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注册
登录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狂野的投影仪
·
将3dmax修改命令添加至修改器快捷面板的步 ...
·
1 月前
·
千年单身的柚子
·
百度陆奇:亚马逊Alexa让同行“大跌眼镜” ...
·
2 月前
·
火星上的冲锋衣
·
揭秘:千亿童星培训市场,火爆背后的“潜规则” ...
·
3 月前
·
温柔的电梯
·
“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北京大学201 ...
·
3 月前
·
还单身的松鼠
·
船长的资料室 - 掌阅iReader ...
·
3 月前
·
link管理
›
临证验案 - 承德高慧-中医妇科工作室 -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https://www.cyfy.cn/lists/72.html
高大的白开水
7 月前
病史:患者
13
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不规律,服用中药后月经周期尚规则,
2009
年
3
月
3
日月经来潮后淋漓至今未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夹血块,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B
超提示:子宫双卵巢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功血
中医诊断:崩漏(肾气虚证)。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山茱萸
15g
,山药
15g
,杜仲炭
15g
,桑寄生
10g
,川断
10g
,女贞子
10g
,旱莲草
10g
,熟地
10g
,黄芪
10g
,党参
10g
,白术
10g
,升麻炭
10g
,血余炭
15g
,茜草炭
10g
,仙鹤草
15g
,白芨
15g
,三七
5g
,炙甘草
10g
。
共
7
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
2009
年
5
月
26
日。自诉血量明显减少,腰酸减轻。继续守方治疗,三天后血止。
按:患者肾气未盛,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且淋漓不尽,色淡红,质清稀,夹血块,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均为肾气虚证。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三七散瘀止血;白芨、仙鹤草、血余炭、茜草炭、升麻炭收敛止血;川断、女贞子、桑寄生、杜仲炭补肝肾、调血脉;黄芪、白术、党参、炙甘草补气摄血。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固冲止血之功。
张某,女,
28
岁,已婚。
初诊:
2011
月
5
日
31
。
主诉:未避孕未孕
2
年。
病史:患者婚后
2
年未避孕未孕,丈夫查精液常规未见异常,患者于本院妇科行输卵管通液术提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
B
超提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Lmp:2011-5-5,
今日妇检:外阴皮肤正常,白色分泌物量常,宫颈光滑,双侧附件片状增厚,轻压痛。孕
1
产
0
,人流
1
次,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细。
诊断:不孕症、盆腔炎、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
中医诊断:不孕症(气血瘀阻证)。
治法: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灌肠方:肉桂
20g
,水蛭
10g
,败酱草
10g
,干姜
10g
,薏米
20g
,
红藤
20g
,
虎杖
20g
,地龙
15g
,黄柏
15g
,
丹皮
10g
,赤芍
10g
,乳香
10g
,
九香虫
10g
,
丹参
10g
,
桃仁
10g
,鱼腥草
15g
,板蓝根
10g
,土茯苓
15g
,皂刺
10g
,山甲
10g
。
7
剂,日一剂,水煎灌肠。
口服方:薏米
20g
,
败酱草
10g
,红藤
15g
,
丹参
15g
,
赤芍
15g
,
桃仁
10g
,
双花
15g
,
连翘
15g
,
苍术
15g
,
黄柏
15g
,
土茯苓
15g
,
夏枯草
10g
,
补骨脂
10g
,
山萸
15g
,
川牛膝
15g
,
巴戟天
10g
,
党参
10g
,白术
15g
,王不留行
15g
,
寸云
10g
,
路路通
15g
,
皂刺
10g
,
砂仁
10g
,
7
剂,日一剂,水煎服
。
二诊:
2011-6-7
。正行经不宜灌肠
口服同上。
三诊:
2011-6-14
。患者昨日行通液术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今日
50%
通管
50%
促排卵。方药:薏米
20g
,败酱草
15g
,
红藤
15g
,
丹参
15g
,
赤芍
10g
,
桃仁
10g
,
双花
15g
,
连翘
15g
,
补骨脂
10g
,
山萸
10g
,
寸云
10g
,
巴戟天
10g
,
菟丝子
20g
,
仙灵脾
15g
,
黄精
15g
,
五味子
10g
,柴胡
10g
,
荔枝核
15g
,
当归
10g
,川芎
10g
,
炙甘草
10g
。
7
剂,日一剂,水煎服。
按:对盆腔粘连患者在口服中药中要加强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散癥瘕中药的应用。灌肠药液中也要加强软坚散结、消散癥瘕中药的应用。慢性盆腔炎病程长,长期服药易伤脾胃,用灌肠方法治疗有一定的优势。直肠给药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避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减低对肝脏的损伤,药物经直肠盆腔静脉丛吸收,直达病所,能起到药半功倍的疗效。
方中选用丹参、赤芍、桃仁、当归、败酱草、红藤等活血化瘀,金银花、连翘、土茯苓、黄柏等清热解毒,苍术健脾燥湿,皂刺、山甲等软坚散结,后期加入补肾调冲方补益肝肾,促孕。
韩某某,女,
34
岁。
初诊时间:
2011
年
3
月
15
日。
主诉:阴道流血
1
天余,小腹正中痛
1
天余。
病史:婚后
10
年无小孩,自流
4
次,末次流产
7
年前。末次月经
2011
年
1
月
16
日。妊娠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色淡红,质清稀。或腰酸小腹疼痛,神疲劳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诊断;胎漏,胎动不安(气血虚弱证)。
治法:补肾养血,固肾安胎。
处方:菟丝子
15g
,
川断
15g
,
寄生
15g
,
阿胶
20g
,(烊化)山芋
15g
,
山药
15g
,
杜仲炭
15g
,
女贞子
10g
,
墨旱莲
10g
,
元参
20g
,
生地
10g
,
麦冬
10g
,
补骨脂
10g
,
连翘
15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
炙甘草
10g
,
黄芪
10g
,
白芍
10g
,
血余炭
15g
,
仙鹤草
15g
,
白芨
15g
,
藕节
15g
,
荷叶炭
15g
,
黄芩
10g
,
陈皮
1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1
年
3
月
22
日查房时发现有恶阻症状。
二诊:
2011
年
3
月
23
日。诊查发现出血量减少,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方药:菟丝子
15g
,
川断
15g
,
寄生
15g
,
阿胶
20g
,(烊化)山芋
15g
,
山药
15g
,
杜仲炭
15g
,
女贞子
10g
,
墨旱莲
10g
,
元参
20g
,
生地
10g
,
麦冬
10g
,
补骨脂
10g
,
连翘
15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
炙甘草
10g
,
黄芪
10g
,
白芍
10g
,陈皮
15g
,
茯苓
15g
,
半夏
10g
,
栀子
10g
,
黄芩
10g
。
中成药:滋肾育胎丸
三诊:服用上方,上火症状消失但出现臀部红疖,无出血,无恶阻,无腰酸腹痛。请皮肤科张医生会诊,目前未化脓,静等,可行引流术。方子中添加祛毒排脓化脓肿药。方药:白芷
15g
,
蒲公英
15g
,
紫花地丁
15g
,黄芩
10g
,山芋
15g
,山药
15g
,女贞子
10g
,墨旱莲
10g
,
熟地
20g
,
生地
20g
,
地骨皮
15g
,
仙鹤草
30g
,
白芨
15g
,藕节
15g
,
鱼腥草
15g
,双花
15g
,
连翘
15g
,玄参
20g
,
麦冬
10g
,党参
15g
,
白术
10g
,
炙甘草
15g
,
黄芩
15g
,
败酱草
10g
。
随访:早产一女婴,存活。
按语:患者初诊时阴道流血
1
天余,有多次流产史,患者屡孕屡堕,肾气严重亏损,因此在保胎基础上加入大量补肾气的药物。肾主系胞,为冲仁之本,肾虚冲任失调,蓄以养胎之阴血下泄,故阴道少量出血。肾虚胎元不固,有欲堕之势,故腰酸腹痛下坠。肾虚胎失所系,故屡孕屡堕。因此治疗宜补肾健脾,益气安胎。二诊时出血量明显较少说明上方疗效较好,因此遵上方。三诊时皮肤出现红疖,治疗当选用清热消肿敛疮之药如公英、地丁等。后患者痊愈随访产一女婴,母女平安。
李某,女,银行职员,
35
岁,已婚。
初诊:
2010
年
6
月
1
日。
主诉:停经
4
个月。
病史:患者于
14
岁初潮,月经周期规律正常,
28d
左右一行、
3
~
4d
净、量中。
2008
年
7
月因患风湿病,自行服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每日
3
次,每次
30mg
,治疗
3
个月后,月经延期,逐渐稀发,偶有月经来潮,后渐至闭经。末次月经为
2010
年
2
月。现主症:带下量少,性欲低下,乳房萎缩,潮热,汗出,心慌,失眠,记忆力减退,纳差,尿少,大便
1
次
/d
,舌质淡红,少苔,脉细。
2010
年
3
月检查激素水平:
E
2
59.50pg/mL
,
FSH84.90mIU/mL
,
LH22.40mIU/mL
,
PRL.6.60pg/mL
。
B
超显示:子宫前位
75mm
×
70mm
×
57.4mm
,左卵巢
62.5mm
×
25mm
×
25mm
,右卵巢
62.5mm
×
25mm
×
30mm
,卵泡未见发育。
诊断:闭经(肾亏血虚,阴虚发热型)
治法:补肾调经,清热安神。
方药:补骨脂
10g
,熟地黄
10g
,山茱萸
10g
,菟丝子
10g
,黄精
10g
,肉苁蓉
10g
,巴戟天
1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紫石英
10g
,五味子
10g
,郁金
10g
,丹参
10g
,牡丹皮
10g
,地骨皮
10g
,柴胡
10g
,鸡内金
10g
,焦山楂
20g
。
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一日
2
次。
本方以菟丝子,巴戟天药性甘温,归肝肾经,主补肾阳,与黄精,熟地,肉苁蓉,同用以补肾,使肾精不亏,川芎,当归,紫石英,五味子以养血调冲。补肾与养血调冲相须为用可使得滋补肝肾与调理冲任作用明显,加柴胡、牡丹皮、地骨皮,以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主疏肝利胆,可解郁散火,对月经不调也有一定作用。牡丹皮苦,微寒,归肝肾经,主夜热早凉,闭经痛经,与地骨皮同用,可清虚热,化瘀血。丹参凉血活血。郁金,清热安神。鸡内金与焦山楂健胃消食,以防止过于滋腻。诸药配伍,以补肾养血调经、清热活血。
二诊:
6
月
8
日。患者服完
7
剂后,自觉失眠好转,心慌减轻。上方加石斛
10g
,沙参
10g
滋阴除热,山甲通经下乳,亦可治疗妇人闭经,癥瘕疗效显著。继续服
7
剂。
三诊:
6
月
15
日。患者面色改善,带下较前增多,上方去沙参,加红花
10g
,当归加至
20g
,五味子加至
20g
。诉
6
月
20
日患者见少量月经,服余剂。
四诊:
6
月
23
日。患者睡眠可,精神佳,去肉苁蓉,郁金,加丹参
15g
。随证治疗
28
天,患者又于
7
月
15
日月经来潮,带下正常,测排卵恢复,性生活恢复正常。
按:首诊时患者闭经
4
个月,曾因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风湿病,无其他疾病及手术既往病史,生活中亦无情绪、环境、饮食习惯等潜在致病因素影响,因而闭经病因似明确,与其曾服用雷公藤多甙片有因果关系。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长时间服用雷公藤多苷片会导致卵巢早衰,卵巢功能低下,甚至闭经。热毒侵及胞宫胞脉,损伤冲任而导致任脉闭塞,冲脉不足,故经血的产生受阻,可见经水早绝;毒热内侵,肝肾受损,血海不足,故经血少,亦致经闭;瘀毒伤阴,阴虚而发热,导致虚热内生,可见全身潮热、身汗出;血虚则心神失养,可见心慌、失眠、记忆力减退;肾精亏虚,故见腰痛,性欲下降、面色晦黯等症;苔少、脉细亦为肾虚血亏、天癸不足之征。本案辨证为肾亏血虚,阴虚发热,故治以补肾调经,滋阴清热。
患者,李某,女,
30
岁。
初诊时间:
2010
年
7
月
5
日。
主诉
:
闭经
5
个月余。
病史:患者
17
岁初潮,月经稀发,
30
~
90
天一行、三四天净、量少。末次月经为
2010
年
2
月
8
日。平素情绪抑郁,易疲倦,潮热,汗出,带下量少,阴道干涩,性欲下降,记忆力明显减退,腰酸,纳一般,眠差、多梦易醒,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数。既往史
:
平素身体健康。婚产史
:
已婚,未避孕未孕。西药诊治未有效。初诊作血液生殖激素水平测定:
E
2
11pg/ml
,
FSH98.29IU/L
,
LH24.55IU/L
,
B
超示
:
子宫后位,大小
37mm
×
32mm
×
41mm
,内膜
7mm
,左卵巢
21mm
×
11mm
×
15mm
,右卵巢
26mm
×
13mm
×
15mm
,双卵巢偏小,内均未见优势卵泡回声。
西医诊断
:
卵巢早衰。
中医诊断
:
月经后期(肾虚肝郁型)。
处方
:
熟地黄
10g
,鹿角胶
10g(
烊化
)
,女贞子
10g
,山萸肉
10g
,当归
10g
,郁金
10g
,牡丹皮
15g
,茯苓
15g
,五味子
10g
,黄精
10g
,紫石英
10g
,川芎
10g
。
14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0
年
7
月
20
日。服药后精神好转,潮热汗出明显减轻,但月经尚未来潮。在上方基础上将女贞子改为
15g
,减去鹿角胶、山萸肉、牡丹皮
;
酌加麦冬
15g
、赤芍
15g
、地骨皮
10g
。
14
剂,水煎服。
继服
14
剂后,月经于
2010
年
7
月
31
日来潮。此后又连服初诊方加减用药
5
个月,月经每月按时来潮。末次月经
2010
年
12
月
5
日,后随访,足月顺产一孩,身体健康。
按
:
本案中患者精神不佳,治疗从疏肝补肾着手,方中熟地黄、鹿角胶两药补肾填精为君药,女贞子、山萸肉在增强补肾作用的同时尚可清热;酌加郁金、牡丹皮、当归补而不滞,活血理气,以防脉络瘀滞。根本上滋肾温阳,疏肝解郁,改善体质,激发肾主生殖的功能,促进卵巢功能恢复,帮助排卵,从而促成生育。
万某,女,
36
岁。
初诊时间:
2015
年
2
月
1
日。
主诉:经闭
2
年余。
病史:患者闭经两年,伴原发性不孕
3
年,
14
岁初潮,经色,周期尚可。
2007
年结婚后,月经量渐少,伴月经后期,末次月经
2013
年
1
月,至今
2
年余仍未潮。现白带量少,性欲减退,腰酸,头晕,纳呆眠差,形体消瘦,大便
1
次
/
日,便溏。
2015
年
2
月
1
日
B
超
:
子宫、双卵巢均偏小。性激素水平
:E
2
19pg/ml
,
FSH130.49IU/L
,
LH42.31IU/L
;舌淡红、苔薄、舌根微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
:
卵巢早衰。
中医诊断
:
闭经(肝肾阴虚型)。
治法:滋补肝肾。
处方:巴戟天
10g
,肉苁蓉
10g
,五味子
10g
,当归
10g
,熟地黄
10g
,白芍
10g
,吴茱萸
10g
,艾叶
10g
,阿胶
10g
,怀牛膝
10g
,白术
10g
,茯苓
10g
。
14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
月
15
日。带下量增多,大便溏,舌淡红、苔薄,脉细。继服上方加淫羊藿
10g
,菟丝子
10g
,丹参
10g
,红花
10g
,
14
剂,水煎服。
三诊
: 3
月
1
日。服药后月经
2
月
22
日来潮,
4d
,量多、色红、质稠,无腹痛,舌淡红、苔薄,脉细。继服上方
28
剂。
四诊
:3
月
18
日来潮,小腹酸痛,舌淡红、苔薄,脉细。于上方去吴茱萸、艾叶,加鹿角霜
15g
,乳香
10
,没药
10g
,
28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五诊
:
患者近
2
个月月经按时来潮,之后原方调理。
按
:
本案中患者月经量少,后期渐至闭经,且形体消瘦,故治疗方面以补血补气为主,肝脾肾三脏同调,方养血培土之法,用牛膝养血活血调经,充盛中兼有流通之机,熟地黄、阿胶养肾中精气,然精为火宅,火衰则精与血皆衰,畏冷,性欲减退,选用鹿角霜、淫羊藿、肉苁蓉等温润之品温肾填精,以上表面上为温肾药物的堆砌,但所选药物均温而不燥,且与养肾精熟地黄、阿胶同用,达到阴阳双补、阴中求阳,肾乃水火之宅,待阴生阳长,生理功能强盛,则月经按时来潮。
单某
,
女
,32
岁。
初诊:
2010
年
12
月
2
日。
主诉:月经错后
4
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既往月经
5-7/30-37d,
自
2005
年
10
月顺产一婴后月经逐渐错后
,
现月经
2
~
7d/1-4
月
,
量少
,
色暗
,
经前乳房胀痛
,
末次月经
2010
年
7
月。孕
1
产
1,
平素神疲乏力、心情烦躁
,
时有自汗
,
失眠等
,
舌淡红
,
苔白
,
脉细弦。
B
超检查
:
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
宫内膜
:11.25mm)
。实验室检查
,FSH:72.38 uI/L,LH:41.77 uI/L,E2:37 mmol/L
。
西医诊断
:
卵巢早衰。
中医诊断
:
闭经(肾虚肝郁型)。
治法:补肾养血,理气疏肝。
方药
:
当归
10g
,白芍
10g
,熟地黄
15g
,枸杞子
10g
,山茱萸
10g
,菟丝子
15g
,肉苁蓉
15g
,麦冬
10g
,石斛
15g
,淫羊藿
15g
,巴戟天
10g
,柴胡
10g
,香附
10g
,炙黄芪
15g
。
14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0
年
12
月
16
日。患者服药后疲乏减轻,气短,带下量稍增,舌淡红,苔白,脉沉细。仍治以补肾养血,理气疏肝,原方减炙黄芪,加生地、炙鳖甲、瓜蒌各
15g
。
三诊
: 2011
年
2
月
18
日。患者
2
月
14
日
-16
日阴道少量褐色出血,基础体温不典型双相,寐差,舌淡苔白,脉细弦,前方加酸枣仁
15g
。
四诊
: 2011
年
4
月
8
日。
4
月
2
日月经来潮,血量中,色红,伴下腹痛,腰酸,舌红苔白,脉细滑,基础体温双相,复查女性更年期
3
项,
FSH:9.78 uI/L
,
LH:6.57 uI/L
,
E
2
:49 mmol/L
。遂守前方,继服
3
个月,此间月经均按时来潮。
按
:
肾虚是卵巢早衰的基本病机。肾为先天之本,在“肾
—
天癸
—
冲任
—
胞宫”轴中占据主导地位。卵巢早衰的基本病机为肾虚尤以肾阴虚为主。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早婚房劳多产,或因久病失养,以致肾精亏虚,精血匮乏,冲任血虚,胞宫失于濡养则经水渐断。肾虚虽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亦与肝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郁结,郁久化火,暗耗气血,不能荣肾填精,冲任不足、血海空虚、胞宫失养
;
脾胃损伤,不能受纳水谷精微,后天失养,气血无以化生,冲任空虚,渐致该病发生。治疗上以补肾填精为主,另外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配合疏肝、健脾诸法。常用药
:
当归、白芍、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肉苁蓉、紫河车、葛根、麦冬、石斛。其中当归、白芍、熟地黄、制首乌补血以填精,兼能养肝柔肝,枸杞子、山茱萸补益肝肾,益精以养血,上述诸药可使肝肾精血充足,化源充盛
;
菟丝子、肉苁蓉、紫河车补肾助阳,阳生则阴长
;
麦冬、石斛补肺养阴,以金生水,更加葛根入肺胃经,生津除热,以防补阳药温燥太过。临床兼见他症者,随症加减用药,急躁易怒者,加柴胡、香附等疏肝解郁
;
神疲乏力者,加党参、炙黄芪健脾益气
;
胸闷憋气者,加瓜蒌、檀香等宽胸理气
;
潮热汗出者,加浮小麦,牡丹皮等滋阴清虚热敛汗
;
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宁神。
刘某,
34
岁。
初诊日期:
2015
年
5
月
12
日。
主诉:经期后错
3
年,停经
1
年。
现病史:患者近
3
年月经
4
个月到半年
1
行,量少有血块、色黯。患者
2014
月
11
日
8
日于某医院查女性激素:
E
2
63.1pg/mL
,
FSH63.1IU/L
,
T0.91nmol/L
。西医诊断卵巢早衰。末次月经
2014
年
5
月
20
日。现小腹胀满,带下量中,食凉后腹泻,烘热汗出,大便正常,舌黯、体胖,苔薄白,脉弦滑。婚育史:孕
1
产
1
。
西医诊断:卵巢早衰。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瘀血阻滞、脾肾亏虚证)。
治法:疏肝活血,健脾益肾。
方药:柴胡
10g
,茯苓
10g
,麸炒白术
15g
,制香附
15g
,巴戟天
10g
,肉苁蓉
10g
,干姜
10g
,北沙参
10g
,百合
10g
,益母草
15g
,泽兰
10g
,女贞子
20g
,墨旱莲
15g
,菟丝子
10g
,甘草
10g
,合欢皮
10g
,郁金
10g
。
14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5
年
5
月
27
日。自觉小腹胀满减轻,小腹酸胀,无腰酸,伴经前乳房胀痛,口干口黏,喜饮温水,头昏蒙,全身乏力,纳食和睡眠均可,小便正常,大便每日
1
次、质可,舌黯红,苔薄白,脉弦滑。上方减北沙参、百合,加冬瓜皮
30g
、荷叶
10g
、月季花
10g
,继服
14
剂。
三诊:
2015
年
6
月
10
日。
6
月
9
日月经来潮,量可,色淡质稀、有血块,小腹酸胀,伴冷感,无腰酸,伴经前乳胀。近
1
年指甲变形,现口干喜饮,纳食和睡眠均可,大便每日
1
次,舌尖红,苔薄黄,脉滑。以初诊方减干姜,继服
28
剂。
四诊:
2015
年
7
月
8
日。
6
月
9
日月经来潮,量可,
5d
净,有少量血块,无痛经,无小腹胀,无冷感,经前乳胀减。现乳房仍坠胀,口干减轻,纳食和睡眠均可,大便每日
1
次、略成形,舌略黯,苔薄白,脉弦滑。以三诊方加葛根
10g
、续断
30g
、枸杞子
20g
,去猪苓。继服
28
剂。
五诊:
2015
年
8
月
5
日。
7
月
9
日月经来潮,
8
月
5
日月经第一天,量可,小腹胀,大便正常,舌黯,苔薄白,脉弦滑。上方减北沙参、百合,墨旱莲
20g
。继服
28
剂。
六诊:
2015
年
9
月
2
日。经前乳稍胀,现两少腹稍胀,纳食和睡眠均可,大便每日
1
次、质黏,舌黯红,苔薄白,脉弦滑。处方:柴胡
10g
,北沙参
20g
,百合
10g
,女贞子
30g
,墨旱莲
20g
,菟丝子
30g
,枸杞子
20g
,葛根
10g
,茯苓
15g
,麸炒白术
15g
,益母草
15g
,泽兰
10g
,五味子
10g
,紫石英
10g
。继服
28
剂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月经稍有延迟,基本可按月而至。
按:患者初诊表现为月经后期。患者妊娠
1
次,而致月经后期,日久致闭经。现小腹胀满,食凉后腹泻,舌黯、体胖,脉弦滑,属肝郁脾肾亏虚,兼有血瘀之证,故治宜疏肝健脾益肾,佐以活血为法。方中柴胡、香附、合欢皮疏肝;茯苓、麸炒白术、干姜、猪苓温中健脾利湿;北沙参、百合、二至丸、菟丝子益肾养阴;浮小麦、甘草补脾和中、养心安神,解其脏躁之苦。二诊时患者月经已至,伴经前乳房胀痛,口干口黏,喜饮温水,头昏蒙,乏力,此为肝气郁滞、脾虚湿困之象,故于上方基础上去北沙参、百合之滋腻,予冬瓜皮、荷叶、月季花增强疏肝健脾利湿之功。三诊时患者月经色淡质稀、有血块,小腹酸胀,口干喜饮,舌尖红,苔薄黄,湿像已减,又增热象,故仍以初诊之方减干姜,加月季花疏肝健脾养阴。四诊时患者月经提前而至,就诊时月经刚净,故在三诊方基础上加葛根、续断、枸杞子,麸炒白术加量以健脾补肾,又患者湿象已减,故减猪苓以免过利水湿而伤阴。五诊时患者月经未至,继予上方减北沙参、百合,加重二至丸用量以滋补肾阴。六诊时患者月经至,但量少,仍有经前乳胀,故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养阴之法。患者月经虽有延迟,基本可按月而至。
患者,李某,
33
岁。
初诊日期:
2014
年
10
月
8
日。
主诉:月经后期,量少
2
年。
现病史:
2009
年初,患者人流术后于某医院行上环术,术后月经量多,少量血块,无痛经。
2010
年初,因月经量多行取环术后,月经量少,月经延期,
35
~
42d
,少量血块,色黯,无痛经。曾口服中药汤剂及治疗
1
年余,周期较前正常,经量仍未增多。末次月经
2013
年
10
月
17
日,
3d
,色褐,量少,少量血块,无痛经,无腰酸及经前乳胀,心烦,纳差,失眠,口干欲饮,大便日一行、便溏,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
婚育史:已婚,有一子,工具避孕。激素六项:雌二醇
(E2)123pg/mL
,卵泡生成素
(FSH)43.4mIU/mL
,孕酮
(P)0.5ng/mL
,黄体生成素
(LH)32.24mIU/mL
,催乳素
(PRL)11.99ng/mL
,睾酮
(T)0.52ng/mL
。
B
超示:子宫前位,大小
102.4mm
×
114.9mm
×
87.5mm
,内膜厚
2.5mm
,肌层回声均匀,双附件
(-)
。
西医诊断:卵巢早衰。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气血两虚)。
治法:健脾益肾、养血柔肝。
方药:补骨脂
10g
,熟地黄
10g
,山萸肉
10g
,太子参
10g
,山药
10g
,女贞子
10g
,墨旱莲
10g
,百合
10g
,石斛
10g
,合欢皮
10g
,橘叶
10g
,制香附
15g
,炒薏苡仁
25g
,远志
5g
,茯苓
15g
,炒白术
15g
,炙甘草
10g
。
28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4
年
11
月
5
日。
10
月份月经未来,无腰酸及经前乳胀,但仍经前心烦,纳少,睡眠可,口干欲饮,大便每日
1
次、质偏软,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加五味子
10g
,川芎
10g
,紫石英
10g
继服
14
剂。
三诊:
2014
年
11
月
19
日。
2014
年
11
月
11
日月经来潮,量少、少量血块、
4d
净,伴小腹不适,腰酸,仍纳少,晨起恶心,无呕吐,口干欲饮,大便每日
1
次、质可,失眠,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改方:党参
10g
,茯苓
15g
,当归
10g
,炒白术
15g
,炙甘草
10g
,鸡内金
10g
,北沙参
20g
,百合
10g
,女贞子
20g
,墨旱莲
15g
,炒薏苡仁
15g
,枸杞子
20g
,菟丝子
20g
。继服
28
剂。
四诊:
2014
年
12
月
17
日。
12
月
8
日月经来潮,量正常、有血块,腰背酸痛,无经前乳胀,纳食和睡眠均可,无明显口干,稍疲乏,心烦,大便每日
2
次、质稀、不成形,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加炒白术
20g
、炒薏苡仁
30g
,继服
28
剂。
五诊:
2015
年
1
月
15
日。无明显不适,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
2015
年
1
月
18
日
(
月经第
5
日
)
本院查女性激素六项示:
E
2
76pg/mL
,
FSH7.9mIU/mL
;
P0.2ng/mL
,
LH2.54mIU/mL
,
PRL14.82ng/mL
,
T0.6ng/mL
。上方随证加减继服
28
剂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女性激素六项指标正常。
按:患者初诊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
2
年。由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妊娠
1
次,剖宫产
1
次,上环后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
1
年,以上因素均导致了气血损伤,致月经渐后期、量少。加之患者四处求医,过服疏肝活血之品,更耗伤气血;且其母和姐均早绝经,心中恐惧、忧虑,损伤脾胃功能,致纳少、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气血化源不足,致月经后期、量少。故治疗以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养阴柔肝。方中太子参、茯苓、麸炒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功能;二至丸、石斛、北沙参、百合滋阴血养肝肾,金水相生;佐以合欢皮、橘叶、制香附疏肝条畅气机;远志伍百合安神宁心定志。二诊时患者月经已至,但量仍少,口干欲饮消失,故守方加减用之。三诊时患者月经量增多,就诊时已处于经后期,以四君子汤加焦三仙、麸炒薏苡仁健脾益气;北沙参、百合、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菟丝子补肾养肝。四诊时患者周期已正常,且量已增多,但有腰背酸痛,便稀,故在上方基础上加重麸炒白术、茯苓及麸炒薏苡仁的量以健脾祛湿。五诊时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女性激素已达正常。因有家族早绝经病史,为巩固疗效,守方加益母草、泽兰、月季花以疏肝、活血调经,嘱加减服用
3
月。
王某,女,
28
岁。
初诊时间:
2010
年
10
月
4
日。
主诉:未避孕未孕
2
年,月经稀发
2
年余。
现病史:既往月经规则,
28d
一行,
4~5d
干净,量中,色红,无痛经。
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稀发,
3
个月至
4
个月一行。末次月经:
2010
年
7
月
23
日。经西医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停药后月经不潮。近
2
年余。平素烦躁易怒,口干,潮热汗出,阴道干涩,察其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2010
年
6
月内分泌示:
FSH62.90mIU/mL
,
LH93.90mIU/mL
,
PRL75.31ng/mL
,
E
2
33pg/mL
。
B
超显示:子宫及卵巢均小于正常。女方不孕全套正常;男方精液常规正常。
西医诊断:卵巢早衰,不孕症。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不孕症(肝肾阴虚,精血不足)。
方药:当归
15g
,川芎
10g
,白芍
15g
,熟地
10g
,肉苁蓉
10g
,枸杞子
15g
,山茱萸
12g
,女贞子
15g
,旱莲草
15g
,麦冬
10g
,沙参
15g
,黄精
15g
,桑椹子
15g
,丹参
15g
,川楝子
10g
。
28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
二诊:
2010
年
11
月
1
日。患者诉服上药后潮热汗出、口干、心烦好转,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治以守原方减川楝子,加菟丝子
15g
、五味子
15g
、郁金
10g
。共
14
剂。
三诊:
2011
年
11
月
10
日。患者月经仍未至,自查尿
HCG
阴性,现一般情况可,阴道分泌物增多,纳眠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治以守初诊方减夜交藤、川楝子,加菟丝子
15g
、川牛膝
10g
、益母草
15g
、丹皮
15g
。
14
剂。
四诊:
2011
年
12
月
6
日。患者于
2011
年
11
月
26
日月经自然来潮,量少,
2
天干净,色暗,无痛经,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11
月
28
日复查内分泌:
FSH43mIU/mL
,
LH12.04mIU/mL
,
PRL72ng/mL
。治以守初诊方减夜交藤、川楝子,加石斛
10g
、山药
15g
、丹皮
10g
、紫石英
10g
、王不留行
15g
。共
14
剂。针刺加用阴陵泉。
经上述方法调治半年后,患者末次月经
2012
年
3
月
22
日,
5
月
30
日查血
HCG
:
39719mIU/mL
,
P
:
14.09ng/mL
,予以补肾固胎中药,于
2012
年
12
月产一健康女婴。
按:肾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主月经、生殖、系胞。肾是藏精之处,施精之所,女性的生理过程无不与肾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冲任二脉的盛衰以及月经的行与止。故云:“经水出诸肾”,“种子之法,宜先调经”。肾虚冲任虚衰,血海空虚,无血而下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肾阴不足,精亏血少,天癸不足,冲任血虚,胞宫失于濡养,经水渐断;肾阳不足,不能温化肾精以生天癸,冲任气血不通,胞宫失于温养,月水难至;肾精不足,天癸难充,冲任失畅,胞宫失养,月经的化源匮乏。只有肾气盛,肾的阴阳平衡,天癸才能泌至,冲任二脉才能通盛,经血方能注入胞宫成为月经,胞宫才能受孕育胎。本案患者月经稀发,烦躁易怒,口干,潮热汗出,阴道干涩,舌质淡红、苔薄黄,属肾阴不足,肾水亏虚,肝肾同源,母病及子,肝肾两虚,精血不足,冲任失养,选用熟地、山茱萸、当归、白芍以滋肾益精,养肝调冲;枸杞子、女贞子、麦冬、沙参、黄精、桑椹子、川楝子取其一贯煎之意,以加强滋补肝肾之阴之功。在经前期加益母草、川牛膝活血催经,在经后期加菟丝子、五味子以补肾填精,经间期加用紫石英、山药等以阳中求阴。精血充足,血海按时满盈,月事自以时下,经水调,精卵相资,故能受孕。
徐某,女,
37
岁。
初诊时间:
2008
年
5
月
2
日。
主诉:月经稀发
2
年,未避孕
1
年未孕。
现病史:患者
2
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稀发,
40d
至半年一行,
5d
干净,量少,较前减少一半,末次月经
2008
年
1
月
19
日,前次月经
2007
年
11
月
25
日,自诉
BBT
单相。外院予以补佳乐加黄体酮人工周期治疗半年,停药后经水不潮。平素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日
1~2
次,腰酸膝软,带下清冷,纳可,小便调,夜寐安,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妇科检查:外阴(
-
),阴道(
-
),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常大质中,活动可,双附件未及异常。
2010
年
4
月
HSG
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宫腔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
FSH42.11mIU/mL
、
LH15.52mIU/mL
、
E
2
<10pg/mL
;女方不孕全套正常;男方精液常规正常。
西医诊断:卵巢早衰、不孕症。
中医诊断:不孕症、月经后期(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健脾,暖宫调经。
方药:巴戟天
15g
,覆盆子
15g
,白术
15g
,党参
20g
,山药
15g
,扁豆
15g
,川断
10g
,杜仲
10g
,益智仁
10g
,薏仁
20g
,仙茅
10g
,仙灵脾
10g
,五味子
10g
,紫石英
10g
,川芎
10g
,
28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08
年
6
月
2
日。患者诉服上药后腰酸较前好转,阴道分泌物较前增多,纳可,二便调,月经仍未潮,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治以原方加丹参
20g
、王不留行
15g
。
28
剂。
三诊:
2008
年
7
月
1
日。患者
6
月
18
日月经自然来潮,量中等,
5d
干净,纳可,二便调,腰酸较前好转,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治以守初诊方加菟丝子各
10g
,香附、寄生各
12g
。
28
剂。
四诊:
2010
年
7
月
28
日。患者于
7
月
15
日月经来潮,量中等,复查内分泌:
FSH10.83mIU/mL
、
LH6.89mIU/mL
、
E
2
49.20pg/mL
,察舌淡胖、齿印较前减轻,舌苔白腻,脉沉细。治以守初诊方加黄精、桑椹子各
10g
。
28
剂。经治疗
6
个月,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后顺利怀孕产一男婴。
按:“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滋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月经为气血所化,气血是胞宫行经的物质基础。气血充足,天癸有源,任通冲盛,血海按时满盈,则经事如期。若气虚血弱,不能下注养胞,肾精无所生,肾气无所化,天癸无所养,冲任不足,经血无源,致月水难生,血海难充,终致停闭不行,发为本病。《本草衍义》曰:“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思虑过当,多致劳损……女则月水先闭。”补肾培土,先后天同调。扁豆、薏仁健脾利湿实大便;仙茅、仙灵脾补肾壮阳;菟丝子、五味子、黄精、桑椹子补肾阴,阴阳双补。温通经脉,且使生殖内分泌系统恢复正常生理的动态平衡,故有子。
王某,女,
25
岁。
初诊:
2007
年
4
月
23
日。
主诉:结婚
3
年未孕,闭经
1
年余
现病史:闭经
1
年,既往月经尚规则,经期
4~5d
,周期
28d
,量中等,夹有血块,痛经(
+
),块下痛减。末次月经
2006
年
4
月,量较少。时有下腹疼痛隐隐,伴腰酸,阴道干涩,头昏,烦躁,盗汗,眠差,纳可,舌质淡红、苔黄微腻,脉沉细。
2007
年
4
月
23
日
B
超提示:子宫
90mm
×
70mm
×
67.5mm
,子宫内膜
15mm
,双侧卵巢分别为
52.5mm
×
37.5mm
,
47.5mm
×
40mm
,查窦卵泡左侧
2
个,右侧
1
个。内分泌检查:
FSH49.36mIU/mL
,
LH23.8mIU/mL
,
E
2
<10pg/mL
。子宫输卵管未查。
西医诊断:卵巢早衰、原发不孕、子宫发育不良。
中医诊断:闭经、不孕症(脾肾两虚,气血亏虚,冲任不荣)。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益肾。
拟方:当归
10g
,炒白芍
10g
,川芎
10g
,熟地
20g
,肉苁蓉
20
,巴戟天
20g
,党参
15g
,黄芪
15g
,茯苓
15g
,枸杞
15g
,山茱萸
15g
,菟丝子
15g
,五味子
15g
,女贞子
20g
,旱莲草
10g
,紫河车粉
3g
(冲服),沙参
15g
,葛根
15g
。
28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二诊:
2007
年
5
月
20
日。患者
5
月
5
日月经来潮,阴道分泌物增多,头昏、腰酸、盗汗好转,纳眠可,二便调。仍治以补气养血,健脾益肾。守原方加川断、仙灵脾各
10g
。
28
剂。
三诊:
2007
年
6
月
19
日。患者月经
6
月
3
日来潮,近两天白带多,纳眠可,治以
5
月
20
日方加王不留行
10g
。
28
剂。
四诊:
2007
年
7
月
17
日。患者于
2007
年
7
月
1
日月经自然来潮,量中等,持续
7d
干净,无头昏及腰酸。
五诊:
2007
年
9
月
11
日。患者停经
42d
,有恶心感,嗜睡,查血β
-HCG103571.41mIU/mL
,
P28ng/mL
,
B
超提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后随访,患者于
2008
年
9
月
6
日自然分娩一男婴。
按:该患者属典型的卵巢早衰,
B
超显示子宫小、窦卵泡少,内分泌提示卵巢早衰,经西药人工周期治疗无效。在病患无望情况下,采用中药治疗
4
月余怀孕,实乃一大奇迹。当归补气养血;肉苁蓉,巴戟天补肾填精;紫河车乃血肉有情之品补肾;二至丸加沙参、葛根滋补肾阴。全方阴阳气血均补,故能出奇制胜。
患者,女,
25
岁。
初诊日期:
2013
年
6
月
23
日
主诉:停经
3
月余。
现病史:既往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
10
