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祁东县融媒体中心12月5日讯(记者:蒋先雨 刘玉净)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丽堂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发展与安全等方面开展调研,以“小切口、具体化”查找问题,拿出实招硬招解决问题。

4日,记者在风 石堰镇 花屋村了解到,花屋村文旅一体化发展一直牵挂着县长彭丽堂的心,他多次率队深入风石堰镇花屋村实地勘察,充分挖掘该村优质景点、特色产业、文化特点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规划了康养、休闲、度假一体的发展模式,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引进了药材、黑土猪等种养殖项目,通过“农户+集体+公司”的运作模式,发展富民产业,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的新图景。

w_ff6bdf38de2ec98f232a4486045b0bb.jpg

在风石堰镇花屋村,清新的田园气息迎面而来,潺潺溪水映衬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县政府办驻花屋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邓勇向记者介绍道:“此前,花屋村的产业发展规模小、品质不高、品牌不强,传统产业相对薄弱。”

冬日清晨,村民刘朝阳和妻子正在田里锄地拔草,精心呵护着埋在黄土地里珍贵的“黄精”。在刘朝阳辛勤耕作的土壤里,“黄精”抽出嫩绿的叶芽,随着清晨的微风招展。

黄精根状茎呈圆柱状,样子类似黄姜,肉质根茎可以生食,脆嫩甘甜,食用爽口,还可以泡茶、炒食、做药膳等,经济价值高,亩产预计可以达到6万多元。

“我在云南经商多年,早前,因为疫情原因,家中还有老人需要照顾,便回到了花屋。当时,恰逢彭丽堂县长来村里调研,鼓励我们发展药材种植。”刘朝阳告诉记者,他利用村里抛荒闲置的土地发展“黄精”种植,目前,已逐步形成规模,正计划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九蒸九晒’的传统古法工艺,黄精的产值可以翻三四倍。虽然黄精种植周期较长,四年才能投产,但效益极为可观。” 刘朝阳说。

据了解,刘朝阳种植了约10亩黄精,将逐年扩大种植规模,预计第三年扩大到50亩,将为50个左右 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让周边村民在农闲时也有收入。之前闲置的抛荒土地,正在慢慢结出致富的“黄金”。

“我打算不断改进我们‘九蒸九晒’的工艺,提高黄精品质,同时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拓宽销路,为花屋村农产品打响品牌。”刘朝阳说。

d37f7d39b92e49f78e30dca38c4eee68.jpg

月亮谷生态园的负责人张友生之前在外创业小有成就,但他心中依旧怀揣藏着那份关于花屋的乡土情结。2017年张友生回到花屋村再次创业,他拿出准备建房子筹集的210万元,建设月亮谷生态园。“这是花屋村引进成立的第一家公司,我成为出去创业又返乡建设的带头人。”回想起初建生态园的场景,张友生还是心潮澎湃。

经过四年的发展,生态园先后投入600多万元,目前项目总占地面积560亩,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初步形成了集山村生态旅游、户外团建、餐饮服务和水产养殖、水果采摘等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去年到花屋村旅游的人数达10万人。在建设中,张友生坚持吸纳村民参与开发建设,发挥优势开展助农合作,为村里农副产品提供销售渠道,累计销售农副产品50余万元;安置了本村二十多人常年在生态园就业,支付工资达100余万元,村里的百姓在他的带领下,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彭丽堂县长 多次来花屋村开展调研,也给我们返乡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让我坚定了信心,给我吃下了‘定心丸’。下一步我规划建设网红花海、生态剧场、星空露营基地等旅游项目,争取将月亮谷生态园打造成为全县乡村文旅的一张靓丽名片。”张友生说。

w_1d34cc7d0dd193ee5549dbe5bc82700.jpg

在花屋黑猪养殖基地里,一头头体格健壮、毛发光亮的黑猪或在基地里的运动区内悠闲漫步,或在食槽旁欢快地进食。该基地出栏的黑土猪因其肉质细腻、口感鲜香而走俏市场。

该基地负责人彭晓林介绍:“以前规模小,养猪方式传统,遭遇了发展瓶颈,彭丽堂县长在与我们座谈时,提出了发展生态养殖。现在,我们全程不给黑土猪吃化学饲料,只吃蔬菜、青草、红薯等绿色食物。通过生态养殖,我们基地效益得到了提升,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如今,彭晓林的养殖基地已发展至5000多平方,有室外猪粪发酵床区、育肥区、母猪栏区、母猪产子区、小猪喂养区、运动区。目前存栏2000头,毛收入达到200多万,带动了周边20户脱贫户解决就业问题。山林里的黑土猪,正为乡邻们“拱”开一条致富的新门路。

“我准备带领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土猪养殖中来,全程给予他们技术指导,把我们的生态养殖产业一起做强做大,让更多的人吃到卫生健康食品,也让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彭晓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