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浙江:山,逶迤绵延;海,辽阔壮丽。山海共生,绿蓝泼墨。
2015年初,全省26个欠发达县集体“摘帽”;2015年底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054,全国最低……一个个精彩数据的背后,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导的重大工程――山海协作工程实施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这一发展战略和民心工程为浙江探索出一条共创共享、合作共赢、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新时代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2018年5月30日召开的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吹响了聚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号角。
省委书记车俊强调,要以崭新姿态扛起新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更加注重协作方式创新,更加注重造血功能培育,更加注重创新成果转化,全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加快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
山呼海应,浙江再掀新潮。
接力一张蓝图
推进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迅猛发展,但是欠发达的浙西南山区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障碍。
从事关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谋划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他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首次系统提出“八八战略”,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3年,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山海协作工程情况汇报会,强调把全面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效载体来抓、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推进。他还经常到浙西南山区调研协作情况,每年主持召开山海协作情况汇报会,部署工作任务,督导重大项目,有力推动了山海协作。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若干意见》,形成了山海协作的政策指导和考核评价体系。
2009年,浙江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扶持政策和帮扶载体,着力在基本公共服务和低收入群众增收上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
踏上新征程,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对山海协作工程提出更高要求。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进一步发挥山海并利的优势,着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战略部署。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高水平推进山海协作指明了方向。
加强统筹力度,省委常委会提出坚持每年专题研究山海协作工程实施情况,每年召开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在财政投入、干部互派等方面加大统筹力度。
着眼提升协调效果,省山海协作领导小组组建10个专题合作组,明确各组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让省级部门担起责任,群策群力推进山海协作工程;修订出台山海协作考核办法、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山海协作项目管理平台,工作体系更加健全。
热情迎接“海的拥抱”,衢州、丽水等地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主动对接结对市(县),开展广泛深入合作。
目前,全省有43个县(市、区)与26个加快发展县结对合作。在县与县结对基础上,还积极拓展村镇、村企的结对。
创新协作平台
走好优势互补双赢之路
着眼于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造血与输血功能共同增进,浙江各地结对谋划建设山海协作产业园、“飞地”园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等产业协作平台。
2012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的意见》,由发达地区出资不少于1亿元,在结对县(市、区)设立产业园,双方互派干部,共同管理,合作开发产业园。同年8月,全省首批9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拉开帷幕。
协作双方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龙游―镇海山海协作产业园实行独立核算、封闭运作的财政体系,拥有项目抉择、政策谈判等方面的自主权,让产业园轻装上阵。合作六年间,镇海派出“强将”担任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选派“精兵”负责管委会规划建设、招商工作。镇海还向龙游开放招商资源项目库,开放科技大市场接口,共享招商信息,合力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目前,产业园引进了伊利乳业、维达纸业、中车集团等24个大项目,投资额超80亿元。
产业园招强引优,打造生态工业发展主平台。在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投资高达135亿元的万洋低碳智能小镇火热建设中。这个以绿色健康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特色小镇,要求入园企业每年的亩均税收达到10万元,将成为莲都区发展生态工业的主战场。
通过共建产业园,促进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实现先发地区与加快发展地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既有利于先发地区“腾笼换鸟”、拓展发展空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又有利于加快发展地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截至2017年底,全省9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共投入142亿元,开发土地面积42.42平方公里;累计引进产业项目353个,完成到位资金39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75亿元,税收收入9.1亿元,带动当地就业近万人。
为扶持磐安发展,1995年金华市创设浙江首个“飞地”项目――金磐扶贫开发区。现入园企业有1000多家,年均对磐安税收贡献度超过三分之一。
“飞地”做法,为区域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空间,更为山海协作开创了新模式。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发展“飞地经济”,鼓励26县在结对市、县建立人才、科技和产业孵化“飞地”。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对建设成效明显的“飞地”园区予以用地政策支持。
