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每一次家访
都哭得泪流满面
有的人舍得贷款供儿子读书
女儿才只有十几岁
直接就给嫁出去了……
2002年,一个迫切的念头
在张桂梅心头油然而起:
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
当时,张桂梅已经45岁了
却像“发了疯似的”想要建学校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张桂梅“乞讨”了整整五年
只筹到一万块
2007年,张桂梅当选十七大代表
在北京、在人民大会堂
她面对记者的镜头
说出了自己想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想法
在全社会关注下
丽江市和华坪县各出资100万元
华坪女子高中终于进入建设阶段
校长“张桂梅”
“我们六个党员把阵地给丢了,
我们算什么党员?”
2008年9月1日
围墙没有、食堂没有
厕所没有,啥都没有
就孤零零一栋教学楼的华坪女中
迎来了第一批女生
和包含张桂梅在内的17位教职工
张桂梅坚定地要求:
三年后,
让她们全部考上大学
而且要努力上一本二本!
很多老师们说:
“校长,我们尽力就好了!”
张桂梅听了立马黑了脸:
“不行,她们只是混个高中毕业证
办女高就失去了意义”
条件差、待遇低、管理严苛
半年时间老师离职了9位
眼看着学校已经办不下去
张桂梅在整理老师档案
准备把学校移交给政府时
她突然发现:
留下的八个老师有六个党员
她一屁股从凳子上就坐在了地上
顿时哭得泪流满面:
“在抗日战争时期
只要阵地上有一个党员
他都不会让阵地丢失的
我们六个党员把阵地给丢了
我们算什么党员?”
张桂梅重新振作起来
她对老师们说:我们重新宣誓!
来不及买党旗
他们就在学校二楼画了一面党旗
把誓词写在上面
重温入党誓词时
张桂梅说一句老师们说一句
当说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时候
还没说完
大家再也说不下去了
张桂梅哭了
后边的声音也全是哭声
……
在6名党员激动的泪水中
张桂梅找到了办好女高的思路
从那天开始
她带着老师和学生们一起
学《党章》、看《焦裕禄》
讲革命英雄故事
唱《英雄赞歌》《红梅赞》
……
从那天之后
张桂梅、老师们、学生们
全都拼了!
无论有课没课
老师全天都得在校
每天跟学生们在一起
整整三年过去了
到了放榜那一天
老师和孩子们看着成绩
抱在一起哇哇大哭
华坪女高第一届参加高考的96名学生
全部考上大学!
妈妈“张桂梅”
“我希望她们把我忘掉”
在华坪女高成立的13年里
女生宿舍里有一张床铺属于张桂梅
她像妈妈一样和女学生们
吃在一起,住在一起
每天早上五点多
宿舍楼就会响起她的声音:
“起床咯,姑娘!”
每天忙到快深夜1点
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
和衣躺下入睡
……
2018年的高考前夕
张桂梅在学校里晕倒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
她醒来说的第一句话
是对来看望她的县领导说:
“请你帮我这个忙
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提前预支给我
我走了以后就火化扔金沙江里
这些钱要都用在孩子们的身上
我才放心”
从送别第一届学生开始
张桂梅不让孩子们来看她
她希望孩子们不要想着她
应该把她忘掉
她一个人躲在楼上
从玻璃往外看着孩子们
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希望多看她们一眼
又希望她们能远走高飞……”
去年,有两个女孩子到西藏当兵
当她们告诉张校长这个消息的时候,
张桂梅因为舍不得而掉泪
反倒是孩子们安慰她:
“您告诉过我们
祖国哪里需要
我们就上哪里去!”
听到孩子们的话
张桂梅瞬间哭成了泪人
张桂梅送出大山的女孩们
早已经长大成人
她们,开始学着张妈妈的样子
努力地工作,回报这个社会
周云丽,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
毅然决然回到人生的起点
成为华坪女高的一位老师!
▼
陈法羽,考上警校
现在是永胜县的一名人民警察!
▼
苏敏
现在是一名医生!
▼
周云翠
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
▼
看看眼前这一张张青春自信的面孔
谁还能想到
十多年前
她们曾经都是有可能辍学的
山区女孩儿!
张桂梅所有的努力
所有的愿望就是希望她们有出息
能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她说:
“看到她们现在这么好
我就想
不管我付出的是什么
我都觉值得”
她是女儿“张桂梅”
犯下了不可饶恕、
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错误
对于张桂梅来说
女高的孩子们就是她的一切!
然而,无儿无女、孑然一身的她
并非没有亲人
对于自己至亲的父母兄姊
她曾经留给了他们太多的不理解
太多的无法弥补的遗憾
……
在《朗读者》节目中
张桂梅第一次谈起了自己在亲情上
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错误
哥哥和姐姐离世前
她都没有到场
有一年,张桂梅刚好正在北京
姐姐从老家打来了电话说:
“哥哥快不行了
一直在病房里喊着你的名字
你能不能回来一趟?”
北京到哈尔滨并不远
可张桂梅当时正等着要见一个企业家
希望他能为女高支持一些资金
她就跟我姐姐说:
“我把这个事情办完了我就回去!”
结果,等她再打电话给家里
家人说:
“不用回,已经火化了……”
回忆起这段往事
64岁的张桂梅顿时泪流满面:
“我妈48岁才生我
我爸都已经53岁了
我们兄弟姐妹六个
我是最小的,全家都非常宠我
我妈的坟我只去过一次
我爸的坟我去过两次
家里也不太理解
家里以为我被荣誉弄疯掉了
拿起来没完,拿出瘾来了
我并不想要这些荣誉
我只是想让山里的孩子
多能走出去一个”
在节目最后
张桂梅朗读了她自己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录了2005年10月
她离开家32年后
第一次回到家乡
与亲人们相见的情景
……
车子驶进条小巷,
有一个人被搀扶着慢慢地走了出来,
声音长长地颤抖着在喊
“小五啊,你不认识我了?
我是姐姐呀。”
我们互相看看,
仿佛时间已经凝固了,
我努力把他们还原到三十年前的模样,
可怎么也对不上。
我们放声哭喊着、拥抱着,
他们喊着我的奶名。
这奶名,
三十多年没有人叫了,
听起来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馨。
大姐哭着说:
你心里真的没有俺们,
我都75岁了,
你二姐69岁……
恍惚中,我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哥哥用扁担一头挑着我,
另一头是大姐的二姑娘,
满地转,满地跑,
可现在我面前的哥哥,
却是一个小老头……
这天,我们去上坟,
我踏着那厚厚的白雪,
仿佛回到了童年,
就像跟在爸爸的后面,
把雪踩得吱吱地响,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又站在了这里,
这些年来,我几乎把他们忘记了,
眼前出现他们模糊的身影,
眼光中,我似乎听见爸爸在讲
“你是爸爸的好女儿,
爸爸妈妈不生你的气,
你忙你的吧。”
这就是张桂梅
从永失挚爱的妻子
到一心铺在孩子身上的老师
从亲情上亏欠太多的女儿、妹妹
再到托举起近2000名山区女生命运的
张校长、张妈妈
……
她用这一副身患重疾
瘦小孱弱的躯体
用使不完、用不尽的力气和勇气
用一直向前
一步都不肯后退的执著
照亮了山区女孩的人生
斩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今天,64岁的张桂梅
并没有停下脚步
她仍然每天5点起床
晚上12点半睡
拿着小喇叭喊着:
“孩子们,起床”
她说:“
只要我在这一天
我有一口气,我都会是这样的
我想让孩子们知道
你的校长就是这样的
你出去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相信,我
能战斗到生命的
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