天到半年,
5
天净,量色可,经行腰酸,小腹隐痛。末次月经
2013
年
3
月
13
日,
5
天净,量中色红,无不适。现已停经
3
个多月,肌注黄体酮
5
天,停药
2
天,月经未潮。白带量少,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少,脉沉细。
6
月
22
日查内分泌六项示
FSH119.92IU/L
,
LH51.2IU/L
,
PRL621.44
μ
IU/m L
,
E
2
13pmol/L
,
P23.01nmol/L
,
T0.69nmol/L
。
B
超示
B
超
:
子宫
102.5mm
×
67.5mm
×
80.0mm
,右卵巢
26mm
×
14mm
×
25mm
,左卵巢
24mm
×
42.5mm
×
15.0mm
。
EM4mm
。
西医诊断
:
月经后期,卵巢早衰。
中医诊断:闭经(气虚血瘀证)。
方拟:当归
10g
,熟地黄
10g
,山药
10g
,枸杞子
10g
,续断
10g
,菟丝子
10g
,紫石英
10g
,川牛膝
10g
,香附
10g
,红花
10g
,茯苓
15g
,陈皮
0g
,甘草
6g
,白芍
10g
,麦冬
10g
,黄芩
10g
,山甲
3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二诊,
6
月
20
日。患者自感烘热,上方黄芩改为
15g
,麦冬改为
15g
。
2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三诊,
7
月
17
日。纳眠可,二便调。近期自觉乳房胀痛。加柴胡
10g
,茯苓改为
20g
。
27
剂,水煎服,日
1
剂。
四诊,
2012
年
8
月
16
日。末次月经
7
月
20
日量少,色红,经行无不适,
5
天净,现纳眠可,二便调。随证加减继服
28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五诊,
9
月
13
日。复查内分泌六项示
FSH50.15IU/L
;
LH15.51IU/L
,
PRL651.90m I
μ
/L
,
E
2
31.82pmol/L
;
P1.26nmol/L
;
T0.33nmol/L
。末次月经为
8
月
18
日,量偏少,色可,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上方麦冬改为
20g
,黄芩改为
2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六诊,
9
月
20
日。末次月经
9
月
16
日,量中,色暗红,
5
天净,经行无不适,现纳眠可,二便调。仍感乳房胀痛。上方加生麦芽
10g
,
10
剂,水煎服,日
1
剂。
按:患者未再来复诊,后随访得知其已于
12
月成功受孕,并于
2014
年
9
月顺产一女婴。产后半年月经复潮,月经规律,
1
个月一行。
按:肾虚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肾精不足、肾气亏虚为本病的根本病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提出了肾
-
天癸
-
冲任
-
胞宫轴在妇女经水来潮的重要地位。清代《傅青主女科》谓“经水出诸肾”,“肾水本虚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外泄”,强调了闭经与肾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主月经、生殖。肾精充足,冲任二脉通畅,月事方能以时下。肾精亏虚,不能充养冲任,经血无以化生,经水渐少乃至闭经。故有人认为月经的生理活动其主导在肾,调节在天癸,约束在冲任,藏泻在胞宫,其根在肾。卵巢早衰多因肾精亏虚,肾气衰退,天癸早竭,而致冲任失充,血海空虚,故闭经。临床上卵巢早衰以肾精亏虚较多见,肝郁、血虚、血瘀相夹杂,虚为本,实为标,虚实夹杂,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兼以理气养血活血。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灵活运用,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补气养血
,健脾益肾。
刘某,女,
25
岁。
初诊时间:
2010
年
8
月
17
日。
主诉
:
闭经半年。
现病史
:
患者
2009
年
2
月闭经
5
个月,中药治疗
3
个月,用药期间月经正常来潮,停药则复发。
2010
年
6
月
30
日我院抽血查
:LH4.88mIU/ml
,
FSH4.49mIU/ml
,
E
2
42pg/ml
,
P0.30ng/ml
,
T5.0ng/ml
,
PRL16.54ng/ml
。
B
超
:
子宫
100mm
×
67.5mm
×
75mm
,内膜厚
1mm
,右卵巢
25mm
×
19mm
×
10mm
,左卵巢
24mm
×
22.5mm
×
25.0mm
。闭经半年,白带量少,纳食可,二便调,口干喜饮,苔白略腻,脉沉滑。
西医诊断:卵巢早衰。
中医诊断,闭经(肾虚血瘀证)
治法
:
补肾养血,活血调经。
处方
:
山药
30g
,熟地黄
30g
,砂仁
10g
,云苓
10g
,菟丝子
10
,山茱萸
10g
,当归
10g
,白芍
10
,黄精
10g
,益母草
10g
,肉苁蓉
10g
,巴戟天
10g
,仙灵脾
10g
,紫河车
15g
,当归
10g
,川芎
10g
,紫石英
10g
,五味子
10g
。
28
剂,水煎服,日
1
剂。
方中山药、熟地黄、云苓、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补肾健脾,菟丝子、仙灵脾补肾阳,取阳中求阴之意,紫河车补益精血,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益母草活血调经。紫石英,五味子养血调经。
二诊:
9
月
14
日。上方加减服用
28
剂后,白带增加,近日舌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滑。分析月经即将来潮,故治疗采用疏肝补肾,理气活血,促使月经来潮。处方
:
柴胡
10g
,当归
10g
,白芍
15g
,泽兰
12g
,益母草
16g
,熟地黄
30g
,砂仁
8g
,茯苓
12g
,制香附
18g
,菟丝子
30g
,仙灵脾
30g
,川牛膝
10g
,仙茅
10g
,炙甘草
8g
。方中柴胡、当归、白芍疏肝养血,熟地黄、茯苓、菟丝子、仙灵脾、仙茅补肾佐以健脾,泽兰、益母草、刘寄奴、川牛膝、制香附活血理气以促血行,炙甘草调和诸药,砂仁理气健脾,防熟地黄滋腻碍脾。
5
剂后,月经
9
月
20
日来潮,量略少,有小血块,
4d
,伴小腹胀,苔薄白,脉沉细略滑。
三诊:
9
月
25
日。方加凌霄花
10g
,制香附
14g
。加减服用
20
剂后,月经
10
月
16
日来潮,经量略少,
3d
,无血块,大便干,
1
~
2
日
1
次,苔薄白体胖,脉沉滑尺弱。
四诊:
10
月
20
日。经治疗月经来潮
2
次,月经量均少,精血不足,需先后天同治,故治之补肾健脾,养血活血。处方
:
炙黄芪
30g
,炒白术
10g
,茯苓
10g
,当归
10g
,白芍
15g
,熟地黄
10g
,砂仁
10g
,川芎
10g
,泽兰
10g
,益母草
10g
,仙灵脾
30g
,紫河车
10g
,川牛膝
10g
,制香附
10g
。方中炙黄芪、炒白术、茯苓健脾,仙灵脾、紫河车补肾,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养血活血,泽兰、益母草、川牛膝、制香附活血理气。服用
14
剂后,月经
11
月
14
日来潮,量中,有血块,
6d
,腰酸,食纳可,大便干。
2003
年
12
月
13
日抽血
(
月经第
6
天
)
查激素水平示
:FSH4.22mIU/ml
,
LH3.3mIU/ml
,
PRL13.80ng/ml
,
E
2
31pg/ml
,
P0.97ng/ml
,
T0.9ng/ml
,均在正常范围。随访
1
年未复发。
按:对卵巢早衰的研究,很多医家均从补肾入手,只是侧重于补益肾阴肾阳的不同。肾藏精,寓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中精气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不断补充,方能充盛。脾的运化亦有赖于肾阳的温煦,才能健旺。先天与后天,二者相互资生,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若肾虚不能鼓动肾中精气,脾虚生化乏源不能濡养先天,反映在病理上,临床常见卵巢早衰患者经闭不行,气短懒言,自汗乏力,腹胀便溏,腰酸耳鸣等脾肾俱虚之象。肾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主月经、生殖、系胞。肾是藏精之处,施精之所,女性的生理过程无不与肾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冲任二脉的盛衰以及月经的行与止。故云:“经水出诸肾”,“种子之法,宜先调经”。肾虚冲任虚衰,血海空虚,无血而下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肾阴不足,精亏血少,天癸不足,冲任血虚,胞宫失于濡养,经水渐断;肾阳不足,不能温化肾精以生天癸,冲任气血不通,胞宫失于温养,月水难至;肾精不足,天癸难充,冲任失畅,胞宫失养,月经的化源匮乏。只有肾气盛,肾的阴阳平衡,天癸才能泌至,冲任二脉才能通盛,经血方能注入胞宫成为月经,胞宫才能受孕育胎。
王某,女,
29
岁,未婚。
初诊:
2015
年
8
月
3
日。
主诉:月经量少
3
个月余。
病史:患者自述平素月经周期规律,
7/28-30d
。
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月经量减少,
3-4/28-30
天。紫黯,少血块,痛经(
-
),医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行
B
超检查:左卵巢囊肿
5.3*12mm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左卵巢囊肿。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肾气不足,冲任失调)。
治法:益肾调冲。
方药:桂枝
15g
,茯苓
15g
,丹皮
10g
,赤芍
10g
,桃仁
10g
,三棱
10g
,莪术
10g
,山甲
6g
,鳖甲
10g
,厚朴
10g
,枳实
10g
,柴胡
10g
,水蛭
10g
,肉桂
10g
,土茯苓
15g
,夏枯草
15g
,泽泻
15g
,蒲公英
30g
,连翘
10g
,双花
10g
,砂仁
10g
,败酱草
10g
,苡米
15g
,木香
10g
。
共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并口服达英
35
,
1
片
/1
日
/21
天。
二诊:
8
月
11
日。方药同上。
三诊:
9
月
10
日。患者自述使用本方后左卵巢囊肿缩小,由原来的
132.5px
减小到
45px
。
B
超监测卵泡增大。
按:肾水本虚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外泄”,强调了闭经与肾的关系。如《石室秘录》所言:“肾水亏者,子宫燥涸,禾苗无雨露之濡,亦成萎亏。”因“经水出诸肾”,使经水畅行。对月经后期、量少,精血不足者,常培补其损。肾为先天之本,主月经、生殖。肾精充足,冲任二脉通畅,月事方能以时下。肾精亏虚,不能充养冲任,经血无以化生,经水渐少乃至闭经。故有人认为月经的生理活动其主导在肾,调节在天癸,约束在冲任,藏泻在胞宫,其根在肾。卵巢早衰多因肾精亏虚,肾气衰退,天癸早竭,而致冲任失充,血海空虚,故闭经。临床上卵巢早衰以肾精亏虚较多见,肝郁、血虚、血瘀相夹杂,虚为本,实为标,虚实夹杂,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兼以理气养血活血。
梁某,女,
28
岁。
初诊时间:
2013
年
1
月
10
日。
主诉
:
月经量少
10
年余,结婚
1
年未避孕未孕。
现病史
:15
岁初潮,既往月经不规律,月经
6
~
7
天
/3
~
12
个月,偶尔闭经
1
年,量少,色暗红,血块
(+)
,痛经
(
+
)
。末次月经
2012
年
8
月
10
日。患者平素大便稀,舌淡,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滑。身高
:162cm
,体重
60kg
,辅助检查
:
性激素六项示
:
:
E
2
69.50pg/mL
,
FSH74.90mIU/mL
,
LH23.40mIU/mL
,
PRL.6.90pg/mL
。雄烯二酮
:6.40ng/mL
,硫酸脱氢表雄酮
:199.00
μ
g/dL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12
.
70nmol/L
。甲功正常。肝功
:ALT:89.00U/L
,提示肝功异常。血脂
:TG:1.87mmol/L
,提示血脂异常。
B
超
:
子宫前位,大小
31mm
×
30mm
×
20mm
,内膜
6.2mm
,回声均匀。左卵巢大小
21mm
×
15mm
×
21mm
,卵泡大小
3
~
5mm
,数目
18
个
;
右卵巢大小
23mm
×
18mm
×
22mm
,卵泡大小
2
~
3mm
,数目
13
个。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
:
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痰阻冲任证)。
治法:补肾健脾,利水渗湿。
处方:补骨脂
10g
,菟丝子
10g
,黄精
1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紫石英
10g
,五味子
10g
,丹参
10g
,红花
10g
,益母草
10g
,白术
10g
,茯苓
10g
,清半夏
10g
。
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一日
2
次。本方在用补骨脂,菟丝子,补肾的同时,加红花,丹参,益母草以活血化瘀,加白术,茯苓利水渗湿;另外嘱病人加强锻炼以减轻体重。
二诊:
1
月
17
日。便溏改善。上方加附子
10g
。以温里助阳。
三诊
:1
月
25
日。患者苔腻减轻,上方不变。继服
7
剂。
四诊
:2
月
1
日。月经来潮,经期
4d
,月经量中,大便稀溏明显改善,舌质淡,苔白,脉沉滑。复查
:FSH5.20mIU/mL
,
LH7.20mIU/mL
,
PRL8.30ng/mL
,
E
2
:67.30pg/mL
,
T:31.75ng/mL
。妇科超声
:
子宫前位,大小
43mm
×
33mm
×
31mm
,内膜
4.1mm
,回声均匀。左卵巢大小
25mm
×
15mm
×
21mm
,卵泡大小
2
~
6mm
,数目
10
个
;
右卵巢大小
23mm
×
20mm
×
21mm
,卵泡大小
2
~
5mm
,数目
9
个,内均可见优势卵泡回声。
按:患者闭经
4
个月,体重超重,西医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初诊体胖,平素月经欠规则,
B
超提示无排卵,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滑,中医辩证属痰阻冲任,气机不利。以菟丝子、巴戟天、补肾健脾以治本促排卵。二诊患者经期未至,然脉象以细为主,故加强补益化痰通络加附子温中。三诊值经期,对症继服。四诊后恢复
。
李某,女,
27
岁。
初诊:
2014
年
10
月
22
日。
主诉:未避孕未孕
2
年。
现病史:结婚
2
年,
G0P0
,性生活规律,未避孕未孕
2
年,平素月经规律
7/32d
,量中等,色红,有少许血块,无痛经,
LMP:2014
年
1
月
22
日。
2014
年
10
月
2
日,于医院
B
超显示:左卵巢大小
27mm
×
20mm;
右卵巢稍饱满
29mm
×
21mm
,可见多个小囊泡,子宫大小
41mm
×
41mm
×
38mm
,内膜厚
10.9mm
,性激素六项
(D3):T1.67ng/mL
,
P0.20ng/mL
,
FSH1.68mIU/mL
,
LH5.45mIU/mL
,
P
R
L13.76ng/mL
,
E
2
57.00pg/mL
。雄稀二酮
5.49ng/mL
。刻下:面部多痤疮,体毛偏重,偶有腰酸,夜寐安,二便调,舌红,少苔,脉沉细。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不孕症(肾阴亏虚型)。
治法:补肝肾,降相火,调冲任。
处方
:
知母
10g
,黄柏
10g
,熟地黄
20g
,山茱萸
10g
,泽泻
10g
,丹参
30g
,茵陈
10g
,浙贝母
10g
,桑叶
15g
,紫河车
30g
,紫石英
30g
,车前子
(
包煎
)10g
,生鸡内金
20g
。
14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 2014
年
10
月
16
日。诉脐旁左侧偶感胀气,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滑。予上方加枳壳
10g
、路路通
10g
,继服
14
剂。
三诊:
2014
年
11
月
1
日。
LMP:10
月
27
日,现月经第
5
天,量可,色红,少许血块,无痛经,余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沉弦。于初诊方加黄精
30g
、何首乌
10g
。继服
14
剂。
四诊:
2014
年
11
月
15
日。患者纳寐可,二便调,未诉不适,舌红,苔少,脉沉细。复查
B
超
:
子宫大小
49mm
×
37mm
×
36mm;
左卵巢大小
36mm
×
24mm
,可见一卵泡大小
14mm
×
16mm;
右卵巢大小
34mm
×
24mm
,可见一卵泡大小
21mm
×
18mm;
内膜厚
7mm
。方药
:
菟丝子
30g
,覆盆子
15g
,女贞子
15g
,补骨脂
10g
,巴戟天
10g
,石斛
10g
,黄精
30g
,何首乌
15g
,丹参
30g
,鸡血藤
30g
,月季花
10g
,桔叶
15g
,黄柏
10g
,知母
10g
,茵陈
10g
,桑叶
15g
,紫河车
30g
,紫石英
30g
。
五诊
: 2014
年
12
月
1
日。患者面部痤疮减轻,无其他不适,舌略红,苔薄白,脉细数,予上方加杜仲
10g
、寄生
30g
。
14
剂。
六诊:
2014
年
12
月
15
日。患者未诉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略细。方药
:
菟丝子
30g
,覆盆子
15g
,女贞子
15g
,补骨脂
10g
,巴戟天
10g
,黄精
30g
,何首乌
15g
,当归
10g
,杭白芍
15g
,杜仲
10g
,寄生
30g
,紫河车
30g
,紫石英
30g
。
七诊:
2014
年
12
月
29
日。患者诉月经未来潮,自测尿
HCG
阳性,无不适。查血
HCG:221mIU/mL
。停经
55d
时查
B
超
:
宫内早孕,可见胎心胎芽。
按
: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它能引起肥胖、痤疮、多毛、月经稀发,甚至不孕。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闭经”、“不孕”等病症的某些证型范畴。《圣济总录》载
:
“女子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弱故也”,阐明了肾虚不孕之由。《傅青主女科·种子》载
:
“况瘦人多火……此阴虚火旺,不能受孕”,指出肾阴虚可致不孕。韩冰教授认为,不孕症病因及见证虽多,不外虚实两端,虚者有阴阳之异,实者有肝郁、血瘀、痰湿之别,常虚实兼夹。肾藏精,主生殖,冲任又是联系正经与胞宫的直接通道,故肾虚冲任失调为其根本,治疗以补肾调冲任贯穿始终。本案患者由
B
超及性激素检测诊断为高雄激素引起的不孕症,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分析属肾阴亏虚证。肾阴不足,相火妄动,热伏冲任,若有情志失调,饮食内伤,则引动相火,邪热随冲气上扰,遂呈热瘀之势,热盛肉腐,故出现痤疮、多毛等高雄激素血症之表现,患者腰酸,舌红、少苔,脉沉细,皆为肾阴亏虚之征。患者诊疗过程中用药以补肾滋阴、理气调冲为主,根据月经周期不同,平时以补肾为主,排卵期加疏肝理气活血之品。方中菟丝子、覆盆子、女贞子、补骨脂、巴戟天、黄精、何首乌、紫河车为补肾之品,黄柏、知母为降相火之品,排卵期以月季花、桔叶为主,辅以当归、白芍、桑叶等疏肝理气活血之品,临床随证加减,每获良效。
李某,女,
33
岁。
初诊:
2008
年
10
月
25
日。
主诉:停经
2
月。
现病史:面色萎黄,纳可,睡眠一般,腰酸乏力,便溏,舌苔薄白,脉弦细。
B
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
31mm
×
30mm
×
20mm
,内膜
6.2mm
,回声均匀。左卵巢大小
21mm
×
15mm
×
21mm
,卵泡大小
3
~
5mm
,数目
18
个
;
右卵巢大小
23mm
×
18mm
×
22mm
,卵泡大小
2
~
3mm
,数目
13
个。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闭经(肾虚血瘀型)。
治法:补肾活血,化痰调经。
拟方:当归
10g
,川断
10g
,菟丝子
10g
,枸杞子
10g
,紫石英
10g
,五味子
10g
,丹参
20g
,三棱
10g
,莪术
10g
,柴胡
10g
,半夏
10g
,茯苓
15g
,杜仲
10g
,桑寄生
10g
,皂角刺
10g
,川芎
6g
,生白芍
15g
,
14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二诊:
2008
年
11
月
8
日。自觉小腹胀满减轻,无腰酸,伴经前乳房胀痛,口干口黏,喜饮温水,头昏蒙,全身乏力,纳食和睡眠均可,小便正常,大便每日
1
次、质可,舌黯红,苔薄白,脉弦滑。于原方再加苏木
10g
,王不留行
10g
,
14
剂,服药后基础体温上升,
12
天后月经自行。
按:此类患者临床上多见子宫偏小或形体偏胖或肥胖,年龄或小于
18
岁或大于
30
岁,血检雄激素水平多不高,月经稀发,多由肾虚不能暖宫,则见形体肥胖,不能温化痰湿。治疗多以补肾活血法,补肾可促卵泡发育,又可促进子宫增大,温化痰湿可使肥胖减轻,活血可使补肾药直达病所,又可使卵巢包膜变薄而利于排卵。
朱某,女,
20
岁,在读大学生。
初诊日期:
2010
年
10
月
7
日。
主诉:停经
3
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言上大学以来月经多有延迟,现月经
3
月未行,伴心悸多梦,记忆力减退,二便正常,苔薄白微腻,脉弦细,
B
超检查:左附件有
55.0mm
×
35mm
囊肿,子宫内膜
16.75mm
,双卵巢增大,内均有
20~30
个小卵泡,最大卵泡直径
19.5mm
,血检正常。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闭经(肾虚血瘀型)。
治法:补肾活血,化痰调经。
处方:太子参
10g
,合欢皮
10g
,姜半夏
10g
,夏枯草
10g
,丹参
20g
,夜交藤
30g
,枸杞子
15g
,生白芍
15g
,生地
10g
,熟地
10g
,莪术
6g
,皂角刺
6g
,杜仲
12g
,桑寄生
10g
,补骨脂
10g
,川芎
10g
,五味子
10g
,红花
10g
,桃仁
10g
,
14
剂水煎服,
7
天药后,卵泡长大并排卵,基础体温升高后
12
天来月经量较前多,后在此基础上调理
4
个月,半年后随访,月经周期已正常。
按:诸多多囊患者起病于中考或高考后,由于考试压力过大引起的内分泌紊乱。治疗本病的关键是要促排卵。补肾活血法可调整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而使卵泡长大,补肾活血即可促卵泡发育,又可促排卵。临症多见患者用药
7
天后,卵泡正常发育,多囊征象减轻。
蒋某,
26
岁,女。
初诊日期:
2008
年
12
月
6
日。
主诉:停经
3
月余。
病史:患者于去年
10
月开始月经紊乱,现已
3
个月未行,曾做血清放免试液检查示雄激素偏高,服黄体酮后
7
天经未净,脸部及背部痤疮多发,胃纳可,寐安,二便正常,舌淡苔黄腻,脉弦细。
B
超检查:子宫大小尚正常,内膜
11.25mm
,双卵巢增大,均有
20~25
个直径小于
20mm
的小卵泡。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闭经
(
肝郁肾虚证
)
治法:疏肝补肾活血。
处方:黄芩
10g
,焦山栀
6g
,蒲公英
20g
,白芍
15g
,当归
10g
,生地
10g
,熟地
10g
,柴胡
10g
,桑寄生
10g
,女贞子
10g
。旱莲草
10g
,玉竹
10g
,
14
剂,水煎服。
7
天后,
B
超显示:内膜
25.75mm
,卵泡
52.5mm
×
50mm
×
51.5mm
。随证治疗半年后,患者各项指标正常,
1
年后随访,已生一健康男孩。
按:患者表现为多毛、痤疮,油性毛发皮肤,也伴随子宫偏小等肾虚证候,此型临床多见,疗效显著。此时清肝法可降低雄激素水平,补肾活血可促卵泡发育及排卵,伴随着卵泡正常发育及排卵,痤疮也得到根本性治疗。
张某,女,
35
岁,已婚。
初诊日期:
2011
年
2
月
3
日。
主诉:未避孕未孕
3
年。
现病史:患者已婚未避孕未孕
3
年。
2010
年
2
月,患者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丈夫检查正常。
2010
年
3
月,于该院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同年
5
月,在该院连续
3
次行人工授精术均失败。
2010
年
8
月又在该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未成功。月经史:患者
14
岁月经初潮,周期后错,量少,
3
天。末次月经
2010
月
11
日。诊见:腰酸,经行腹痛,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白带量少,舌红、苔黄白,脉细。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不孕症。
(
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证
)
。
处方:牡丹皮
10g
、生地黄
10g
、白芍
10g
、女贞子
10g
、山茱萸
10g
、吴茱萸
10g
,巴戟天
10g
,黄精
10g
,柴胡
5g
。
14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1
年
2
月
18
日。服上方月经未潮,自觉小腹两侧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活血行气通经,方上方加五味子
10g
,川芎
10g
。
14
剂,继服。
三诊:
3
月
5
日。
2
月
21
日月经来潮,量少,质稀,有血块,患者自觉腰酸,小腹冷痛。经净后治以补益肝肾精血,上方减牡丹皮,易生地黄为熟地黄,加龟板
10g
,山甲
3g
。
28
剂,日
1
剂,水煎服。三诊:
2011
年
3
月
19
日。末次月经
3
月
16
日,月经来潮,量中,质稀,有血块,寐差,余无不适,舌淡红,脉弦细。处方:柏子仁、卷柏
10g
、五味子
10g
、茯苓
10g
、牛膝
10g
、法半夏
10g
、刘寄奴
10g
,石菖蒲
10g
、皂角刺
10g
、鸡内金
10g
、当归
10g
。
28
剂,日
1
剂,水煎服。
四诊:
2011
年
4
月
16
日。当天
B
超监测:子宫内膜
10mm
,右卵巢见增大卵泡,左卵巢见生长卵泡。末次月经
4
月
10
日,量增度,色淡红。无不适。治以补肾健脾、养血安胎法,随证加减治疗
3
个月,
2013
年
7
月产一女。
按:患者月经后期、量少。就诊前,在不到
1
年时间内,屡次人工授精、又行卵巢打孔术等,使精血屡屡受伤,卵泡不断耗竭。该患者肾阴不足、癸水不充,自然不能滋养精卵,则精卵不能发育成熟而形成排卵障碍。正如《石室秘录》所言:“肾水亏者,子宫燥涸,禾苗无雨露之濡,亦成萎亏。”因“经水出诸肾”,使经水畅行。对月经后期、量少,精血不足者,常培补其损。
李某,女,
30
岁。
初诊日期:
2014
年
2
月
1
日。
主诉
:
月经稀发
6
年,闭经
10
年。
现病史
:
患者
12
岁初潮,月经周期
1
~
5
月,经期
7
天。
2000
年始月经周期半年~
1
年。
2003
年于北京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2003
年人工周期治疗
6
个月,停药后闭经复发。结婚
6
年未孕,未避孕。末次月经
2011
年
11
月。现闭经
7
个月,面色萎黄,纳谷佳,夜寐易醒,二便调,苔薄白,脉滑。
5
月
31
日抽血检测
:LH29.55mIU/ml
,
FS8.88mIU/ml
,
E
2
50pg/ml
,
P2.2ng/ml
,
T3.8ng/ml
,
PRL20.96ng/ml
,
LH/FSH>3
,
T
值增高。
B
超
:
子宫
100mm
×
62.5mm
×
95mm
,双卵巢内均见小卵泡,大于
10
个,最大直径
12.5mm
。提示
:
子宫体小,多囊卵巢。妇科检查
:
外阴
:
正常,阴道
:
畅,宫颈
:
上唇糜烂,子宫
:
中后位,活动可,瘦长,软。附件
:
双侧增厚,右侧明显。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不孕症
(
肾虚肝郁证
)
。
治法:疏肝补肾,养血调经。
处方
:
柴胡
10g
,龙胆草
10g
,当归
10g
,白芍
15g
,炒白术
18g
,菟丝子
30g
,女贞子
30g
,仙灵脾
30g
,泽兰
12g
,紫河车
20g
。方中柴胡、龙胆草、炒白术疏肝健脾,菟丝子、女贞子、仙灵脾、紫河车补肾填精,当归、白芍、泽兰养血活血。服用
1
个月后,患者诉阴道分泌物增加,上方加益母草
16g
,川牛膝
10g
,活血以促月经来潮。
二诊:
2014
年
3
月
3
日。服药
1
个月,月经
1
月
2
日来潮,量极少,
1
天净。守方加减再服用
1
个月,月经
12
月
16
日来潮,量少
(
日用卫生巾
1
片
)
,
3
天净。
2003
年
1
月
10
日月经量略增
(
日用卫生巾
2
片
)
,
5
天净。
2
月
22
日月经前宫颈黏液结晶可见椭圆体,说明出现排卵。
三诊:
2014
年
4
月
12
日。守方加活血之凌霄花,补肾益精之炙龟板,加减服用
2
个月,月经基本正常来潮,量中
(
日用卫生巾
4
~
5
片
)
。继守方加减服用。
2014
年
6
月
29
日抽血
:LH20.57mIU/ml
,
FSH7.86mIU/ml
,
E
2
41pg/ml
,
P0.16ng/ml
,
T2.5ng/ml
,
PRL13.58ng/ml
。
T
值恢复正常,治疗以补肾健脾为主,佐以疏肝养血活血,处方
:
山药
30g
,熟地黄
30g
,山茱萸
20g
,茯苓
16g
,炒白术
16g
,菟丝子
30g
,仙灵脾
30g
,桑寄生
20g
,柴胡
10g
,当归
10g
,白芍
15g
,泽兰
12g
,益母草
16g
,紫河车
15g
。方中山药、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仙灵脾、桑寄生、紫河车补肾,茯苓、炒白术健脾,柴胡、当归、白芍、泽兰、益母草疏肝养血活血。守方加减服用。
2014
年
6
月
7
日抽血
(
月经第
2
天
)
,
LH19.05mIU/ml
,
FSH7.17mIU/ml
,
E
2
71pg/ml
,
P0.26ng/ml
,
T2.3ng/ml
。
四诊:
2014
年
10
月
12
日。停经
39
天,查尿
HCG(+)
,无明显不适,要求保胎治疗。苔白腻厚边有齿痕,脉沉缓双尺弱。处方
:
炙黄芪
30g
,炒白术
18g
,茯苓
18g
,柴胡
10g
,升麻
6g
,全当归
10g
,白芍
15g
,菟丝子
30g
,桑寄生
20g
,川断
30g
,仙灵脾
10g
。方中炙黄芪、炒白术、茯苓、菟丝子、桑寄生、川断、仙灵脾健脾补肾,柴胡、全当归、白芍疏肝养血,升麻配炙黄芪升举脾气以防堕胎。
2014
年
11
月
9
日我院
B
超
:
子宫
190mm
×
140mm
×
200mm
,胎芽
1.3
,胎心
146
次
/min
。随访
:
分娩一男孩,正常。
按:患者典型肾虚肝郁导致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肾水本虚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外泄”,强调了闭经与肾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主月经、生殖。肾精充足,冲任二脉通畅,月事方能以时下。肾精亏虚,不能充养冲任,经血无以化生,经水渐少乃至闭经。故有人认为月经的生理活动其主导在肾,调节在天癸,约束在冲任,藏泻在胞宫,其根在肾。卵巢早衰多因肾精亏虚,肾气衰退,天癸早竭,而致冲任失充,血海空虚,故闭经。临床上卵巢早衰以肾精亏虚较多见,肝郁、血虚、血瘀相夹杂,虚为本,实为标,虚实夹杂,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兼以理气养血活血。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灵活运用调经
1
号方,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补气养血
,健脾益肾。
张某某,
34
岁,已婚,孕
1
产
0
。
初诊时间:
2012
年
10
月
30
日
主诉:未避孕未孕
6
年。
现病史:患者结婚
6
年,未避孕未孕。平素月经周期规律,
5-7
天,周期
30
天,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
:
2012.10.15
。行经
5
天,量中,色红,少量血块,无腰腹痛。面部痤疮,饮食偏肥腻。有高胰岛素病史,现口服艾丁
15mg qd
、二甲双胍
0.5g bid
。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B
超提示: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012
年
4
月
20
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畅。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不孕症(痰瘀互结,湿热内阻型)。
治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处方:柴胡
10g
,桑叶
15g
,冬瓜皮
30g
,茵陈
30g
,黄柏
20g
,知母
10g
,丹参
30g
,鸡血藤
30g
,薏苡仁
30g
,浙贝母
10g
,地骨皮
30g
,紫河车
10g
,紫石英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继续口服艾丁,二甲双胍。嘱其清淡饮食,忌食肥厚,控制体重,加强锻炼。
二诊:
12
月
21
日。末次月经:
2012
年
11
月
15
日。经行
5
天。服药症状减轻,面部痤疮好转,体重无明显变化,二便调。上方加香附
10g
,生鸡内金
2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三诊:
2013
年
1
月
11
日。末次月经:
12
月
14
日。经行
5
天,量少,色红,有血块,无痛经,二便调。处方:柴胡
10g
,桑叶
15g
,木瓜
15g
,当归
10g
白芍
15g
,冬瓜皮
30g
,茵陈
30g
,黄连
10g
黄柏
10g
,丹参
30g
,鸡血藤
30g
,鹿角霜
15g
紫石英
30g
。
14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四诊:
2
月
10
日。病史同前。末次月经:
2013
年
1
月
12
日。体重下降
2
公斤,服药平和,二便调。
检测:葡萄糖空腹
4.86mmol/L 0.5h:8.65mmol/L 1h:7.31mmol/L
2h:3.80mmol/L 3h:3.73mmol/L
胰岛素空腹
5.88mIU/L 0.5h:172.35mIU/L 1h:169.45mIU/L
2h:22.72mIU/L 3h:3.98mIU/L
处方:上方加黄精
30g
,制何首乌
15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继续口服艾丁,二甲双胍。
五诊:
2
月
17
日。未诉明显不适。处方:上方加乌梅
10g
,天花粉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六诊:年
3
月
24
日。末次月经:
2
月
15
日。未诉不适。处方:上方加益母草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按:患者初诊时予柴胡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水湿津液亦得以布化;桑叶强金制木;冬瓜皮、茵陈、薏苡仁清热利湿;地骨皮清热凉血;知母、黄柏养阴清热;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调经;浙贝母化痰;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紫石英补肾而益精血,暖子宫。二诊时月经将至加入香附理气解郁、调经,可调血中之气;生鸡内金活血化瘀。三诊继以清热化湿为主,同时加入当归、白芍养血补血敛阴之品。四诊为排卵期前后加入黄精、制何首乌补益精血。五诊时加入乌梅酸泻肝木;天花粉清热泻火以期冲任气血调和,月经按时而至。六诊时月经逾期未至,加入益母草活血化瘀。治疗上遵循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主线,以使冲任气血调和;佐以补肾,使肾气充盛。
王某,女,
30
岁,孕
1
产
0
。
初诊:
2013
年
4
月
20
日
主诉:未避孕未孕
2
年。
现病史:患者结婚
2
年,未避孕未孕。月经稀发量少多年。
Lmp2013-4-17~
今,量少,色红,血块少许,痛经可忍受。平素周期后错
7/1.5~3
个月,量偏少,经前腹痛,腰痛。就诊前一月于外院治疗,服用达英
-35
,二甲双胍,调经促孕丸治疗。舌暗红苔白腻,脉沉。
辅助检查:
2013-3
月承德市中心妇产医院输卵管造影:双侧输卵管通畅。
2013-1-27
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
B
超:子宫大小
34
×
31
×
28mm
,左卵巢
30
×
17
×
20mm
,右卵巢
30
×
21
×
23mm
,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
2013-3-19
(
M5
):
LH:12.95
↑
mIU/ml(2.39
~
6.6mIU/ml)
,
FSH:5.99mIU/ml(3.03
~
8.08mIU/ml)
,
E
2
:99.58pg/ml(21
~
251pg/ml)
,
PRL:2.94ng/ml(2.74
~
19.64ng/ml)
,
P:0.4ng/ml(0.2
~
0.6ng/ml)
,
T:2.66
↑
ng/ml (0.13
~
1.08nmol/L
)。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
;
不孕症(肾虚夹痰型)。
治法:补肾逐痰,活血化瘀。
处方:知母
10g
,黄柏
10g
,熟地
20g
,山茱萸
10g
,黄精
30g
,制何首乌
15g
,丹参
30g
,鸡血藤
30g
,鳖甲
20g
,皂刺
30g
,浙贝母
10g
,紫河车
10g
,紫石英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二诊:
2013
年
4
月
27
日。末次月经:
2013
年
4
月
17
日。行经
7
天,量稍增多,现觉小腹胀,双侧小腹行动时疼痛不适。舌脉同前。处方:上方加月季花
10g
,橘叶
15g
,
14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三诊:
2013
年
5
月
11
日。末次月经:
2013
年
4
月
17
日。小腹胀痛症状于服药三剂后消失,现自觉燥热,近两日来小腹隐痛,带下量偏多,微黄。舌脉同前。处方:柴胡
10g
,桑叶
15g
,木瓜
15g
,生鸡内金
20g
,山楂
30g
,知母
10g
,黄柏
10g
,丹参
30g
,黄精
30g
,制何首乌
15g
,紫河车
10g
,紫石英
30g
牛膝
1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四诊:
2013
年
5
月
18
日。末次月经:
2013
年
5
月
18
日,无血块,经前两天小腹刺痛、头痛,纳差恶心,舌暗紫苔白腻,脉沉滑。处方:上方加益母草
30g
,刘寄奴
15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五诊:
2013
年
5
月
25
日。末次月经:
2013
年
5
月
18
日,量可,经期头痛,经行前后小腹疼痛。近两日大便偏干。舌暗苔黄腻,脉沉。处方:知母
10g
,黄柏
10g
,熟地
20g
,山茱萸
10g
,泽泻
10g
,茯苓
30g
,山药
10g
,丹参
30g
,黄精
30g
,制何首乌
15g
,桑叶
15g
,黄连
10g
,紫河车
10g
,紫石英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结合月经周期分别加入活血养血调经、补肾助阳药物。治疗
6
个月经周期
,
期间月经基本规律,患者于
2013
年
12
月
7
日(停经
39
天)查血
HCG
:
3954mIU
∕
ml
,
2013
年
12
月
19
日
B
超示:宫内早孕,可见胎心胎芽。
按语:此患者治以补肾逐痰,活血化瘀。知母、黄柏、黄精养阴清热;熟地、制何首乌补益精血;山茱萸补益肝肾;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调经;皂刺、鳖甲软坚散结;浙贝母化痰;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紫石英入手少阴、足厥阴经血分,暖子宫。二诊患者小腹胀痛,运动后两侧小腹疼痛不适,故加月季花,橘叶以疏肝行气,解郁。三诊时患者小腹胀痛症状消失,但近两日小腹隐痛,带下偏多,故仍以知母、黄柏、黄精养阴清热;柴胡养血柔肝,山楂、木瓜酸泻肝木,桑叶强金制木;生鸡内金扶土抑木;牛膝引血下行。四诊患者小腹刺痛,头痛,不通则痛,故加益母草、刘寄奴化瘀通经。五诊时患者大便偏干,苔黄腻,故以泽泻、茯苓清热利湿。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月经前半期以补肾助阳为主,以促进卵泡生长;月经后期以养血活血为主,兼以补肾理气;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李某
