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il Smartpen
, 它通过特制的笔与接收器把使用者的笔迹电子化, 思路相当有趣.
虽然 equil 的思路很有趣, 但是这支笔和接收器需要装在一个专门的收纳盒中, 而这收纳盒又不能被放入大部分笔盒/笔袋中, 每次开始记录时都需要先设置接收器, 总而言之使用体验挺不好的, 我在玩过一两次之后就将它束之高阁, 现在甚至都快忘记有过这么一个玩意儿存在了.
而 e-ink 笔记本的话就不一样了, 它不需要额外的使用, 续航可以高达一个月, 拿出来就能用不需要额外的设置, 应该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但最终我还是没有购买 reMarkable 1 代, 原因已经有点不记得了, 但是很大概率是因为它的笔尾端不是橡皮 (非常鸡毛蒜皮, 非常符合我的个性吧).
速写练习
:
感谢
伊那老师
(
除了速写之外, 我也试着用它来进行偶尔的插画:
reMarkable 的绘画支持纯黑和灰两级灰阶, 比起市面上一些支持六七级灰阶的产品略有些不足, 不过速写的时候绝大多数只会用到黑色, 用图层 + 灰色也可以实现上图这样简单的阴影效果, 我对此并没有什么不满.
另外, 如果你在菜单里选择了 LiveView (beta), 再在别的设备上启动 reMarkable 客户端, 就可以在电脑/手机上实时预览 reMarkable 上的作画/书写/注记, 是个非常方便的小功能.
The Type 会员
吧!
话虽如此, 我还是用它读了不少东西 —— 毕竟 e-ink 屏幕的阅读体验是真的好, 如果你一次性把要读的东西全部都丢进去的话也可以很长时间不用再开那专门应用了. reMarkable 还推出了一个
read on reMarkable
Chrome 扩展, 可是我这里从来没有成功过⋯⋯
参考资料
).
ssh root@
然后输入密码, 即可进入 reMarkable 的根目录.
成功之后, 就可以通过终端命令来访问各种文件了. 我们需先看看这个版本的系统里字体文件被存放在哪个目录 (为防意外). 输入
fc-list
会得到一大排结果, 里面就会包含目前机器上字体文件的存放路径 —— 在我这里是
/usr/share/fonts/
. 了解这个信息后, 我们就可以往里面添加字体了.
新开一个终端窗口, 如果你准备的字体有提供 truetpye 格式文件 (ttf), 直接使用 scp 命令往 remarkable 原有的文件夹里传输准备好的字体:
scp root@:/usr/share/fonts/ttf/
便可以了. 如果你的字体只有 otf 或者 ttc 等等, 那么回到前一个终端窗口,
cd /usr/share/fonts/
进入字体文件夹,
mkdir otf/ttc
(后面的 otf/ttc 根据你的字体格式来选择), 之后就按照前面传输 ttf 相同的命令, 只不过最后的路径改成你新建的文件夹即可.
传输完文件后, 再次输入
fc-list
便会发现刚刚上传的字体已经自动被系统识别并对应到相应的语言/风格上了. 大功告成, 之后只需要重启 reMarkable 就可以获得对应的语言支持. 不过, reMarkable 目前不支持切换字体, 所以每一个语言 + 样式只要上传一个字体即可, 传多了也只是占用空间而已.
如果你想研究更多如何在 reMarkable 上倒腾字体, 那么推荐阅读这篇
Linux 下的字体调校指南
.
Gadget
— Mar 2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