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主要是指专门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及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对解决居民就业、促进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和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村庄银行等国外小微金融发展成功案例的分析,探索中国小微金融服务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外小微金融发展主要模式及比较
根据服务对象、机构性质、运行机制、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国外小微金融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依靠政策支持的非营利性模式,具有私人银行性质、保持一定商业利润的营利性模式,还有以会员制自助小组形式的可持续自我经营模式等。主要代表为:
(一)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模式。
格莱珉银行主要目的是向不具备抵押物品的贫困人群提供小额、短期的贷款以消除贫困,并不以盈利为目标,孟加拉国政府对格莱珉银行推行免税政策。其根据目标客户群设计多种贷款产品,并指导客户投资,鼓励客户储蓄,帮助客户理财,提高客户素质,格莱珉银行主要做法如下:1、开设多种账户帮助客户管理财务,如设立个人账户、特别账户和养老账户等。2、形成“贷款者+存款者+持股者”的三位一体模式,促进小组成员每周储蓄,可以获得更大的授信额度,同时可以购买格莱珉银行股份,成为股东,参与公司管理。3、创新信贷制度,自愿组建五人制信贷小组,实行连带责任制,其成员应是好朋友,且具有相似的经济和社会背景。4、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前,必须经过两周关于格莱珉银行的宗旨、原则和程序的严格培训,并须通过“口试”。5、完善奖励机制,对于连续7年100%还款的客户给予高级客户身份及更高信贷额度。
(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性质上属于私人银行,资产基本由小额信贷组成,贷款对象主要是城市微型企业或个体,服务于非富裕人群,并确立专业化小额信贷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对客户信用能力培养和贷款风险分散尤为重视,其主要做法:1、设立种子贷款,金额50-2000美元,用于个人和家庭生产,具有金额微小、利率高、期限短,分期偿还等特点,该贷款目的是发现客户信用能力,培养忠诚度,如果客户还款良好,就可能得到反复的信贷服务。2、制定贷款激励机制,即从信用良好的群体中选择优质客户,对贷款利率进行优惠,并提供阳光经营贷款,该产品贷款金额更高,期限更长,可用于营运资金或资本投资。3、综合运用各种担保手段,灵活采用资产抵押、保证担保或信用贷款,或要求个人或资产保险。4、将贷款分散到不同客户群体、行业、项目中,作为主动风险防范措施之一。
(三)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村庄银行模式。
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村庄银行的运行模式,也叫拉丁美洲村银行模式,是以村为基础的半正规会员制机构,其宗旨是为妇女和贫困者提供金融服务,最终减少贫困,根据目标客户设计用于满足生产生活和商业贸易所需的小额贷款产品,主要包括农户贸易和种养殖项目两类,完善担保体系。该模式的核心特征是:1、小组自治制,10-50名成员组成小组,小组实行民主自治,小组成员可享受小额贷款、小组储蓄及相互担保。2、小组成员自主决定贷款利率,其利率通常比商业银行的利率高,但要求利率可以覆盖成本,实现可持续经营。3、切实有效的贷款机制,由贷款类型、储蓄、控制机制和放贷原则构成,即经过一次贷款后,让贷款与储蓄相挂钩,第二次贷款时让贷款者储蓄账户的金额达到贷款金额的20%以上,这笔存款具有强制储蓄的性质。4、贷款抵押方面,该模式贷款无需抵押担保,采取贷款人相互担保的机制,可依据贷款人的信誉和以往存贷款金额授信。
国内小微金融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明确。
目前,国内各金融机构没有对客户进行细分,对市场和客户的了解不足,不能对其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因此,金融机构不能做出明确的市场定位,从而无法制定有效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小微金融业务普遍差异性较小,随之带来金融产品不匹配、风控手段不适合等问题,极大地削弱了金融机构对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能力,甚至会为小微客户的授信增加难度,从而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市场的运行发展。
(二)信贷制度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制度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判断客户贷款风险的手段比较单一,通常仅依赖于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因素,导致银行无法掌握客户真实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二是制度灵活性差,受其约束,信贷产品的可行性降低。三是缺乏行业研究和客户个案分析。对如何科学搭配、合理运用信贷资产,将资产风险降到最低缺乏全盘考虑。
(三)未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的信用担保体制起步晚,发展慢,全国性的征信体系还没成型,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额度小、程序冗繁、风险承担不协调等,从而增加了小微金融放贷难度,使小微金融发展遭遇较大阻碍。
对我国小微金融发展的启示
(一)强化服务目标,满足多元化需求。
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客户的细分,对于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客户,区分各自的特征和信贷需求,从而设计出针对性强、有特色的小微金融融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具有较高市场辨识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小微金融融资产品。有关部门建立相应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定位不同的客户群,挖掘其自身金融服务潜力。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信贷产品,也可以借鉴国外方式,结合地区实际需求开发信贷产品,一是扶持地区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发展,二是满足农户生产、消费、创业、教育、建房等不同层次需求。
(二)创新信贷技术,完善信贷机制多样化。
信贷技术要与时俱进,更要切合实际,国外小微金融发展模式的成功就在于综合使用了团体贷款、担保替代、动态激励、分期偿付等创新技术和手段,使信贷产品更具有可行性,解决了针对小微客户群的信贷难以实施、监管不力及目标偏移等问题。因此,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信贷技术,通过灵活的贷款、抵押担保和还款方式,拓展金融服务范围,提高信贷机制质量。
(三)利用社会资本,创造良好的信贷氛围。
对于经济水平较低、信用记录不完善、抵押物品欠缺的贫困群体,可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例如,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运用伊斯兰特有的宗教文化,建成彼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五人制信贷小组,构建了自愿参加、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担责任的信贷氛围。因此,可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在中国金融机构的小微金融发展工作中,发挥社会资本在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中的优势,将现代金融机制与农村社会文化相结合,运用农村社区熟人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氛围,规避风险的同时解决了抵押物品不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