,
女
,52
岁。孕
2
产
2
。
初诊时间:
2010
年
5
月
16
日。
主诉
:
月经淋漓不断
2
月余。
现病史:平素月经规律,
5-7
天,周期
30
天。量中等,色红,无痛经。近
2
月月经量增多
,
色淡
,
有小块
,
伴腰酸,头晕
,
乏力
,
易心烦。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苔薄白
,
脉沉细。
B
超示
:
子宫肥大
,
内膜增厚。
西医诊断:功血。
中医诊断:崩漏(肾阴虚兼阳虚证)。
治法:补肾固经,滋肾助阳。
处方:仙茅
6g,
仙灵脾
10g
,巴戟天
10g
,知母
10g
,当归
15g
,白芍
15g
,丹皮
10g,
旱莲草
20g,
牡蛎
10g
,仙鹤草
15g
,金银花
10g,
黄柏
10g
,紫河车各
10g
。
7
剂
,
水煎服。
二诊;
5
月
24
日。月经干净
,
仍自觉心烦
,
乏力
,
舌淡、苔薄白
,
脉弦细。上方去仙鹤草、金银花、草河车
,
加女贞子
15g
,何首乌
30g
,荷叶
10g
。
三诊
:7
月
15
日。正值月经第二天
,
症状减轻。继服上方。
四诊:
9
月
20
日。月经基本规律。
3
天,
27-32
天。
按
:
本病为更年期崩漏
,
证属肾阴虚兼阳虚。肾阴亏虚为致病根本
,
但在肾精衰竭的同时
,
阳气也随之虚衰
,
出现以肾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肾阴虚
,
虚火动血;肾阳虚
,
封藏不固
,
冲任失约
,
月经淋漓不断。治以滋阴助阳
,
温清并用。久崩久漏易外感热毒
,
常用金银花、草河车清热解毒。
杨某,女,
15
岁,未婚。
初诊:
2009
年
5
月
18
日。
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
2
月余。
病史:患者
13
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不规律,服用中药后月经周期尚规则,
2009
年
3
月
3
日月经来潮后淋漓至今未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夹血块,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B
超提示:子宫双卵巢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功血
中医诊断:崩漏(肾气虚证)。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山茱萸
15g
,山药
15g
,杜仲炭
15g
,桑寄生
10g
,川断
10g
,女贞子
10
旱莲草
10g
,熟地
10g
,黄芪
10g
,党参
10g
,白术
10g
,升麻炭
10g
,血余炭
15g
,茜草炭
10g
仙鹤草
15g
,白芨
15g
,三七
5g
,炙甘草
10g
。共
7
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
2009
年
5
月
26
日。自诉血量明显减少,腰酸减轻。继续守方治疗,三天后血止。
按:患者肾气未盛,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且淋漓不尽,色淡红,质轻稀,夹血块,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均为肾气虚证。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三七散瘀止血
;白芨、仙鹤草、血余炭、茜草炭、升麻炭收敛止血;川断、女贞子、桑寄生、杜仲炭补肝肾、调血脉;黄芪、白术、党参、炙甘草补气摄血。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固冲止血之功。
林某某
,
女
,30
岁
,
孕
1
产
1
。
初诊:
2006
年
11
月
15
日。
主诉:月经提前
1
年余。
现病史:
1
年前无诱因来月经提前
7
天至
10
天,量少、色淡、伴腰酸、精神疲乏。平素月经正常,
3-5
天,周期
25-30
天。量中等,色红,无痛经。末次月经
10
月
30
日,量少。轻微痛经,颧红
,
舌红苔少
,
脉细数。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阴虚血少证)。
治法:益阴养血。
处方
:
熟地黄
20g,
生地黄
20g,
枸杞子
15g,
白芍
15g,
女贞子
15g,
地骨皮
10g,
当归
15g,
杜仲
10g
,阿胶
10g,
丹参
10g,7
剂。
二诊
:11
月
23
日。正值经期第
2
天,苔少许
,
舌不红
,
上方去地骨皮
,
加黄芪
10g
,白术
10g,14
剂。
三诊
:1
月
7
日。月经
12
月
24
日来潮
,
经期未提前。症状好转。继服上方。
四诊:
3
月
6
日。月经周期以规律,
27-30
天一行。
按
:
辨证为月经先期,阴虚血少证。《医宗金鉴·调经门》云
:
“若下血少
,
色浅淡而清
,
则为不足之热也。”辨经水前期
,
古人多归之于热
,
热能动血而催经水早期。患者气血虚衰,阴虚生热。治宜益阴养血之法。二地为君
,
熟地黄滋阴养血
,
生地黄滋阴凉血;以当归、白芍
,
与熟地黄相伍
,
重在补血;枸杞子、女贞子旨在养阴;佐以阿胶、丹参养血活血;杜仲滋补肝肾合而成方。酌加黄芪、白术,补气以生血。阴平则阳秘
,
血无热扰
,
则月经恢复正常。
蔡某,女,
34
岁,已婚,孕
1
产
1
。
初诊时间:
2011
年
4
月
5
日
主诉:月经提前
7
个月。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3-5
天,
30
天,量少,色黯,有血块,伴经前乳房胀痛。经行第
1
天小腹隐痛,喜揉喜按,疲乏无力。
7
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导致月经提前
10
天左右。末次月经:
2011
年
3
月
27
日,经期
4
天,量、色、质同前。末前次月经
(PMP)
:
2011
年
3
月
6
日,量色质同前。白带量多,质清稀。面色无华,唇舌淡润,精神疲惫,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腰酸痛,经期加重,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薄,脉沉、弦细。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肝郁肾虚证)。
治法:疏肝解郁,补肾调冲。
处方:吴茱萸
20g
,炒荆芥
15g
,女贞子
15g
,柴胡
15g
,菟丝子
15g
,桑寄生
15g
,炒川续断
15g
,枳壳
15g
,枸杞子
15g
,怀牛膝
15g
,熟地黄
10g
,当归
12g
,山药
15g
。水煎服,
7
剂。
二诊:
4
月
23
日。正值月经第一天,症状好转,量中等,色红,无血块,无痛经。继服
7
剂。
三诊:
6
月
28
日。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余症消失。
按:本病为月经先期,肝郁肾虚证。肝司血海而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舒,可导致肝气逆乱,疏泄失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肾主闭藏,若素体肾气不足,闭藏失职,则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月经周期紊乱。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二者相互影响,使月经先期而至。该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性情急躁易怒,易伤肝。腰酸明显,经期加重,提示肾气亏虚,肝肾相互影响,则肾虚,用补肾调冲方合归肾寿胎丸加减以疏肝补肾,养血调经。
钱某
,
女
,21
岁
,
未婚。
初诊
:2013
年
4
月
15
日。
主诉:月经错后半年余。
现病史:自诉平素身体虚弱
,
月经较规律,
3-5
天,周期
25-30
天。近半年来月经
1
个半月一次
,
伴头晕乏力
,
腰酸
,
便秘
,
口不渴,舌淡苔薄白
,
脉沉细。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肾气虚证)。
治法:补肾调冲
处方
:
杜仲
20g,
肉苁蓉
20g,
巴戟天
15g,
当归
15g,
熟地黄
15g,
白芍
15g,
白术
15g,
陈皮
10g,7
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
:4
月
22
日。精力较前好转
,
腰酸减轻
,
纳谷不香
,
舌淡苔薄白
,
脉细。处方
:
人参
15g
,山药
20g
,白术
15g
,陈皮
15g
,茯苓
10g
,当归
15g
,巴戟天
10g
,肉苁蓉
15g
,枳壳
10g
,甘草
10g,7
剂。
三诊:
4
月
29
日。大便顺畅,纳可,寐安。继服上方。
四诊:
6
月
12
日。
Pmp
:
4
月
30
日。
Lmp
:
5
月
28
日。无不适。
按
:
患者为青春期女性,女子二七天癸至,人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此时着重在肾
,
肾气的盛衰
,
是天癸如期而至的根本。因此在补虚的同时配以补肾养阴。
王某某
,
女
,28
岁
,
孕
1
产
1
。
初诊:
2012
年
9
月
12
日。
主诉:月经延后
1
年余,月经量少
1
年余。
现病史
:
平素形体消瘦
,
月经规律,
3-5
天,周期
28
天。量中等,无血块,无痛经。
1
年前无诱因出现经期错后,周期
35-40
天
,
量少,色淡
,
有紫色小块
,
行经仅
2
天。经前期乳房胀痛
,
伴腰膝酸软
,
头晕
,
乏力,心悸少寐
,
舌淡苔薄黄
,
脉沉细。现正值月经期。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调理冲任。
处方
:
当归
15g,
川断
15g,
丹参
15g,
桑寄生
10g,
柴胡
10g,
白芍
15g,
茜草
10g,
炒酸枣仁
15g,
夜交藤
20g,
香附
15g,
川芎
10g,7
剂。
二诊
:9
月
16
日。服药后经量稍多
,
胃胀不舒
,
纳少,寐差
,
舌红,苔薄腻
,
脉沉细。上方去茜草、香附、川芎
,
加厚朴
10g,
陈皮
10g,7
剂。
三诊
:10
月
18
日。正值月经第一天
,
色量均可
,
腰酸
,
胃胀减,纳可,寐可。上方加枸杞子
20g,
香附
15g,7
剂。
四诊:
12
月
15
日。月经恢复正常
,
周期
27-30
天。量中等,色红,无痛经及血块。
按
:
《叶天士女科》云
:
“形瘦经少
,
此气血弱也。”患者形体消瘦
,
腰膝酸软
,
头晕
,
心悸少寐
,
经少色淡
,
脉沉细
,
为肝肾亏虚证。冲任血少
,
气滞血瘀。方中当归、白芍养肝血;川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冲任通盛
,
则血海自充;柴胡、香附、川芎、丹参、茜草等理气活血;配以酸枣仁、夜交藤等养心安神。二诊以胃胀不舒,纳少,为气滞未除
,
加厚朴、陈皮行气消胀除满。再加枸杞子、香附补益肝肾
,
养血疏肝
,
月经复常。
杨某,女,
16
岁,在校学生,无性生活史。
初诊时间:
2014
年
3
月
20
日
.
主诉:月经周期或提前或退后
6
个月余。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14
岁初潮,行经
7
天。周期
28
天,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及乳胀痛。半年前因学习压力大开始月经不调,提前或错后
15
天左右。末次月经:
2014
年
3
月
17
日,经期
3
天,量色质同前。白带无异常,现面色淡红,纳可寐差,口不干,易腰酸,手足心热,夜间尤甚,情绪急躁易怒,大便
2-3
日
1
次,小便正常。舌黯红苔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月经先后无定期(肝肾气郁证)。
治法:疏肝补肾,养血调经。
处方:予定经汤合寿胎二至丸方加减,柴胡
15g
,炒荆芥
15g
,菟丝子
15g
,桑寄生
15g
,炒川续断
20g
,枸杞子
15g
,女贞子
15g
,旱莲草
15g
,怀牛膝
15g
,枳壳
15g
,黄柏
12g
,熟地黄
10g
,山药
15g
,菟丝子
15g
。
7
剂,水煎服,
二诊:
4
月
15
日。正值月经第一天,量稍多,经前乳胀、腰酸、手足心热等症明显缓解,再继服原方。
三诊:
6
月
15
日。月经基本规律。诸症消失。
按:本病为月经先后无定期,肝肾气郁证。患者压力大,导致情志抑郁而致使肝气逆乱,气乱则血乱;肾主闭藏,素体肾气未足,开合不利;肝失疏泄,肾失封藏,肝肾同源,相互影响,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以致月经周期错乱该患者性情易激惹,提示肝郁,初潮后肾气本未充,再者肝郁影响肾之开合,肝气郁而肾精亏虚,气血疏泄无度,导致月经先后无定期给予补肾调冲方合寿胎二至丸加减以疏肝补肾,养血调经而诸症自解。
案
32
:
张某某,女,
30
岁,已婚
初诊日期:
2005
年
6
月
3
日。
主诉:阴道不规则出血
4
月余。
现病史:自述平素月经规律,
6-7
天
/28-32
天。量中等,色红,无血块,痛经(
-
)。
4
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有血块。伴胸胁、乳房胀痛,胸闷不舒,易叹气,不思饮食,纳差。舌质黯,苔薄白,脉弦。
LMP
:
2005
年
5
月
25
日。
PMP
:
2005
年
5
月
12
日。曾于
2005
年
3
月
4
日经保定市医院妇科检查子宫正常无病变,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用妇康片、己烯雌酚等效果不明显。
中医诊断: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气滞证)。
治法:行气疏肝,化瘀止血。
处方:柴胡
10g
,香附
10g
,川楝子
10g
,青皮
1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生地
10g
,赤芍
15g
,桃仁
10g
,红花
10g
,苡米
20g
,焦三仙各
10g
,丹参
15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二诊:
6
月
10
日。服药后胸胁、乳房胀痛明显减轻。处方:上方加郁金
10g
,香附
10g
,合欢皮
10g
,厚朴
12g
,陈皮
12g
。
14
剂,水煎服,日
1
剂。
三诊:
6
月
25
日。正值月经第一天,量多,色黯红,无血块,诸症减轻。继服上方。连续服用治疗
3
个月经周期后,月经规律,诸症消失。按
:
月经周期不规律为妇科常见病,其机制为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而引起的异常性子宫出血,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本病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期间的任何年龄,
50%
的患者发生于绝经期,育龄期占
30%
,青春期占
20%
。中医认为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肝肾功能失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无常。其病因多为肝郁和肾虚。该患者临床表现为肝郁脾虚之候。重在疏肝理脾,肝气得舒,脾气健运,月经自调。
赵某某,女,
30
岁,未婚。
初诊日期:
2011
年
10
月
1
日。
主诉:月经周期不规则
4
月余。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5-7
天
/30
天。量中等,色红,有血快,痛经(
+
)。
4
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月经或提前或推迟,周期
23
一
50
天不等。痛经加重,每于行经的第
1
、
2
天需服用药物止痛,伴经前乳房胀痛。
LMP
:
9
月
8
日,
7
天净,量中等。
1
周前出现眼痒、眼部烧灼感,咽喉干燥,纳可,寐差。大便结,舌尖边红,苔薄白,脉弦细。自述平素工作压力较大,有过敏性鼻炎史,时有鼻塞流涕,眼睛红痒反复发作,需用抗过敏西药治疗。
中医诊断:月经先后不定期;痛经(肝肾阴虚,肝虚火盛证)。
治法:滋肾养肝,清肝泻火。
方药:生地黄
15g
,山药
15g
,山茱萸
12g
,牡丹皮
15g
,茯苓
15g
,泽兰
15g
,枸杞
15g
,菊花
15g
,桑叶
15g
,赤芍
15g
,桃仁
10g
,侧柏叶
15g
,龙胆草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二诊:
10
月
8
日。眼痒减轻。正值行经第
1
天,痛经明显,口服止痛药。舌尖边红,苔薄黄,脉细滑。处方:白茅根
20g
,桑叶
20g
,黄芩
15g
,熟地黄
10g
,山药
20g
,山茱萸
10g
,牡丹皮
15g
,泽兰
15g
,菊花
15g
,枸杞
15g
,生地黄
15g
,蝉蜕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三诊:
10
月
17
日。患者眼部症状明显在减轻,头痛。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处方:枸杞
15g
,菊花
15g
,泽泻
15g
,牡丹皮
15g
,羌活
10g
,辛夷
15g
,蝉蜕
10g
,生地黄
15g
,熟地黄
10g
,山药
20g
,山茱萸
10g
,荆芥
l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四诊:
10
月
25
日。患者症状好转。处方:继服上方。
五诊:
11
月
15
日。
LMP
:
11
月
7
日,
6
天净。量中等。色红,痛经(
-
)。诸不适消失。
按:《素问》曰
:
“肾生髓、髓生肝”,肝藏血,血可以化精,下藏于肾,肾藏精,精可以化气,气可以化血而归于肝。所以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肾主生殖,女子肾气盛,促使天癸至,导致任脉通,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肝气平和则经脉流畅,血海宁静,经候如常。肝病日久,下必伤肾
;
肾病失治,必损及肝,多见肝肾同病。女子以血用事,故曰治精在肾,治血在肝。本案为肾精、肝阴不足,冲任失调,以致经行先后不定期,肝阴不足,水不涵木,木火上炎,故目赤干涩、痉痒。故方中取滋养肝肾之意,配以桑叶、龙胆草、黄芩、侧柏叶、赤芍、蝉蜕清肝泻火,冲任得肾水滋养,无火热滋扰,则血海清宁,经自调匀,肝经风火平息,眼疾亦得暂愈。发病部位在肝经,故从肝论治,而肝肾乙癸同源,养肝阴又需滋肾水,此例之经验亦说明其疗效确切。
王某
,
女
, 41
岁
,
已婚。
初诊:
2011
年
9
月
7
日。
主诉:行经腹痛
6
年余。
现病史:月经周期
7
天
15-20
天
,
血量多
,
色鲜红
,
有血块,下腹痛
,
有灼热感
,
经行疼痛加剧
,
心烦易怒
,
口干不渴
,
大便不畅
,
带下量多
,
色黄
,
舌红苔薄黄
,
边尖有瘀点
,
脉滑。妇科检查
:
子宫水平位
,
稍大
,
压痛明显
,
后穹窿触及一蚕豆大结节
,
压痛明显
,
左附件触及一约
2 x 8 cm
肿物
,
右附件触及一约
3 x 3.5 cm
肿物
,
压痛。
B
超
:
子宫后位
,
大小
7.0 x 6.0 x 14.5cm ,
子宫肌壁反射欠均匀
,
右附可见一肿物
3.4 x 3.0 x 7.5cm ,
左附件可见一肿物
2.8 x 2.2 x 5.0cm .
子宫后穹窿处可见
2.3 x 2.2 x 5.0cm
低回声区。提示(
1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巧克力囊肿
) ,
(
2
)子宫肌瘤。
中医诊断
:
(
1
)痛经
(
湿热癖阻型
)
(
2
)癥瘕
(
血瘀型
)
。
治法:化瘀软坚,清利湿热。
方药
:
红藤、薏米、皂刺、丹参各
30 g ,
半枝莲、橘核各
15 g ,
三棱、莪术各
20g,
山甲、牛膝、当归、贝母各
10g
。
14
剂,水煎服。
二诊:
9
月
22
日。服药半月后月经将潮
,
改用活血化瘀、温通止痛之法
,
方如下
:
桂枝、乌药、细辛、王不留、路路通各
10g ,
三棱、莪术各
20g ,
炒蒲黄
15g,
丹参、益母草、生牡蛎各
30g
。
经后继服初诊方,服药两个月后
,
经期腹痛明显减轻
,
血块及血量均减少
, B
超提示
:
子宫肌瘤
(
子宫后穹窿可见一
3.0 x 2.2 x 5.74cm
回声尚均匀团块
) ,
双附件未见异常。
又按原法原方服药两个半月
,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
无经期腹痛
, B
超提示
:
子宫
6.2 x 4.4 x 12.5cm,
双附件未见异常。半年后后追访患者未见腹痛发作。
柴某,女,
42
岁,已婚。
初诊:
2013
年
2
月
27
日。
主诉:经期腰腹疼痛
10
余年,加重
1
年。
病史
: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
26-30
天,经期
5
天。末次月经
2
月
14
日,量中,色偏暗,无血块,无痛经,
10
余年前反复出现经期腰腹疼痛,持续
4-5
天,坠痛、酸痛,伴肛门坠胀感,寐纳可,二便调,既往史:
2012
年
12
月
6
日因“左侧输卵管系膜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生育史:
1-0-1-1
,顺产
1
次,人流
1
次。妇检双合诊无殊,三合诊左右子宫骶骨韧带均触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癥瘕(湿热瘀结证)。
治则:活血化瘀,清理湿热。
方药:桃核承气汤(桃仁
10g
、炙大黄
9g
、玄明粉
5g
、炙甘草
6g
、桂枝
6g
)加蒲公英
15g
、红藤
20g
、败酱草
15g
、野荞麦
20g
、续断
10g
、升麻
10g
,
7
剂。配合中药灌肠
7
次。
二诊:
2013
年
3
月
27
日。末次月经
3
月
20
日来潮,腰腹疼痛明显好转。舌脉如上。方药:中药守上方,
14
剂。中药灌肠
14
天。
三诊:
2013
年
4
月
17
日。无腰腹疼痛,经期将近。舌脉如上。方药:中药守上方,
7
剂,灌肠
7
天。
按:该患者反复经期腰腹疼痛
10
余年,痛处固定不移,且经血色黯,为有瘀血内阻,妇检左右髂骨底韧带均触痛,为瘀久化热,阻滞气机,下焦多湿,湿热瘀结,故发本病。桃核承气汤化裁,此方即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治伤寒外证不解,热结膀胱之下焦蓄血症,乃破血攻下之剂,但凡瘀热互结之证,用之颇效,现代研究治疗妇科盆腔炎、宫外孕、子宫肌瘤、胎盘残留、附件炎等病症,均得到了临床验证。方中以桃仁活血化瘀,以除蓄血,桂枝温通血行,以“开结气”,调胃承气之硝、黄、草泄热破结,其中大黄又可祛瘀生新,又酌加蒲公英、红藤、败酱草大剂清湿热之品,野荞麦既可清热,又可益肾;续断补肝肾,强筋骨,两味可治腰痛,升麻升阳举陷,又可清热解毒,可治小腹坠痛、肛门坠胀。
7
剂配合中药灌肠后,症状立减,腰腹痛明显好转,用药
4
周后,诸症全消,湿、热、瘀均除。
马某某,女
30
岁。初诊:
2014
年
12
月
4
日。
主诉:孕
82
天,阴道出血伴腰酸
1
月。
病史:患者现怀孕
82
天,
10
月
21
日开始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色暗红,至今未净,无腹痛,偶有腰酸,纳可,便秘,舌稍红,苔薄白,脉细滑。
11
月
22
日
B
超:宫内活胎(约
9+
周)。
12
月
4
日:血
E
2
:
8186pmol/L
;
P
:>
127.21nmol/L
;
HCG
:>
200000U/L
。
D
二聚体:
0.41ug/ml
。
中医诊断:胎动不安(肾阴虚)。
治则:益肾清热,益气安胎。
方药:桑寄生
15g
,
川断
10g
,
女贞子
10g
,
墨旱莲
10g
,黄芪
30g
,
党参
30g
,
白术
10g
,
熟地
20g
,升麻黄
10g
,血余炭
30g
,
仙鹤草
30g
,
白芨
10g
,
藕节
10g
,
棕榈炭
10g
,
炙甘草
10g
,
菟丝子
20g
,阿胶
10g
,山芋
25g
,杜仲炭
20g
。
7
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
2014
年
12
月
8
日。孕
86
天,腰酸,今日未见阴道出血。今血
E2:9759pmol/L
,
P
>
127.21nmol/L
,
HCG
>
200000U/L
。
D
二聚体:
0.52ug/ml
。方药:中药守上方的基础上加陈皮
10g.
三诊:
2014
年
12
月
12
日。孕
90
天,阴道出血净
2
天,腰背酸痛。今血
E
2
14578pmol/L
,
P
>
127.21nmol/L
,
HCG184313U/L
。
D
二聚体
0.54ug/ml
。查房一切安好,但昨日偶有下腹痛。方药:中药守上方药。
王某,女,
28
岁,初诊:
2011
年
7
月。
主诉:孕
46
天,阴道出血
1
周。
现病史:末次月经:
2011
年
6
月
12
日,现孕
46
天,近
1
周来因过度操劳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色黯,伴小腹下坠,腰酸不适,劳累后加重,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呕吐,入睡困难,舌淡少苔,脉细滑而软。今日彩超:宫内早孕(妊娠囊大小:
24mm
×
12mm
,可见胚芽回声,未见心管搏动。)
中医诊断:胎漏、胎动不安(肾虚精亏,气血不足)。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党参
10g
,白术
20g
,杜仲
30g
,山萸肉
15g
,枸杞子
20g
,川续断
30g
,桑寄生
30g
,远志
15g
,砂仁
10g
,炒升麻
10g
,白芍
10g
,枳壳
10g
,红参
10g
。
5
付,日
1
付,水煎服。嘱其卧床休息,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二诊:
2011
年
8
月
3
日复诊。上药已服,服药后阴道出血基本已止,但仍有腰酸不适、入睡困难,小腹下坠、食欲不振已明显减轻,上方减红参,
5
付,日
1
付,水煎服,医嘱同前。
三诊:
2011
年
8
月
8
日复诊。药已服完,服药后阴道出血已止,无小腹下坠、腰酸不适、入睡困难等不适,今日彩超宫内早孕(妊娠囊大小:
32mm
×
24mm
,可见胚芽回声及心管搏动。)继服上方
5
付,巩固治疗,医嘱同前。
管某某,女,
35
岁。
初诊时间:
2010
年
9
月
14
日。
主诉:腰酸腹痛
10
天余,阴道不规则流血
2
天余。
现病史:
lmp2010
年
8
月
2
日。阴道不规则流血
2
天余,腰酸腹痛
10
天余。于今日住院。平素月经规律,孕
3
产
0
,第一孕
2007
年
5
月份,行人流术;第
2
孕
2008
年
7
月份自然流产;第三孕
2009
年自然流产。舌红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中医诊断:胎漏、胎动不安(肾虚证)。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方药:菟丝子
20g
,
寄生
15g
,
川断
15g
,
山芋
20g
,
山药
20g
,
杜仲炭
20g
,女贞子
10g
,旱莲草
10g
,熟地
15g
,
黄芪
15g
,
党参
15g
,
白术
10g
,黄芩
10g
,血余炭
20g
,仙鹤草
20g
,白及
15g
,藕节
15g
,
棕榈炭
10g
,益智仁
10g
,陈皮
10g
,白芍
10g
,炙甘草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二诊:
2010
年
9
月
15
日。经医生告之有泌尿系感染。纳可,寐可,大便调,小便涩痛。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菟丝子
20g
,
寄生
15g
,
川断
15g
,
山芋
20g
,
山药
20g
,
杜仲炭
20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熟地
15g
,黄芪
15g
,党参
15g
,
白术
10g
,黄芩
10g
,血余炭
20g
,仙鹤草
20g
,
白及
15g
,藕节
15g
,
棕榈炭
10g
,益智仁
10g
,陈皮
10g
,白芍
10g
,
炙甘草
10g
,
瞿麦
20g
,
泽泻
20g
,
萹蓄
20g
,
茯苓
15g
,
栀子
10g
,
双花
15g
,
连翘
15g
,
公英
15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三诊:
2010
年
9
月
21
日。今日查房,无明显不适,小便涩痛减轻。查舌脉: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菟丝子
20g
,
寄生
15g
,川断
15g
,
山芋
20g
,山药
20g
,杜仲炭
20g
,
女贞子
10g
,旱莲草
10g
,熟地
15g
,黄芪
15g
,党参
15g
,白术
10g
,黄芩
10g
,血余炭
20g
,仙鹤草
20g
,白及
15g
,藕节
15g
,
棕榈炭
10g
,
益智仁
10g
,
陈皮
10g
,白芍
10g
,炙甘草
10g
,
瞿麦
20g
,泽泻
20g
,
萹蓄
20g
,
茯苓
15g
,
栀子
10g
,双花
15g
,连翘
15g
,公英
15g
。
4
剂,水煎服,日
1
剂。
四诊:
2010
年
9
月
28
日。今日查房,患者自诉恶心呕吐严重,要求治疗泌尿系感染。查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陈皮
10g
,
半夏
15g
,
茯苓
10g
,
炙甘草
10g
,
菟丝子
10g
,
桑寄生
15g
,
川断
10g
,
山芋
10g
,
山药
10g
,
党参
15g
,
白术
10g
,
瞿麦
15g
,
泽泻
15g
,
白茅根
15g
,
生地
10g
,
熟地
10g
,
双花
10g
,
连翘
15g
。
4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五诊:
2010
年
10
月
12
日,查房:患者恶阻症状明显减轻。查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陈皮
10g
,
半夏
10g
,茯苓
10g
,甘草
10g
,
菟丝子
10g
,
寄生
10g
,
川断
10g
,
山芋
10g
,
山药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0g
,
瞿麦
15g
,
泽泻
15g
,
白茅根
10g
,
生地
10g
,
熟地
10g
,
双花
15g
,
连翘
15g
。
六诊:
2010
年
10
月
19
日查房自诉末次尿常规已未见异常,无尿频无尿急无尿痛,昨晚如厕未出血。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建议超:子宫附件。方药:陈皮
10g
,
半夏
10g
,茯苓
10g
,甘草
10g
,
菟丝子
10g
,
寄生
10g
,
川断
10g
,
山芋
10g
,
山药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0g
,
瞿麦
15g
,
泽泻
15g
,
白茅根
10g
,
生地
10g
,
熟地
10g
,
双花
15g
,
连翘
15g
,
仙灵脾
10g
。
4
剂,日
1
剂,水煎服。
七诊:
2010
年
11
月
2
日。查房时患者自诉
B
超已做。提示:单活胎,胎头双顶径
25mm
。纳差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焦三仙
15g
,黄精
20g
,
陈皮
10g
,
半夏
12g
,
茯苓
10g
,
炙甘草
10g
,
菟丝子
20g
,桑寄生
10g
,
川断
10g
,
山芋
10g
,
山药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0g
,
瞿麦
15g
,
泽泻
15g
,
生地
10g
,
白茅根
10g
,
熟地
10g
,
双花
15g
,
连翘
15g
,
仙灵脾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按语:初诊时,患者出现腰酸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属胎漏症状。患者屡孕屡堕,肾气严重亏损,因此在保胎基础上加入大量补肾气的药物。肾主系胞,为冲仁之本,肾虚冲任失调,蓄以养胎之阴血下泄,故阴道少量出血。肾虚胎元不固,有欲堕之势,故腰酸腹痛下坠。肾虚胎失所系,故屡孕屡堕。因此治疗宜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中以菟丝子为君药,菟丝子平补阴阳
,
补肾益精
,
固摄冲任以系胎。肾旺自能荫胎
,
是补肾安胎的首选药物。臣药桑寄生性平和
,
不温不燥
,
为补益肝肾
,
养血安胎之要药
,
助菟丝子补肾安胎。佐药续断补肾固精
,
助菟丝子、桑寄生补肝肾
,
固冲任
,
使胎气强壮。阿胶滋养阴血
,
为佐
助药兼佐制药使冲任血旺
,
血旺自能养胎
,
并使诸补肾药益肾而无温燥之弊。其余几味药为韩冰教授补肾调冲方的加减。山药熟地等药滋补肾阴,黄芪党参白术益智仁等健脾补气,黄芩,藕节等药起清热的作用。血余炭,杜仲炭,棕榈炭等药在补肾活血同时有止血之效。两个方子一起使用在补肾同时健脾益气。二诊被告知患者有泌尿系感染,因此在使用原方基础上使用八正散加减,双花连翘等药抗炎。患者尿急尿涩痛感在后来查房时明显好转。三诊时因上方疗效较好,因此原方未变。四诊时被告知近期恶阻重,因此治疗时加入燥湿健脾之药二陈汤,并减少滋阴补肾之药,在原方的基础上减少了清热泻火之力。五诊时查房告知患者恶阻明显减轻,泌尿系感染的一系列症状减轻。继续使用上方。六诊时被告知患者无明显不适,继续使用上方。七诊时在上方基础上加入焦三仙,考虑近期恶阻食欲不振,增加水谷精微摄入,以增加患者食欲。随访患者各种症状消失,保胎成功,后被告知生育一男婴,母子平安。
王某,女,
26
岁。
初诊时间:
2010
年
4
月
27
日。
主诉:孕
2
月腰酸腹痛加重
7
天。
病史:妊娠
2
个月腰酸腹痛严重,收入我院。舌红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中医诊断:胎动不安
方药:阿胶
10g
,
寄生
12g
,
川断
10g
,
菟丝子
10g
,
山芋
15g
,
山药
10g
,
杜仲炭
10g
,
寄生
10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当归
10g
,
黄芪
15g
,
党参
15g
,
白术
10g
,
升麻炭
10g
,
血余炭
10g
,
仙鹤草
30g
,
白芍
15g
,
藕节
15g
,
三七
15g
,
炙甘草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0
年
5
月
4
日。住院号:
10555.
患者自诉恶心呕吐严重。腰酸腹痛减轻。舌红苔白脉沉细。纳可寐可二便调。方药:陈皮
15g
,
茯苓
15g
,
阿胶
10g
,
寄生
10g
,
川断
10g
,
菟丝子
10g
,
山芋
25g
,
山药
25g
,
杜仲炭
2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熟地
20g
,
生地
20g
,
黄芪
15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
藕节
15g
,
三七
15g
,
炙甘草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三诊:
2010
年
5
月
15
日。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半夏
10g
,
陈皮
10g
,
苏叶
10g
,
茯苓
10g
,
寄生
10g
,川断
10g
,
菟丝子
10g
,
山芋
10g
,
山药
10g
,
杜仲炭
2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生地
20g
,
熟地
20g
,
黄芪
20g
,
党参
25g
,
白术
20g
,
血余炭
10g
,
仙鹤草
15g
,
白及
10g
,
藕节
15g
,
炙甘草
10g
。
4
剂,水煎服,日
1
剂。
四诊:
2010
年
5
月
18
日。查房时告知恶阻症状明显减轻,腰酸缓解,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半夏
10g
,
陈皮
10g
,苏叶
10g
,茯苓
10g
,寄生
10g
,川断
10g
,菟丝子
10g
,
山芋
10g
,山药
10g
,杜仲炭
25g
,
女贞子
10g
,旱莲草
10g
,
生地
20g
,熟地
20g
,
黄芪
12g
,党参
12g
,白术
12g
,血余炭
10g
,仙鹤草
15g
,白及
15g
,
藕节
15g
,炙甘草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五诊:
2010
年
6
月
4
日。自诉又出现轻微点状出血。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阿胶
15g
,寄生
15g
,
川断
10g
,
菟丝子
10g
,山芋
25g
,山药
25g
,杜仲炭
25g
,女贞子
10g
,旱莲草
10g
,
熟地
20g
,生地
20g
,黄芪
15g
,党参
15g
,
白术
15g
,升麻炭
12g
,
血余炭
10g
,仙鹤草
30g
,白及
15g
,藕节
15g
,三七
5g
,炙甘草
10g
。
6
剂,水煎服,日
1
剂。
六诊:
2010
年
6
月
15
日。无明显不适。方药:阿胶
15g
,寄生
15g
,
川断
10g
,
菟丝子
10g
,
山芋
25g
,山药
25g
,杜仲炭
25g
,
女贞子
10g
,旱莲草
10g
,熟地
20g
,
生地
20g
,
黄芪
15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升麻炭
12g
,
血余炭
10g
,
仙鹤草
30g
,
白及
15g
,
藕节
15g
,三七
5g
,
炙甘草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七诊:
2010
年
6
月
22
日。本日查房患者自诉一周前又出血,出血量接近月经血量,之后查血
HCG
大
1
万单位,
B
超显示宫内有胎心,患者本人申请听胎心。舌红苔白脉沉细,纳可寐可二便调。方药:寄生
15g
,
川断
15g
,
菟丝子
15g
,
山芋
25g
,
山药
25g
,
杜仲炭
25g
,
女贞子
12g
,
旱莲草
10g
,
熟地
20g
,
黄芪
15g
,
党参
15g
,棕榈炭
15g
,白术
15g
,升麻炭
10g
,血余炭
10g
,
三七
15g
,
仙鹤草
30g
,白及
15g
,藕节
15g
,
炙甘草
10g
,
荷叶炭
10g
。
4
剂,日
1
剂,水煎服。
八诊:
2010
年
6
月
25
日。自诉轻微少量出血,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桑寄生
15g
,
川断
15g
,
菟丝子
15g
,
山芋
25g
,
山药
25g
,
杜仲炭
25g
,
女贞子
12g
,
旱莲草
10g
,
熟地
20g
,
黄芪
15g
,党参
15g
,
棕榈炭
15g
,
白术
15g
,
升麻炭
10g
,
血余炭
10g
,三七
15g
,
仙鹤草
30g
,
白及
15g
,
藕节
15g
,
炙甘草
10g
,
荷叶炭
10g
。
5
剂,日
1
剂,水煎服。
九诊:
2010
年
7
月
6
日。查房时患者自诉血止
4
天,但上火,口唇起疱疹。纳差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焦栀子
10g
,
黄芩
10g
,
寄生
15g
,
川断
15g
,
菟丝子
15g
,
山芋
15g
,
山药
25g
,
杜仲炭
2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熟地
20g
,
黄芪
10g
,
党参
15g
,
棕榈炭
15g
,
血余炭
10g
,
三七
15g
,
仙鹤草
30g
,
白及
15g
,
藕节
15g
,
炙甘草
10g
,
荷叶炭
10g
。
按语:患者初诊时妊娠
2
个月以腰酸腹痛为主要症状,因此在治疗以保胎为主。方药使用寿胎丸和补肾调冲方加减。二诊时腰酸腹痛稍减轻,因此继续上方治疗未作任何加减。三诊时患者恶心呕吐,用药时加入半夏苏叶等要止呕,其他未作明显改变。四诊时被告知恶心呕吐减轻,遵上方未作其他改变。五诊时有点状出血,去止呕燥湿之药,加用补肾止血安胎之药。六诊时查房未诉不适,继续服用上方药。七诊时患者自诉出血较多,因此加大了补肾止血药的剂量。八诊时患者自诉出血量减少,说明加大剂量有效继续遵上方使用。九诊时,患者自诉血已止但是上火严重,因此用药时加入焦栀子,黄芩等清热药,减少补益药的剂量。
随访:病愈,生育一女婴母子平安。
卞某某,女,
28
岁。
初诊:
2010
年
2
月
2
日。
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
1
天余。
病史:末次月经
2009
年
10
月
23
日,阴道不规则流血
1
天余,腰酸腹痛。住院号:
21153.
