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3月30日晚间,随着知名自媒体咪蒙(马凌)一条朋友圈的曝光,由她一手创立的“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也正是宣布解散。

从曝光的图片来看,每位员工都收到了特殊的毕业证,下方有咪蒙的签名及该证书的颁发机构:咪蒙幼稚园。

2月21日,咪蒙微信公众号显示,该账号已注销。

随后,多个自媒体平台也陆续宣布,永久关闭“咪蒙”“才华有限青年”账号。而此前的2月1日,咪蒙曾在微博宣布,咪蒙微信公众号停更2个月、咪蒙微博永久关停。

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这个在自媒体生意场里,一度翻云覆雨的人物,就彻底凉了。

如果自媒体变成了一场生意,岂能不凉!撩拨喜怒哀乐只为点钞,焉能不凉!

然而,最令人扼腕的还不在于此。咪蒙,这个曾经也算资深的媒体人,竟然堕落如斯,才让人感叹。

媒体人“下海”后的操守,是自媒体的风向标

媒体人转战自媒体,总是扮演着开风气先和执牛耳者的角色。

2003年,在广州某报当编辑的木子美发了一组名为《遗情书》的博客,结果这些三观不正的东西,却开启了此后十余年自媒体的热潮。

在此前一年,咪蒙刚刚进入广州某报开始她十余年的编辑生涯。

还好,此后的博客、微博和一段时间内微信公号引发的自媒体热里,大多数人都依然坚持正能量的输出和精英创造的气质。

从博客到微博,再到格局更大的自媒体。许多有过传统媒体从业经验的人,都是弄潮儿。

比如在央视工作过的罗振宇,其《罗辑思维》一开始总算是另类版的《读书时间》;在新华社做记者的六神磊磊,其谈金庸、读唐诗,总是常怀家国天下,浓浓的杂文风格……

还有更多媒体人,在投身自媒体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同时改变了自媒体放任自流的格局:“有种,有趣,有料”,这一组罗胖的自诩,或许代表了媒体人的坚守或者操守。

哪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号称“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也难免最终堕入流量陷阱和贩卖焦虑的泥潭中。

但至少,媒体人大多在“下海”后,总能把自媒体的风向标,拨乱反正许多。

但至少,就算是被说成是“年轻人的权健”的罗胖,依然还是在读着各种书,哪怕书里的故事,当不得大用,也是一碗鸡汤,但怎么说都还秉持了一个媒体人的良知。

除了咪蒙,从一出场,她就直接把媒体的技巧,用在了媒体最不齿的套路上。

结果更重要,咪蒙的传到授业解惑,让更多的自媒体发现,原来咪蒙的套路,竟然是一个快车道,快的难以想象。

也是,咪蒙早就不是一个媒体人了,她做自媒体第一天开始就成了一个地道的商人:她的公号广告报价80万元一条,一年发布100余条广告。她名下也有多家公司在册。

数据显示,咪蒙公众号2018年推文387篇,其中软文104篇,广告投放频率为26.9%,平均每周1.8篇软文,照此计算,咪蒙及其团队一年捞金约8000万元。

自媒体不能商业化吗?非也!关键看这门生意,是否正当。

玩弄的就是黄色新闻,媒体人堕落起来更可怕

咪蒙从一开始,就试图用尖锐的匕首的撬动读者敏感的神经。

最初的一篇爆文《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让她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吸粉超20万,阅读数超350万。

于是,咪蒙一发不可收拾,其行文风格里,大段落的“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我的某某”,各种看起来身边人、身边事的奇闻怪事,接踵而来,收获眼球、收获流量,也收获了巨额的商业利益。

更重要的是,动辄爆文的咪蒙,成为了领先于前辈媒体人的头部大号,也让她的各种标题和写作模式,成为了急于成功的众多自媒体们奉行的标准模块。

咪蒙的课程起名《教你如何月薪5万》、咪蒙的爆文,从《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到最后一篇《去你大爷地,老子真的不想加班了!》,以及她旗下账号“才华有限青年”撰写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

光是从标题上,足够吸睛、足够戏精、也足够吸金。

但套路并不复杂,媒体人都懂。说穿了就是19世纪末,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普利策与赫斯特弄出的黄色新闻模式。

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媒体人大多能说出黄色新闻的几个标准:

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采用易于引起歧意的标题和版式;标榜同情、煽动情绪;专挑耸人听闻的事件进行报道,甚至假造骇人的新闻。

之前下海的媒体人们不懂吗?都懂,不为也!

咪蒙秀出了下限,也将经过百年锤炼的黄色新闻带入到自媒体中,用科班出身的专业水准达成了后发先至的流量逆袭。

效果如何,《北京商报》的一句点评颇为实在,引用一下:

“用户是下游,资本是上游,精明的企业平台一旦打通两者,内容创业飞在风口,这就是咪蒙火爆的原因,也是A股出现“天价收购做号公司”的原因,流量意味着商业模式、意味着财富故事。”

结果,咪蒙上演了一番成功学。上了她课程的,有几个月薪五万,不好说!但咪蒙的“实习生”确实早就达成了这一目标……

对,这也是咪蒙弄出的黄色新闻,潜台词就是:你看看,连我的实习生都如此了,你为何不能达成目标呢?

