个新年愿望,还有是为听众送出我们的新年祝福。

陈宇新:我今天早上正好跟别人聊这个事,我对2016年是两个汉字,一个是享,中国老祖宗非常聪明,享是得到用户的体验,又是分享、共享,所以大家不要想到结果,在困难的时候可能更加注重要享受这个过程。第二个字是信,我们要相信未来,另外要建立一种信任,中国非常缺的就是信任,信息、信任,最后建立一种信仰。我希望在2017年的时候,大家会更多的谈论春天,不要谈论冬天。

孙为民: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表达对2016年或者更长远的看法,我觉得是优,现在大家都在讲创业、创新,刚刚秦总的观点我也很同意,但是别想着去创新,关键是想着创优,其实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的发展,总的来说,比如说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这20多年干了很多坏事,现在在开始干一些好事,但是还有很多好事没干成,为什么干了很多坏事没干成好事呢?事实上不是按照这种做优的方式去做的,任何事情最终还是要回到中国梦,老百姓想的东西,一开始可能是讨便宜,最终还是想一些更能够满足生活品质,满足更好的追求的东西,这个可能也到了节点了,创新比不上创优。如果说有什么希望,创业是现在很多人的梦想,大家都在想着创业,其实在创业的过程中,这些年在中国,包括哈博士讲的很多问题,中国有一个现象,都是钱多惹的祸。90年代的时候我们叫下海,那时候都是自己白手起家,都是用自己的钱做事情,现在一讲创业,那都是拿别人的钱,第一轮天使,再帮你套VC,就这样去玩了,你说他是创业吗?好像不是在创业,都是在创几轮几轮的钱。也正是因为这样,其实中国出了很多的企业,但是也倒下了很多的企业,最后说下来就没给人们留下敢梦的东西。回过头来看美国的一些创业企业,我觉得学习一下他们的精神,他们也烧了很多的钱,比如说特斯拉,比如说火箭回收,他也砸了不少的钱,但是他还是有一种情怀的,想来想去,我还是比较推崇爱因斯坦讲的一句话,一个人还是要心地善良,第二,头脑聪明,有这两样干事就一定会干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