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2021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达到12.2万辆,而2020年销量仅有5.6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16.6%。其中新能源微面占比最大,达到50.6%,单月最高份额更是高达68.3%。当人们都认为新能源微面市场会在2022年继续大有作为的时候,市场的反馈真实而又意外。

进入2022年,1~6月份,新能源微面市场同比增幅虽有波动,但依然有高位支撑,6月份同比增长117.1%、3月份同比增长103.6%等;但下半年以来,增速明显放缓,且一直持续相对低速增长, 10月份,新能源微面销量0.58万辆, 首次出现同比下滑(-50.1%) ,1-10月累计同比增速仅为29.9%,相对2021年的116.6%,可谓震荡式趋缓

图片1.jpg

新能源微面市场为何出现如此变化? 电车资源行业研究院 一直关注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各细分领域的销量分析及格局变化,并定期输出 《新能源货车市场数据分析报告》 。针对新能源微面市场的变化原因,电车资源行业研究院给出如下判断:

导致新能源微面市场震荡式增速下行的核心原因是 中面车型销量的爆发、中面蚕食微面市场 电车资源行业研究院 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新能源中面市场同比增速持续高位增长,单月销量节节攀升,由5月份2053辆持续增长至10月份6651辆,同比增速屡创新高,至高可达9月份的507.4%。在新能源源物流车市场的份额占比,10月份首超新能源微面市场,达到34.3%(新能源微面市场占比30.1%),1~10月累计份额同比增加13.1%,而新能源微面市场占比同比减少13.2%,由此可见,新能源中面市场对微面市场的蚕食严重。

图片2.jpg

造成相互蚕食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中面新车型的性价比优势 ,如开瑞江豚,货箱体积达6.6个方,比一般微面多出2个方左右,售价高不到2万元,单车运营收入的增加可较快弥补购置成本增加部分,终端接受度高,性价比优势明显;

二是竞争区域过度集中 ,新能源微面市场近四成销量集中于广东一省,同时广东也是新能源中面市场的最大销售区域,相同区域直面竞争,此消彼长;

三是新能源中面优势区域的强势反扑 ,广东、江苏和上海是2021年新能源中面市场的销量TOP3区域,2022年1~10月累计,江苏和上海分别为新能源中面市场贡献了4385辆和2011辆的增量,同时该区域新能源微面销量同比减少17.5%、70.6%。

图片3.jpg

难道新能源微面市场会一直受中面挤压,低速增长么? 电车资源行业研究院 认为,新能源微面市场一直以来是路权、补贴等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得以领先于其他细分领域快速发展,享受着市场发展和政策红利,便形成了一定惯性思维,不管是产品创新还是市场开拓方面,都是在被动跟随市场发展,而没有主动思考市场规律,提前布局产品及渠道建设。

新能源微面市场要回归高速发展,抑制住新能源中面蚕食, 首先应该从产品入手 。新能源微面车型目前依然油改电为主,燃油车平台固有包袱重,新能源特性发挥不全面,成本控制能力弱。作为生产厂商,要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正向开发纯电平台产品,降低成本,在售价上与中面形成明显区隔;在产品本身方面,加强车辆应用场景研究,开发更适应终端需求的功能配置;

新能源微面要关注下沉市场开发 ,本身新能源微面车型价格的优势,在低级别地区更有吸引力,国家及地方都在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加速了新能源汽车下沉的步伐,而且下沉市场货运量相对小,对大货箱的需求程度相对低,新能源微面车型契合度相对高一些;

目前微面市场并未形成稳定格局,不论是车型角度还是销售区域角度,都有大变革的潜在因素存在,快速增量市场的可能性随时发生,参照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过程,爆发和消失总在不断上演。

电车资源行业研究院计划于近期开展 “新能源物流车运营满意度调查” 活动,将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新能源车辆在终端实际运营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主流车型的运营满意度、故障率、购买推荐值等,欢迎有兴趣的行业朋友与我们联系,获取更多内容或提出调研需求。

文章尾图.jpg

展开余下全文
在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