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CVPR 2023 | SCConv: 即插即用的空间和通道重建卷积

2 个月前 · 来自专栏 计算机视觉论文速递


论文地址:

复现代码:

文章发布:

介绍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名为 SCConv(Spatial and Channel reconstruction Convolution, 空间和通道重建卷积) 的卷积模块,目的是减少卷积神经网络中特征之间的空间和通道冗余,从而压缩CNN模型并提高其性能。


作者设计的 SCConv 模块,包含两个单元。一个名为 SRU (Spatial Reconstruction Unit, 空间重构单元) ,一个名为 CRU (Channel Reconstruction Unit, 通道重构单元) 。其中 SRU 通过 分离-重构方法 来减少空间冗余,CRU 则使用 分割-转换-融合方法 来减少通道冗余。这两个单元协同工作,以减少CNN中特征的冗余信息。


作者指出,SCConv 是一种可以直接替代标准卷积操作的插件式卷积模块 ,可以应用于各种卷积神经网络中,从而降低冗余特征并减少计算复杂性。


在后续的实验中,文章作者认为相对于其他流行的 SOTA 方法,他们提出的 SCConv 可以以更低的计算成本获得更高的准确率。下图是 ResNet50 在 ImageNet 上的 Top1 准确性测试结果。



模块设计

SCConv

如下图,SCConv 由两个单元组成,即空间重构单元 (SRU) 和信道重构单元 (CRU) ,两个单元按顺序排列。输入的特征 X 先经过 空间重构单元 ,得到空间细化的特征 X^w 。再经过 通道重构单元 ,得到通道提炼的特征 Y 作为输出。


SCConv 模块利用了特征之间的空间冗余和信道冗余,模块可以无缝集成到任何 CNN 框架中,减少特征之间的冗余,提高 CNN 特征的代表性。


作者对 SRU CRU 进行不同的组合,包括:

  1. 不使用 SRU 和 CRU
  2. 单独使用 SRU
  3. 单独使用 CRU
  4. 并行使用 SRU 和 CRU
  5. 先使用 CRU 再使用 SRU
  6. 先使用 SRU 在使用 CRU

最终发现先使用 SRU 再使用 CRU 的效果最好。


下面详细介绍 SRU 和 CRU 这两个单元。

SRU 空间重建单元


在作者的设计中,该单元采用 分离-重构 的方法。


分离 操作的目的是将信息量大的特征图从信息量小的特征图中分离出来,与空间内容相对应。作者使用组归一化 (Group Normalization) 里的缩放因子来评估不同特征图中的信息含量。




其中, \mu , \sigma 是均值和标准差, \gamma , \beta 是可训练的变量, \varepsilon 是用于保证稳定性的极小常数。更大的 \gamma 代表像素之间更大的变化,也就是更丰富的空间信息。

重构 操作是将信息量较多的特征和信息量较少的特征相加,生成信息量更多的特征并节省空间。具体的操作是交叉重建,将加权后的两个不同信息特征合并,得到 X^{w1} X^{w2} ,连接起来后得到空间细化特征图 X^w


其中 \otimes 是元素乘法, \oplus 是元素加法, \cup 是求并集。

经过 SRU 处理后,信息量大的特征从信息量小的特征中分离出来,减少了空间维度上的冗余特征。


CRU 通道重建单元


在作者的设计中,该单元采用 分割-转换-融合 的方法。


分割 操作将输入的空间细化特征 X^w 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的通道数是 \alpha C ,另一部分的通道数是 (1-\alpha)C ,其中 \alpha 是超参数且 0\le\alpha\le1 。随后对两组特征的通道数使用 1\times1 卷积核进行压缩,分别得到 X_{up} X_{low}

转换 操作将输入的 X_{up} 作为“富特征提取”的输入,分别进行 GWC 和 PWC,然后相加得到输出 Y_1 。将输入 X_{low} 作为“富特征提取”的补充,进行 PWC,得到的结果和原来的输入取并集得到 Y_2

融合 操作使用简化的 SKNet 方法来自适应的合并 Y_1 Y_2 。具体来说,首先使用全局平均池化技术,将全局空间信息和通道统计信息结合起来,得到经过池化的 S_1 S_2 。然后对 S_1 S_2 做 Softmax 得到特征权重向量 \beta_1 \beta_2 。最后使用特征权重向量得到输出 Y=\beta_1Y_1+\beta_2Y_2 ,Y 即为通道提炼的特征。


实验

消融实验

下图的消融实验确定了 SRU 和 CRU 的排列方式


下图的消融实验确定了 CRU 中的拆分系数 \alpha


图片分类实验

下图是与其他 SOTA 方法的比较,作者认为在所有的情况下,SCConv-embedded 模型的准确性都优于先前所有的网络。在某些模型中,对比同类模型在减少参数和 FLOPs 的同时还实现了更高的准确率