患者入院当日出血。舌红苔白脉沉细,纳可寐可二便调。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中医诊断:胎漏
(肾虚证)。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方药:菟丝子
20g
,
桑寄生
15g
,
川断
15g
,
阿胶
10g
,
山芋
25g
,
山药
25g
,
杜仲
25g
,
熟地
12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黄芪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5g
,
升麻炭
10g
,
血余炭
30g
,
仙鹤草
10g
,
白及
15g
,
藕节
15g
,
荷叶炭
10g
,
甘草
10g
,
竹茹
15g
,
砂仁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二诊:
2010
年
2
月
9
日。查房患者自诉自服用上方后未再出血。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菟丝子
20g
,
桑寄生
15g
,
川断
15g
,
阿胶
10g
,
山芋
25g
,
山药
25g
,
杜仲
25g
,
熟地
12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黄芪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5g
,
升麻炭
10g
,
血余炭
30g
,
仙鹤草
10g
,
白及
15g
,
藕节
15g
,
荷叶炭
10g
,
甘草
10g
,
竹茹
15g
,
砂仁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按语:初诊时患者主诉阴道流血
1
天余,因此治疗时还是以保胎补肾健脾益气为主。患者服药后出血止住,因此二诊时继续服用此方,效果良好。之后未再出血。
随访:服药后未再出血,病愈,生育
1
女婴,母子平安。
张某,女,
32
岁。
初诊时间:
2012
年
3
月
2
日。
主诉:孕
3
月,阴道不规则流血
2
天余。
病史:结婚两年半,停经
3
个月余,尿妊娠试验(+),因操劳家务,
1
周前先感腰痛神疲,近两天感觉腰腹坠胀,阴道少量出血,色深红量少。前来我院就诊。住院号
100585
。舌淡少苔,脉陈细滑。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中医诊断:胎漏(气血亏虚,胎元不固)。
治法:补气养血,益肾安胎。
方药:黄芪
10g
,
当归
10g
,
熟地
10g
,
白芍
6g
,
黄芩
6g
,
菟丝子
10g
,
杜仲
10g
,
续断
10g
,
寄生
10g
,
覆盆子
10g
,
苎麻根
12g
,
藕节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5g
,
升麻炭
10g
,
血余炭
30g
,
仙鹤草
10g
,
白及
15g
。
4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2
年
3
月
10
日。服用完
4
剂药之后,患者自诉漏红即止。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黄芪
10g
,
当归
10g
,
熟地
10g
,
白芍
6g
,
黄芩
6g
,
菟丝子
10g
,
杜仲
10g
,
川断
10g
,
寄生
10g
,
覆盆子
10g
,
苎麻根
12g
,
藕节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5g
,
升麻炭
10g
,
血余炭
25g
,
仙鹤草
10g
,
白及
15g
,
陈皮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三诊:
2012
年
4
月
1
日
.
查房患者自诉恶心呕吐严重。腰酸腹痛减轻。舌红苔白脉沉细。纳可寐可二便调。
方药:陈皮
15g
,
茯苓
15g
,
阿胶
10g
,
寄生
10g
,
川断
10g
,
菟丝子
10g
,
山芋
25g
,
山药
25g
,
杜仲炭
2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熟地
20g
,
生地
20g
,
黄芪
15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
藕节
15g
,
三七
15g
,
炙甘草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四诊:
2012
年
4
月
10
日。查房时告知患者恶心呕吐明显减轻,腰酸缓解,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苏叶
10g
,
茯苓
10g
,
寄生
10g
,川断
10g
,
菟丝子
10g
,
山芋
10g
,
山药
10g
,
杜仲炭
2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生地
20g
,
熟地
20g
,
黄芪
12g
,
党参
12g
,
白术
12g
,
血余炭
10g
,
仙鹤草
15g
,
白及
15g
,
藕节
15g
,
炙甘草
10g
,陈皮
10g
,半夏
10g
,
甘草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五诊:
2012
年
4
月
28
日。无明显不适。建议
B
超:子宫附件+性激素六项
。方药:寄生
15g
,
川断
10g
,
菟丝子
10g
,
山芋
25g
,
山药
25g
,
杜仲炭
2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熟地
20g
,
生地
20g
,
黄芪
15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
升麻炭
12g
,
血余炭
10g
,
仙鹤草
30g
,
白及
15g
,
藕节
15g
,
三七
5g
,
炙甘草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按语:患者初诊时阴道流血
2
天,在确诊妊娠后,应及时止血。因此治疗时补气养血同时加入血余炭等药物止血,素体脾虚肾虚,需加以补肾类药物,滋补肾阴,以固其本。二诊时漏红已止。需在巩固上方基础上予以健脾类药物,益肾安胎以固其本。三诊时患者自觉恶心呕吐严重,用药时加入半夏、苏叶等要止呕,其他未作明显改变。四诊时被告知恶心呕吐减轻,遵上方未作其他改变。五诊时,未见明显不适,继续服用上方药物。
B
超提示:宫内孕,单活胎,胎心正常。随访平安生产,生育一女婴,母子平安。
赵某某
女
33
岁。
初诊:
2011
年
3
月
20
日。
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
1
天余。
病史:婚后
14
年,孕
7
产
0
人流
3
自流
3
正孕
1
,末次流产在
1
年前。自测尿妊娠试验(
+
),因阴道不规则流血
1
天余。于
2011
年
3
月
21
日收入我院,现腰酸腹痛严重。
方药:菟丝子
30g
,
寄生
20g
,
川断
20g
,
杜仲炭
20g
,
女贞子
15g
,
黄芪
30g
,
茯苓
30g
,
砂仁
10g
,
党参
30g
,
熟地
20g
,
山药
20g
,
山芋
10g
,
白芍
20g
,
炙甘草
10g
,
栀子
10g
,
仙鹤草
12g
,
白芨
12g
,
荷叶炭
15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1
年
3
月
29
日。患者自诉漏红止,腹痛明显,有恶阻症状出现。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沉细。
方药:栀子
10g
,
菟丝子
30g
,
寄生
20g
,
川断
20g
,杜仲炭
20g
,女贞子
15g
,
黄芪
30g
,
黄芩
20g
,
砂仁
10g
,党参
30g
,
熟地
20g
,
山药
20g
,
山芋
10g
,
白芍
20g
,
茯苓
20g
,败酱草
10g
,仙鹤草
12g
,
白芨
12g
,
荷叶炭
15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三诊;
2011
年
4
月
5
日。患者自诉使用上方腰酸腹痛缓解,恶心呕吐减轻。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栀子
10g
,
菟丝子
30g
,
寄生
20g
,
川断
20g
,杜仲炭
20g
,女贞子
15g
,
黄芪
30g
,
黄芩
20g
,砂仁
10g
,党参
30g
,
熟地
20g
,
山药
20g
,
山芋
10g
,
白芍
20g
,
茯苓
20g
,败酱草
10g
,仙鹤草
12g
,
白芨
12g
,
荷叶炭
15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四诊:
2011
年
4
月
12
日。患者自诉服上方效果较好,恶阻明显减轻。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栀子
10g
,
菟丝子
30g
,
寄生
20g
,
川断
20g
,杜仲炭
20g
,女贞子
15g
,
黄芪
30g
,
黄芩
20g
,砂仁
10g
,党参
30g
,
熟地
20g
,
山药
20g
,
山芋
10g
,
白芍
20g
,
茯苓
20g
,败酱草
10g
,仙鹤草
12g
,
白芨
12g
,
荷叶炭
15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五诊:
2011
年
4
月
19
日。无明显不适,轻微恶心呕吐。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栀子
10g
,
菟丝子
30g
,
寄生
20g
,
川断
20g
,杜仲炭
20g
,女贞子
15g
,
黄芪
30g
,
黄芩
20g
,砂仁
10g
,党参
30g
,
熟地
20g
,
山药
20g
,
山芋
10g
,
白芍
20g
,
茯苓
20g
,
棕榈炭
10g
,
仙鹤草
12g
,
白芨
12g
,
荷叶炭
15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六诊:
2011
年
5
月
3
日。查房时患者自诉一切较好,无明显不适。恶阻症状消失,未见出血。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佛手
10g
,
栀子
10g
,
菟丝子
30g
,
寄生
20g
,
川断
20g
,杜仲炭
20g
,女贞子
15g
,
黄芪
30g
,
黄芩
20g
,砂仁
15g
,党参
30g
,
熟地
20g
,
山药
20g
,
山芋
10g
,
白芍
20g
,
茯苓
20g
,
棕榈炭
10 g
,仙鹤草
12g
,
白芨
12g
,
荷叶炭
15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七诊:
2011
年
5
月
10
日。查房患者告知一切安好。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佛手
10g
,
栀子
10g
,
菟丝子
30g
,
寄生
20g
,
川断
20g
,杜仲炭
20g
,女贞子
15g
,
黄芪
30g
,
黄芩
20g
,砂仁
15g
,党参
30g
,
熟地
20g
,
山药
20g
,
山芋
10g
,
白芍
20g
,
茯苓
20
棕榈炭
10 g
,仙鹤草
12g
,
白芨
12g
,
荷叶炭
15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八诊:
2011
年
5
月
17
日,查房患者告知一切安好。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建议
B
超子宫附件。
方药:佛手
10g
,
栀子
10g
,
菟丝子
30g
,
寄生
20g
,
川断
20g
,杜仲炭
20g
,女贞子
15g
,
黄芪
30g
,
黄芩
20g
,砂仁
15g
,党参
30g
,
熟地
20g
,
山药
20g
,
山芋
10g
,
白芍
20g
,
茯苓
20
棕榈炭
10 g
,仙鹤草
12g
,
白芨
12g
,
荷叶炭
15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九诊:
2011
年
5
月
31
日。
B
超回报提示:羊水少。现恶阻症状明显。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地骨皮
15g
,
陈皮
15g
,
茯苓
10g
,
半夏
10g
,
佛手
10g
,
焦栀子
10g
,
菟丝子
30g
,
寄生
20g
,
川断
20g
,杜仲炭
20g
,女贞子
15g
,
黄芪
30g
,
黄芩
20g
,砂仁
15g
,党参
30g
,
山药
20g
,
山芋
10g
,
白芍
20g
,
棕榈炭
20g
,仙鹤草
12g
,
白芨
12g
,
荷叶炭
15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按语:患者初诊时阴道流血,腰酸腹痛,且有多次妊娠史,但均未生育小孩,屡孕屡堕,肾气严重损伤。治疗时同样以补肾健脾安胎为主。二诊时加入栀子,败酱草等清心除烦药,缓解患者恶心呕吐之症。
三诊时恶心呕吐减轻,继续使用上方。四诊时。恶心呕吐明显减轻,继续使用上方。五诊时轻微恶阻症状,继续使用上方不变。六诊时,出血症状及恶心呕吐均消失,加入新药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畅情志。七诊,八诊患者自诉已无其他症状,一切安好。九诊时患者
B
超提示羊水较少,恶阻症状继续出现,因此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入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以燥湿化痰,健脾和中。加入新药地骨皮以清虚热,凉血止血。随访病愈,母子平安,生育一男婴。
王某某
女
27
岁
初诊:
2010
年
2
月
22
日。
主诉:孕
2
月,阴道流血
1
天余。
病史:末次月经
2010
年
12
月
17
日。第
1
孕
2007
年
12
月自然流产+清宫术。住院号
04681.
舌红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中医诊断:胎漏(肾虚证)。
治则:补肾健脾安胎。
方药:菟丝子
20g
,
寄生
12g
,
川断
12g
,
阿胶
10g
,
山芋
15g
,
山药
15g
,
杜仲炭
1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
茯苓
10g
,
炙甘草
10g
,
黄芪
10g
,
白芍
15g
,
血余炭
10g
,
仙鹤草
15g
,
白芨
12g
,
藕节
10g
,
荷叶炭
15g
,
栀子
10g
,
黄芩
10g
,陈皮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1
年
3
月
1
日,查房患者自诉在腹股沟疼,有恶阻症状,大便时干时稀。舌红苔白脉沉细,纳可寐可二便调。
方药:补骨脂
10g
,
半夏
10g
,
菟丝子
10g
,
寄生
10g
,
川断
15g
,
阿胶
10g
,
山芋
15g
,
山药
15g
,
杜仲炭
1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
黄芩
10g
,
炙甘草
10g
,
黄芪
10g
,
白芍
15g
,
血余炭
15g
,
仙鹤草
15g
,
白芨
15g
,
藕节
15g
,
荷叶炭
15g
,
栀子
10g
,
陈皮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三诊:
2011
年
3
月
7
日。查房时患者自诉自觉二诊时症状有所减轻。舌红苔白脉沉细,纳可寐可二便调。
方药:补骨脂
10g
,
半夏
10g
,
菟丝子
10g
,
寄生
10g
,
川断
15g
,
阿胶
10g
,
山芋
15g
,
山药
15g
,
杜仲炭
1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
黄芩
10g
,
炙甘草
10g
,
黄芪
10g
,
白芍
15g
,
血余炭
15g
,
仙鹤草
15g
,
白芨
15g
,
藕节
15g
,
荷叶炭
15g
,
黄芪
10g
,栀子
10g
,
陈皮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四诊:
2011
年
3
月
15
日。查房患者自诉感觉手脚心发热,腰酸明显。舌红苔白脉细数,纳可寐可二便调。
方药:元参
20g
,
生地
10g
,
麦冬
10g
,
补骨脂
10g
,
菟丝子
10g
,
寄生
10g
,
川断
15g
,
山芋
15g
,
山药
15g
,
杜仲炭
1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
黄芩
10g
,
炙甘草
10g
,
黄芪
10g
,
白芍
15g
,
血余炭
15g
,
仙鹤草
15g
,
白芨
15g
,
藕节
15g
,
荷叶炭
15g
,
黄芪
10g
,
陈皮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五诊:
2011
年
3
月
22
日。查房患者自诉服用上方以后,手脚发热症状减轻,腰酸减轻。舌红苔白脉细数,纳可寐可二便调。
方药:元参
20g
,
生地
10g
,
麦冬
10g
,
补骨脂
10g
,
菟丝子
10g
,
寄生
10g
,
川断
15g
,
山芋
15g
,
山药
15g
,
杜仲炭
15g
,
女贞子
10g
,
旱莲草
10g
,
党参
15g
,
白术
15g
,
黄芩
10g
,
炙甘草
10g
,
黄芪
10g
,
白芍
15g
,
血余炭
15g
,
仙鹤草
15g
,
白芨
15g
,
藕节
15g
,
荷叶炭
15g
,
黄芪
10g
,
陈皮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按语:初诊时患者阴道流血,腰酸腹痛,治疗时同样以补肾健脾安胎为主。二诊时患者自诉在腹股沟疼,有恶阻症状,大便时干时稀。因此在方中加入补骨脂益肾健脾,半夏止呕,栀子清心除烦。三诊时以上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以固本。四诊时患者自诉感觉手脚心发热,腰酸明显。因此治疗时加入元参,生地,麦冬滋阴清热,补肺肾之阴。五诊时,患者自觉阴虚症状明显减轻,因此继续服用
7
及巩固。随访病愈,母子平安,生育
1
男婴。
高某某
,28
岁
,
女
,
教师。
初诊
:2010
年
7
月
9
日。
主诉:妊娠
7
月头痛眩晕加重
1
周。
妊娠
7
月余,心悸烦躁,头目胀痛,下肢浮肿,小便涩痛,腰酸背痛。脉沉弦滑
,
苔薄腻质偏红,纳可寐可二便调。嘱测量血压。
诊断:妊高症。肝阳上亢型。
治法:滋水养血
,
平肝泄火。
方药:当归
12g
,,川芎
12g
,,熟地黄
12g
,,巴戟天
12g
,,肉苁蓉
10g
,,补骨脂
10g
,,紫石英
6g
,,菟丝子
12g
,,五味子
12g
,,山茱萸
12g
,
大白芍
9g
,
桑寄生
12g
,
赤丹参
4.5g
,,明天麻
9g
,,生石决明
15g
,(先煎),银僵蚕
9g
,
制首乌
9g
,
双钩藤
9g
,
(
后下
)
夏枯草
9g
,
泽泻
9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二诊
:7
月
14
日。头痛眩晕已减轻,血压
17/11kPa
,下肢浮肿亦退,口苦溲勤,尿蛋白(±)。脉弦滑,苔薄质红。
方药:当归
12g
,川芎
12g
,熟地黄
12g
,巴戟天
12g
,肉苁蓉
10g
,补骨脂
10g
,紫石英
6g
,菟丝子
12g
,五味子
12g
,山茱萸
12g
,
大白芍
9g
,
桑寄生
12g
,
赤丹参
4.5g
,生石决明
15g
,(先煎)制首乌
9g
,
双钩藤
9g
,
(
后下
)
夏枯草
9g
,
泽泻
9g
,淡黄芩
4.5g
,
料豆衣
9g
,
枸杞子
9g
,
猪苓
9g
,
茯苓
9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三诊
:5
月
19
日。血压恢复到
16/10.6kPa,
诸症均好转。脉略弦滑
,
舌红苔薄。纳可寐可二便调。方药:当归
12g
,川芎
12g
,熟地黄
12g
,巴戟天
12g
,肉苁蓉
10g
,补骨脂
10g
,紫石英
6g
,菟丝子
12g
,五味子
12g
,山茱萸
12g
,
大白芍
9g
,桑寄生
12g
,
赤丹参
4.5g
,生石决明
15g
,(先煎)制首乌
9g
,
双钩藤
9g
,
(
后下
)
夏枯草
9g
,
泽泻
9g
,淡黄芩
4.5g
,
料豆衣
9g
,
枸杞子
9g
,
猪苓
9g
,
茯苓
9g
,炒白术
6g
。
按语: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冲脉“渗诸阳、渗三阴”,为“十二经之海”,亦为“血海”,既可成肾赋滋胞宫,又是联系先天之肾与后天之脾胃的通道。补肾调冲法,“补肾”实则是补五脏六腑之虚损,肾主水,因此一切水肿首先考虑从肾论,又因为妊娠高血压属于妇科疾病,更应首先治“肾”;“调冲”则是指疏泄肝木,调理冲任气血阴阳,使之达到“冲和”的状态。故该法则适用于肾虚、冲任失调所致的一系列妇产科疾患。考虑到以上几点充分结合患者本身的特点在补肾调冲基础上使用其他中药。
李某某
33
岁
女。
初诊:
2012
年
10
月
29
日。
主诉:妊娠高血压
2
次史,要求中药调理。
病史:有孕期妊高症史
2
次,剖宫产、引产术
2
次史,现要求中药调理。患者自诉第一孕
2007
年
8
月,孕
6
个月,本院中引术;第二孕
2011
年
1
月,孕
7
个月(胎盘早剥)本院剖宫产术(娩出即死亡)。平日月经
4-5
天
/26-27
天量中等色暗红有血块,痛经。妊娠期间高血压值为(
140/100
),蛋白尿称阳性。(平日血压
110/70
,平时尿常规正常)无子痫史,无带下病史,无阴痒史。
Lmp
:
2012-10-14
。脉沉细滑,舌红苔白。建议查
B
超子宫附件,性六项
+
血
HCG
,丈夫查精液常规,治疗期间避孕。
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方药:
枸杞子
15g
,
菊花
10g
,
山萸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10g
,
珍珠母
30g
,
磁石
30g
,
决明子
10g
,
白蒺藜
15g
,
白芍
10g
,
石斛
10g
,
当归
15g
,
川芎
20g
,
仙灵脾
15g
,
五味子
10g
,
香附
10g
,
.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血府逐瘀颗粒
通经甘露丸
早中晚各一种按照说明书最小剂量服用。
二诊:
2012-11-18
。
lmp2012-11-14-
今将净,量中等稀少,下腹痛减轻,舌质红苔白,脉沉细滑。性六项(
2012-10-30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FSH3.95mIU/mlT, LH2.50mIU/mlT, PRL363.6mIU/mlT,
E
2
218.1mIU/mlT, T 0.18mIU/mlT,P12.84mIU/mlT;B
超(
2012-10-30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提示:子宫体积增大,
63.9mm
×
42.7mm
×
57.7mm,
内膜厚
6.6mm,
右侧卵巢无回声考虑卵泡,左卵巢未见异常。
方药:薏米
15g
,
红藤
10g
,
枸杞子
10g
,
菊花
15g
,
山萸
10g
,
熟地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10g
,
珍珠母
30g
,
磁石
30g
,
决明子
10g
,
白蒺藜
15g
,
白芍
10g
,
石斛
10g
,
当归
15g
,
川芎
10g
,
仙灵脾
15g
,
黄精
10g
,
五味子
10g
,
香附
10g
,
丹皮
10g
。
中成药:通经甘露丸
杞菊地黄丸
血府逐瘀颗粒
早中晚各服一种按说明书最小剂量服用。
三诊:
2012-11-26
。
lmp2012-11-18.
量中等,色黯红,无血块,轻微痛经,舌红苔白,脉沉细。七天前咽部不适,但无口苦,现也好转,纳可,寐可,大小便可。
方药:
白芍
12g
,
白蒺藜
15g
,
钩藤
10g
,
天麻
6g
,
丹参
6g
,
枸杞子
15g
,菊花
15g
,
山萸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10g
,
珍珠母
30g
,
磁石
30g
,
决明子
10g
,
石斛
10g
,
当归
10g
,
川芎
10g
,仙灵脾
15g
,
黄精
10g
,
五味子
10g
,
香附
10g
。
四诊
: 2012-12-27
。
lmp2012-12-27.
量中等偏少,色暗红,血块少,轻微痛经,无下腹痛,舌红苔白脉沉细。纳可寐可二便调,咽部有痰。平日监测血压:
110/70,
偶有
90/60
。
方药:石斛
10g
,
射干
10g
,
川牛膝
10g
,
白芍
12g
,
白蒺藜
10g
,
钩藤
10g
,
天麻
10g
,
丹参
6g
,
枸杞子
15g
,
菊花
15g
,
山萸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茯苓
10g
,
珍珠母
30g
,
磁石
30g
,
决明子
10g
,
当归
10g
,川芎
10g
,
仙灵脾
15g
,
黄精
10g
,五味子
10g
,
香附
10g
。
中成药:通经甘露丸
加味龙胆草颗粒
五诊:
2013-1-10
。
lmp2012-12-27.
量中等稀少,纳可,寐可,二便调。轻微腰腹痛,自述:中药太苦。舌红苔白脉沉细滑。建议:调情志,忌紧张,喘时可以用蜜炼川贝批把膏。
方药:枇杷叶
12g
,
川贝
6g
,
石斛
10g
,
射干
10g
,
川牛膝
15g
,
白芍
12g
,
白蒺藜
15g
,
钩藤
10g
,
天麻
10g
,
丹参
6g
,
枸杞子
15g
,
菊花
15g
,
山萸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10g
,
珍珠母
30g
,
磁石
30g
,决明子
10g
,
当归
10g
,
川芎
10g
,
仙灵脾
15g
,
黄精
10g
,
香附
10g
,
五味子
10g
。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血府逐瘀颗粒
通经甘露丸
早中晚各服一种按说明书最小剂量
六诊:
2013
年
1
月
28
日。
lmp2012-12-27.
量中等稍少,色红,舌红苔白,脉沉细。高压:
110/70.
方药:龙骨
30g
,
牡蛎
30g
,
川牛膝
15g
,
白芍
12g
,
白蒺藜
15g
,
钩藤
10g
,
天麻
10g
,
丹参
6g
,
枸杞子
10g
,
菊花
15g
,
山萸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参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10g
,
珍珠母
30g
,
磁石
30g
,
决明子
10g
,
当归
10g
,
川芎
10g
,
仙灵脾
15g
,
黄精
10g
,
香附
10g
,
五味子
10g
。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血府逐瘀颗粒
通经甘露丸
早中晚各服一种按说明书最小剂量。
七诊:
2013
年
2
月
21
日。
lmp
:
2013-2
-
12.
量中等稍少,色红,无血块,无痛经。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吴茱萸
6g
,
黄柏
6g
,
龙骨
30g
,
牡蛎
30g
,
川牛膝
15g
,
白芍
12g
,
白蒺藜
15g
,
钩藤
10g
,
天麻
10g
,
丹参
6g
,
枸杞子
15g
,
菊花
12g
,
山芋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10g
,
珍珠母
30g
,
磁石
30g
,
决明子
10g
,
当归
10g
,
川芎
10g
,
仙灵脾
15g
,
黄精
10g
,
香附
10g
,
五味子
10g
。
按语:以上七诊皆在调理患者妊娠高血压症状。患者素体肝肾阴虚,从以上症状来看,患者素体阴虚,孕后血聚养胎,阴血则更加不足,阴不潜阳,肝阳上亢,易出现血压升高,眩晕等症状。妊娠中后期,肝肾阴虚,孕后阴血下注养胎,阴虚肝旺,水不涵木,风阳易动,上扰清窍,故出现头目眩晕,视物模糊,耳鸣失眠;颜面潮红,口燥咽干;舌红苔白脉弦数。方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为主。组方以六味地黄为主,六味地黄能滋肾壮水,枸杞、菊花清肝明目,加龟甲,石决明育阴潜阳,钩藤,白蒺藜,天麻平肝潜阳。若热象明显可以适量加入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口苦心烦可加竹茹
,
黄芩清热除烦,水肿明显加茯苓,防己,泽泻;动风之兆者加羚羊角镇肝息风。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即眼睛的功能与肝密切相关
;
在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与肝是一对母子关系,即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母脏病变会影响到子脏
;
又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生,因此肝与肾密切相关
;
枸杞子:甘平质润,入肺、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
菊花:辛、苦、甘,微寒,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平肝明目。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同时伴有明显的头晕视物昏花等头、眼部疾患,尤为有效。肾阴为一身之阴,肾阴亏虚则五脏阴分均有所亏虚。熟地,山药,一黑一白。一个入血分,一个入气分。熟地入血分,入肾补肾阴,养肝养心;山药入气分,入肺脾肾,养三脏之阴。虽仅两味但五脏之阴得以充养,肾阴得以补给,五脏肾阴之化生功能得以恢复,丹皮以凉血为主,肾水亏虚无以养肝,肝火旺盛,投丹皮以凉血养肝。
八诊:
2013
年
9
月
26
日。
lmp2013-6-23.2013
年
9
月
24
日在本院妇科就诊检查,
B
超提示;宫内中孕,单活胎,胎心率:
164
次/分。现恶心呕吐,吞酸严重,舌红苔白脉滑。
方药:菊花
15g
,
山芋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当归
15g
,
茯苓
10g
,
珍珠母
10g
,
磁石
10g
,
决明子
10g
,
白蒺藜
15g
,
白芍
10g
,
石斛
10g
,
川芎
10g
,
仙灵脾
15g
,
黄精
10g
,
五味子
10g
,
香附
10g
。
九诊:
2013
年
11
月
28
日。
lmp2013-6-23.
现孕
22
周,现舌红苔白脉滑。自诉原孕
28
周时血压为
130/80.
现
110/70
,纳可寐可,二便调。
建议尿常规。
方药:淡竹叶
10g
,
麦冬
10g
,
菟丝子
10g
,
桑寄生
10g
,
川断
10g
,
枸杞子
15g
,
菊花
15g
,
山芋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10g
,
珍珠母
10g
,
磁石
10g
,
决明子
10g
,
白蒺藜
15g
,
白芍
10g
,
当归
15g
,
川芎
10g
,
仙灵脾
15g
,
黄精
10g
,
五味子
10g
,
香附
10g
。
结果:
2014
年
3
月
5
日家属告知:用本方后已生育一女婴,活婴,母女平安。
花某某,女,
37
岁。
初诊:
2014
年
1
月
5
日。
主诉:妊高症史,产后高血压
1
月。
病史:末次月经
2013-2-28
。平时身体尚可,既往体健,但其母曾有妊高症病史。该产妇孕期
20
周内检查身体正常,直到怀孕
25
周时,开始出现血压升高,平时血压
140/90mmHg
逐渐升至
160/100mmHg;
小腿及足部浮肿严重,偶感头胀眼花,西医妇科确诊妊高症。于孕
34
周住院,静注硫酸镁。血压控制在
120-130/90-100 mmHg
之间,蛋白尿+++,
37
周时(
2014-12-5
)行剖腹产,从产妇出院到产前予以中药治疗。诊舌红苔白,脉沉细数,平时易腰酸,爱生气。
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肝肾阴虚型)。
治法:补益肝肾,健脾利水,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
15g
,
钩藤
15g
,
石决明
20g
,
珍珠母
20g
,
桑寄生
18g
,
党参
20g
,
黄芪
20g
,
茯苓
20g
,
泽泻
10g
,
熟地
10g
,
黄精
10g
,
山药
10g
,
山芋
10g
,
地龙
10g
,杜仲
10g
,
菊花
15g
,
枸杞子
15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通经甘露丸
血府逐淤颗粒
二诊:
2014
年
2
月
17
日。
lmp2013
年
2
月
28
日。患者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尿量有所增加,血压降至
140/90mmHg
,,尿蛋白仍未改变,产后
42
天检查时血压增至
160/100
,浮肿消退较慢,乳汁分泌不足。舌红苔白,脉弦细。方药:熟地
20g
,
何首乌
29g
,
黄精
10g
,
枸杞子
18g
,
菟丝子
15g
,
丹参
20g
,
赤芍
20g
,
鸡血藤
10g
,
益母草
10g
,
黄芪
10g
,
太子参
10g
,
穿山甲
5g
,
王不留行
10g
,
茯苓
10g
,
泽泻
10g
,
金樱子
10g
,
芡实
10g
,
淫羊藿
10g
,
紫河车
10g.
中成药:血府逐淤颗粒
通经甘露丸
杞菊地黄丸
三诊:
2014
年
5
月
2
日。服用上方后血压下降,至今稳定,体力较前恢复,纳可,二便调,因带小孩,寐差。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丹参
10g
,
赤芍
10g
,
熟地
15g
,
当归
10g
,
何首乌
15g
,
黄精
10g
,
鹿角胶
10g
,
菟丝子
10g
,
茯苓
10g
,
玉米须
10g
,
黄芪
10g
,
白术
10g
,
煅龙骨
6g
,
煅牡蛎
6g
,
金樱子
10g
,
芡实
10g
。
按语:本例患者初诊时予以六味地黄汤滋肾壮水,枸杞,菊花清肝明目,石决明育阴潜阳,钩藤,白蒺藜,天麻平肝潜阳。二诊时因产妇产后多静少动,气血运行不畅,在补肾基础上加以活血之药鸡血藤,益母草,丹参,赤芍等。又因产妇有乳汁不足之症在此基础上又加以温补气血,通乳之药如王不留行,穿山甲,黄芪,白术等。三诊时患者较之前恢复良好,遵上方。
结果:随访病人血压平稳,浮肿消失,蛋白尿+。
王某某,
22
岁,女。
初诊:
2014
年
8
月
20
日入院。
主诉:孕
8
月抽搐昏迷
1
次。
病史:
lmp2013-12-13
。患者为已婚初产妇,平素月经规律,偶有腰酸。预产期
2014-9-20.
现已停经
8
月余,抽搐一次,昏迷。测量血压
160/80.
舌红苔白,脉沉细。建议:
B
超,子宫附件,性激素六项。
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中医诊断:子晕(肝肾阴虚型)。
治法:滋补肝肾,调补冲任。
方药:枸杞子
15g
,
菊花
10g
,
山萸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10g
,
珍珠母
30g
,
磁石
30g
,
决明子
10g
,
白蒺藜
15g
,
白芍
10g
,
石斛
10g
,
当归
15g
,
川芎
20g
,
仙灵脾
15g
,
五味子
10g
,
香附
10g
,
羚羊角
10g
。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血府逐瘀颗粒
通经甘露丸
早中晚各一种按照说明书最小剂量服用。
二诊:
2015-3-28
。服药后腰痛缓解。至今未见再抽搐。
B
超
(2015-3-21,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子宫附件未见
明显异常
,
子宫大小
47
×
40
×
40mm,
内膜
6mm
。舌淡红
,
苔薄白
,
双尺沉细无力。处方
:
上方加杜仲
10g
,桑寄生
30g
。
三诊:
2015
年
5
月
1
日。未诉明显不适。遵上方。
随访;未再抽搐,产时血压平稳,产后未诉头晕抽搐。
按语:病属久者
,
多责之于肝肾亏虚
,
或兼夹血瘀。病属新者
,
多责之于血瘀
,
兼有肝肾亏虚。肾精亏虚、冲任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
各有侧重而已。治疗时应遵循“扶正固本
,
去瘀生新”的原则。
本例患者因妊娠期间抽搐一次测量血压较高,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由于孕后阴血亏虚,水不涵木,风阳易动,上扰清窍,故头目眩晕,进而动风。因此在使用补益肝肾的药时要加入羚羊角以镇肝息风。
方某某,女,
29
岁
初诊:
2001
年
9
月
3
日。
主诉:孕
7
月头晕目眩伴烦躁不安
病史:素性易怒,现妊娠
7
个月,肢麻掣动,头晕目眩,烦躁不安,夜不能寐,目赤口苦,大便干燥,下肢浮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测量血压为
180/100
,此为肝郁化火,扰乱心神,阴虚火炽,风阳上旋,预发子痫之兆。
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中医诊断:子晕(肝风内动型)。
治法:熄风清热,除烦安神。
方药:白蒺藜
9g
,
钩藤
15g
,
天麻
5g
,
赤芍
6g
,
丹皮
6g
,
女贞子
9g
,
龙胆草
6g
,
白薇
6g
,
川黄连
6g
,
首乌
9g
,
茯苓
8g
,
炒枣仁
8g
,
天竺黄
6g
。
二诊:
2001
年
9
月
10
日,眩晕已减,肢掣渐平,寐差改善,仅大便不畅,脉弦滑,舌红苔黄,血压有所下降
160/90.
方药:钩藤
15g
,
天麻
5g
,
赤芍
6g
,
丹皮
6g
,
女贞子
9g
,
龙胆草
6g
,
白薇
6g
,
首乌
9g
,
茯苓
8g
,
炒枣仁
8g
,
天竺黄
6g
,
淡条芩
9g
,
决明子
9g
。
按语:患者素体易怒,又逢妊娠,阴血亏虚,不足养胎,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故会出现此种症状。治疗时予以平肝熄风,补益肝肾之药,在治标同时更加注重治本使肾水上行滋养肝木,同时加入镇肝之药以熄肝风,如此一来,患者连服七剂后,病情好转,血压下降。二诊则在遵上方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患者大便不畅等其他不适,因此又加入了决明子等润肠药,现患者未见其他不适,血压平稳,后顺利产子,情况良好。
杜某某,女,
32
岁。
初诊:
2001
年
3
月
18
日。
主诉:孕
8
月血压升高伴头晕水肿。
病史:现已怀孕
8
个月。患者因“重度妊娠高血压”如本院治疗。西医妇科给予利尿减压镇静药无明显疗效。来中医科就诊。查体:孕
8
个月,全身水肿,按之凹陷,皮色光亮,头晕目胀,视力模糊。呼吸急促,呕吐恶心,纳差寐差,小便不利,大便可。舌红苔白滑,脉弦滑。测量血压
220/180.