放大“飞地”效应,衢州创新推出“孵化在杭州,产业在衢州”的新“飞地”模式,投资3.2亿元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起6.7万平方米的衢州海创园。两年间,共招引项目136个,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产业。
目前,26个加快发展县全部建有协作发展平台,共有各类山海协作共建平台32个,其中工业类产业园9个、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16个、各类“飞地”园区7个。
兴建基础设施
构筑区域一体新格局
山海协作实施的16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基础工作,加大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衢州、丽水对外高铁通道和内部区域轨道交通网建设,构建山区绿色能源网,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互联互通的交通网越来越密集,杭黄铁路年底建成、衢丽铁路年内开工、杭衢高铁在2022年亚运会前建成通车、杭绍台高铁快马施工……近年来,浙江打通山海交通走廊的力度越来越大。推动浙西南生态旅游大通道建设,让26县纳入杭甬温1小时经济圈,把交通网织得更密,路建得更直,出行方式更多样。
目前,浙江高速公路营运里程4154公里,密度位居全国第二,县县通高速正在推进;铁路营运里程突破2500公里,实现高铁陆域市市通。
今年浙江还启动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1000亿元,提升改造农村公路4万公里,让条条公路都成为乡村美丽风景线。围绕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浙江还精准实施800个农村公路提升改造项目,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融入长江经济带、融入“一带一路”,丽水没有海铁联运通道,产品外运不方便。对口协作的宁波积极协调,双方合作共建“丽水无水港”。2017年11月18日,丽水无水港至宁波港的海铁联运通道顺利打通,首个专柜从丽水火车站顺利发出。
时隔半年,就在今年5月,丽水与宁波再度深化合作,双方签订《推进丽水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在合作期内,丽水无水港将利用宁波舟山港港口优势,拓展物流合作,大力发展海铁联运业务,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丽水货物进出宁波舟山港的“绿色通道”。
开发庆元高山风能,兴建缙云抽水蓄能电站,推进三门核电项目……立足“山”的绿色资源,发达地区带来资金和技术,山海深度联动,将深山里的资源禀赋变成一个个“绿色宝藏”。
开展山海协作前,华夏村是江山市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自从2006年与杭州市下城区结对后,获得每年30多万元发展资金。以此为杠杆,开发现代农业,种植珍稀中药材、高档苗木花卉。前几年,在下城区支持下,华夏村引进福斯特2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顶上发电、顶下种花”的场景,吸引游客纷纷前来赏花游园。
在龙泉,自从引进浙能集团投资3亿元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当地的林产品下脚料和废菌棒,摇身一变成了电厂发电的核心“动力源”。电厂为社会输送清洁能源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1500万元收入。以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为龙头,龙泉计划招引一批规模大、市场好、科技含量高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培育新能源产业。
丰富合作内涵
提升山区群众获得感
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难、服务相对滞后,曾是加快发展县的最大制约。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突出共享导向,丰富山海协作内涵,围绕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高质量建设一批社会事业和民生合作项目,提升山区群众的获得感。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5月15日,2013年建立医疗合作关系的景宁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了第二轮“双下沉、两提升”合作协议。浙医一院将派出10多名业务骨干常驻景宁,除日常诊疗外,还帮助培训医务人员,探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
截至目前,我省实现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对26个加快发展县的全覆盖,15家省级三甲医院分别和26县的医院开展合作办医。接下来,我省还将通过组建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形式,建设紧密型医联体,进一步提升山区医疗水平。
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上,山海之间互动更为频繁: 校际结对、联合办学、互派教师,开设山海协作班、共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浙江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尽量向山区县倾斜。2017年浙江完成山海协作劳动力培训6.8万人次。
为提升浙西南山区教育质量,今年我省将推进省内1500所中小学开展校际结对,推动8所省属高校与衢州学院、丽水学院开展结对合作;对浙西南山区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教师开展培训。
为提升山区生态产业发展能力,近年来,结对双方利用“依山靠海”的优势,在农旅融合上相互协作,做强高效生态农业,做大生态旅游,带动山区群众增收。
百合、马鞭草、萱草、唐菖蒲……一片花海中,高铁自其间呼啸而过。在龙游县城西南方向,这片规划4000多亩的花海,由萧山一家苗木公司投资,建成后将成为浙江最大的花海基地,集苗圃繁育、旅游观光于一体,带动大批农民就业。
如龙游花海项目,协作双方共同发力,结合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有序开发浙西南山区的农、林、渔业资源和田园景观、农耕文化,打造丽水、衢州国家公园,推出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聚焦“村强民富”,协作双方充分发挥援建资金作用,在浙西南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同时,积极利用东部沿海地区和省级大型展会、营销网络和互联网平台开展产销对接,不断提高浙西南山区绿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今年,海盐和景宁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建设600亩 “600产业园”,引进工商资本,种植高山蔬菜。这些农产品有一个共同的区域公共品牌“景宁600”,经过统一包装后,销往嘉兴地区。景宁县副县长毛华庆说:“此举能带动1万多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近千元。”
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望江村的千亩荒山,乘着柯城―余杭山海协作的东风,引进杭州的投资主体,将荒山变成了 “浙八味?神农蝴蝶谷”,种植中药材,发展药材花卉观光。华墅乡党委书记卢成龙说:“靠这个项目,望江村集体现在每年有30万元租金收入,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自“山海协作”实施以来,到2018年一季度,浙江累计实施特色产业合作项目10752个,到位资金5121亿元;实施群众增收、新农村和社会事业项目1913个,到位资金8.73亿元。(记者 叶慧)
(
《今日浙江》
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
[email protect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258号
京ICP证000006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