论文笔记


分组卷积 GWC、逐点卷积 PWC

相关代码中文注释

import torch  # 导入 PyTorch 库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 导入 PyTorch 的函数库
import torch.nn as nn  # 导入 PyTorch 的神经网络模块
# 自定义 GroupBatchnorm2d 类,实现分组批量归一化
class GroupBatchnorm2d(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c_num:int, group_num:int = 16, eps:float = 1e-10):
        super(GroupBatchnorm2d,self).__init__()  # 调用父类构造函数
        assert c_num >= group_num  # 断言 c_num 大于等于 group_num
        self.group_num  = group_num  # 设置分组数量
        self.gamma      = nn.Parameter(torch.randn(c_num, 1, 1))  # 创建可训练参数 gamma
        self.beta       = nn.Parameter(torch.zeros(c_num, 1, 1))  # 创建可训练参数 beta
        self.eps        = eps  # 设置小的常数 eps 用于稳定计算
    def forward(self, x):
        N, C, H, W  = x.size()  # 获取输入张量的尺寸
        x           = x.view(N, self.group_num, -1)  # 将输入张量重新排列为指定的形状
        mean        = x.mean(dim=2, keepdim=True)  # 计算每个组的均值
        std         = x.std(dim=2, keepdim=True)  # 计算每个组的标准差
        x           = (x - mean) / (std + self.eps)  # 应用批量归一化
        x           = x.view(N, C, H, W)  # 恢复原始形状
        return x * self.gamma + self.beta  # 返回归一化后的张量
# 自定义 SRU(Spatial and Reconstruct Unit)类
class SRU(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oup_channels:int,  # 输出通道数
                 group_num:int = 16,  # 分组数,默认为16
                 gate_treshold:float = 0.5,  # 门控阈值,默认为0.5
                 torch_gn:bool = False  # 是否使用PyTorch内置的GroupNorm,默认为False
        super().__init__()  # 调用父类构造函数
         # 初始化 GroupNorm 层或自定义 GroupBatchnorm2d 层
        self.gn = nn.GroupNorm(num_channels=oup_channels, num_groups=group_num) if torch_gn else GroupBatchnorm2d(c_num=oup_channels, group_num=group_num)
        self.gate_treshold  = gate_treshold  # 设置门控阈值
        self.sigomid        = nn.Sigmoid()  # 创建 sigmoid 激活函数
    def forward(self, x):
        gn_x        = self.gn(x)  # 应用分组批量归一化
        w_gamma     = self.gn.gamma / sum(self.gn.gamma)  # 计算 gamma 权重
        reweights   = self.sigomid(gn_x * w_gamma)  # 计算重要性权重
        # 门控机制
        info_mask    = reweights >= self.gate_treshold  # 计算信息门控掩码
        noninfo_mask = reweights < self.gate_treshold  # 计算非信息门控掩码
        x_1          = info_mask * x  # 使用信息门控掩码
        x_2          = noninfo_mask * x  # 使用非信息门控掩码
        x            = self.reconstruct(x_1, x_2)  # 重构特征
        return x
    def reconstruct(self, x_1, x_2):
        x_11, x_12 = torch.split(x_1, x_1.size(1) // 2, dim=1)  # 拆分特征为两部分
        x_21, x_22 = torch.split(x_2, x_2.size(1) // 2, dim=1)  # 拆分特征为两部分
        return torch.cat([x_11 + x_22, x_12 + x_21], dim=1)  # 重构特征并连接
# 自定义 CRU(Channel Reduction Unit)类
class CRU(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op_channel:int, alpha:float = 1/2, squeeze_radio:int = 2, group_size:int = 2, group_kernel_size:int = 3):
        super().__init__()  # 调用父类构造函数
        self.up_channel     = up_channel = int(alpha * op_channel)  # 计算上层通道数
        self.low_channel    = low_channel = op_channel - up_channel  # 计算下层通道数
        self.squeeze1       = nn.Conv2d(up_channel, up_channel // squeeze_radio, kernel_size=1, bias=False)  # 创建卷积层
        self.squeeze2       = nn.Conv2d(low_channel, low_channel // squeeze_radio, kernel_size=1, bias=False)  # 创建卷积层
        # 上层特征转换
        self.GWC            = nn.Conv2d(up_channel // squeeze_radio, op_channel, kernel_size=group_kernel_size, stride=1, padding=group_kernel_size // 2, groups=group_size)  # 创建卷积层
        self.PWC1           = nn.Conv2d(up_channel // squeeze_radio, op_channel, kernel_size=1, bias=False)  # 创建卷积层
        # 下层特征转换
        self.PWC2           = nn.Conv2d(low_channel // squeeze_radio, op_channel - low_channel // squeeze_radio, kernel_size=1, bias=False)  # 创建卷积层
        self.advavg         = nn.AdaptiveAvgPool2d(1)  # 创建自适应平均池化层
    def forward(self, x):
        # 分割输入特征
        up, low = torch.split(x, [self.up_channel, self.low_channel], dim=1)
        up, low = self.squeeze1(up), self.squeeze2(low)
        # 上层特征转换
        Y1 = self.GWC(up) + self.PWC1(up)
        # 下层特征转换
        Y2 = torch.cat([self.PWC2(low), low], dim=1)
        # 特征融合
        out = torch.cat([Y1, Y2], dim=1)
        out = F.softmax(self.advavg(out), dim=1) * out
        out1, out2 = torch.split(out, out.size(1) // 2, dim=1)
        return out1 + out2
# 自定义 ScConv(Squeeze and Channel Reduction Convolution)模型
class ScConv(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op_channel:int, group_num:int = 16, gate_treshold:float = 0.5, alpha:float = 1/2, squeeze_radio:int = 2, group_size:int = 2, group_kernel_size:int = 3):
        super().__init__()  # 调用父类构造函数
        self.SRU = SRU(op_channel, group_num=group_num, gate_treshold=gate_treshold)  # 创建 SRU 层
        self.CRU = CRU(op_channel, alpha=alpha, squeeze_radio=squeeze_radio, group_size=group_size, group_kernel_size=group_kernel_size)  # 创建 CRU 层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SRU(x)  # 应用 SRU 层
        x = self.CRU(x)  # 应用 CRU 层
        return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