尿检:蛋白尿(+++)。建议:
B
超:子宫附件,性激素六项。嘱每日查血压。
诊断:妊高症。
中医诊断:子晕(脾肾亏虚型)。
治法:健脾利水,平肝熄风。
方药:钩藤
20g
,
桑白皮
10g
,
大腹皮
10g
,
葶苈子
10g
,泽泻
10g
,
白术
10g
,
陈皮
10g
,
杏仁
6g
,茯苓
12g
,
杏仁
10g
,
苏子
10g
,
石决明
20g
,珍珠母
20g
。
七剂
水煎服
日一剂
二诊:
2001
年
4
月
5
日
。水肿消失,小便通利。舌红苔黄,脉沉细滑。
方药:钩藤
20g
,
桑白皮
10g
,
大腹皮
10g
,
葶苈子
10g
,泽泻
10g
,
白术
10g
,
陈皮
10g
,
杏仁
6g
,茯苓
12g
,
杏仁
10g
,
苏子
10g
,
石决明
20g
,珍珠母
20g
。
三诊:
2001
年
4
月
13
日。水肿彻底消失,血压
150/90
,纳可,寐差,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滑。
方药:钩藤
20g
,
桑白皮
10g
,
大腹皮
10g
,
葶苈子
10g
,泽泻
10g
,
白术
10g
,
陈皮
10g
,
杏仁
6g
,茯苓
12g
,杏仁
10g
,
苏子
10g
,石决明
20g
,珍珠母
20g
,
炒枣仁
10g
,
远志
10g
。
四诊:
2001
年
5
月
1
日。血压
120/80
,纳可,寐稍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滑。
方药:钩藤
20g
,
桑白皮
10g
,大腹皮
10g
,葶苈子
10g
,泽泻
10g
,
白术
10g
,陈皮
10g
,杏仁
6g
,茯苓
12g
,杏仁
10g
,
苏子
10g
,石决明
20g
,珍珠母
20g
,炒枣仁
10g
,远志
10g
。
随访:获一男婴,母子平安。
王某,女,
32
岁。
初诊:
2005
年
6
月
22
日。
主诉:妊娠期头晕水肿
3
月。
病史:妊娠
24
周,测量血压
160/100mmHg
,尿检蛋白(+++),其他均为诊治。妊娠
30
周颜面水肿,未查尿
RT
及肾功。妊娠
32
周时因阵发性腹痛当地医院就诊,测量血压
160/100.
建议住院。患者拒绝住院,未监测血压。妊娠
36
周时由于水肿,腹胀又去当地医院就诊。作出相应检查。肌酐
298.0umol/l,
尿素
14.4
,尿酸
538.0.
于
2005
年
7
月
8
日在本院行剖宫产及输卵管结扎术。术后口服硝苯地平,后查:肌酐
344.0
;尿素
14.4
,尿酸
596.0
,电解质正常,水肿未减轻,于
2005
年
7
月
15
日出院。出院后颜面四肢水肿明显,头痛,视物模糊,于
18
日转入肾内科。既往
2
岁时曾患肾病,具体诊断不详。有青霉素过敏史。孕
5
产
2
人流
3
。现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诊断:妊高症
中医诊断:子晕,子肿(肝阳上亢型)。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白芍
12g
,
白蒺藜
15g
,
钩藤
10g
,
天麻
6g
,
丹参
6g
,
枸杞子
15g
,
菊花
15g
,
山萸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10g
,
珍珠母
30g
,
磁石
30g
,
决明子
10g
,
石斛
10g
,
当归
10g
,
川芎
10g
,仙灵脾
15g
,
黄精
10g
,
五味子
10g
,
香附
10g
,
羚羊角
10g
,
桑叶
10g
,
贝母
10g
,
竹茹
10g
,
茯神
15g
,
甘草
15g
,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通经甘露丸
血府逐瘀颗粒
早中晚分服
二诊:
2005
年
7
月
1
日。头痛症状缓解,乏力,纳可寐差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缓。
方药:白芍
12g
,
白蒺藜
15g
,
钩藤
10g
,
天麻
6g
,
丹参
6g
,
枸杞子
15g
,
菊花
15g
,
山萸
10g
,
山药
10g
,
熟地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10g
,天冬
(
去心
)6
克
麦冬
(
去心
)9
克
花粉
3
克
黄芩
3
克
知母
3
克
甘草
1.5
克
人参
1.5
克
荷叶
3g
,川芎
5g
,
白芍
5g
,
炒枣仁
5g
,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通经甘露丸
血府逐瘀颗粒
早中晚分服
三诊:
2005
年
7
月
10
日
。患者头痛减轻,乏力缓解,少量恶露,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白芍
12g
,天麻
6g
,丹参
6g
,枸杞子
15g
,菊花
15g
,山萸
10g
,山药
10g
,熟地
10g
,丹皮
10g
,泽泻
10g
,生姜
10g
,当归
10g
,
川芎
10g
,桃仁
10g
。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通经甘露丸
血府逐瘀颗粒
早中晚分服
按语:患者初诊时疾病较严重,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等症状明显。头晕眼花,头痛,眩晕,一派肝阳上亢之象,因此治疗时以滋阴潜阳,补益肝肾为主,在杞菊地黄汤的基础上加用羚羊角镇肝息风。二诊时患者头痛缓解但由于生产时气血亏耗,大病体虚,正气未复。因此在滋阴潜阳的同时给予补益气血及安神的药物。三诊时患者头痛消失,但考虑正值产褥期,产后少量恶露,因此治疗时使用生化汤祛淤生新,温经止痛。
随访:血压降至
120/80mmHg,
先较稳定。经保肾排毒等治疗后患者血肌酐下降,尿蛋白恢复正常。母子平安。
李某
女,
40
岁。
初诊:
2009
年
7
月
30
日。
主诉:腰酸痛伴乏力
1
年余。
病史:患者
2007
年
3
月妊娠,妊娠期间未见明显异常。至
2007
年
10
月
30
日,妊娠
6
个月时自觉腰酸痛,乏力伴随夜尿多,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头晕头痛。自测血压
160/90 mmHg.
未引起重视。
2007
年
11
月
3
日,突发晕厥,阴道出血,在当地医院就诊,
B
超检查提示:发现死胎,胎盘早剥,住院当日即行经阴道引产术,术中大出血,输血后出现无尿。头晕,胸闷,水肿,憋气,无抽搐。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尿量增多。现腰酸,乏力,怕冷,纳可,寐差,夜尿频多,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妊高症史。
中医诊断:腰痛(肾阳虚衰型)。
治法
:温补肾阳,固涩止遗。
方药:菟丝子
10g
,
枸杞子
10g
,
肉桂
10g
,
制附子
10g
,
鹿角胶
10g
,
淮山药
10g
,
山芋
15g
,
当归
15g
,
乌药
10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熟地
12g
,山药
15g
,益智仁
10g
,桃仁
10g
,黄芪
6g
。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通经甘露丸
早晚分服
按说明书最小剂量服用
二诊:
2009
年
8
月
25
日。今日自觉腰痛明显缓解,查尿蛋白(-)。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菟丝子
10g
,枸杞子
10g
,
肉桂
10g
,
制附子
12g
,鹿角胶
15g
,
淮山药
10g
,
山芋
15g
,
当归
15g
,
乌药
15g
,
丹皮
10g
,
泽泻
10g
,
熟地
15g
,山药
15g
,益智仁
10g
,
桃仁
10g
,黄芪
6g
。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通经甘露丸早晚分服
按说明书最小剂量服用
三诊:
2009
年
9
月
1
日。腰痛消失,测量血压
120/90 mmHg
,
.
今日较稳定。现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菟丝子
10g
,
枸杞子
10g
,肉桂
10g
,制附子
12g
,鹿角胶
15g
,
淮山药
10g
,
山芋
15g
,
当归
15g
,
乌药
15g
,
丹皮
10g
,泽泻
10g
,
熟地
15g
,
山药
15g
,
益智仁
10g
,
桃仁
10g
,黄芪
6g
,
白术
6g
,
炒枣仁
6g
,
阿胶
10g
。
按语:患者初诊时腰痛明显,乏力怕冷。一派阳气虚弱之象。因此治疗时以补肾阳为主,加入菟丝子,鹿角胶,乌药等。以缩泉丸合右归丸加减。缩泉丸主治膀胱虚寒证,方中益智仁辛温,温补脾肾,固肾气,缩小便为君药。乌药辛温,调气散寒能除膀胱肾间冷气,止小便频数为臣药。二药合用温肾祛寒则膀胱之气复常,约束有权,遗尿可自愈。本方与桑螵蛸散均能治疗小便频数或遗尿。益智仁配伍乌药重在温肾祛寒,宜于下元虚冷而致者,桑螵蛸散则以桑螵蛸配伍龟甲,龙骨,茯神,远志等,偏于调补心肾,适用于心肾两虚者。此患者发生夜尿频多主要因于肾阳不足,用此方最好。二诊在遵上方的基础上,将补肾药剂量加重,加入了更多的补气药。三诊时在补肾的基础上又将补肾健脾药加大,重新加入补益气血,安神的药。随访血压平稳,纳可寐可,二便调,尿蛋白(-),水肿消失,腰酸症状消失。
王某某,女,
24
岁。
初诊:
2010
年
2
月
19
日。
主诉:时有头晕头痛
10
余年。
病史:诉妊高症病史,胎火上扰,引动心火内炽热,(
2001
年
5
月
21
日)症见头晕,头痛,下肢浮肿。现患者自觉头晕头痛,血压
150/110mmHg
曾口服硝苯地平降压,血压波动于
140/90mmHg
之间伴口苦,口渴,夜寐不安,脉弦滑数,苔薄黄,质红有刺,证属肝阳偏亢,治则泻肝清火。建议:
B
超:子宫附件;性激素六项;平时测量血压。
西医诊断:妊高症史。
中医诊断:眩晕
(肝阳上亢型)。
治法:泻肝清火,平肝潜阳。
方药:龙胆草
(
酒炒
)6g
,黄芩
(
酒炒
)9g
,山栀子
(
酒炒
)9g
,泽泻
12g
,木通
9g
,车前子
9g
,当归
(
酒炒
)8g
,生地黄
20g
,柴胡
10g
,生甘草
6g
,羚羊角
10g
,
钩藤
10g
,
桑叶
10g
,
菊花
10g
,
熟地
10g
,
山芋
10g
,
山药
15g
,
泽泻
10g
,
丹皮
10g
,钩藤
10g
,石决明
10g
,白蒺藜
10g
。
7
剂。
中成药:通经甘露丸
血府逐淤颗粒早晚各服用一次,按说明书最小剂量服药。
二诊:
2010
年
2
月
28
日。头晕,头痛减轻,下肢浮肿减轻,血压恢复到
120/90
,纳可,寐差,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药:龙胆草
(
酒炒
)6g
,黄芩
(
酒炒
)9g
,山栀子
(
酒炒
)9g
,泽泻
12g
,木通
9g
,车前子
9g
,当归
(
酒炒
)8g
,生地黄
20g
,柴胡
10g
,生甘草
6g
,羚羊角
10g
,
钩藤
10g
,
桑叶
10g
,
菊花
10g
,
熟地
10g
,
山芋
10g
,
山药
15g
,
泽泻
10g
,
丹皮
10g
,决明子
10g
,炒枣仁
10g
,
远志
10g
,
石决明
10g
,白蒺藜
10g
,
中成药:通经甘露丸
血府逐淤颗粒早晚各服用一次,按说明书最小剂量服药。
三诊:
2010
年
3
月
7
日。头晕,头痛消失,眩晕消失,血压较之前平稳,已恢复到
120/80.
纳可寐稍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
方药:龙胆草
(
酒炒
)6g
,,黄芩
(
酒炒
)9g
,,山栀子
(
酒炒
)9g
,,泽泻
12g
,,木通
9g
,,车前子
9g
,,当归
(
酒炒
)8g
,,生地黄
20g
,,柴胡
10g
,,生甘草
6g
,羚羊角
10g
,
钩藤
10g
,
桑叶
10g
,
菊花
10g
,
熟地
10g
,
泽泻
10g
,
丹皮
10g
,
炒枣仁
10g
,
远志
10g
。
中成药:通经甘露丸
血府逐淤颗粒
早晚各服用一次,按说明书最小剂量服药。
按语:中医认为妊高症的发生主要与肝阳上亢有关。《素问
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床常见的阴虚肝旺及脾虚肝旺两种,本病临床以头痛,眩晕为主。若阴虚肝旺可兼口苦咽干,面色潮红;若脾虚肝旺,则兼胸闷欲呕,肢体浮肿等症
.
脾虚浮肿者可加白术,大腹皮,陈皮健脾利水,血热者可加丹皮,白茅根凉血清热,随证加减,每日
1
剂,分早晚两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总之,本病责之于肝。在以清肝的基础上加用钩藤,石决明,白蒺藜平肝潜阳,生地,当归养血柔肝。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初诊时患者头痛眩晕明显,治疗以平肝清肝火为主,药用钩藤白蒺藜
龙胆草等。二诊时患者恢复较好,在遵上方的基础上加用安神药,是气血调和。三诊时患者基本恢复,症状消失。继续服用上方。随访效果良好,血压正常。
张某,女,
28
岁。
初诊:
2010
年
2
月
24
日。
主诉:产后半月乳少
12
天。
病史:产后乳汁少
12
天。患者于半月前足月顺娩一男活婴,因新生儿体重偏低,重
2250g
,转新生儿科病房
3
天,不许探视,以致情志抑郁,不思饮食,待哺乳时无乳汁分泌。胸胁胀闷,时欲太息,乳房胀痛,下腹疼痛,恶露量少,色暗,纳眠差,大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建议:双乳腺彩超。
中医诊断:产后缺乳(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化瘀通乳。
处方:柴胡
12g
,白芍药
15g
,当归
15g
,川芎
10g
,茯苓
15g
,白术
15g
,益母草
30g
,炮姜
3g
,漏芦
12g
,通草
12g
,穿山甲
8g
,王不留行
12g
,陈皮
10g
。
3
剂,水煎,每日
1
剂。
二诊:
2010
年
3
月
1
日
。服上药后,乳汁较前稍多,质稀,乳房松软,纳可,舌质淡红,苔薄自,脉细。
处方:黄芪
30g
,太子参
15g
,茯苓
15g
,鹿茸
9g
,白术
12g
,白芍药
12g
,生、熟地黄各
10g
,当归
10g
,王不留行
12g
,桔梗
12g
,通草
10g
,穿山甲
8g
。
7
剂,每日
1
剂
,
水煎服。
三诊:
2010
年
3
月
10
日。服上方药后,乳汁已足够哺乳,质较前浓稠适中,乳房松软,纳可,寐可小便调,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黄芪
30g
,太子参
15g
,茯苓
15g
,鹿茸
9g
,白术
12g
,白芍药
12g
,生、熟地黄各
10g
,当归
10g
,王不留行
12g
,桔梗
12g
,通草
10g
,穿山甲
8g
,决明子
10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嘱其注意饮食调理,加强营养。一周后复诊:乳汁充足,超出婴儿需求量,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脉平和。
按语:产后缺乳多发生于产后第二、三天至一周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本病是产后常见病,虽非重症,但影响了婴儿的身体及智力发育,同时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本例患者初为情志抑郁,以致经脉涩滞
,
阻碍乳汁运行因而乳汁不行。用疏肝通乳法症状较前好转。产后气血虚,加之纳差,脾虚运化无力,气血化生乏源,导致乳少,故二诊用补气血通乳法。三诊时患者情况较之前明显好转,但大便干燥。在上方基础上加用决明子药以润肠通便在治疗上兼顾,辨证用药,亦注意食疗,故疗效颇好。
石某,女,
26
岁。
初诊:
2013
年
4
月
5
日。
主诉:产后
7
天乳少难下。
病史:患者产后
7
天,乳少难下,质稀,因事生气后乳房胀硬疼痛,胸胁胀满,精神抑郁,嗳气,伴见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弦细,乳腺彩超检查示双侧乳腺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兼肝郁气滞证)。
治法:补气养血,益气疏肝。
方药:生黄芪
20g
,党参
20g
,熟地
2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漏芦
10g
,桔梗
10g
,穿山甲
10g
,白芍
15g
,路路通
15g
,王不留行
15g
,香附
15 g
,瓜蒌
30 g
,炙甘草
6g
。
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二诊:
2013
年
4
月
15
日。乳汁明显增多,乳房及胸胁胀痛减轻,乳房微热,食欲差,寐欠安,舌红、苔黄腻,脉弦。
方药:生黄芪
20g
,党参
20g
,熟地
2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漏芦
10g
,桔梗
10g
,穿山甲
10g
,白芍
15g
,路路通
15g
,王不留行
15g
,香附
15 g
,瓜蒌
30 g
,炙甘草
6g
,砂仁
6 g
,,陈皮
10 g
,蒲公英
30g
,酸枣仁
30 g
。
5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三诊:
2013
年
3
月
28
日。患者自诉症状明显好转:乳汁显著增加,已能正常喂养婴儿,食欲及睡眠皆好转,嘱其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
按语:产后缺乳是常见的产后病,其原因有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等,其中以气血虚弱、肝郁气滞较为常见。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而肝体阴而用阳,肝脏的疏泄调和必赖阴血之滋养,《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妇女产后亡血伤津,元气受损,气血皆虚,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失常,可致乳少或无。又如《傅青主女科》谓:“乳汁之化,原属阳明,然阳明属土,必得肝木之气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羞愤成郁,土木相结,又安能化乳而成乳汁也。”由此可见,乳汁的行与不行还与肝脾是否相合相关。在治疗中应以补气养血、疏肝健脾为主,故选用双补气血、疏肝通络下乳之下乳涌泉散治疗,方中穿山甲气腥而窜,故能宣通脏腑,通经下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而乳汁则由气血化生,赖肝气疏泄与调节以供给婴儿,若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肝脾不和,则脾弱不运血,易致乳少或无。然乳头属肝经,乳房属胃经,故方中加入生黄芪、党参以健脾益气;瓜蒌、香附、漏芦、路路通、王不留行疏肝理气,通络下乳;气血虚弱则加入四物以补血养血;桔梗宣肺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可使肝气得疏,气血得补,乳汁得通,临证应用时为防止演变为乳痈,可加清热消肿散结的蒲公英,效果更佳。同时还需提醒患者注意哺乳期的调护,加强产后营养,保持心情舒畅,维护气血和调,保证乳汁生化及运行正常。在治疗上兼顾,辨证用药,亦注意食疗,故疗效颇好。
陈某某
女
24
岁。
初诊:
2007
年
7
月
27
日。
主诉:产后
5
天乳汁难下质稀。
病史:产后
5
天,乳汁难下,质稀。住院号:
14343.
会诊时发现患者情志抑郁,淡漠少言,被家属告知因生产后与丈夫发生争吵后,乳房胀痛,硬满,胁肋胀痛,不思饮食。伴见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建议:双乳腺彩超。
诊断:产后缺乳(肝气郁滞型)。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柴胡
15g
,
当归
15g
,
川芎
15g
,
桃仁
10g
,
炮姜
10g
,
炙甘草
10g
,
党参
15g
,
黄芪
15g
,
穿山甲
10g
,
王不留行
15g
,
黑芝麻
10g
,
漏芦
15g
,
白芍
12g
,
通草
10g
,
丝瓜络
12g
,
鸡血藤
20g
,
蒲公英
15g
,
夏枯草
15g
,
荔枝核
10g
,
连翘
10g
。
7
剂,水煎,每日
1
剂。
二诊:
2007
年
8
月
1
日。乳汁较之前增多,乳房胀痛减轻,胸胁胀痛减轻,乳房微热,食欲差,寐欠安,舌红、苔黄腻,脉弦。双乳腺彩超提示:双乳腺未见明显异常。
方药:柴胡
15g
,当归
15g
,川芎
15g
,桃仁
10g
,炮姜
10g
,炙甘草
10g
,党参
15g
,黄芪
15g
,穿山甲
10g
,王不留行
15g
,黑芝麻
10g
,漏芦
15g
,白芍
12g
,通草
10g
,丝瓜络
12g
,鸡血藤
20g
,蒲公英
15g
,夏枯草
15g
,荔枝核
10g
,连翘
10g
,焦三仙
10g
,
陈皮
10g
,酸枣仁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早晚分服
三诊:
2007
年
8
月
8
日。患者自诉症状明显好转:乳汁显著增加,已能正常喂养婴儿,食欲及睡眠皆好转,但大便干燥,小便调。舌红苔微黄脉沉细。嘱其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
方药:生黄芪
20g
,党参
20g
,熟地
2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漏芦
10g
,桔梗
10g
,穿山甲
10g
,白芍
15g
,路路通
15g
,王不留行
15g
,香附
15 g
,瓜蒌
30 g
,炙甘草
6g
,砂仁
6 g
,陈皮
10 g
,蒲公英
30g
,酸枣仁
30 g
,决明子
10g
。
7
剂
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四诊:
2007
年
8
月
20
日。无明显不适。情志舒畅,母乳充足,纳可寐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生黄芪
20g
,党参
20g
,熟地
20g
,当归
10
、川芎
10g
,漏芦
10g
,桔梗
10g
,穿山甲
10g
,白芍
15g
,路路通
15g
,王不留行
15g
,香附
15 g
,瓜蒌
30 g
,炙甘草
6g
,砂仁
6 g
,陈皮
10 g
,蒲公英
30g
,酸枣仁
30 g
,
决明子
10g
,
益智仁
10g
。
7
剂,日
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按语:女子以肝为先天,患者素性抑郁,又因产后情志郁结,肝气不舒,气机不畅,乳络受阻,故乳汁涩少;乳汁壅滞,运行不畅,故乳房胀满而痛,乳汁浓稠;胸胁为肝经所布,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气机不畅,故胸胁胀满,肝经气滞,脾胃受累,故食欲不振;舌脉等表象都是肝郁气滞之象。二诊时患者自觉用药后乳汁较之前增多,乳房胀痛减轻,胸胁胀痛减轻,乳房微热,食欲差,寐欠安,于是加入焦三仙,陈皮健脾开胃,酸枣仁安神。三诊时患者自诉症状明显好转,乳汁显著增加,已能正常喂养婴儿,食欲及睡眠皆好转,但大便干燥,小便调,于是在服用上方基础上加用决明子润肠通便。四诊时已无明显不适,继续服用上方,以故其本。
孟某某
女
26
岁。
初诊:
2007
年
9
月
11
日。
主诉:产后
7
天乳少质稀。
病史:住院号:
19177
。患者情志抑郁,食欲不振,乳房胀痛,硬满,胁肋胀痛。伴见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建议:双乳腺彩超。
方药:黄芪
30
,当归
15g
,青陈皮
10g
,
山甲
15g
,党参
10g
,茯苓
10g
,白术
10g
,炙甘草
10g
,王不留行
15g
,
漏芦
15g
,白芍
10g
,
通草
10g
,
丝瓜络
15g
,
川芎
10g
,
炮姜
10g
,
桃仁
10g
,路路通
10g
,
砂仁
10g
,木香
10g
,毕加
12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早晚分服
二诊:
2007
年
9
月
20
日。患者自诉乳房胀痛感减轻,乳汁量增多,质稍稠,双侧胁肋胀痛减轻。双侧轻微乳腺增生舌淡苔白脉弦数,纳可寐可二便调。
方药:黄芪
30g
,当归
15g
,青陈皮
10g
,
山甲
15g
,党参
10g
,茯苓
10g
,
白术
10g
,
炙甘草
10g
,王不留行
15g
,
漏芦
15g
,白芍
10g
,
通草
10g
,
丝瓜络
15g
,川芎
10g
,
炮姜
10g
,
桃仁
10g
,
路路通
10g
,
砂仁
10g
,木香
10g
,毕加
12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早晚分服
三诊:
2007
年
9
月
30
日。患者自诉乳房胀痛感明显消失,乳汁充足,已足够喂养婴儿。但尿频尿急,纳可寐可大便调。舌红苔白脉弦细数。
方药:黄芪
30
,当归
15g
,青陈皮
10g
,
山甲
15g
,
党参
10g
,茯苓
10g
,白术
10g
,炙甘草
10g
,
王不留行
15g
,
漏芦
15g
,白芍
10g
,
通草
10g
,丝瓜络
15g
,
川芎
10g
,
炮姜
10g
,
桃仁
10g
,路路通
10g
,砂仁
10g
,
木香
10g
,瞿麦
10g
,滑石
10g
,木通
10g
,灯芯草
10g
,栀子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早晚分服
四诊:
2007
年
10
月
15
日。患者自诉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泌尿系感染减轻。纳可寐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细。
方药:黄芪
30
当归
15g
,
青陈皮
10g
,
山甲
15g
,
党参
10g
,
茯苓
10g
,
白术
10g
,
炙甘草
10g
,
王不留行
15g
,
漏芦
15g
,
白芍
10g
,
通草
10g
,
丝瓜络
15g
,
川芎
10g
,
炮姜
10g
,
桃仁
10g
,
路路通
10g
,
砂仁
10g
,
木香
10g
,
瞿麦
10g
,
滑石
10g
,
木通
10g
,
灯芯草
10g
,
栀子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早晚分服
按语:女子以肝为先天,患者素性抑郁,又因产后情志郁结,肝气不舒,气机不畅,乳络受阻,故乳汁涩少;乳汁壅滞,运行不畅,故乳房胀满而痛,乳汁浓稠;胸胁为肝经所布,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气机不畅,故胸胁胀满,肝经气滞,脾胃受累,故食欲不振;舌脉等表象都是肝郁气滞之象。二诊时患者自诉乳房胀痛感减轻,乳汁量增多,质稍稠,双侧胁肋胀痛减轻。双侧轻微乳腺增生舌淡苔白脉弦数,纳可寐可二便调。因此遵上方继续服用,未作加减改变。三诊时患者自诉乳房胀痛感明显消失,乳汁充足,已足够喂养婴儿。但尿频尿急,纳可寐可大便调。在上方基础上加入瞿麦,滑石,木通,灯芯草,栀子。四诊时患者已感觉无明显不适。因此遵上方的基础上未行其他改变。随访患者已能正常母乳,病愈。
王某某
女
28
岁。
初诊:
2009
年
3
月
29
日。
主诉:产后缺乳
7
天。
病史:患者产后
7
天,缺乳
7
天。于
2009
年
3
月
18
日在本院产科剖宫产
1
女婴,现恶露量少,下腹较痛,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触摸乳房柔软无块。纳差寐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产后缺乳(肝气郁滞型)。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柴胡
15g
,
党参
20g
,
茯苓
15g
,
白术
10g
,炙甘草
15g
,
当归
10g
,
川芎
15g
,
桃仁
15g
,
穿山甲
15g
,
王不留行
10g
,
漏芦
10g
,
炮姜
10g
,
黑芝麻
10g
,
通草
10
丝瓜络
10g
,
黄芪
30g
。
7
剂
水煎服
日
1
剂。
二诊:
2009
年
4
月
5
日。患者自诉服上方后,乳房肿块变小,乳汁分泌较多。恶露较之前增多。下腹痛减轻,仍不思饮食。纳差寐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细。
方药:柴胡
15g
,
党参
20g
,
茯苓
15g
,
白术
10g
,
炙甘草
15g
,
当归
10g
,
川芎
15g
,
桃仁
15g
,
穿山甲
15g
,
王不留行
10g
,
漏芦
10g
,
炮姜
10g
,
黑芝麻
10g
,
通草
10
丝瓜络
10g
,
黄芪
30g
,
焦三仙
10g
,陈皮
10g
。
7
剂
水煎服
日
1
剂
三诊:
2009
年
4
月
12
日。患者自诉服用上方后食欲增加,心情舒畅,乳房柔软。肿块继续变小。舌淡苔白脉沉细,纳可寐安二便调。
方药:柴胡
15g
,
党参
20g
,
茯苓
15g
,
白术
10g
,
炙甘草
15g
,
当归
10g
,
川芎
15g
,
桃仁
15g
,
穿山甲
15g
,
王不留行
10g
,
漏芦
10g
,
炮姜
10g
,
黑芝麻
10g
,
通草
10
丝瓜络
10g
,
黄芪
30g
,
焦三仙
10g
,陈皮
10g
。
7
剂
水煎服
日
1
剂
四诊:
2009
年
4
月
30
日。患者自诉已无明显不适。嘱其注重饮食,增加营养加强锻炼。
方药:柴胡
15g
,
党参
20g
,
茯苓
15g
,
白术
10g
,
炙甘草
15g
,
当归
10g
,
川芎
15g
,
桃仁
15g
,
穿山甲
15g
,
王不留行
10g
,
漏芦
10g
,
炮姜
10g
,
黑芝麻
10g
,
通草
10
丝瓜络
10g
,
黄芪
30g
,
焦三仙
10g
,陈皮
10g
。
7
剂
水煎服
日
1
剂。
按语:患者初诊时产后情志抑郁,以致经脉涩滞
,
乳汁运行受阻因而乳汁不行。用疏肝通乳法症状较前好转。产后气血虚,加之纳差,脾虚运化无力,气血化生乏源,导致乳少,故疏肝解郁的同时加用补气血通乳药。二诊时患者自诉服上方后,乳房肿块变小,乳汁分泌较多。恶露较之前增多。下腹痛减轻,仍不思饮食。因此治疗时使用上方基础上加入健脾开胃药。三诊时患者自诉使用上方后肿块减小,食欲增加。因此继续服上方。四诊时已无明显不适,继续服用
7
剂以固本。
张某
女
28
岁。
初诊:
2007
年
6
月
19
日。
主诉:产后
4
天乳少
4
天。
病史:产后
4
天缺乳
4
天。患者自诉产后一直情绪低落,抑郁不安,不思饮食,恶露量少,乳房胀硬,疼痛,乳汁稠。舌红苔白脉沉细,纳差寐可二便调。建议双乳腺彩超。
诊断:产后缺乳(肝气郁滞型)。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柴胡
15g
,
黄芪
30g
,
当归
15g
,
川芎
15g
,
桃仁
10g
,
炮姜
10g
,
炙甘草
10g
,
山甲
15g
,
漏芦
15g
,
黑芝麻
10g
,
白芷
10g
,
通草
15g
,
王不留行
15g
,
丝瓜络
10g
,
荔枝核
15g
,
黄芩
10g
,
黄柏
10g
,
香附
15g
,
蒲公英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0g
。
7
剂
日
1
剂
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
2007
年
7
月
10
日。患者自诉服上方药后,心情好转,乳房胀痛减轻,食欲增。舌红苔白脉沉细,纳可寐可二便调。彩超提示:双乳腺未见明显异常。
方药:柴胡
15g
,
黄芪
30g
,
当归
15g
,
川芎
15g
,
桃仁
10g
,
炮姜
10g
,
炙甘草
10g
,
山甲
15g
,
漏芦
15g
,
黑芝麻
10g
,
白芷
10g
,
通草
15g
,
王不留行
15g
,
丝瓜络
10g
,
荔枝核
15g
,
黄芩
10g
,
黄柏
10g
,
香附
15g
,
蒲公英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三诊:
2007
年
7
月
20
日。患者自诉服用上方药后,乳汁稍增多,不稠。食欲增加,但感咽部有痰不适,舌淡苔白脉沉细,纳可寐可二便调。
方药:
石斛
10g
,
射干
10g
,
柴胡
15g
,
黄芪
30g
,
当归
15g
,
川芎
15g
,
桃仁
10g
,
炮姜
10g
,
炙甘草
10g
,
山甲
15g
,
漏芦
15g
,
黑芝麻
10g
,
白芷
10g
,
通草
15g
,
王不留行
15g
,
丝瓜络
10g
,
荔枝核
15g
,
黄芩
10g
,
黄柏
10g
,
香附
15g
,
蒲公英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0g
。
7
剂
日
1
剂
水煎服,早晚分服。
四诊:
2007
年
7
月
30
日。患者自诉现症状均缓解,已无明显不适。纳可寐可二便调。
方药:
石斛
10g
,
射干
10g
,
柴胡
15g
,
黄芪
30g
,
当归
15g
,
川芎
15g
,
桃仁
10g
,
炮姜
10g
,
炙甘草
10g
,
山甲
15g
,
漏芦
15g
,
黑芝麻
10g
,
白芷
10g
,
通草
15g
,
王不留行
15g
,
丝瓜络
10g
,
荔枝核
15g
,
黄芩
10g
,
黄柏
10g
,
香附
15g
,
蒲公英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0g
。
按语:《儒门事亲》曰:“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素多抑郁,或产后情志不遂,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故无乳。因此,治疗时以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为主。二诊时患者自诉服上方药后,心情好转,乳房胀痛减轻,食欲增。因此用药采用上方药。三诊时患者自诉服用上方药后,乳汁稍增多,不稠。食欲增加,但感咽部有痰不适,因此用药时加入石斛,射干利咽。四诊时已经无明显不适,治疗用药遵从上方。随访病愈,已能正常哺乳。
闫某,女,
26
岁。
初诊:
2009
年
8
月
10
日。
主诉:产后
2
月余,乳少半月。
病史:产后
32
天因乳儿患肺炎发烧住院治疗,停止哺乳
2
周,起初乳房胀痛
,
继则乳汁逐渐减少
,
曾服中药汤剂及猪鼻子偏方调治
,
乳汁仍未增多
,
前来求治。患者自诉胸闷嗳气
,
脘胀纳少
,
大便秘结
,
舌苔薄黄
,
脉弦。
诊断:产后缺乳(肝郁气滞型)。
治法:疏肝解郁
,
通经下乳。
处方
:
柴胡
15g
,青皮
10g
,川芎
10g
,白芍
20g
,当归
30g
,枳壳
10g
,白术
10g
,焦槟榔
10g
,王不留行
20g
,漏芦
20g
,路路通
10g
,山甲
10g
,麦冬
20g
,天冬
20g
,橘络
3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二诊:
2009
年
8
月
20
日。患者自诉服上方后,乳房肿块变小,乳汁分泌较多。下腹痛减轻,仍不思饮食。纳差寐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细。
方药
:
柴胡
15g
,青皮
10g
,川芎
10g
,白芍
20g
,当归
30g
,枳壳
10g
,、白术
10g
,焦槟榔
10g
,王不留行
20g
,漏芦
20g
,路路通
10g
,山甲
10g
,麦冬
20g
,天冬
20g
,橘络
3g
,
黄芪
30g
,
蒲公英
20g
。
7
剂
水煎服
日
1
剂。早晚分服
三诊:
2009
年
8
月
30
日。患者自诉服上方药后,现已无明显症状。纳可寐可二便调。
方药
:
柴胡
15g
,青皮
10g
,川芎
10g
,白芍
20g
,当归
30g
,枳壳
10g
,白术
10g
,焦槟榔
10g
,王不留行
20g
,漏芦
20g
,路路通
10g
,山甲
10g
,麦冬
20g
,
天冬
20g
,橘络
3g
,
黄芪
30g
,
蒲公英
20g
。
7
剂
水煎服
日
1
剂。早晚分服。
按语:此乃肝郁不舒
,
气机壅滞以致影响乳汁的化生。方中以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行血
,
二冬配白芍滋阴增液
,柴胡、青皮疏肝散结
,
枳壳配橘络理气宣络。初诊时患者服药
7
剂
,
胸闷,脘胀较前减轻
