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危害有哪些?
第一、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就是副作用,比如有人吃药后出现头疼、恶心、呕吐等反应。老人、儿童、妇女是最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另外就是有肝脏、肾脏或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的特殊人群,有基础疾病的人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第二、耐药性。抗菌药不但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率很高,而且在畜牧业中也被广泛使用,比如我们吃的牛奶、猪肉、鸡肉、鱼肉等,这些肉制品当中可能会含有残留的抗生素。
抗菌药的过度使用带来了细菌的耐药性,许多药物对细菌失去了原有的威力。甚至出现了超级细菌,导致部分疾病无药可治。
用药误区有哪些?
第一、把抗菌药当做一把万能钥匙。部分患者会认为抗菌药物能够包治百病,结果身体稍有点不舒服的症状就来一片。这种做法大错特错!因为抗菌药物一定要有某种适应症,就是在有感染的时候才能用。普通的一些炎症,比如像一些过敏引起的接触性的皮炎或者局部软组织的一些淤血、红肿、疼痛,这些小的症状是没有必要用抗菌药物的。
第二、把抗菌药当做预防药。有些患者觉得最近身体不太舒服,就吃点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实际上,抗菌药物是治疗用药,它不能够预防感染。抗菌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感染的唯一地方是在做手术之前,因为做手术要有一个大的创面,要失血,这时候才可以用上一剂抗生素。
第三、把抗菌药用来治疗感冒。有些患者一感冒了就赶紧吃抗菌药物,怕嗓子疼。其实感冒分为病毒性的和细菌性的,如果是病毒性感冒,抗菌药对它就没用了。所以如果只是感冒打喷嚏、流清鼻涕,是没有必要用抗菌药物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和喝水。
第四、有人一发热就用抗菌药,对不对?不对!因为有些人就是单纯的一个发热,查原因的时候找不出来,查血常规这些指标都是正常的,也没有咳嗽、咳痰、肺炎或者是一些泌尿系感染的症状,所以这时候发热即使到了38.5度以上也一样没有抗菌药的应用指征。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严重性发热,对于病毒引起的感冒发热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如果你有这种时间比较长的发烧还是要去医院识别一下。
第五、追求高档抗菌药。有些患者经济条件比较好,在跟医生和药师交流时要求用最贵的抗生素,实际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最贵的或者最新的药不一定就适合你。
第六、多种类用药。有患者总怕一种药不管用,结果就几种抗菌药一起吃。而正确的做法是,能用一种药治疗的坚决不用两种药。
第七、频繁更换抗生素。有的患者急性子,总嫌吃药不起效,频繁更换药物。其实抗生素在人体内起效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你频繁更换抗生素的话,就没法去观察这个疗效到底怎么样。所以要沉住气,用药48小时之后再看病情有没有改善。
第八、随便停药。有患者知道用药用得过多不好,所以看见病情有好转了,一下子就停药了,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因为抗生素把细菌彻底杀灭或打败需要时间,一般是等各项指标正常之后两到三天才能停药,就是说需要有个周期疗效显现的时间。所以一定要按照医生交代的去吃药,不能随便停药。
患者不要自选药物
抗生素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能对各种类型的细菌都管用,但窄谱抗生素可能只管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但广谱抗生素不一定都优于窄谱抗生素,它们各有各的特色。好比说有些人喜欢吃萝卜,有些人喜欢吃土豆,那么你能说哪一个好还是不好?所以希望患者不要自己盲目选药,还是要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不要自己选药。
同时还有一点要注意,现在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那么是不是新的就一定比旧的好?不是,它不像买衣服,新的就一定比旧的好。恰恰是老的抗生素反而会比较有优势,因为它应用的时间比较长,安全性资料比较多,治疗经验反而会更足。
发生不适立即停药:
因为药品有不良反应,所以用药期间如果发生不适一定要及时停药、就诊,将伤害降到最低。
主办: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湘ICP备14004233号-1
电话:0734-8215072
湘公网安备 43040602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