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高管变动,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双双落定新任总经理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 2024-11-05 18:19
查看
图片

11月5日,据悉,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总经理人选落定。其中,邹迎光回归中信证券出任总经理,中信建投总经理则由中信证券原投行老将金剑华出任,目前已经到任。

而在此之前,市场就已流传上述两家券商互换总经理的消息,进而引发了合并的猜想。事实上,这两家“中”字头券商颇有渊源。追溯历史来看,中信证券前身为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建投有限”)。2005年,经证监会批准,由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共同出资设立。

几番股权变更后,中信建投2023年年报显示,中信证券仍直接持有中信建投将近5%的股权。那么,双方是否有合并的计划?11月5日,湾财社记者就此采访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截至发稿,尚未收到中兴证券、中信建投的回复或正面回复。

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均落定新任总经理

日前,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两家头部券商均落定了新任总经理。其中,出任中信证券总经理的为此前调任中信建投证券的邹迎光,出任中信建投总经理的人选则是现中信证券高管金剑华。

在上述消息的背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两家券商现均由董事长代行总经理一职。目前,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59岁,将于2025年达到60周岁;中信建投董事长王常青已满61周岁。

两位董事长的年龄此前就引发市场对于两家券商总经理一职迫切性的讨论。回到本次媒体消息的接任者身上。出任中信证券总经理的为此前调往中信建投证券的邹迎光。

在中信建投证券最新半年报中,邹迎光为中信建投证券执行董事,同时为发展战略委员会成员,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

据此前公开资料显示,邹迎光于2023年10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2023年11月起担任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委员。在职业生涯早期,邹迎光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医生,后在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前身华夏证券任职。

此外,邹迎光还担任过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行政负责人、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

出任中信建投总经理的人选则是金剑华。公开资料显示,金剑华现任中信证券高级管理层成员、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及总经理、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剑华是一名中信证券的“老将,其于1997年5月加入中信证券,拥有超过20年的投行工作经历。他历任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项目经理、高级经理,投资银行部(北京)副总经理,投资银行委员会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

此外,金剑华还曾任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委员、金融行业组行政负责人、装备制造行业组行政负责人、并购业务线行政负责人。

并购重组面临多重挑战

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随后,证监会也发声,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投资银行”。

市场分析称,券商并购重组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资本市场供给量太大,并购重组可以有效减少同质化竞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并打造航母级券商。

而在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开创了头部券商合并先河的背景下,券商并购的想象空间被进一步打开,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是否会合并也引起了市场的猜疑。

事实上,这两家“中”字头券商颇有渊源。追溯历史来看,中信证券前身为中信建投有限。2005年,经证监会批准,由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共同出资设立。

2005年11月2日,中信建投有限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其中中信证券以现金出资16.20亿元,出资比例为60%,中国建银以现金出资10.80亿元,出资比例为40%。中信建投有限以受让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有的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为基础,按照综合类证券公司的标准进行经营。

多番股权变更后,中信建投2023年年报显示,中信证券仍直接持有中信建投将近5%的股权。那么,双方是否有合并的计划?11月5日,湾财社记者就此采访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目前监管明确鼓励行业内整合,在政策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并购重组是券商实现外延式发展的有效手段,券商并购重组对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行业整合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规模效应。”中航证券预计,行业内并购重组事项将持续加速推进。

不过,对于券商来说,并购重组可能会面临不少挑战。“业务整合、人员整合、文化整合等都是挑战。”湾财社记者采访中,有分析人士称,比如说如何确保在业务不流失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整合,尤其是对于两家规模相当的券商而言。实力悬殊较大的两家券商或是一家经营正常,另一家经营存在困难,这种情形下,并购重组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上述人士认为,短期内券商并购重组的案例可能不会很多,因为操作起来难度大,除非各种业务能够模块化,可以拿出来单独进行估值,进而售出。“比如说,过去营业部因为业务单一,且独立核算,能够单独卖掉,但现在营业部业务类型多样化,且与总部绑定在一起,不好估值。”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 王玉凤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