,
饮食增加
,
乳房微有胀感
,
乳汁增多不明显。
二诊于原方中加蒲公英
20g,
服药
3
剂
,
饮食倍增
,
乳汁明显增多
,
哺乳正常。三诊时患者已无明显不适,继续服用此方以固本。
赵某
,
女
, 28
岁。
初诊:
2006
年
8
月
12
日。
主诉:产后
3
月乳汁不足月余。
病史:患者产后
3
个月,产后一个月起饮食渐减
,
乳汁随之减少
,
伴全身酸乏、嗜睡、脘闷、恶心
,
经多次服用中药未效。患者面黄神倦
,
舌质淡苔白腻
,
脉濡弱。
诊断:产后缺乳(痰浊阻滞型)。
治法:化痰行滞,通络下乳。
方药:藿香
15g(
后下
),
厚朴
12g,
半夏
10g,
茯苓
20g,
白豆蔻
10g(
后下
),
杏仁
10g,
炒苡仁
30g
,
炒扁豆
30g
。
7
剂
日
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二诊:
8
月
21
日。患者自诉食欲增,乳汁增多,全身乏力症状减轻。但劳累后仍觉不适。
方药:藿香
15g(
后下
),
厚朴
12g,
半夏
10g,
茯苓
20g,
白豆蔻
10g(
后下
),
杏仁
10g,
炒苡仁
30g
,
炒扁豆
30g
,黄芪
10g
,
党参
10g
,
白术
10g
,
7
剂
日
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按语:产后三月乳汁不足月余。产后一个月起饮食渐减
,
乳汁随之减少
,
伴全身酸乏、嗜睡、脘闷、恶心
,
此系湿困脾胃
,
运化失职
,
气血化生不足
,
予藿朴夏苓汤加减。
二诊时患者自诉食欲增,乳汁增多,全身乏力症状减轻,但劳累后仍觉不适。在上方基础上加用补气血之药黄芪,党参,白术等药。随访患者恢复良好,乳汁充足,足以喂养婴儿。
王某
,
女
,32
岁。
初诊:
2010
年
5
月
1
日。
主诉:产后
10
天乳少质清。
病史:产后
10
余天
,
乳汁少而清
,
曾服用生乳糖浆
10
余瓶,以及当归羊肉煎汤下乳
,
尚未改善。诊查患者体胖舌苔腻而垢
,
脉弦滑。
诊断:产后缺乳(痰湿阻滞型)。
治法:醒脾化湿
,
养血通络下乳。
方药
:
佩兰
9g
,砂仁
6g
,焦四仙
40g
,云苓
5g
,木通
10g
,滑石
10g
,佛手
10g
,枳壳
10g
,当归
10g
,王不留行
20g
,山甲珠
10g
,漏芦
20g
,路路通
15g
,花粉
20g
,白芍
15g
。
7
剂
日
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二诊:
2010
年
5
月
10
日。患者自诉服上方后食欲增加。自觉口爽
,
纳增
,
乳房胀痛
,
但乳汁无明显增多。方药;佩兰
9g
,砂仁
6g
,焦四仙
40g
,云苓
5g
,木通
10g
,滑石
10g
,佛手
10g
,枳壳
10g
,当归
10g
,王不留行
20g
,山甲珠
10g
,漏芦
20g
,路路通
15g
,花粉
20g
,白芍
15g
,蒲公英
30g
。
7
剂
日
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三诊:
2010
年
5
月
20
日。患者自诉服用上方后,乳汁增多,乳房胀痛减轻,食欲振,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佩兰
9g
,砂仁
6g
,焦四仙
40g
,云苓
5g
,木通
10g
,滑石
10g
,佛手
10g
,枳壳
10g
,当归
10g
,王不留行
20g
,山甲珠
10g
,漏芦
20g
,路路通
15g
,花粉
20g
,白芍
15g
,蒲公英
30g
。
7
剂
日
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四诊:
2010
年
5
月
30
日。患者自诉服用上方后,症状缓解,已无不适。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佩兰
9g
,砂仁
6g
,焦四仙
40g
,云苓
5g
,木通
10g
,滑石
10g
,佛手
10g
,枳壳
10g
,当归
10g
,王不留行
20g
,山甲珠
10g
,漏芦
20g
,、路路通
15g
,花粉
20g
,白芍
15g
,蒲公英
30g
。
5
剂
日
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按语:方中以佩兰、砂仁、焦四仙、云苓、木通、
滑石、佛手化湿醒脾
,
当归、枳壳、山甲珠、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养血通络
,
花粉、白芍养阴增液
,
诸药合用达脾醒湿化
,
血养乳下之效。初诊时患者素体脾虚,或肥甘厚味伤脾,脾虚气弱无力,胸闷那少,舌淡苔胖腻,因此用药时以健脾化痰通乳为主。二诊时服药
7
剂后
,
自觉口爽
,
纳增
,
乳房胀痛
,
但乳汁无明显增多
,
于是二诊于前方基础上加蒲公英
30g,
继服
7
剂后乳汁明显增多
,
乳质变稠
,
三诊时患者自诉服用上方后,乳汁增多,乳房胀痛减轻,食欲振,纳可寐安二便调。四诊时又服
5
剂
,
于是哺乳正常而愈。随访病愈,已能正常哺乳。
孙某
,
女
, 26
岁
初诊:
2009
年
10
月
20
日。
主诉:产后缺乳半月余。
病史:产后起初两周乳汁尚足
,
以后渐少
,
满月时自用鸡汤发奶
,
服后乳汁更少
,
投下乳涌泉散治之不应。患者自述大便干结难解
,
小便黄赤
,
口臭
,
口渴多饮。诊见患者面红
,
舌质红赤
,
苔黄而干,脉滑数。
诊断:产后缺乳(胃热型)。
治法:清热养阴,通络下乳。
方药:生石膏
30g
,
,
知母
15g
,
,
生甘草
6g
,
,
生地
30g
,
,
麦冬
15g
,
,
丹皮
15g
,
,
当归
15g
,
,
王不留行
10g
,
,
炮山甲
10g
,
,
柴胡
5g
,。
7
剂
每日
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
2
次服。
二诊:
2009
年
10
月
30
日。患者自诉服药后乳汁增多,口爽,但大便仍干燥。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干燥。方药:生石膏
30g,
知母
15g,
生甘草
6g,
生地
30g,
麦冬
15g,
丹皮
15g,
当归
15g,
王不留行
10g,
炮山甲
10g,
柴胡
5g
决明子
10g
。
7
剂
每日
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
2
次服。
三诊:
2009
年
11
月
10
日。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感。二便调,纳可寐可,大便干燥已缓解。方药:生石膏
30g,
知母
15g,
生甘草
6g,
生地
30g,
麦冬
15g,
丹皮
15g,
当归
15g,
王不留行
10g,
炮山甲
10g,
柴胡
5g
决明子
10g
,
黄芪
30 g
。
5
剂
每日
1
剂
水煎服,早晚分
2
次服。
按语:患者产后起初两周乳汁尚足
,
以后渐少
,
满月时自用鸡汤发奶
,
服后乳汁更少
,
投下乳涌泉散治之不应。患者自述大便干结难解
,
小便黄赤
,
口臭
,
口渴多饮,一派胃热之象。因此治疗时以清热为主。
2
剂后乳汁增多
,
继用上方增减调治而愈。分析其病情及投药起效原因
,
认为系胃肠热盛
,
消灼津液
,
乳汁乃津液所化
,
津亏则乳少。治当清热养阴治本
,
佐以通乳治标
,
用白虎汤加减。二诊时患者服上方后乳汁明显增多,但大便干燥,因此在上方基础上加入决明子润肠通便。三诊时患者已无任何不适,母乳足以喂养婴儿,因此继续服用
5
剂以固本。随访患者病愈,已能正常母乳。
产后缺乳是指因气血不足,不能生乳,或肝郁气滞,乳脉壅滞,导致产妇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乳汁不下而全无的疾病。又称产后“乳汁不行”。古代医家认为产后具有“多虚多瘀多寒”的体质特点,主要表现为产后元气大亏,伤损奇经八脉,气不足而血亦虚;阴血骤亏,百脉空虚,恶露未尽,又多瘀血;气虚失温,卫外不固而多寒,所以“多虚多瘀多寒”是产后重要的体质特征。古代医家多将缺乳的病机归纳为气血虚弱,生化不足,无乳可下与气滞血瘀,乳脉壅塞,乳不得下两个方面。治疗产后缺乳多以补养气血和舒肝理气通络、活血化瘀法为主.乳房通过经络与天癸、冲任二脉、肝脾肾有着密切联系,这些经络脏腑功能失常,都会影响气血的生化和运行,导致产后缺乳。天癸源于先天,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在妇女生理活动中,始终对冲任、胞宫起作用,影响着妇女的经、孕、胎、产、乳等生理活动。冲脉为气血要冲,任脉总司阴精,与妇女的月经和胎产、哺乳有密切关系,如果冲任二脉气血亏虚,经气紊乱,则影响乳汁的生化和排泄,就会造成产后缺乳。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功能健壮,气血充足,为产后乳汁来源提供可靠的保证。产后脾肾亏虚会导致气血生化乏源,乳汁生成不足。肾精又为化血之源,直接为胞宫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肝主疏泄,肝气郁滞会导致乳汁疏泄不畅,乳汁排出受阻造成产后缺乳。补肾调冲方由菟丝子、熟地、肉苁蓉、巴戟天
、当归
、鹿角霜
、川芎
、丹参
、紫石英等药组成
。
临床用药可灵活掌握
,
其中补肾药常加“血肉有情”之品
以
“填精补髓
”
,
如紫河车等
;
调冲药常选柴胡、香附、
荔枝核、当归、川芎、王不留行、路路通等疏调冲任。因此真阴亏损宜滋肾养阴
,
命门火衰宜温肾养肾
,
但要重视“壮水之主
,
以制阳光”和“益火之源
,
以消阴翳”的运用
,
肝肾同源
,
冲任失调宜理肝调冲。
卢某,女,
34
岁。
初诊:
2012
年
06
月
26
日。
主诉:未避孕未孕
5
余年。
现病史:结婚
10
余年,夫妻性生活规律,未避孕未孕
5+
年。
2007
年因未避孕未孕
1+
年就诊于当地医院,男方诊断为弱精症,女方各项检查未见异常,故于
2007
年行
IUI
治疗,首次成功受孕,于孕
2+
月胎停育,清宫;后连续行
5
次
IUI
治疗,均失败。于
2011
年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和男方弱精症在当地医院行
IVF-ET
,长方案取卵
7
枚,配成
5
枚,鲜胚移植
2
枚,失败;冻胚移植
3
枚,失败;考虑失败原因为子宫内膜菲薄。于
2012
年就诊于外院,短方案取卵
9
枚,配成
7
枚,鲜胚移植
2
枚,失败,现余
5
枚,分
2
管冻存,欲调理后再移植。患者现精神压力较大,情绪欠佳,纳可,寐欠安,二便调。舌暗红
,
苔薄白微黄
,
脉弦滑。月经史:既往月经规律,初潮
12
岁,周期
7/30
天,经前乳房胀、腰酸,近
1
年月经量少,色红,未诉经行腹痛;末次月经:
2012
年
6
月
20
日,量少,色红,少量血块,无痛经。婚育史:
G2P0
,
2003
年孕
40+
天行药物流产;
07
年(
IUI
)孕
2+
月因胎停育行清宫术。
首诊检查:妇科检查:正值经期未查。消毒阴道
B
超:子宫前倾位,大小
46
×
42
×
38mm
,内膜线型,左侧卵巢大小
20
×
18mm
,其内可见
2-3
个窦状卵泡;右侧卵巢大小
19
×
17mm
,其内可见
2-3
个窦状卵泡。提示
:
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检查结果:(
2012
年)
M2
性激素检查:
FSH9.65mIU/ml
;
LH4.67mIU/ml
;
E
2
23pg/ml
;
PRL 19.3ng/ml
;
TSH 2.78uIU/ml
。输卵管造影:双侧输卵管通畅。子宫内膜活检:分泌期子宫内膜。染色体:男女双方均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继发性不孕;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子宫内膜菲薄;男方弱精症。
中医诊断:不孕症(肝郁肾虚证)。
治法:补肾调冲,疏肝理气。
方药:予补肾调冲方合小柴胡汤加减,当归、川芎、柴胡、黄芩、半夏、砂仁、补骨脂各
10g
,女贞子、墨旱莲、白芍、鸡血藤各
15 g
,鹿角霜、酸枣仁各
20g
,菟丝子
30g
,紫河车
6 g
,守此法随证加减,治疗
3
个月。
二诊:
2012
年
9
月
25
日。
2012
年
9
月复查女性激素六项(
M2
):
FSH 7.02mIU/ml
;
LH 3.49mIU/ml
;
E
2
29pg/ml
;
PRL 24.58ng/ml
。(
M13
)外院阴道
B
超:内膜
0.7mm
,左侧卵巢其内可见
2-3
个窦状卵泡;右侧卵巢其内可见
2-3
个窦状卵泡,最大
1.4
×
1.1cm
。故建议患者可以尝试再次进行移植,患者欲于
10
月进行解冻移植,继续中药治疗。
三诊:
2012
年
11
月
10
日。患者于
2012
年
10
月
28
日解冻移植
3
枚,中药治以补肾健脾,强健黄体。予炒白术、酒萸肉、当归、柴胡、黄芩各
10g
,川断、槲寄生、覆盆子、茯苓、白芍各
15g
,山药、苎麻根、酒女贞子各
20g
,菟丝子、生黄芪各
30g
,守此法随证加减至
B
超下见胎芽及胎心。患者于孕
50
天
B
超提示:宫内三活胎,拟行减胎术。
随访得知患者于
2013
年
7
月
8
日剖腹产一女活婴,体重
3350g
,母女健康。
按:本患者采用移植前调理,坚持中药治疗
3
个月,提高卵巢储备功能,促进卵泡发育,当内分泌恢复正常,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同步后适时进行解冻移植,进入
IVF
周期后采用中药分期对症治疗,最终成功妊娠。妊娠后中药以固肾安胎为主,维持妊娠,减少因黄体不足引发的流产。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是
IVF-ET
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反复试管失败应当详细分析其失败原因,不可操之过急。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使胚胎的数量和质量无法保障,而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阻碍了受精卵在母体内顺利着床、分化、发育成熟,直接导致
RIF
的发生。中药具有“多角度
—
多环节
—
多靶点”的特点,对症治疗能够从根本上调节女性生殖内分泌轴,恢复卵巢功能,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使子宫内膜与卵泡生长同步,方能取得良好的妊娠效果。
邱某
,
女
,34
岁
,
教师。
初诊:
2010
年
2
月
20
日。
主诉:婚后同居未避孕未孕
3
年余。
病史:患者结婚
3
年余
,
同居未避孕
,
性生活规律
,
一直未孕。月经初潮
15
岁
,
周期
34
~
50 d
。经期
5
~
7 d,
量少
,
色黯
,
有血块
,
痛经
(+),
块下痛减。每于经前乳房胀痛较明显
,
经期腰膝酸痛
,
遇温稍舒。末次月经
2010
年
1
月
25
日。相关化验检查
:2009
年底曾于外院妇科超声示
:
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查
HSG
示
:
双侧输卵管通畅
,
性激素检测
:FSH:3.82 mIU/L,LH:2.52mIU/L,E
2
:39 pg/mL,PRL:16 ng/mL,T:0.62 ng/mL,
免疫
5
项显示均阴性
,
基础
BBT
呈单相型。配偶精液常规正常。平素情绪烦躁易怒
,
纳寐可
,
二便调。舌暗红
,
苔薄白微黄
,
脉沉弦略数。妇科检查
:
外阴已婚型
,
阴道畅
,
分泌物量可
,
色白
,
无异味
,
宫颈光滑
,
子宫前位
,
常大
,
治中
,
活动可
,
无触痛
,
双附件
(-)
。
诊断:不孕症(肝郁肾虚型)。
治法:疏肝行气
,
温肾调冲。
处方
:
熟地黄
30 g,
当归
15 g,
白芍
20 g,
川芎
10 g,
柴胡
10 g,
枳壳
10 g,
延胡索
10 g,
路路通
10 g,
巴戟天
10 g,
鹿角霜
10 g,
橘核
10 g,
肉苁蓉
10 g,
石斛
15 g,
黄精
30 g
。
7
剂
,
水煎服
,
每日
1
剂
,
早晚分服。
二诊:
2010
年
2
月
27
日。患者月经将潮
,
下腹隐痛
,
乳房胀痛
,
舌淡红
,
脉弦滑。经前气血壅盛
,
治以行气活血通经。处方
:
柴胡
10 g,
香附
10 g,
牛膝
10 g,
月季花
10 g,
益母草
30 g,
乌药
10 g,
王不留行
20 g,
路路通
10 g,
熟地黄
20 g,
橘核
20 g,
桂枝
10 g,
干姜
6 g
。服药
1
周。
三诊
:3
月
13
日。月经于
3
月
4
日来潮
,
量中
,7 d
净
,
经期腹痛等症状较前稍减轻。经后血海空虚
,
治以补肾养血调经。处方
:
菟丝子
30 g,
覆盆子
15 g,
补骨脂
10 g,
巴戟天
10 g,
石斛
15 g,
黄精
30 g,
当归
10 g,
白芍
30 g,
益母草
30 g,
月季花
10 g,
鹿角霜
15 g,
紫石英
30 g
。后继服前方
3
个月
,
用药期间
,
月经周期较前有所缩短
,
痛经症状明显减轻。
四诊
: 6
月
19
日。诉近日睡眠稍差
,
基础
BBT
双相型
,
故原方加丹参
10 g,
鸡血藤
30 g
。
五诊:
10
月
17
日。患者因停经
2
月余前来就诊
,
前
2 d
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
,
于昨日阴道少量出血
,
量少
,
色黯
,
无腰酸腹痛等不适。查妇科
B
超示
:
宫内孕。治以安胎为主。处方
:
黄芪
15 g,
菟丝子
30 g,
白术
10 g,
黄芩炭
10 g,
巴戟天
15 g,
杜仲
10 g,
桑寄生
20 g,
芥穗炭
20 g
。
按语: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
,
下出于会阴
,
冲脉“渗诸阳”“渗三阴”
,
为“十二经之海”
,
亦为“血海”
,
既可成肾赋滋胞宫
,
又是联系先天之肾与后天之脾胃的通道
,
亦是储存输布经血供养胎儿的孕育之本。“补肾”实则是补五脏六腑之虚损
;
“调冲”则是指疏泄肝木
,
调理冲任气血阴阳
,
使之达到“冲和”的状态。故该法则适用于肾虚、冲任失调所致的一系列卵巢功能失调性疾患。此患者属于肝郁肾虚型不孕范畴
,
肝郁失于条达
,
气血失调
,
冲任不能相滋
,
精亏血少故婚久不孕
,
在治疗时将补肾药与调冲任药相须为用。古代各医家记载菟丝子“固冲脉之力”
(
《类证治裁》
),
覆盆子“补虚续绝
,
强阴健阳
,
悦泽肌肤
,
安和脏腑
,
温中益力
,
疗劳损风虚
,
补肝明目。”
(
《开宝本草》
);
补骨脂“能暖水脏
;
阴中生阳
,
壮火益土之要药也”
(
《本草经疏》
),
巴戟天,补冲脉之气”
(
《得配本草》
)
“通任脉”
(
《傅青主女科》
);
紫石英
,
“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寒虚不孕者
,
诚为要药”
(
《本草经疏》
),
“温营血而润养
,
可通奇脉
,
镇冲气之上升。”
(
《本草便读》
);
鹿角霜入“冲任督三脉”
(
《妇科要肯》
),
温冲任之寒
(
《本草纲目》
);
而当归入任脉、川芎入冲脉
(
《得配本草》
)
。补肾药与调理冲任药相须为用
,
滋补肝肾
,
疏达肝气
,
通调冲任
,
共同调节卵巢功能
,
在用药上具有补而不滞
,
温而不燥
,
滋而不腻
,
济阴和阳之特点
,
既能使患者“肾气盛、精血充”为月经胎孕准备好物质基础
,
又能使“任通冲盛”、功能协调、使卵子顺利排出。
张某某,
34
岁,已婚,
G0
。
BMI:26
。
初诊:
2012
年
12
月
13
日。
主诉:未避孕未孕
6
年。
现病史:患者结婚
6
年,未避孕未孕。平素月经周期
5
∕
30
天
~
半年,量中,需服药物调理来潮。
Lmp
:
2012.11.15-5
天,量中,色红,少量血块,无腰腹痛。面部痤疮,偏食肥甘厚味。患者高胰岛素病史,现口服艾丁
15mg qd
、二甲双胍
0.5g bid
。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辅助检查:
B
超提示: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012.3.20
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畅。
西医诊断: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不孕症(痰瘀互结,湿热内阻型)。
治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兼以补肾。
处方:柴胡
10g
,桑叶
15g
,冬瓜皮
30g
,茵陈
30g
,
黄柏
20g
,知母
10g
,丹参
30g
,鸡血藤
30g
,薏苡仁
30g
,浙贝母
10g
,地骨皮
30g
,
紫河车
10g
,紫石英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继续口服艾丁,二甲双胍。嘱其清淡饮食,忌食肥甘厚味,控制体重,加强锻炼。
二诊:
2012
年
12
月
20
日。
Lmp
:
2012.11.15~5
天。服药平和,面部痤疮好转,体重无明显变化,二便调。处方:上方加香附
10g
,
生鸡内金
2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三诊:
2012
年
12
月
27
日。
Lmp
:
2012.12.20~5
天,量少,色红,有血块,无痛经。服药平和,二便调。
处方:柴胡
10g
,桑叶
15g
,木瓜
15g
,当归
10g
,
白芍
15g
,
冬瓜皮
30g
,茵陈
30g
,黄连
10g
,
黄柏
10g
,丹参
30g
,鸡血藤
30g
,
鹿角霜
15g
,紫石英
30g
。
14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四诊:
2013
年
1
月
10
日。病史同前。
Lmp
:
2012.12.20~5
天。体重下降
2
公斤,服药平和,二便调。
2013.1.8
葡萄糖空腹
4.86mmol/L 0.5h:8.65mmol/L 1h:7.31mmol/L 2h:3.80mmol/L 3h:3.73mmol/L
2013.1.8
胰岛素空腹
5.88mIU/L 0.5h:172.35mIU/L 1h:169.45mIU/L 2h:22.72mIU/L 3h:3.98mIU/L
处方:上方加黄精
30g
,制何首乌
15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继续口服艾丁,二甲双胍
五诊:
2013
年
1
月
17
日。
Lmp
:
12.20~5
天,未诉明显不适。
处方:上方加乌梅
10g
,天花粉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六诊:
2013
年
1
月
24
日。
Lmp
:
12.20
月经未来潮。处方:上方加益母草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患者月经于
2013
年
2
月
1
日来潮,量色质正常,继予此法治疗,月经
35
到
40
天一至,治疗
4
个月经周期。
2013
年
5
月
27
日(停经
43
天)血
HCG
:
159mIU/ml
。
2013
年
6
月
10
日(停经
57
天)
B
超:宫腔内暗区(大小
23*22*6mm
)内未见胎芽及卵黄囊,周边可见蜕膜反应。予安胎治疗。
2013
年
6
月
27
日(停经
74
天)
B
超:宫腔内可见一胎囊
39*60*18mm
囊内胎芽坐高
20.9mm
,可见胎心及血流信号,后壁绒毛。提示:早孕(超声相当于孕
8
周
+5
天)。继予安胎一月,嘱其禁戒房事。至期生产一男婴,体健。
按语:患者初诊时予柴胡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水湿津液亦得以布化;桑叶强金制木;冬瓜皮、茵陈、薏苡仁清热利湿;地骨皮清热凉血;知母、黄柏养阴清热;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调经;浙贝母化痰;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紫石英入补肾而益精血,暖子宫。二诊时月经将至加入香附理气解郁、调经,可调血中之气;生鸡内金活血化瘀。三诊继以清热化湿为主,同时加入当归、白芍养血补血敛阴之品。四诊为排卵期前后加入黄精、制何首乌补益精血。五诊时加入乌梅酸泻肝木;天花粉清热泻火以期冲任气血调和,月经按时而至。六诊时月经逾期未至,加入益母草活血化瘀。治疗上遵循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主线,以使冲任气血调和;佐以补肾,使肾气充盛而能摄精受孕。
王某,女,
30
岁,
G0
,未避孕,
BMI
:
25
。
初诊:
2013
年
4
月
20
日。
主诉:未避孕未孕
2
年。
现病史:患者结婚
2
年,未避孕未孕。月经稀发量少多年。
Lmp2013-4-17~
今,量少,色红,血块少许,痛经可忍受。平素周期后错
7/1.5~3
个月,量偏少,经前腹痛,腰痛。就诊前一月于外院治疗,服用达英
-35
,二甲双胍,调经促孕丸治疗。舌暗红苔白腻,脉沉。
辅助检查:
2013-3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输卵管造影:双侧输卵管通畅。
2013-1-27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
B
超:子宫大小
34
×
31
×
28mm
,左卵巢
30
×
17
×
20mm
,右卵巢
30
×
21
×
23mm
,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
2013-3-19
(
M5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LH:12.95
↑
mIU/ml(2.39
~
6.6mIU/ml)
,
FSH:5.99mIU/ml(3.03
~
8.08mIU/ml)
,
E
2
:99.58pg/ml(21
~
251pg/ml)
,
PRL:2.94ng/ml(2.74
~
19.64ng/ml)
,
P:0.4ng/ml(0.2
~
0.6ng/ml)
,
T:2.66
↑
ng/ml (0.13
~
1.08nmol/L
)。
西医诊断: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不孕症(肾虚夹痰型)。
治疗:补肾滋阴,化痰除湿。
处方:知母
10g
,
黄柏
10g
,熟地
20g
,山茱萸
10g
,黄精
30g
,
制何首乌
15g
,丹参
30g
,鸡血藤
30g
,鳖甲
20g
,皂刺
30g
,浙贝母
10g
,
紫河车
10g
,紫石英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二诊:
2013
年
4
月
27
日。
Lmp
:
2013-4-17~7
天,量稍增,现觉小腹胀,双侧小腹行动时疼痛不适。舌脉同前。处方:上方加月季花
10g
,橘叶
15g
,
14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三诊:
2013
年
5
月
11
日。
Lmp
:
2013-4-17
。小腹胀痛症状于服药三剂后消失,现自觉燥热,近两日来小腹隐痛,带下量偏多,微黄。舌脉同前。处方:柴胡
10g
,桑叶
15g
,木瓜
15g
,生鸡内金
20g
,生山楂
30g
,知母
10g
,黄柏
10g
,丹参
30g
,黄精
30g
,制何首乌
15g
,
紫河车
10g
,紫石英
30g
,牛膝
1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四诊:
2013
年
5
月
18
日。
Lmp2013-5-18~
,无血块,经前两天小腹刺痛、头痛,纳差恶心,舌暗紫苔白腻,脉沉滑。处方:上方加益母草
30g
,刘寄奴
15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五诊:
2013
年
5
月
25
日。
Lmp2013-5-18~6
天,量可,经期头痛,经行前后小腹疼痛。近两日大便偏干。舌暗苔黄腻,脉沉。
处方:知母
10g
,黄柏
10g
,熟地
20g
,山茱萸
10g
,泽泻
10g
,茯苓
30g
,山药
10g
,丹参
30g
,黄精
30g
,制何首乌
15g
,桑叶
15g
,黄连
10g
,紫河车
10g
,紫石英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二服。
结合月经周期分别加入活血养血调经、补肾助阳药物。治疗
6
个月经周期
,
期间月经基本规律,患者于
2013
年
12
月
7
日(停经
39
天)查血
HCG
:
3954mIU
∕
ml
,
2013
年
12
月
19
日
B
超示:宫内早孕,可见胎心胎芽。
按语:此患者治以补肾逐痰,活血化瘀。知母、黄柏、黄精养阴清热;熟地、制何首乌补益精血;山茱萸补益肝肾;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调经;皂刺、鳖甲软坚散结;浙贝母化痰;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紫石英入手少阴、足厥阴经血分,暖子宫。二诊患者小腹胀痛,运动后两侧小腹疼痛不适,故加月季花,橘叶以疏肝行气,解郁。三诊时患者小腹胀痛症状消失,但近两日小腹隐痛,带下偏多,故仍以知母、黄柏、黄精养阴清热;柴胡养血柔肝,山楂、木瓜酸泻肝木,桑叶强金制木;生鸡内金扶土抑木;牛膝引血下行。四诊患者小腹刺痛,头痛,不通则痛,故加益母草、刘寄奴化瘀通经。五诊时患者大便偏干,苔黄腻,故以泽泻、茯苓清热利湿。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月经前半期以补肾助阳为主,以促进卵泡生长;月经后期以养血活血为主,兼以补肾理气;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王某,女,
30
岁,
G0P0
,未避孕,体型偏胖。
初诊:
2013-4-20
。
主诉:月经稀发量少多年,未避孕
2
年未孕。
病史:
lmp2013-4-17~
今,量少,色红,血块少许,痛经可忍受。平素周期后错
7/1.5~3
个月,量偏少,经前腹痛,腰痛。
2013-3
月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输卵管造影:左侧输卵管伞端梗阻伴炎症,右侧输卵管不全梗阻。
2013-1-27 B
超:子宫大小
34
×
31
×
28mm
,左卵巢
30
×
17
×
20mm
,右卵巢
30
×
21
×
23mm
,均可见多个卵泡。
2013-3-19
(
M5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LH12.95mIU/ml
,
FSH5.99mIU/ml
,
E
2
:99.58pg/ml
,
PRL64.73ng/ml
,
P16.89nmol/l
,
T2.66ng/ml
。就诊前一月于外院治疗,服用达英
-35
,二甲双胍,调经促孕丸治疗。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
西医诊断:高雄激素血症。
中医诊断:不孕症(肾虚夹痰证)。
治法:补肾滋阴,化痰除湿。
处方:知母
10g
,
黄柏
10g
,熟地
20g
,山萸肉
10g
,黄精
30g
,何首乌
30g
,丹参
30g
,鸡血藤
30g
,鳖甲
20g
,皂刺
30g
,
浙贝母
10g
,
紫河车
10g
,
紫石英
30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
2013-4-27
。
lmp2013-4-17
,
7
天,量稍增,现觉小腹胀,双侧小腹行动时疼痛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处方:上方加月季花
10g
,
橘叶
15g
。
三诊:
2013-5-4
。服药平和,未诉不适,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桑叶
15g
,
香附
10g
,
生鸡内金
20g
。
四诊:
2013-5-11
。自觉燥热,小腹隐痛,带下量多,色黄,不痒,舌红,苔薄白,脉细滑。处方:柴胡
10g
,
桑叶
15g
,
木瓜
15g
,
生鸡内金
20g
,
山楂
30g
,
知母
10g
,
黄柏
10g
,
丹参
30g
,
黄精
30g
,
何首乌
30g
,
紫河车
10g
,
紫石英
30g
,
牛膝
10g
。
五诊:
2013-5-18
。
lmp2013-5-18~
今,无血块,经前两天小腹痛、头痛,纳差恶心,舌红,苔薄白,脉细滑。处方:上方加益母草
30g
,
刘寄奴
15g
。
六诊:
2013-5-25
。
lmp2013-5-18~6
天,量可,经期头痛,经行前后小腹疼痛,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知母
10g
,
黄柏
10g
,
熟地
20g
,
山萸肉
10g
,
泽泻
10g
,
茯苓
30g
,
山药
10g
,
丹参
30g
,
黄精
30g
,
何首乌
30g
,
桑叶
15g
,
黄连
10g
,
紫河车
10g
,
紫石英
30g
。
七诊:
2013-6-15
。
lmp2013-6-14~
今,量可,轻微腹痛,腰酸,余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滑。处方:熟地
20g
,
当归
10g
,
白芍
30g
,
石斛
20g
,
黄精
30g
,
何首乌
30g
,
玄参
30g
,
麦冬
15g
,
桑叶
15g
,
紫苏叶
10g
,
冬瓜皮
30g
,
紫河车
10g
。
按:知柏地黄丸源于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原名滋阴八味丸。方中熟地黄滋肾阴,益精填髓;山萸肉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泄肾浊,丹皮泻肝火,茯苓淡渗脾湿;知母黄柏清泻肾中伏火,清肝火;黄连、莲子心泻降一切有余之湿火,共奏滋阴降火之功。肾阴不足,相火偏旺,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辛辣高粱厚味,大肠积热偏重,表现为大便粘滞不爽,可加大黄、炒莱菔子、败酱草、蒲公英、玄参、麦冬等;若肺卫郁热偏重者,表现为口渴,心烦,喜冷饮,脉洪大者,予白虎加石膏汤加金银花、连翘等轻清透邪之品;若湿热之邪下注,表现为白带色黄、阴痒、味臭者,加入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等。
胡某,女,
46
岁,已婚。
初诊:
2012
年
7
月
10
日。
主诉: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半年。
病史: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半年,月经周期
28
~
35
天,量多,色黯,有大血块,
10
余天方净,经期腰酸,乏力。末次月经
2012
年
6
月
15
日,
12
天方净,量多,经色黯,伴血块。
2012
年
7
月
8
日妇科
B
超检查示:子宫大小
为
8
.
2 cm
×
6
.
3 cm
×
7
.
5 cm
,子宫后壁可见
2
.
0 cm
×
3
.
2 cm
×
2.7cm
、
1
.
5 cm
×
2
.
0 cm
×
3
.
0 cm
两个低回声团块。现腰酸,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涩。
西医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
中医诊断:癥瘕(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固冲,活血祛瘀。
方药:方用补肾调冲方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7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2
年
7
月
17
日。正值经期,下腹坠胀,腰酸,乏力,
纳可,寐安,便溏,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涩。上方减桃仁
6 g
,
加山药
10 g
,炒薏米
30 g
,乳香、没药各
6g
。继服
7
剂。
三诊:腰酸有缓解,无下腹不适,纳可,寐安,二便调,
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上方减乳香、没药,加桑寄生
10 g
。继服
7
剂。
四诊:腰酸明显缓解,纳可,寐安,二便调,舌质淡红、
苔薄白,脉沉。上方继续服
3
个月。复查
B
超示:子宫大
小为
5
.
7 cm
×
4
.
3 cm
×
4
.
2 om
,子宫后壁可见
1
.
0 cm
×
1
.
2 cm
×
1
.
9 cm
、
1
.
