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Schwartz等人提出了背接触的概念,之后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人们研发出了指交叉式的IBC太阳电池,最初此类电池主要应用于聚光系统。
1984年,Swanson等人报道了与IBC类似的点接触(Point Contact Cell, PCC)太阳电池,并在88倍聚光系统下得到19.7%的转换效率,与正常IBC电池相比,工艺过程更为复杂,不易大规模推广。
第二年,Verlinden等人在标准光照下,制备出效率21%的IBC太阳电池。1997年,SunPower公司和斯坦福大学开发的IBC电池,在1个光照下得到23.2%的转换效率。2004年,SunPower公司采用点接触和丝网印刷技术研发出第一代大面积(149cm2)的IBC电池A-300,电池效率为21.5%。
2007年,SunPower公司经过对原有A-300 IBC电池工艺的优化和改进,研发出可量产的平均效率22.4%的第二代IBC电池。2014年,SunPower公司在n型CZ
硅片
上制备的第三代IBC太阳电池,最高效率达到25.2%。
目前在IBC电池的研究基础上,人们也在尝试将IBC电池与其它电池相融合的研发思路,如HBC(Heterojunction Back Contact)电池是将HIT异质结电池与IBC相结合的结构,在2017年已经报道出了26.6%的电池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