结果,害人害己,也害了自媒体……

从客里空到毒鸡汤,自媒体制造“贾雨村言”

《光明日报》上的一则谈论“咪蒙事件”的评论说的极好:

对某些自媒体来说,他们只需要迎合自己的受众。受众喜欢什么立场,他们便摆出什么姿势,受众喜欢听什么,他们便说什么——没有应不应该的问题,只有需不需要的问题。换句话说,这样的自媒体是没有信仰和敬畏的一群人。如果有什么信仰的话,那估计也就只是流量和金钱了。

流量代表着金钱,为了金钱,什么都敢瞎掰。

近乎是当下自媒体的一个众生相,咪蒙不是第一个,但却是一度做得最过分的一个;咪蒙已经没有机会成为最后一个,但她却成为了众多怀揣着此类想法的自媒体争相效仿的“偶像”,尽管在公众看来,或许只是呕吐的对象。

“咪蒙”式的自媒体却注定没有未来。不用讲大道理,只说一句——自媒体也有媒体属性,媒体就不能客里空。

仅此一条红线,咪蒙的自媒体矩阵,全网被封,就不冤枉。

无他,客里空就是决不能触碰的底线。

客里空是什么?媒体人都必须要知道,包括自媒体人。

其名来自于“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战地特派记者。俄文原意是空喊家,中文音译为“客里空”。

新闻界借用它泛指新闻报道中虚构、浮夸的作用。

说的更直白点,就是假新闻的制造者。而在自媒体上动辄煽动谣言的自媒体,恰恰是客里空最恶劣的表现。

容易被证伪的谣言,好破!

深谙媒体套路、又沉迷于流量生意的咪蒙选择了一条貌似精明的刀锋路线——贩卖毒鸡汤。

咪蒙的鸡汤文,最大特点在于难以证伪。

各种身边人的故事,你说它存在也好,虚构也罢,很难说的清道的明。而在自媒体的快速迭代下,爆文看罢也就一笑了之。

这本来也是媒体一些不入流记者最等而下的招式,虚构一个姓名,或者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息灵通人士所言。

其实许多时候,不过是自说自话,顺便不痛不痒的自圆其说。

当然,也有极其真实的,如爆出水门事件的深喉。由于新闻是真,大家只是不知深喉到底是谁,猜测了数十年。

但咪蒙取了一个更套路的巧,将过去只是在媒体上扮演第三方评述的这个角色,变成了自己文章里的主角。

于是乎,毒鸡汤变成了小说家言,任性胡编、劲爆了网络。

直到那篇像极了新闻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终于因为漏洞百出且可以轻松证伪,而导致了迷蒙帝国的崩塌。

但流毒已深。越来越多自媒体看到了咪蒙模式的好处,开始尝试自己的“贾雨村言”。

当自媒体里的内容都成了小说,自媒体也就沦为了地摊读物,这才是最可怕的状态。

毕竟,毒鸡汤哪怕看上去很美、尝一口也鲜,但终究有毒。

长此以往,要么毒害了社会,要么最终被公众所依然抛弃。

咪蒙的突然崩塌,就是后者。显然,这也将成为越来越多毒鸡汤式自媒体的必然结局,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自媒体也是媒体,媒体的操守不能缺

从自媒体诞生伊始,哪怕从博客时代算,它的媒体属性从未缺位。只是许多运营自媒体的人,选择性遗忘。

所谓选择,就在于他们发布内容的时候,自诩为媒体;在采集资料时,自诩为媒体;甚至于在扮演恶意构陷的黑媒体时,自诩为媒体……

倒是在舆论、公众乃至其他,在抨击其胡编乱造、造谣生事之时,他们一下子身段低了、博同情了——咱只是一个小编,写点感想,收点资料,求放过。

没有底线,在一些没有操守的自媒体、不知媒体为何物的自媒体身上表现的极为明显。

在我混迹的一个自媒体群里,有个汽车自媒体每天晒着自己的百万爆文,其中一个标题颇为吸睛:“某某车型上月销量为0!”

一问数据来源,某网站汽车频道上,通过关键词检索出来的数据而已。这也敢写、敢发、敢晒,单纯为了流量而无知无畏,可见一斑。

在另一个自媒体群里,有人则发问:某内容分发平台上的自媒体导师,文章篇篇几百上千阅读,有何资格指导我们?

随后的众说纷纭里,一个回复凉了:”深度文章是有自己的受众群体的,流量不代表力量。”

另一个回复则亮了:“深度没人看,三天写个深度三百阅读、三十分钟洗稿一篇阅读三十万。还是爆文好。”

众人皆拍手称快,余则掩面而逃。从媒体转行自媒体十余年,以上句句戳心:一贯写深度、一贯流量少、出过营销书、不配当“导师”。

但是否为了流量而选择迎合呢?

至少在我看来,不是写不出,做不到。真要那样写,多年的新闻专业锤炼保证更快更猛更吸金,但真要那样做,有谈何“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呢?

但咪蒙事件之后,这样的自媒体乱象,或许将会很快得到一定程度地消解,包括内容平台自己也在进行着尝试:

百度的百家号每月推出百家计划、每年有鲲鹏计划,奖励的都是深度好文,重金酬之;今日头条有青云计划、一点资讯推晴朗计划,其他文字、视频乃至其他自媒体平台,也都有相应计划出炉……

其模式就一个——安心写好文,好文有重奖。流量或许来钱,但好文没流量、奖励的钱或许更超值。

倒是自媒体群里探讨上述计划时,一些人的话语让人哑然失笑:每个月发四五十篇、阅读过千万,必然会中奖吧!

不想辩驳,且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

平台再发力,是让写好文的人心无旁鹭。

受众在孵化,慢慢品味会回到深度与好文中。

自媒体也将迭代,一味盯着流量、一心奔着钱程,对于“媒体”二字的道德担当毫无感觉的那一批人,也注定过把瘾就没戏了。

只是希望,能够坚守好内容输出的人,别在风云变幻中,被十万加、百万加、月收入五万加等给诱惑的成为了“明白时代的迷茫人”,终能成事。

刊载于《创意世界》2019年4月刊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原创 | 2019-03-31 15:50:02 阅读 1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