0 cm
×
0.8 cm
×
0.5 cm
两个低回声团块,提示子宫及肌瘤均已缩小。
按:本案患者年近五旬,天癸将竭,肾气亏虚,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运血无力,血瘀不行,阻滞冲任胞宫,日久渐成癥瘕,则致腰酸,经期延长,量多色紫有块。瘀血阻滞则
舌质黯红,脉沉涩。治宜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予补肾调冲方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方中桂枝温通血脉,
以行瘀滞,为君药;桃仁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癥,用之为臣;丹皮、芍药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加之补肾治疗,故癥瘕减小。
赵某,
38
岁,已婚,
G2P0
。
初诊
2012-4-23
。
主诉:月经量少
5
年。
病史:胎停育史,子宫肌瘤病史,月经量少
5
年。患者
2010
年
5
月行人流术一次,
2012-2
月因胎停育孕
3
个月行清宫术,
lmp
:
2012-4-17~3
天,量少,色褐,无血块,轻微腹痛。
Pmp2012-3-21~3
天。平素月经
3~4/28~29
天,量少,色褐,轻微痛经,腰酸乏力,白带量多,清冷。
2011-10
月外院
B
超发现子宫多发肌瘤最大
50
×
46
×
45mm
,性六项(
2012-3-23
):
T0.34ng/ml
,
P0.2ng/ml
,
FSH4.6 mIU/ml
,
LH3.66 mIU/ml
,
PRL12.97ng/ml
,
E
2
49pg/ml
。舌紫黯,苔薄白,双尺沉。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患者拒绝。
西医诊断:子宫肌瘤。
中医诊断:癥瘕(痰湿瘀结证)。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处方:土茯苓
30g
,薏米
30g
,
丹参
30g
,
三棱
15g
,
莪术
15g
,
皂刺
30g
,浙贝母
10g
,
水红花子
30g
,
鳖甲
20g
,
川楝子
10g
,
元胡
10g
,
夏枯草
10g
,
海藻
15g
,
鹿角霜
15g
,
桔核
20g
。
二诊:
2012-4-30
。
Lmp2012-4-17~3
天,量少。舌淡暗,苔薄白,脉虚细无力。处方:黄芪
30g
,党参
10g
,菟丝子
30g
,女贞子
15g
,旱莲草
10g
,生地
30g
,地骨皮
30g
,蒲公英
50g
,
鳖甲
20g
,
丹参
30g
,
红藤
30g
,
鹿角霜
15g
,
紫石英
30g
,
桔核
20g
。
三诊:
2012-5-7
。未诉不适。舌紫黯,苔薄白,双尺沉。处方:菟丝子
30g
,
覆盆子
15g
,
女贞子
15g
,
续断
10g
,
桑寄生
30g
,
石斛
20g
,
黄精
30g
,
丹参
30g
,
鸡血藤
30g
,
鹿角霜
15g
,
紫石英
30g
,
桔核
20g
。
四诊:
2012-5-23
。
lmp2012-5-20~
今,量增多,色红,轻微腹痛。舌紫黯,苔薄白,双尺沉。处方:土茯苓
30g
,
炒薏米
30g
,
丹参
30g
,
三棱
15g
,
莪术
15g
,
夏枯草
10g
,
海藻
15g
,
桔核
20g
,
荔枝核
20g
,
蒲公英
50g
,
鳖甲
20g
,
鹿角霜
15g
,
水红花子
30g
。五诊:
2012-6-4
,
lmp2012-5-20~4
天,量可,乏力。舌淡暗,苔薄白,脉细无力。
处方:上方加半枝莲
15g
。
患者于
2012-11
月复查
B
超示子宫肌瘤直径约
4mm
,月经量正常,后随访患者已孕,现已生产。
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相当于中医里“癥瘕”的范畴,正气不足是癥瘕形成之本,痰瘀阻滞为其标。其一,正气不足,无力运行,津液停留,与血搏结而痰瘀阻滞;其二,痰瘀阻滞又作为病理产物,阻滞胞脉,血不归经,损伤气血;其三,气虚无力行血,又加重血瘀,正气不足,肝脾肾功能失调,亦可加重痰湿为患。因果相干,缠绵难愈,虚实夹杂。高教授重视冲任学说在妇科中的应用,认为痰湿瘀阻滞冲任,导致癥瘕的发生。治疗上单纯使用活血化瘀药势必损伤气血,故多采用“消补兼施”的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大法,兼顾正气。治疗基础方:土茯苓
30g
,
炒薏米
30g
,
丹参
30g
,
三棱
15g
,
莪术
15g
,
皂刺
30g
,
浙贝母
10g
,
水红花子
50g
,
蒲公英
30g
,
鳖甲
20g
。方中土茯苓,炒薏米合用,二者均为阳明药也,可健脾益胃除湿,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以渗利下导为务,炒薏米健脾渗湿。丹参为益冲任之品,入手少阴、厥阴经血分,养血活血,生新血,去宿血,开心腹结气,调妇女经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三棱莪术味辛、苦,辛能行气血,苦能通泄,燥湿,二者均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二者作用相当,常配伍应用,
《本草经疏》载:“三棱,从血药治血,从气药治气。癥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泻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皂刺味辛性温,能祛痰通窍,消积破癥,活血散结,《滇南本草》谓水红花子:
“破血,治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痛”二者皆为锋利有刺之品,长于攻坚,可直达患处,消散癥结。《名医别录》:“贝母疗腹中结实,心下满……”鳖甲味咸,长于软坚散结,《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蒲公英可消肿散结,清热解毒,三者常配伍使用软坚散结疗腹中癥瘕。
王某,女,
52
岁,汉族。
初诊:
2012
年
2
月
5
日。
主诉:月经紊乱
1
年余伴神疲乏力。
病史:患者主因月经紊乱
1
年余,神疲乏力,汗出来门诊就诊。末次月经
2011
年
10
月
4
日至
2011
年
10
月
8
日,量少,色淡,质稀薄。患者自述近
1
年月经紊乱,或先或后,量时多时少,腰膝酸痛,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动则汗出,纳呆便溏,面浮肢肿,面色晦暗。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型)。
方药:熟附子
10g
,肉桂(焗服)
1.5g
,补骨脂
15g
,菟丝子
20g
,杜仲
15g
,鹿角胶
(
另溶
)12g
,党参
20g
,茯苓
15g
,炙甘草
6g
。黄芪
20g
,泽泻
15g
,薏苡仁
20g,
淫羊藿
15g
,巴戟天
12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2
年
2
月
12
日。患者服用上方后诸证减轻,汗出少,面浮消,纳食可,夜寐可,二便调。方药:熟附子
10g
,补骨脂
15g
,菟丝子
20g
,杜仲
15g
,鹿角胶
(
另溶
)12g
,党参
20g
,茯苓
15g
,炙甘草
6g
。黄芪
20g
,泽泻
15g
,薏苡仁
20g,
淫羊藿
15g
,巴戟天
12g
,川续断
15g
,熟地黄
2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患者服本方调理
3
个月后,平稳绝经,诸症消失。
齐某,女,
50
岁,教师。
主诉:五心烦热,烘热汗出
5
月余。
现病史:患者因
5
个月前熬夜疲劳过度后出现心悸失眠,气短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五心烦热,烘热汗出,手足麻木,关节活动不利,胃纳欠佳,小便清长,夜尿多,月经紊乱,量少。严重时觉有伴有窒息感并晕倒,难以坚持正常上班,曾到多间医院诊治无效,经全身检查未发现异常,遂来我院中医科住院治疗,诊为绝经前后诸证,证属肾阴阳两虚兼脾虚型。
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肾阴阳两虚兼脾虚型)。
方药:补骨脂
15g
,菟丝子
15g
,山茱萸
15g
,首乌
18g
,党参
15g
,白术
15g
,黄芪
15g
,夜交藤
15g
,五味子
10g
,远志
6g
,浮小麦
20g
,炙甘草
6g
。
以此方加减,并静脉点滴参麦注射液,口服配以中成药杞菊地黄丸、龟鹿补肾丸等。用药
1
个月,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按此方调理
3
个月后,痊愈出院,可正常上班。
刘某,女,
54
岁,工人退休。
初诊:
2012
年
5
月
7
日。
主诉:乏力、心悸
2
年余,加重
2
个月。
病史:患者乏力、心悸
2
年余,近
2
个月加重,
2010
年绝经,无经断复来,无阵发性烘热,糖尿病病史
20
年余,高血压病史
10
年余,纳可,夜寐差,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右沉细,左沉弦。
方药:补骨脂
15g
,山萸肉
10g
,寸云
10g
,浮小麦
10g
,穿山甲
20g
,当归
15g
,川芎
15g
,熟地黄
10g
,仙灵脾
15g
,黄精
15g
,五味子
10g
,柴胡
15g
,香附
15g
,党参
15g
,白术
10g
,茯苓
10g
,炙甘草
10g
,远志
10g
,酸枣仁
15g
,夜交藤
15g
,药面
1
料,
1
次
5g,1
日
3
次。配以中成药益气补血片、杞天口服液、血府逐瘀颗粒,按说明书最小剂量,分散在早、中、晚各服
1
次,丹黄祛瘀片、枸子养心丸每天中午、晚上各服
1
次。
二诊:
2012
年
5
月
31
日。患者自述服用上方后心悸、乏力明显减轻,近两周动则汗出甚,纳可,夜寐差,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沉弦细。方药:浮小麦
30g
,莲子心
15g
,西洋参
15g
,麦冬
10g
,补骨脂
10g
,山萸肉
15g
,寸云
10g
,巴戟天
10g
,穿山甲
20g
,当归
15g
,川芎
15g
,熟地黄
10g
,仙灵脾
15g
,黄精
15g
,五味子
10g
,柴胡
15g
,香附
15g
,党参
15g
,白术
10g
,茯苓
10g
,炙甘草
10g
,远志
10g
,酸枣仁
15g
,夜交藤
15g
。药面
1
料,
1
次
5g,1
日
3
次。配以中成药益气补血片、杞天口服液、血府逐瘀颗粒,按说明书最小剂量,分散在早、中、晚各服
1
次,丹黄祛瘀片、天王补心丹,每天中午、晚上各服
1
次。
三诊:
2012
年
8
月
16
日。患者自述服上方后心悸、乏力减轻,间歇性烦躁,舌红苔白,脉沉细。方药:钩藤
10g
,枸杞子
10g
,菊花
10g
,补骨脂
15g
,山萸肉
15g
,巴戟天
15g
,山甲
6g
,当归
15g
,川芎
15g
,熟地黄
10g
,仙灵脾
15g
,黄精
15g
,五味子
10g
,柴胡
15g
,香附
15g
,党参
15g
,白术
10g
,茯苓
10g
,炙甘草
10g
,远志
10g
,酸枣仁
15g
,夜交藤
15g
,寸云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配以中成药益气补血片,杞天口服液,血府逐瘀颗粒,按说明书最小剂量,分散在早中晚各服
1
次,丹黄祛瘀片、天王补心丹,每天中午、晚上各服
1
次。
按本方调理
1
个月后,好转。
赵某,女,
29
岁,汉族,已婚。
初诊:
2013
年
9
月
23
日。
主诉:月经紊乱
2
年,未避孕未孕
1
年。
病史:患者于
2011
年出现月经不规律,周期延长直至停经,当时做彩超提示多囊卵巢。口服黄体酮
1
周后,月经恢复正常。
2012
年初再次停经,在当地市医院检查性激素提示异常,查腹部彩超及阴式彩超均提示多囊卵巢。于
2012
年
7
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行腹腔镜手术,双侧卵巢打孔,及双侧输卵管再通术,单侧输卵管再通成功(两侧不详)。此后月经规律,复查性激素正常,术后
1
年未采用避孕措施,未受孕,丈夫行相关检查未见异常。末次月经
2013
年
9
月
23
日至
2013
年
9
月
28
日,量中等,无痛经,舌红,苔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中医诊断:不孕症(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方药:皂角刺
15g
,当归
15g
,红花
10g
,公英
15g
,山甲
6g
,白芍
10g
,柴胡
10g
,香附
10g
,芍药
10g
,陈皮
10g
,青皮
10g
,路路通
15g
,通草
10g
,补骨脂
10g
,夏枯草
10g
,土茯苓
10g
,鳖甲
15g
,砂仁
10g
,金银花
10g
,连翘
10g
,肉桂
10g,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
2013
年
9
月
30
日。方药:肉桂
20g
,水蛭
10g
,败酱草
10g
,干姜
10g
,薏苡仁
20g
,细辛
6g
,金银花
10g
,红藤
20g
,连翘
10g
,黄柏
10g
,路路通
10g
,赤芍
10g
,丹参
10g
,桃仁
10g
,土茯苓
10g
,皂角刺
10g
,山甲
10g
,夏枯草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保留灌肠。
配以中成药止痛化癥片、丹黄祛瘀片、蒲苓盆炎康颗粒,按说明书最小剂量,一日一次,分散在早中晚服用。
三诊:
2013
年
11
月
14
日。患者自述服本方
14
剂后即停经,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
1
个月后行
B
超检查提示单活胎,昨日阴道点滴出血,
2
~
3mL
,当地医院查孕激素偏低,诊断为先兆流产。患者希望中药保胎治疗。方药:菟丝子
15g
,桑寄生
15g
,川断
15g
,山萸肉
15g
,山药
15g
,杜仲炭
15g
,女贞子
10g
,墨旱莲
10g
,熟地黄
10g
,黄芪
10g
,党参
10g
,白术
10g
,炙甘草
10g
,血余炭
15g
,白及
15g
,仙鹤草
15g
,藕节
15g
,棕榈炭
10g
,三七
5g
,砂仁
10g
,焦栀子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服。
配合嗣育保胎丸按最小剂量,
1
日
3
次。
患者服药后阴道出血停止,治疗
4
周后,复查性激素水平均符合孕期标准,此后停药。孕
14
周复查彩超未见异常,孕
5
个月查四维彩超未见异常。足月后,顺产
1
男婴。
陈某,女,
40
岁,已婚。
初诊:
2008
年
10
月
15
日。
主诉:腹部疼痛或坠胀不适
2
个月,加重
7
天。
现病史:患者主因腹部疼痛或坠胀不适
2
个月,加重
7
天入院。患者自述
2
个月前受寒劳累后出现腹部疼痛、坠胀不适,腰骶部冷痛,小便频数。查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有慢性盆腔炎及阴道炎病史。妇科检查:子宫体后位,左附件片状增厚,压痛阳性,活动受限;右侧附件稍增厚,压痛阳性。超声示:盆腔炎性包块、盆腔积液。
诊断: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
治法:祛湿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薏苡仁
30g
,赤芍
15g
,小茴香
10g
,白芍
10g
,桂枝
12g
,川牛膝
15g
,山甲
10g
,茯苓
9g
,乌药
12g
,桃仁
12g
,香附
10g
,元胡
12g
,土茯苓
12g
,夏枯草
10g
,枸杞
12g
,肉桂
10
,干姜
10g
,三菱
10g
,莪术
12g
,水蛭
12g
,补骨脂
12g
,山茱萸
12g
,巴戟天
10g
,菟丝子
12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灌肠方:肉桂
20g
,水蛭
10g
,败酱草
10g
,板蓝根
10g
,干姜
10g
,薏苡仁
20g
,红藤
20g
,虎杖
10g
,地丁
10g
,黄柏
15g
,丹皮
10g
,赤芍
10g
,乳香
10g
,九香虫
10g
,丹参
12g
,桃仁
10g
,土茯苓
10g
,皂角刺
15g
,山甲
10g
,鱼腥草
10g
,
7
剂,日
1
剂,水煎保留灌肠。
患者经治疗
15
天后,腹部疼痛、坠胀明显减轻,嘱其注意保暖,注意休息。
王某,女,
33
岁,河北人。
初诊:
2013
年
12
月。
主诉:孕
11+
周,排尿困难
8
天。
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LMP
:
2013-9-20
,既往无泌尿系统病史。患者于
2013-11-29
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不能自行排出,逐渐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予留置尿管
2
天,尿管拔出后小便仍不能自行排出。后间断置尿管
2
次,期间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配合银花泌炎灵治疗,症状未缓解,
2013-11-30
查尿常规:未见异常。泌尿系彩超:双肾未见异常,考虑尿潴留可能性大。妇科彩超:宫内早孕相当于孕
11+
周。患者就诊时尿管带入,持续开放状态,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安,面色晄白,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润,脉沉滑无力。诊断妊娠小便不通,辨证肾虚型。治疗时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即刻行导尿术以救其急,
2
小时后患者诉小便
1
次,约
200 mL
,小腹胀痛随之缓解,当夜又小便数次,症状减轻。嘱患者采取胸膝卧位,
3—4
次/
d
,
30 min
/次,睡眠时采取侧卧位休息,不要仰卧位。
诊断:妊娠小便不通(肾虚型)。
治法:温肾补阳,化气行水安胎。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寿胎丸加减。
组方:桑寄生
20 g
,菟丝子、续断、阿胶、白术、熟地黄、山药各
15 g
,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各
12 g
,肉桂
6
克,牛膝
6 g
,车前子
9 g(
包
)
。水煎服日
1
剂,
2
次分服。
二诊:药后上述诸症明显改善,又照方续服
2
剂,小便通利,诸症消失。嘱患者出院后服原方去牛膝、车前子
1
周以善其后,后随访无恙。
赵某,女,
25
岁。
初诊:
2001
年
7
月
5
日。
主诉:产后小便点滴不通
5
天。
病史:患者为初产妇,足月妊娠,于
2001
年
7
月
1
日上午入院待产。因宫缩无力,产程延长而行吸引器助产,吸引过程顺利,于当天下午:
15:30
分左右分娩一男婴。产后小便点滴不通,遂插管导尿,后经抗感染、按摩、诱导排尿等治疗措施,仍不显效。每天仍依靠导尿,于
5
日上午予针灸治疗。针刺三阴交、气海穴,顿觉腹中烧灼有股气向前阴走窜。行针后起针。约
50
分钟后尿如涌泉而出,诸症顿减,小便自解而出院。
按:本病好发于初产妇,《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不利,可致本病。然膀胱为藏溺之所,其气化有赖乎三焦,又加产时耗气伤血,气虚则膀胱失职。加用气海穴,“气海“是任脉经穴,可通调任脉与膀胱之气,扶元气,和营血,温补下焦,祛湿浊,开启闭之道。应用本法,疗程短,见效快,亦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顾某,女,
27
岁,汉族
.
初诊:
2013-10-14
。
主诉:产后发热
3
月余。
病史:患者自述
3
个月前,剖宫产一男婴,二胎,第
2
天体温
38.9
℃,伴有恶寒,头身疼痛,腰酸背楚,口干不渴,无汗,经住院医生给予治疗
3
日后(具体用药不详),体温恢复正常,住院
8
天后,手术刀口愈合出院。但是在这
3
个月内,频繁咳嗽,咳声无力,胸闷,时而感觉身热,体温
37.5
℃左右,不经任何治疗,体温也可恢复正常,经多方求医无果,来我处求中药调理。患者家族中无传染病,无高血压病及心脏病史。
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血压
120/80 mmHg
,体温
37.2
℃,面色苍白,口唇
.
眼睑与指甲色淡,咳嗽无力,短气自汗,心悸,劳则尤甚,声音低怯,神疲体倦,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
西医诊断:产褥感染。
中医诊断:产后发热(气虚下陷,血虚发热)。治法:益气升阳,温补脾胃,少佐宣肺止咳之法。
处方:人参
10g
,黄芪
30g
,当归
15g
,白术
15g
,柴胡
15g
,升麻
5g
,知母
10g
,桔梗
10g
,杏仁
10g
,陈皮
10g
,炙甘草
10g
。
3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
二诊:
3
剂药尽,于
18
日复诊,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减轻,已无胸闷。心悸感觉,饮食,面色也渐恢复,效不更方,原方再进
7
剂。
25
日再诊,已无明显不适,嘱其服用驴胶补血颗粒,人参养荣丸
1
个月,温补气血,加强疗效。
李某女,
40
岁。
初诊:
2008
年
5
月
8
日。
主诉:产后
1
月,发热
1
天。
病史:患者为经产妇,女婴,已一月有余,刻见发热恶寒,肢节烦疼,头昏两侧太阳穴痛,目胀,口苦而干,欲呕,大便整日未行,小便尚畅。诊其脉浮数,舌浅红,苔白腻,为产后外感风寒,太阳少阳两阳合病之候,以解肌透表,调和营卫,兼以和解少阴少阳之法治疗。
西医诊断:产褥感染。
中医诊断:产后发热(外感风寒,营卫失和)。
治法:解肌透表,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
6g
,白芍
6g
,甘草
6g
,生姜
6g
,大枣
4
枚,柴胡
6g
,沙参
10g
,半夏
5g
,黄芩
6g
,葛根
10g
,一次服。
二诊:服药后次日,身痛已解,头痛减,不恶风冷,体温恢复正常,但自汗甚多,口苦而干,间或欲呕,不思饮食,二便流畅,脉弦数而滑,舌红苔腻,微黄,此表已解,而余证未清,仍守原法减葛根加丹参
10g
,花粉
10g
,知母
10g
,麦冬
10g
,一次服。
三诊:自觉诸证悉除,胃纳渐佳,无不适感,体温正常
.
产后发热相当于西医的产褥感染。产褥感染是病原体在产妇分娩及(或)产褥期侵袭生殖道而引发,可为局部或全身心炎症反应,同时可引发相关并发症。近年来产褥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产褥感染治疗不当会危害产妇的健康,甚至导致产妇死亡。
王某,女,
28
岁。
初诊:
2013
年
3
月
28
日。
主诉:产后
5
天反复发热
6
天。
病史:患者于产后
5
天即感发热,自汗出,测体温
38.5
℃~
39.0
℃,检查血常规示:
HB
:
105g
/
L
,
wBc
:
9.0
×
109
/
L
,
NEuT
%:
70
%,曾予西药抗感染治疗,但发热仍时有反复。现面色少华,气短乏力,食欲较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西医诊断:产褥感染。
中医诊断:产后发热(气虚发热)
治法:补血益气,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各
20g
,白术、神曲各
15g
,当归、柴胡、陈皮各
10g
,升麻、炙甘草各
6g
,生山楂
30g
,
3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二诊:
2013
年
4
月
1
日。症状明显好转:服药后体温降至
37.6
℃,气短乏力症状减轻,饮食可,继服前方
3
剂以巩固疗效。
按:产后发热,原因甚多,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云:“产后发热,有风寒外感而热者,有邪火内盛而热者,有水亏阴虚而热者,有因产劳倦、虚烦而热者,有去血过多,头晕闷乱,烦热者。诸证不同,治当辨察”。该患者既无恶寒、头痛,脉浮等表象,血常规又大致正常,非感受邪毒之证,此因产时失血伤津,阴血骤虚,阴不敛阳,以致阳浮于外而发热,然“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产后失血亦可致气随血脱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等气虚之证。治疗时应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以《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为君药,亦取其“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义;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补中,助黄芪补气健脾之功,同为臣药;当归养血合营,陈皮理气健脾,以助升降之复,神曲、生山楂健脾益气,俱为佐药;再入少许轻清升散的柴胡、升麻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如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所云:“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也”,二药兼具佐使之用;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作使药。全方合用,共奏补血益气、甘温除热之效,可使中气内充,清阳得升,阴阳相平而病愈。
王某,女,
30
岁。
初诊时间:
2012
年
11
月
05
日。
主诉:剖宫产后
3
个月,四肢关节疼痛
30
天。
病史:患者
1
个月前不慎受风,四肢关节疼痛,畏风怕冷,乳汁不足,二便正常,舌尖红,苔黄稍厚,脉弦细。
中医诊断:产后身痛(外感风寒证)。
治法:散风祛寒,养血利湿。
处方:独活寄生汤加减。羌活
10
g,独活
10
g,防风
10
g,当归
10
g,炒白芍药
10
g,姜黄
10
g,桑枝
10
g,桂枝
10
g,桑寄生
15
g,秦艽
10
g,细辛
3
g,路路通
10
g,通草
3
g,川芎
10
g,茯苓
15
g,炒杜仲
15
g,川牛膝
10
g,太子参
10
g,乳香
5
g,没药
5
g,炒薏苡仁
20
g,豨莶草
10
g,炙甘草
10
g。日
1
剂,水煎取汁
300
mL,分早、晚
2
次服,共
10
剂。
二诊:
2012
-
11
-
16
。上肢疼痛明显减轻,畏冷感缓解,下肢痠胀,足跟疼痛,舌苔薄黄,脉弦细。上方加全蝎
2
g,共
7
剂。
三诊:
11
-
23
。诉服药后疼痛减轻,后洗衣时用水偏凉,手指关节疼痛。依二诊方全蝎增至
5
g,加蜂房
6
g,共
10
剂,嘱其注意保暖,禁碰凉水。药后痊愈。
按:产后百脉空虚,卫阳不固,稍有不慎,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留着关节肌肉,痹阻经脉而致全身关节痠痛,即《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高教授认为,产后身痛有别于一般风湿痹痛,因产后气血俱虚,风寒湿邪易于侵袭,故治疗重在补气养血,强筋补肾。本例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羌活入太阳经,独活入少阴经,二者合用祛风湿,止痹痛,可祛一身的风寒湿邪;防风、秦艽、细辛、桑枝、姜黄、豨莶草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太子参、当归、川芎、茯苓、炒白芍药益气养血;桂枝温通经脉;桑寄生、川牛膝、炒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炒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路路通、乳香、没药、通草通经下乳;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气养血、祛风散寒、宣阳通痹、通经下乳之效。二诊、三诊加全蝎、蜂房不仅有助于活血通络,而且虫类药还有搜风止痛的作用。
陈某,女,
29
岁,农民。
初诊:
2006
年
5
月
22
日。
主诉:产后双肩关节疼痛
6
年,加重半月。
病史:主诉
1999
年
12
月
2
日足月顺娩一女婴,产后
1W
由医院回家,次日感头痛头晕,恶寒发热,咳嗽流涕,全身乏力,双肩关节疼痛不适,当时以外感风寒诊治,投中药发散风寒之剂,服药后多量汗出。
3d
后诸证皆除,唯双肩关节疼痛不去,乏力不适,未再治疗。月余后感寒冷则疼痛加重,按摩或加厚衣被则痛减轻,迁延
6
年未愈。今值新产后半月,咳嗽流涕,双肩关节疼痛较前加重,穿衣时难以上举,伴见腰膝酸痛不适。查:神志清,精神尚可,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腰椎及双肩关节
X
线片提示骨质结构无异常改变。此乃产后气血俱虚,筋脉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所致,加之前次治疗时发汗之力过猛,血汗同源,加重阴血亏虚之症。
诊断:产后身痛。
治法:养血益气,散寒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加穿山甲
5g
,研末分两次冲服,
1
剂/
d
,连服
7d
。因病程长达
6
年,故延长应用桑拿浴箱中药熏蒸
1
。再诊时患者甚喜,诉
6
年顽疾全消。查面色少华,乏力,舌脉同前,再投参芪四物汤气血双补之品以善其后。
周某,女,
30
岁。
初诊:
2013
年
3
月
14
日。
主诉:产后
20
天,周身关节酸楚疼痛。
病史:患者顺产后
20
天,因外出感受风寒后,遍身关节酸楚、游走性疼痛,自认为患感冒,服用抗感冒药后无效。随后疼痛加重,尤以下肢为重,恶寒怕风,得温则舒,遇寒加剧,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舌淡红,苔薄自,脉细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风湿四项、双膝关节
x
线片均正常。
中医诊断:产后身痛(血虚兼风寒证)。
治则:养血益气,祛风散寒止痛。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炙黄芪、熟地黄各
20g
,寄生
30g
,桂枝、白芍、独活、川芎、茯苓、当归、秦艽、防风、杜仲、牛膝各
10g
,大枣
5
枚,炙甘草
6g
。
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二诊:
2013-3-21
。服药后周身疼痛减轻,偶有屈伸不利,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脉细,予前方加络石藤、海风藤各
15g
,以舒筋活络,继服
7
剂。
三诊:
2013-3-28
。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予前方继服
7
剂,嘱其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运动,以巩固增强疗效。
按:产后身痛是因产后失血,血虚未复,百骸空虚,复感外邪所致。《产育保庆集方》云:“因产后百节开放,血脉流走,遇气弱则经络分肉之间,血多留滞,累日不散,则骨节不利,筋脉引急,故腰背不得转侧,手脚不能动摇,不能屈伸。”产后大量失血,气随血脱,气血虚则四肢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若起居不慎,风寒湿邪易趁机入侵经络关节,气血受阻而加重疼痛。该病以内伤气血为本,外感风寒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应以养血益气为主,祛风散寒止痛为辅,正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所云:“此证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以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方中黄芪益气固表为君,白芍、桂枝温经通络、调和营卫为臣,大枣益气养血,调诸药为佐使。
赵某,女,已婚。
初诊:
2010
年
9
月
13
日。
主诉:产后关节酸痛、麻木伴腰背痛
2
年。
病史
:2008
年剖腹产手术后,由于产后护理不周受冷,导致关节酸痛、麻木,腰背痛至今。现翻身诸症加重,腹胀,脉沉无力,舌淡苔白。中医诊断:产后身痛(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养血,温通经络。
处方:黄芪
15g
,党参
15g
,当归
15g
,地龙
10g
,鸡血藤
20g
,忍冬藤
20g
,威灵仙
10g
,路路通
20g
,丝瓜络
10g
,桑寄生
10g
,炒杜仲
15g
,巴戟天
10g
,羌独活各
10g
,姜黄
12g
,细辛
3g
,川断
18g
,狗脊
20g
,栀子
10g
,藁本
10g
,木瓜
20g
。
7
剂,水煎服。以该方为主加减两月后见好。
按:《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此证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则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丹溪心法》有“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末治之”。该方以黄芪、党参、当归补其气血,取当归补血汤之意。配党参大补脾胃之气,盖产后阴阳俱虚,营卫气血不足,用党参、黄芪寓“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之意,益气固表,大补脾胃之气,使气血充沛,气顺血和,滋后天以养机体。“妇人以肾系胞,产则劳伤肾气”,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而见腰痛,配以桑寄生、川断、狗脊以补肾益精,强腰壮骨。木瓜治疗腰膝关节酸重疼痛
,
《本草新编》曰:“木瓜……乃入肝益筋之品,养血卫脚之味。”《本草拾遗》:“木瓜,下冷气,强筋骨。”地龙、羌活、独活、鸡血藤、忍冬藤、威灵仙、路路通、丝瓜络祛风湿,利关节,通经止痛,姜黄、细辛、温经通络,藁本辛温以开腠理使邪有出路,栀子反佐诸药辛温燥烈伤阴。
李某,女,
33
岁。
初诊:
2006
年
8
月
10
日。
主诉:产后四肢关节疼痛
2
月余。
病史:自诉产后
10
余日不慎受风,引起四肢关节胀痛,辗转治疗
2
月余,无明显疗效。局部发热、肿胀,右侧肢体麻木,右侧偏头痛,头晕,恶风,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诊断:产后身痛(血虚受风,湿热阻络)。
治法:养血祛风,清热宣痹。
处方:当归、白芍、桑叶、菊花、知母各
10g
,生地黄、清风藤、络石藤、海风藤、石膏各
15g
,川芎
6g
,金银藤
30g
。
7
剂,水煎服。
二诊:
8
月
18
日。自诉关节疼痛及麻木减轻,仍感全身发胀,上方加威灵仙、路路通、桑枝各
12g
,继服
10
剂症状消失。
按:本案例属于寒湿化热,阻滞经络的热痹范围。湿热阻络则四肢关节胀痛,局部发热;热灼伤津,则口渴、烦闷、便干、尿黄。右半身麻木、偏头痛、头晕均为血虚受风之证。故治以养血祛风,清热宣痹为法。以四物汤养血活血补其虚:桑叶、菊花清热疏风:金银藤清热解毒,疏通经络;清风藤、海风藤、络石藤祛湿通络;生石膏、知母清热解肌。
刘某,女,
1999
年
4
月出生,今年
13
岁半。
初诊:
2012
年
7
月
12
日。
主诉:月经紊乱
2
年。
病史:患者三年前即
10
岁半初潮,一年后月经失调。月经每次提前七八天,经期十多天,刚开始量多,有少许血块,后期点滴不净,呈现咖啡色血。
2011
年
7
月在某医院妇科经
B
超诊断为双侧
Pcos
改变,接受该院“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疗常见病研究”,用协定处方不间断治疗整整一年多,花费五六万,没有任何疗效。本月一周前月经才干净,现在又来三天,量多,颜色鲜红,有少量血块,不痛。舌红,脉弦数。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血热型)。
治法:清热固经。
处方:犀角地黄汤合三黄汤加减:水牛角
30g
,
生地
15g
,
赤芍
10g
,
丹皮
10g
,
黄连
10g
,
黄芩
15g
,
黄柏
30g
,
茜草
30g
,
蒲黄
10g
,
3
剂,每剂加山西陈醋
100g
同煎。
二诊:
7
月
19
日。服上方三剂,血即止住,没有拖拉,小腹微微隐痛。舌淡红,脉弦细。用上方加减为丸:玳瑁
50g
,
生地
90g
,
赤芍
30g
,
丹皮
30g
,
黄芩
60g
,
黄柏
60g
,
黄连
60g
,
茜草
90g
,
乌贼骨
30g
,
阿胶
60g
,
艾叶炭
30g
,
蒲黄炭
60g
,
白术
60g
,
乌梅
90g
。一剂,研末,加陈醋一瓶为丸。每天两次,每次
5
克。
三诊:
11
月
10
日。服上方后,连续两个月稳定,月经按照正常时间来,量也不多。
10
月底,因为参加运动,又提前来月经,仅三天止住。不到半个月,又来月经,今天已经两天,量不多,色鲜红,无血块,舌淡,无苔,脉弦细。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
30g
,
生地
15g
,
赤芍
10g
,
丹皮
10g
,
黄芩
15g
,
茜草
30g
,
蒲黄炭
10g
,
枣皮
30g
,
七剂
四诊:
11
月
17
日。没有完全干净,有少量咖啡色,拖拉了两天。用不补补之方:熟地
30g
,
熟地炭
30g
,
续断炭
30g
,
黄连
10g
,
白芍
30g
,
枸杞子
30g
。
五剂。
五诊:
11
月
25
日。服上方三天后,血完全止住,仍然用犀角地黄汤合三黄汤加减为丸;玳瑁
50g
,
生地
90g
,
赤芍
30g
,
丹皮
30g
,
黄芩
60g
,
黄柏
60g
,
黄连
30g
,
茜草
90g
,
乌贼骨
30g
,
阿胶
60g
,
艾叶炭
30g
,
蒲黄炭
60g
,
白术
60g
,
乌梅
90g
,
枣皮
60g
,
知母
30g
,
熟地
60g
,
熟地炭
30g
,
续断
30g
。
按语:本案少女
10
岁半即来月经,一直不规则出血。从生理来看,属于垂体和内分泌系统尚没有健全。某医院最初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后来又认为是功血,按照科研协定处方治疗一年多,没有任何疗效。初诊时见月经来后又来,色红、量多,不痛,血块不多,显为血热,气分亦热,用犀角地黄汤合三黄汤加茜草、蒲黄止血,很快止住。二诊为图治本,采用一诊方,合《内经》“四乌贼骨一茹藘丸(茜草,阿胶,乌贼骨)”,加艾叶、白术、乌梅,在清凉之中,兼以温、补、涩,为丸剂缓图,连续稳定了两个月。又因参加激烈运动再次血崩,再用一诊方仍然有效,但月经后几天,血量少,如咖啡色,用“不补补之方”收尾,并将此方合到前方中,使“截流,清源,固本”三者合一,制成药丸,继续服用。
熊某,女
,
35
岁。
初诊:
2011
年
1
月
3
日
主诉:月经稀发
2
年余。
病史:病人
5
年前患脑垂体瘤,做过手术,已愈。自诉两年前自生小孩不久,发现患多囊卵巢综合症,经常月经不来,靠吃黄体酮来月经。目前闭经又已
3
个月。睡眠欠佳,大便结多年,怕冷,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
治法:活血通经,温阳益精。
方用:桂枝茯苓丸合三紫调心汤加减:桂枝
15g
,茯苓
60g
,丹皮
30g
,
桃仁
30g
,赤芍
30g
,紫石英
30g
,丹参
30g
,石见穿
30g
,
炮甲
60g
,大黄
90g
,
水蛭
60g
,
三棱
30g
,莪术
30g
,
蜂房
30g
,蛇床子
30g
,肉苁蓉
30g
,
菟丝子
60g
,
急性子
30g
,当归
30g
雪蛤
60g
。蜜丸,每次
9g
,一天两次。
二诊:
2011
年
3
月
10
日。病人自诉药后月经已来,连续两个月月经正常,大便结多年之症状已无,经多家医院诊断:多囊卵巢已无,月经色暗,舌质暗红。药已对症,仍用原方加减:桂枝
10g
,丹皮
30g
,桃仁
30g
,赤芍
30g
,紫石英
30g
,丹参
30g
,石见穿
30g
,炮甲
30g
,当归
60g
,雪蛤
30g
,鹿角霜
30g
,肉苁蓉
90g
,
仙灵脾
30g
,
琥珀
30g
,
郁金
30g
,
卷柏
30g
,
柏子仁
30g
,
蜜丸,早晚各一次,每次
9g
。
按语:患者长期从事文艺演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加之有垂体瘤历史,可能是导致闭经的主要原因,桂枝茯苓丸有很好的活血通经的作用,患者有手足冷、大便干结的证候时,加大黄,用之通阳、通便,改善末梢循环。故两者合用,治疗闭经效果更佳。加仙灵脾、菟丝子、蛇床子、当归、肉苁蓉、雪蛤以温阳益精,穿山甲、鹿角霜以软坚散结通经,故疗效显著。至今已经一年多,再没有出现过闭经。
某女,
18
岁,高中生。
初诊:
2012
年
6
月
29
日。
主诉:停经
2
年余。
病史:患者青春期时,因为长期的精神性厌食,已经闭经两年。身体特别消瘦,易热出汗,大便干结,带下黄色,口干口渴。舌红苔白薄,脉细弦。
中医诊断:闭经(热盛伤阴)。,
治法:滋阴清热,补气养血。
方药:瓜石汤加减,瓜蒌
15g
,
石斛
15g
,
麦门冬
15g
,
桃仁
10g
,
生地黄
15g
,瞿麦
15g
,
车前子
10g
,益母草
15g
,
丹参
15g
,黄连
6g
,川牛膝
15g
,土鳖
15g
,鸡血藤
10g
,芡实
10g
,
2012
年
7
月
19
日二诊:腹部有感觉月经要来可是没来。大便较容易出来,带下减少。脉细弦舌红苔白薄。仍然用瓜石汤加减(同上)
按语:由于长期营养缺乏,身体消瘦,瘦人多火,灼伤津液,精血亏虚,乃至月经不来。一诊用瓜石汤原方,加鸡血藤养血,土鳖虫活血,芡实摄带,三味药皆平和之品,加之得当,故服药后,灼伤的阴液开始恢复,已经有月经要来的征兆,白带也随之减少。二诊守方不变,水满自然舟行,果然
20
天后来月经,只是量少,这是闭经两年之后,初次来月经必然的现象。三诊理当减少黄连一半,加女贞子、旱莲草、白芍、阿胶、地骨皮,即合用二至丸、两地汤,则月经恢复得更快。
吴某,女,
38
岁,已婚,生有一女。
初诊:
2009
年
5
月
7
日。
病史:患者于
25
岁结婚,婚前曾经三次药物流产,近三年来,月经量逐渐减少,每次仅一、二天,今年没有来过一次月经。用西药黄体酮、达英三五等,效果不佳,昨天经妇科检查:子宫内膜偏薄,仅
0.4
厘米。睡眠欠佳,大便偏干,白带少,下阴干涩,口干口苦,舌偏红,无苔,脉弦细。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肾阴虚)。
治法:滋补肾阴,益精填髓。
方药:两地汤加减:生地
90g
,
地骨皮
60g
,
玄参
60g
,
麦冬
60g
,
阿胶
60g
,
白芍
60g
,
熟地
30g
,
女贞子
60g
,
旱莲草
60g
,
柏子仁
30g
,
酸枣仁
50g
,
紫河车
90g
,
雪蛤
30g
,
穿山甲
15g
,
神曲
30g
,
山楂
90g
。
一剂,为蜜丸,每次
9g
,一日两次。
6
月
30
日二诊:服上方一个月后来月经,量不多,颜色较深,睡眠改善,下阴干涩也有好转,唯大便偏稀。仍然用原方加减:生地
90g
,
地骨皮
60g
,
玄参
60g
,
麦冬
60g
,
阿胶
60g
,
白芍
60g
,
熟地
30g
,
女贞子
60g
,
旱莲草
60g
,
五味子
30g
,
柏子仁
30g
,
酸枣仁
50g
,
紫河车
90g
,
雪蛤
30g
,
穿山甲
15g
,
神曲
30g
,
鸡内金
30g
,
山楂
90g
。一剂,研末,为蜜丸,每天两次,每次
9g
。
服完上方一剂后,月经连续三个月按时来,量中等。
按语:凡是进行过两次以上药流的妇女,不少人在若干年后出现月经量少,子宫内膜变薄,有的导致闭经、提早绝经。本案患者即是由量少而逐渐闭经,并伴有失眠。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两地汤是傅青主治疗月经提前、量少的名方,以滋养阴血为主,合二至丸,以加强柔肝养阴的作用。再加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对于月经量少,或提前,或不提前,睡眠不佳,大便偏干,属于阴虚有虚热的妇女,非常适合。但方中一派滋腻养阴之品,不易消化吸收,有的人服后大便容易偏稀或腹泻,故加神曲以助运化。
黄某,女
32
岁。
初诊:
2012
年
4
月
9
日。
主诉:结婚未避孕不孕
4
年。
病史:结婚
4
年不孕,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检查也没有查出任何问题,经其他医生调治两个月,同时用中、西药治疗未怀孕。患者月经尚正常,时间准,月经量稍微偏少,白带不多,面色不华,饮食、大小便、精神尚可,舌淡,脉沉细。
中医诊断:不孕症(肾虚型)
治法:温补气血,补肾助孕。
处方:毓麟珠合寿胎丸加减,杜仲
15g
,
续断
15g
,
菟丝子
15g
,
桑寄生
30g
,
阿胶
10g
,(蒸兑)
熟地
10g
,
当归
10g
,
川芎
10g
,
赤芍
10g
,
甘草
10g
,
仙灵脾
10g
,
紫石英
30g
,
穿山甲末
2g
,(冲服)
雪蛤
2g
,(另外炖服)
十四剂。嘱月经干净后三天开始服。
二诊:
11
月
6
日。患者本人没有来,其母亲告知:服完十四剂后,五月份月经未来,检查月经怀孕,今年年底为预产期,目前状况良好。
按语:本案病情其实不复杂,故使用最普通、最常用的促怀孕方:育麟珠加减。少腹不冷,常去方中的鹿角霜、川椒,代之以仙灵脾、紫石英,再合用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无气虚之证,则去人参、白术、茯苓。另外用雪蛤炖服,穿山甲研末冲服。在月经周期正常,查不出任何器质性原因,输卵管基本通畅的情况下,此方非常有效。
李某,女,
32
岁。
初诊:
2012
年
4
月
15
日。
主诉:结婚未避孕未孕
4
年。
病史:患者结婚四年,因为两侧输卵管积水导致不孕,曾经在某生殖中心进行试管婴儿培植,连续
5
次没有成功。平时小腹隐痛,月经尚准时,量中等,经前乳房胀痛,白带不多。察之面色不华,舌淡红,脉弦细。
诊断:不孕症(痰湿瘀阻证)。
治法:健脾化湿,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
60g
,
赤芍
30g
,
川芎
30g
,
泽泻
30g
,
茯苓
60g
,
白术
50g
,红藤
180g
,
败酱草
60g
,牵牛子
30g
,急性子
60g
,
三棱
30g
,
莪术
30g
,九香虫
30g
,
蜂房
30g
,
一剂,做水丸,每天两次,每次
6g
。
二诊:
2012
年
6
月
24
日。服完上方一剂后,即已怀孕,现感腰痛乏力,舌淡红无苔,脉弦细数。用泰山磐石散加味:黄芪
50g
,
白参
15g
,
炙甘草
10g
,
当归
10g
,
白芍
10g
,
生地
15g
,
川芎
5g
,
白术
30g
,
砂仁
20g
,
续断
30g
,
寄生
30g
,
菟丝子
15g
,
黄芩
15g
,十五剂。
按语:当归芍药散是治疗妇科腹中疼痛的祖方。月经不调,多为血气不和;妇科炎症,多为内有水湿。而当归芍药散之当归、川芎、白芍(赤芍),柔肝和血;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全方药味平和,善于流通而不滋腻,不燥烈,非常适合妇女的生理特征。但此方用于妇女慢性盆腔炎引起的腹痛,清热解毒的作用力量偏弱,故在明确属于比较严重的盆腔炎时,往往加大剂量红藤、败酱草,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付某,女,
30
岁。
初诊:
2013
年
1
月
14
日。
主诉:月经稀发
8
年余。
病史:患者从
2005
年起,月经稀发,逐渐闭经,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吃了两年多西药,月经仍然不正常,身体变胖。
2008
年改吃中药丸,月经逐渐正常,
2010
年
1
月怀孕,
9
月顺产。半年后,月经又不正常,检查仍然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再按照原来的药方制药丸服,不料服后又怀孕,鉴于西医说剖腹产不宜短期内生二胎,于是忍痛流产。目前孩子已经两岁半,依旧闭经,患者希望月经调治好之后,能够再生一胎。
西医诊断: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痰瘀交阻)。
治法: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处方:血竭
30g
,
琥珀
30g
,三七
50g
,三棱
30g
,莪术
30g
,
穿山甲
50g
,
皂角刺
30g
,
石见穿
30g
,
鹿角霜
30g
,
露蜂房
30g
,
白芥子
30g
,
牵牛子
30g
,
海藻
50g
,
生甘草
50g
,
白参
30g
,
五灵脂
30g
,
蛇床子
60g
,
雪蛤
50g
,
山楂
60g
,
苍术
60g
,
急性子
50g
,
紫河车
60g
,
仙灵脾
30g
,
菟丝子
50g
为水丸,每天两次,每次
6
克。
按语:根据的临床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数属于虚实夹杂。虚为肝肾不足,实为痰瘀交阻。大凡雌性激素偏低的,以虚证为主,虚中夹实;雄性激素偏高的,以实证为主,实中夹虚。虚证宜调节冲任,大补精血,兼以活血化瘀;实证宜化痰消瘀,软坚散结,兼以补益肝肾。本案患者身高体胖,雄性激素高,家族有卵巢癌病史,可能还有卵巢壁增厚,从多方面分析,当属实证。故遣方用药以化痰消瘀、软坚散结为重点,全方
17
味药,有
15
味药集中于此,仅有蛇床子、雪蛤补肝肾,益精血。由于方证相符,故能够取效。新开的处方,在原方的基础上,再加急性子软坚散结,苍术、山楂化痰消瘀,菟丝子、紫河车、仙灵脾,温补冲任,驱邪扶正之力,均有所加强,当服之有效。
黄某,女,
29
岁。
初诊:
2012
年
7
月
10
日。
主诉:人工流产术后
2
月,要求调理。
病史:患者结婚三年,一直采取避孕措施,
2012
年
3
月怀孕后,到医院检测:
HCG500
,孕酮
9NG/ML
,医生即开黄体酮口服。一星期后抽血检查,
HCG
缓慢增加到
600
多,孕酮增加到
15
点
NG/ML
。医生即要求做
B
超,排除宫外孕。后
B
超发现宫内小液暗区。医生说基本排除宫外孕,但发育不好。即打针增加
HCG
,同时继续口服黄体酮和维
E
。一星期后,出现褐色分泌物,过两天后变成流血。前往医院检查,
HCG
基本没增长。胚胎发育不好,建议清宫。患者要求先观察,医生增开了“固肾安胎丸”口服。几天后血流量减少,复又前往医院检查,
HCG
基本没增长,
B
超检查仍有液暗区,
5
月
19
日,怀孕
50
多天后进行了清宫。患者平时月经推后一周左右,察之面色不华,腰酸,长期怕冷,舌淡,脉沉细。
诊断:人工流产术后(肾虚型)。
治法:补益气血,固肾调冲。
方药:用毓麟丸合寿胎丸加减:杜仲
80g
,黄芪
60g
,寄生
90g
,菟丝子
90g
,当归
60g
,阿胶
60g
,紫河车
90g
,续断
90g
,鸡内金
30g
,熟地
60g
,白芍
60g
,川芎
30g
,鹿茸
10g
,仙灵脾
30g
。一剂,制成水丸,每天两次,每次
9g
,大约可以服
3
月左右。
二诊:
9
月
20
日。患者来短信告知,
8
月
11
日怀孕,
9
月
11
日早孕试纸测试出现水印,仍服用药丸。
9
月
17
日上医院抽血检测,
HCG
约
850
,孕酮
18.53NG/ML
;
9
月
19
日再上医院抽血检测,
HCG
约
2250
,孕酮
19.58NG/ML
,目前除食欲稍微减退,微微恶心的早孕反应外
,
没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察之面色红润,不怕冷,舌淡红,有薄白苔,脉小弦。用泰山磐石散:黄芪
30g
,
白术
15g
,
炙甘草
10g
,
党参
15g
,
当归
10g
,
白芍
10g
,
川芎
5g
,
熟地
10g
,
砂仁
15g
,
黄芩
6g
,
续断
15g
,
菟丝子
15g
,
仙灵脾
10g
,
生姜
10g
,
红枣
10g
,
30
剂
.
随访:
12
月
2
日用短信告知,怀孕三个多月,胎儿发育良好,患者无其他不适,建议停药。
按语:毓麟丸合寿胎丸治疗不孕,在输卵管通畅,月经规律基本正常时,一般都有效。怀孕之后,此方仍可服。本案第一次怀孕后,因为
HCG
与孕酮低,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流产。故在一诊时,根据患者长期怕冷,舌淡,脉沉细,在方中加鹿茸、仙灵脾温阳,为药丸。再次怀孕后,
HCG
与孕酮迅速升高,胎儿正常发育,说明鹿茸、仙灵脾对于阳虚不足而
HCG
与孕酮低下的患者有促进迅速升高作用。
刘某,女,
35
岁。
初诊:
2012
年
4
月中旬。
主诉:自然流产后月经量少色暗
2
月余。
病史:患者
2008
年检查出泌乳素超高
1700
,并附有头痛,先用西药溴隐亭治疗大约
2
月,然后用中药治疗
(
药方不详
)
,
2009
年检查结果有改善,但仍然偏高,核磁共振脑垂体正常。
2010
年
2
月第一次怀孕,
30
天左右自然流产干净。然后出国
2
年,今年年初回来后再次怀孕(最后一次月经
12
月
13
)。
37
天检查孕酮正常,
HCG
指数
423
(标准下限
10000
)。
42
天再次检测
HCG1234
,阴道流血住院,注射黄体酮保胎,
2
天后再次检测
HCG
数值微降放弃保胎。约
47
天胚胎自然流出。住院期间出现间歇性腹部剧疼,多次流血。孕囊流出约一周后才好。流出后,采用过中医按摩针灸治疗。现月经不规则,时前时后,多提前四、五天,月经量少,颜色偏黑,舌淡红,脉弦。
中医诊断:月经量少。
治法:养血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定经汤加减:白术
10g
,当归
10g
,白芍
15g
,山药
15g
,柴胡
10g
,
黄芩
10g
,
五味子
10g
,炙甘草
10g
,牡丹皮
10g
,
荆芥
10g
,
栀子
10g
,茯神
30g
,
枸杞子
30g
,
熟地黄
10g
,
香附
10g
,
郁金
10g
,菟丝子
30g
,
十五剂
二诊:
5
月
15
日。半月后进行泌乳素检查:
37ng/ml
(正常值为
5-25ng/ml
,大于
35ng/ml
则为泌乳素升高),支原体阳性。月经过后白带多,偏黄,偶尔瘙痒,腰痛,腹部有压痛,月经量仍然不多,舌淡红,脉弦细。用丹栀逍遥散合二妙散、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
丹皮
10g
,
栀子
10g
,
柴胡
15g
,
蒲公英
30g
,
败酱草
30g
,
当归
10g
,
白芍
10g
,
生地
15g
,
茯苓
30g
,
炙甘草
10g
,
土贝母
10g
,
苦参
10g
,
黄芩
10g
,
黄柏
10g
,
萆薢
10g
,
苍朮
10g
,
乌梅
15g
,
菟丝子
15g
。十五剂
三诊:
7
月
17
日。上方服完后检查:泌乳素回复正常,支原体未消失。月经
4
月、
5
月、
6
月仍然有血块,
7
月
9
号来月经,血块消失。白带减少,舌淡红,有薄黄苔,脉弦细。仍用上方加减:
丹皮
10g
,
栀仁
10g
,
柴胡
15g
,
蒲公英
30g
,
败酱草
30g
,
当归
10g
,
赤芍
10g
,
生地
15g
,
茯苓
10g
,
炙甘草
10g
,
贝母
10g
,
苦参
10g
,
黄芩
10g
,
黄柏
10g
,
萆薢
10g
,
苍朮
10g
,
乌梅
10g
,
五倍子
10g
,
蜂房
10g
,
蜈蚣
1
条
十五剂。
四诊(网上会诊):
8
月
10
日。服上方后,胃部不适,出现呕吐,胃疼。服用二剂后停药
4
天,
7
月
23
日再次服用仍然出现出汗,头晕,胃痛,疲劳等,嘱去蜈蚣、全蝎、五倍子,继续服。
8
月
3
日用西药阿奇霉素
1000
毫克,
4
日、
5
日各用
250
毫克。
6
日晚发现意外怀孕停药。用泰山磐石散:生地
30g
,白芍
15g
,当归
10g
,川芎
5g
,
黄芪
30g
,白术
15g
,炙甘草
10g
,西洋参
10g
,黄芩
10g
,续断
15g
,
砂仁
10g
,七剂。
五诊(网上会诊):
8
月
17
日。服药一周,感觉还好,但口苦,欲呕,轻微腹胀。原方加黄连
6g
,,苏叶
6g
,,厚朴
5g
,,枳壳
5g
,,木香
3g
,继续吃
15
剂。
11
月
18
日家人来告:上方一共服用约
20
余剂。目前已经妊娠三个多月,检查一切正常。
按语:泌乳素升高导致怀孕后流产并非少见,患者大多数表现为肝气郁结兼有下焦湿热,在临床主要以丹栀逍遥散合二妙散、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往往有疗效。一诊时见患者月经前后不定,量少,故先用丹栀逍遥散合用定经汤,重在养血调经。二诊过后,泌乳素已经完全正常。三诊时,见仍有白带,支原体没有消失,故原方加五倍子、蜂房、蜈蚣三味动物药以搜剔顽疾,不意患者服后,出现胃部不适等强烈反应,主要是五倍子味涩、蜈蚣气腥所致。这对医者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气味较重的虫类药不宜入煎剂。幸好影响不大,随即怀孕,用泰山磐石散养胎,安全度过了三个月的妊娠期。
陈某,女,
32
岁,已婚,小孩
4
岁。
初诊:
2012
年
5
月
24
日。
主诉:行经后期小腹疼痛
4
年
病史:患者生小孩后痛经,每次在月经将净时疼痛,疼痛三、四天到一周,平时月经推后四、五天,检查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现在是月经第四天,即将干净,小腹开始疼痛,仍然有少量血块,手足怕冷面色晄白,舌淡,有瘀斑,脉小紧。
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痛经。
中医诊断:痛经(肾虚血瘀证)。
方药:用桂枝茯苓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桂枝
10g
,茯苓
15g
,丹皮
10g
,桃仁
10g
,赤芍
15g
,炮姜
10g
,元胡
15g
,
乌药
10g
,五灵脂
10g
,
没药
10g
,小茴香
5g
,炙甘草
10g
,蜈蚣
1
条
,全蝎
5g
。
二诊:
6
月
7
日。服上方后,剧烈疼痛没有发生,但仍然隐隐空痛,持续了一周,舌淡,有瘀斑,脉小弦。改用调肝汤加减,为丸剂:当归
60g
,巴戟天
50g
,白芍
90g
,炙甘草
30g
,枣皮
50g
,山药
50g
,阿胶
50g
,桂枝
30g
,茯苓
30g
,
丹皮
30
克
桃仁
30g
,
乳香
15g
,
没药
15g
,
小茴香
10g
,
穿山甲
15g
,
蒲黄
30g
,
五灵脂
30g
,
蜈蚣
30
条
全蝎
30g
,
为水丸,每天两次,每次
6g
。
三诊:
11
月
10
日。连续服上方三剂后,经历了五次月经,已经完全不痛,月经日期也趋于正常,没有血块。嘱继续服一剂后,做
B
超检查,看子宫内膜异位是否消失。
按语:一般子宫内膜异位是来月经时疼痛,一天比一天痛,有大量血块,待血块排干净后,疼痛才消失。严重者,患者面色发青,眼白微带蓝色,舌青紫或有瘀斑,脉紧或脉涩。震灵丹加减为丸,效果颇佳。本案不同之处在于,是月经过后疼痛,用桂枝茯苓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之后,虽然没有出现往常那种剧烈疼痛的情况,但仍然隐隐疼痛了一周。这说明此案病机属于虚实夹杂。虚为任脉虚寒,实为血瘀有寒,当温补与温消结合。傅青主的调肝汤,温补任脉,滋养精血,治疗月经过后腹中虚痛,极为合适。而桂枝茯苓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三方合用,虚实兼顾,故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王某,女,
36
岁。
初诊:
2005
年
11
月
09
日。
主诉:头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半月。
病史:
14
岁初潮,起始月经规律。
1
年前与人吵架后出现经期延长,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半月余,量时多时少,色暗,血块。伴头痛、目眩、心烦、失眠健忘乏力现象。性激素
PRL
为
78ug
,
/L,
蝶鞍造影提示垂体未见异常,诊断为高催乳素血症。伴随面色晦暗,精神萎靡,舌体胖大,脉弦滑。
西医诊断:高催乳素血症。
中医诊断:崩漏(肝郁脾虚,血瘀痰凝)。
治法:补肾疏肝,健脾化痰。
方药:当归
20g
,白芍
15g
,陈皮
15g
,牡蛎
30g
,苍术
15g
,
炒白术
20g
,
龙骨
30g
,海螵蛸
20g
,青皮
15g
,
半夏
10g
,
胆南星
10g
,
茯苓
15g
,生甘草
10g
,蒲黄
15g
。
10
剂,水煎服。
二诊:
2011
年
11
月
20
日。服上药后
10
余剂后,阴道流血止,头痛心烦失眠症状减轻,舌质紫暗,脉沉涩。乳房胀痛继上方加贝母
15g
,鳖甲
10g
,减海螵蛸。
三诊:
2011
年
11
月
28
日。服药
8
天后,乳房胀痛减轻,偶有头痛,精神爽快,嘱咐患者在每次月经来潮前
1
周继服上方。隔日
1
剂,连服
2
月余。随访头痛现象消失,月经规律,
PRL
:
18.5ug/L
。随访
2
年,病未复发。
按语:高催乳素血症属妇科疑难病之一。本病缘于患者情志过极,以致肝郁气滞,肝藏血,性喜条达,主疏泄,若七情太过,可使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血逆乱,故出现头痛、阴道流血;郁久化火,故心烦易怒;肝郁日久,必致脾气虚弱,痰湿内阻,呈现疲倦嗜睡,形体肥胖、恶心欲吐;治以疏肝健脾化痰止血为主。诸药主次有别,分而施治,使痰自除,经水自调。
张某,女,
35
岁。
初诊:
2001
年
10
月
2
日。
主诉:月经稀发
20
余年,未避孕未孕
2
年。
病史:
13
岁初潮,起始月经不调
4
个月至
1
年
1
行,量少,色暗,体型肥胖,结婚
2
年未孕,后于外院诊断“
PCOS
”,卵巢打孔后至今未孕,收养一女孩已
3
岁。现停经
4
个月,嗜睡,乏力,腰酸,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舌黯淡有瘀点,苔白腻,脉沉。体格检查:面部痤疮,皮肤粗糙,发迹低,黑棘皮明显,并治疗月经仍无明显改善。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不孕症(肾虚血瘀痰凝证)。
治法:补肾活血祛痰。
方药:当归
20g
,茯苓
20g
,益母草
20g
,泽兰
20g
,
鸡血藤
20g
,淫羊藿
20g
,巴戟天
20g
,川芎
15g
,半夏
15g
,胆南星
15g
,香附
15g
,白芥子
10g
。
水煎服,每日
1
剂。
二诊:
2001-10-25
。服用
20
余剂后,腰酸、乏力、嗜睡症状消失,自觉小腹憋胀疼痛,舌质紫暗,苔白腻,尺脉滑数有力。上方加鳖甲
10g
,贝母
15g
。外院建议服用二甲双胍。
三诊:
2001-11-5
。服上药第
7
天,月经于
2003
年
9
月
20
日来潮,量少、色黑、夹有血块、精神爽快。连服半年后,痤疮消失,皮肤光滑,月经渐规律。
按语:
PCOS
属中医闭经或月经后期的病征之一。本例以肾虚为本,血瘀、痰瘀为标。肾阳虚,血失温运,久则淤滞;阳虚运化失常,气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湿下注淤滞冲任,有碍血海满盈,闭经,出现血瘀,导致本病。肾气的盛衰与天癸的至与竭,直接影响月经情况。方中鸡血藤、淫羊藿、巴戟天、川芎温肾活血,用芥子化痰散结。诸药合用痰瘀自除,月经正常。
丁某,女,
36
岁。
初诊:
2008
年
11
月
13
日。
主诉
:
阴道干涩,时有抽搐感。
病史:
14
岁初潮,起始月经规律,现月经愆期,阴道干涩时有抽痛,剧烈时有抽搐感精神抑郁、善太息、常有头晕心悸,失眠健忘,乏力,性欲淡漠,阴道内有干涸枯感,分泌物少,妇检盆腔及超盆腔均未发现异常。舌淡红,脉细弱。
中医诊断:掉阴痛(脾虚肝郁证)。
治法:疏肝扶脾,理气止痛。
方药
:
木香
10g
,党参
20g
,黄芪
30g
,当归
20g
,白芍
20g
,香附
30g
,延胡索
15g
,川芎
20g
,茯苓
20g
,巴戟天
20g
,杜仲
25g
。
二诊
:11-21
。服药
7
剂后,精神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疼痛减轻,余症状好转。感觉乳房胀痛,原方加川楝子
15g
。
三诊
:12-7
。服药
2
周后,阴道内无干涩,性感也恢复,偶有失眠加首乌藤
30g
,合欢皮
25g
,柏子仁
15g
。继服三个月后精神较佳,月经规律,无不适症状。随诊
1
年未复发。
按语
:
此症俗称“掉阴痛”《医宗金鉴》
称“小户嫁痛”。为脾虚肝郁而有疼痛的现象,每与足厥阴、足少阴和阴维脉合并。王叔和所谓
“阴中痛如疮状”,而阴中胞宫为肾所系,故酌加补肾之品。该患者素有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为刚脏。内寄相火如郁久相火易干勃动而使肝用大过故疏之不应当折制其用。又肝藏血,脾统血,郁伤肝脾气血,可出现郁兼心气虚、血虚之虚实夹杂病证,治以归脾汤加减以益气养血。党参、黄芪、当归、白芍,再予舒肝调达止痛川楝子、木香、茯苓、延胡索、川芎,佐以补肾之巴戟天、杜仲、香附。
李某,女,
32
岁。
初诊:
2007
年
3
月
6
日。
主诉:双侧小腹隐痛半年余。
病史:半年来,双侧小腹隐痛,坠痛不止,伴有腰部痛,白带量多,色白,月经基本规律,时常心烦易怒。当地医院曾查
:
右侧输卵管积水约
100mmX 75mmX 50mm,
左侧输卵管积水约
125mmX 150mmX 150mm
医院嘱手术治疗,未同意。形体消瘦,舌质暗红,舌尖有瘀点,脉沉涩。
西医诊断:输卵管积水。
中医诊断:癥瘕(痰瘀互阻证)。
治法:活血散瘀、化痰利湿。
方药:以琥珀散加味为主。三棱
12g
,莪术
12g
,牡丹皮
10g
,延胡索
10g
,柴胡
15g
,青皮
15g
,乌药
10g
,刘寄奴
15g
,当归
10g
,生地黄
12g
,赤芍
10g
,琥珀
(
冲服
)5g
,肉桂
5g
,车前子
20g
。
每日
1
剂,连服
15
剂
(
月经期停服
)
。
二诊
: 2007
年
3
月
22
日。患者自诉服药后,腰痛、腹痛明显减轻,心烦易怒症状消失。经
B
超检查,右侧输卵管积水已消失,左侧输卵管呈索条状增厚。白带量仍偏多。上方去柴胡、青皮加茯苓、苍术各
15g
,,皂角刺、生甘草各
10g
,。
水煎服,每日
1
剂。连服
30
剂
(
月经期停服
)
。
三诊
: 2007
年
4
月。
1
个月后诸症自消。
B
超示双侧附件均属正常,其他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至今,病未复发。
按语
:
输卵管积水是慢性输卵管炎的常见类型。本病的发生多因寒湿之邪入里或情志失调、气血不畅、水湿内停日久痰瘀交阻而成瘕。因本病日久,非药力一日之功,故在以活血化瘀的琥珀散为主方的基础上,先调畅气机疏肝理后化瘀除湿。方中巧用皂角刺一味,取其搜剔祛痰,排脓托毒之功。湿瘀久恋,黏滞坚硬,故需长期用药,方可奏效。
李某,女,
38
岁。
初诊时间:
2015
年
7
月
14
日。
主诉:月经失调
5
月余。
现病史:患者诉
11
年
2
月份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失调
5
月余,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期短,少至
1
天,自诉垫护垫即可,月经周期规整,无痛经、带下异常等表现。曾在外院就诊,服用西药、中药(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今来我院就诊,现症见:
LMP
:
6
月
20
日,行经
1
天,月经量少,色黑暗,时有血块,痛经(
+
),以刺痛为主,胁肋胀满不适,腰酸,纳佳,寐可,二便正常。查体: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滑。
中医诊断:月经稀发(瘀血内停证)。
西医诊断:月经失调。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
12g
,郁金
15g
,
枳实
15g
,
当归
15g
,香附
15g
,益母草
15g
,三棱
15g
,
莪术
15g
,路路通
15g
,
王不留行
15g
,川芎
12g
,白芥子
15g
,牛膝
12g
,红花
8g
,
桃仁
15g
,炒穿山甲
8g
,焦山楂
30g
,甘草
6g
。
5
剂,日一剂,水煎服,分服
2
次,温服。
二诊:(
2015
年
7
月
24
日):诉服上药
5
剂后,
7
月
21
日月经已至,量少,色黯,有血块,
5
天净,伴有腰酸乏力,查体见舌质暗红,苔白少津,脉细滑。治以补益肝肾为主。方药:知母
15g
,黄柏
15g
,生地
15g
,丹皮
15g
,郁金
15g
,当归
15g
,香附
15g
,益母草
15g
,制龟板
10g
,醋鳖甲
10g
,桃仁
15g
,枸杞
15g
,女贞子
15g
,旱连草
15g
,薏苡仁
15g
,红花
8g
,川芎
12g
,焦山渣
30g
,。
14
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
:( 2011
年
8
月
7
日
)
:患者诉腰酸乏力减轻,余无适,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滑。治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经。方药:郁金
15g
,枳实
15g
,丹参
15g
,丹皮
15g
,桃仁
15g
,当归
15g
,香附
15g
,益母草
15g
,路路通
15g
,白芥子
15g
,王不留行
15g
,柴胡
12g
,川芎
12g
,红花
8g
,、焦山楂
30g
。
7
剂,日一剂,水煎服。
四诊:(
2011
年
8
月
25
日):
LMP
:
8
月
22
日,量可,色红,无血块,
6
天净,无腰酸乏力,继续服用
补肾强身丸
5
瓶
巩固治疗。
2
月后患者复诊,诉月经周律,量色质均正常。
案
100
林某,女,
32
岁。
初诊:
2016
年
6
月
25
日。
主诉:月经周期后错
1
年余。
现病史:近
1
年来每次月经均推迟
7-10 d
,末次月经时间是
6
月
17
日,经量适中,夹有血块。面部黄褐斑,面色暗淡,腹胀纳少,腰膝酸软,情绪不稳,急躁易怒,舌苔薄白,舌质暗紫,脉细弦。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肝肾亏虚,气血不畅)。
治则:养肝益肾,调肝运脾。
方药:柴胡、红花、广郁金、赤芍、白芍、当归、川芎、丹皮、旱莲草、女贞子、川续断、菟丝子各
10 g
,茯苓、炒白术、桑寄生、益母草各
15 g
,炙甘草
6 g
。
7
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
2016
年
7
月
9
日):正值经前期,情绪较前改善,偶有神疲,余症尚可。治以疏肝健脾,理气调血。方药:柴胡、广郁金、赤芍、当归、川芎、陈皮、苏梗、莪术、失笑散、制香附、乌药各
10 g
,茯苓、益母草、鸡血藤、生白术各
15 g
,炙甘草
6 g
。水煎服,日一剂。
前后调治
3
个月经周期,情绪稳定,月经正常,面色转好,面部黄褐斑消失。
按语:此患者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气不宣达,血为气滞,冲任不畅,气血运行迟滞,日久气血生化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推后。因此治疗时重在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健脾和营,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两方均用了柴胡、广郁金、赤芍、当归、川芎、茯苓、益母草、白术、炙甘草。柴胡、广郁金疏肝解郁,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白术健脾利湿,益母草活血通经。经前方还用了陈皮、苏梗、莪术、失笑散、制香附、乌药、鸡血藤、生白术,主要是用来行气化瘀,通利血脉;经后方还用了白芍、丹皮、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川续断、红花、桑寄生,主要是用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根据经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药,使气机畅达,血海按时满溢,月经正常。
案
101
韩某,女,
28
岁。
初诊日期:
2014
年
9
月
15
日。
主诉:发现输卵管积液
3
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
2014
年
6
月份因既往连续第
3
次滑胎就诊,自诉每次均以受孕
50
余天而终止妊娠,平素无腹痛、腹胀、带下异常等表现,月经周期尚准,月经色、质、量未见明显异常,行妇科
B
超提示:左侧附件区囊性包块,考虑左侧输卵管积液可能性大,子宫及右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回顾患者病史,考虑
3
次滑胎不排外由此引起,经口服相关西药(具体不详)。复查
B
超积液仍存在,治疗无效,末次月经:
2014-8-23
,量中,色红,有血块,无痛经。平素纳可,寐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西医诊断:左侧输卵管积液
。
中医诊断:癥瘕
(痰瘀胞宫)。
治则:疏肝行气,化痰逐瘀。
方药:
柴胡
12g
,郁金
15 g
,枳实
15g
,木香
15g
,大腹皮
15g
,薏苡仁
15 g
,扁豆
15 g
,木通
12g
,红花
8g
,桃仁
15g
,白芥子
15g
,海藻
12g
,昆布
15g
,黄柏
15 g
,紫花地丁
15g
,蒲公英
15g
。
14
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连续治疗
6
个月,每次行经前后复诊一次,同时行
B
超复查,积液体积逐渐减小,处方均以前方辩证加减;治疗以来患者自觉胃纳较前有改善,睡眠、二便同前,未有特殊不适。
2015
年
3
月
18
日复查
B
超子宫及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
按语: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肝主血,女子月事得以时下,全靠阴血为养。而又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所以病理状态下肝郁易于相互影响使女子胞宫受阻,同时肝又有调畅全身气机之功,肝郁气机失调,郁久酿痰,故痰瘀及导致受精卵运往胞宫受阻,胞胎失养,所以运用疏肝逐痰化瘀之剂,以助其畅达。
案
102
郝某,女,
19
岁。
初诊时间:
2013
年
4
月
28
日。
主诉:闭经
2
年余。
现病史:患者闭经
2
年余,埋线减肥后毛发脱落
2
年。患者
15
岁初潮,月经规律,量中,无痛经,
17
岁因中考学习紧张致闭经,半年内体重增加
20kg
,
2011
年于某院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未系统治疗。因到私人诊所埋线减肥后出现脱发,伴阴毛、腋毛脱落,
2012
年底开始中药治疗,行经
2
次。
LMP
:
2013
年
3
月
15
日;
PMP
:
2013
年
2
月。刻下症:肥胖,脱发,阴毛、腋毛脱落,饮食正常,大便不成形,日
2
~
3
次。舌嫩暗肥,苔根剥脱,脉细滑无力。辅助检查:
2011
年
3
月
2
日:
FSH5.47mIU/mL
;
LH12.23mIU/mL
;
T3.39 nmol/L
;
E
2
66.13pmol/L
。
2011
年
3
月
2
日:
B
超:双卵巢多囊样改变。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闭经(脾肾不足,兼有毒热)。
治则:益肾健脾,清热解毒。
方药:太子参
15g
,桃仁
10g
,川断
15g
,旱莲草
10
当归
10g
,杜仲
10g
,冬瓜皮
20g
,金银花
12g
,生甘草
5g
,首乌藤
15g
,桔梗
10g
,女贞子
15g
,茜草
12g
,夏枯草
10g
,葛根
3g
。
14
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
20013
年
6
月
2
日。诉右顶额部头发有生长,毛囊有恢复,时有下腹疼痛。阴毛有生长。服药后带下明显增加,二便正常。
BBT
基线较前升高,稳定。舌黯,脉沉细滑。方药:当归
10g
,砂仁
6g
,扁豆
10g
,川芎
5g
,桔梗
10g
,旱莲草
15g
,桃仁
10g
,阿胶珠
12g
,金银花
15g
,生甘草
5g
,菊花
12g
,枸杞子
15g
,女贞子
20g
,蒲黄炭
10g
。
14
剂。
三诊:
2013
年
7
月
1
日。
BBT
单相,二便调,
6
月
20
日有少量阴道出血,出血前有带下,为蛋清样,阴毛有生长,黑棘皮征明显减轻。舌黯,苔厚腻。脉细滑。方药:太子参
15g
,首乌藤
10g
,当归
10g
,茜草
12g
,夏枯草
12g
,炒蒲黄
10g
,炒鳖甲
10g
,川芎
5g
,月季花
6g
,杜仲
10g
,桑寄生
20g
,蛇床子
3g
,生草
5g
,百合
12g
,金银花
15g
。
20
剂。
四诊:
2013
年
7
月
25
日:
LMP
:
2013
年
7
月
16
日,
2
天净,出血量少,
BBT
单相,现面部光洁,有细腻感。舌边黯有瘀血,脉沉滑较前有力。方药:当归
10g
,枸杞子
10g
,女贞子
20g
,旱莲草
15g
,首乌藤
15g
,桔梗
10g
,浙贝
10g
,葛根
5g
,川芎
5g
,浮小麦
15g
,丹参
10g
,金银花
12g
,郁金
6g
,绿萼梅
10g
,枳壳
10g
,茜草
12g
,冬瓜皮
20g
。
14
剂。
按语:本患者素体脾肾不足,湿邪内蕴,可见肥胖;湿聚生痰,冲任闭阻,故见闭经;痰阻胞络,可见
PCOS
诸症;埋线减肥,毒热内侵,故见毛发脱落。舌脉为脾肾不足,兼有毒热之征。患者有埋线后出现脱发、阴毛、腋毛脱落的病史,埋线的药物成分虽不清,但诸症可从不良反应来考虑,故在益肾健脾的基础上加用金银花、生甘草等清热解毒之品。二诊药后症减,原法奏效,故暂不更法。三诊时考虑患者刚进入青春期,肾气本应充实。患者
2
年无月经来潮,加之由埋线所致毛发脱落,而肾之华在发,可知其肾气、肝血已大伤,患者舌黯为有瘀滞,苔厚腻为湿浊、毒热之征,故治当化湿浊,补肾气。方中用鳖甲散结养阴,而养阴药均有滋腻之性,故配川芎通络并佐鳖甲,配夏枯草、金银花以清热解毒。经数月治疗,患者毒热渐去,湿浊渐化,脉象提示阴血渐复,在此基础上,加强活血(加丹参、郁金)、利湿通络(如浙贝、冬瓜皮)之品,因势利导,以期恢复正常月经。
案
103
高某,女,
16
岁。
初诊时间:
2015
年
10
月
14
日。
主诉:月经紊乱
3
年,阴道不规则出血
20
余天。
现病史:患者自
13
岁初潮起月经紊乱,或稀发或淋漓不尽,曾在外院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间断黄体酮撤血。近一年间断中药治疗。刻下症:
LMP
:
2015
年
9
月
28
日至今,前淋漓,现量多,无头晕等不适,梦多,二便尚可。舌淡,脉细滑。查体:左乳明显增大,右乳明显小,颈部有棘皮征。身高:
160cm
;体重:
95kg
。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崩漏(气虚证)。
方药:生牡蛎
20g
,太子参
12g
,北沙参
15g
,白芍
10g
,桔梗
10g
,百部
6g
,郁金
6g
,合欢皮
10g
,大小蓟
12g
,仙鹤草
10g
,益母草
10g
,金银花
10g
,莲须
10g
。
7
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
2015
年
10
月
20
日):诉服药后阴道出血明显减少,余无不适主诉。方药:生牡蛎
20g
,苦丁茶
3g
,北沙参
20g
,川贝
10g
,郁金
6g
,丹参
10g
,茅根
20g
,大小蓟
15g
,白术
10g
,扁豆
10g
,荷叶
10g
,合欢皮
10g
,泽泻
10g
。
14
剂。
三诊:(
2015
年
11
月
18
日):
LMP
:
2015
年
10
月
30
日,
8
天净,现
BBT
单相、波动,右乳房稍大,左乳房缩小,大便不成形。舌嫩暗,左脉细滑有力。方药:冬瓜皮
20g
,浙贝
10g
,郁金
6g
,百部
6g
,茜草炭
10g
,薏苡仁
12g
,蛇床子
3g
,车前子
10g
,川芎
5g
,川断
15g
,仙鹤草
12g
,旱莲草
15g
,茅根
15g
,当归
10g
。
14
剂。
按语:患者月经处于青春期在首诊中即使纠正其月经状况,使其症状明显好转。另外患者两乳房大小明显不对称,左乳大,右乳小。乳房不对称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中医古籍未见相关记载。症状明显,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匮乏。患者体型、舌脉属脾肾不足型,故健脾补肾、固冲止血为首诊的主要法则。二诊时,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胸部脏腑分布是左为肝,右属肺,患者左乳大,右乳小,结合脏腑的五行属性分析,左乳大提示肝木旺,右乳小提示肺金不足,故治疗当伐木生金。然肝主疏泄,不可直接克伐其生生之性,而水生木,可通过泻肾水以伐肝木(方中苦丁茶、泽泻之意);土生金,健脾胃而补肺气(方中北沙参、扁豆、白术之意)。经治患者偏小的右乳房逐渐长大,而明显增大且下垂的左乳房居然逐渐回缩、上提。
案
104
张某某,男,
33
岁。
初诊:
2009
年
5
月
22
日。
主诉:结婚未避孕其妻未孕
3
年。
病史:结婚
3
年,双方共同生活,迄今爱人不孕。性欲一般,时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早泄,夜难入寐,寐则多梦,胃纳一般。
脉象沉细,舌淡苔白。精液常规:灰白色,量约
3mL
,计数
4000
个
/mL
,成活率
10%
,活动力差,死精子
90%
,液化时间不正常。
配偶妇检:无异常发现。
中医诊断:不育症(肝肾亏虚)。
治法:补肾调冲。
处方:补骨脂
15g
,熟地黄
15g
,山萸肉
10g
,杜仲
10g
,菟丝子
20g
山药
15g
,牡丹皮
10g
,
茯苓
10g
,泽泻
6g
,紫河车
10g
。
每日清水煎服
1
剂,连服
20
剂。
二诊:
2009
年
6
月
12
日。已复诊,精液常规示成活率
30%
,死精
50%
,液化时间正常,余无特殊。
药见初效,仍守方加太子参
15g
,小麦
20g
,夜交藤
20g
,旱莲草
15g
,。
每日水煎服
1
剂,连服
15
剂。
三诊:
2009
年
6
月
27
日。复查精液常规示成活率
50%
,死精
10%
,活动力一般,计数已经接近正常。继用五子衍宗汤加味。处方:菟丝子
15g
,女贞子
10g
,枸杞子
10g
,五味子
6g
,车前子
6g
,覆盆子
10g
,
太子参
15g
,当归
10g
,白芍
6g
,玉兰花
6g
,红枣
10g
。
每日
1
剂,水煎服。
随访:上方连服
30
剂,身体康复,其配偶次月受孕。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
言: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
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石室秘录·伤寒相舌秘法·论子嗣》将男性不育之病因病机概括为:肾精寒冷、肾阳虚衰、肾精亏少等;叶天士云“求子之法,不越乎男养精,女养血两大关键”。可见,中医学多认为肾为生育之本,男子之生育能力当责之于肾精的强弱及天癸的盈亏。治疗男性不育症当从肾为先导,同时兼顾肝、气、血全面论治。在补肾调冲方的基础上加减,辨证论治,效如桴鼓。
推荐文章
狂野的投影仪
·
将3dmax修改命令添加至修改器快捷面板的步骤方法|【模型云】找模型上模型云 - moxingyun.com
1 月前
千年单身的柚子
·
百度陆奇:亚马逊Alexa让同行“大跌眼镜” - OFweek智能家居网
2 月前
火星上的冲锋衣
·
揭秘:千亿童星培训市场,火爆背后的“潜规则”- 母婴行业观察
3 月前
温柔的电梯
·
“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北京大学2018级新生“心教育”晚会举行
3 月前
还单身的松鼠
·
船长的资料室 - 掌阅iReader smart xs pro 安装第三方软件笔记
3 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