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矚目的是首度來台展出的北宋〈七寶阿育王塔〉,於2008年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塔高近120公分,塔身以佛教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珊瑚、瑪瑙、硨磲為飾,鑲嵌有452顆水晶、青金石、瑪瑙等寶石,光彩奪目,珍貴無比,其上還浮雕有佛陀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等精美圖像,畫面和文字內容展現了佛陀從出生、成道到涅槃的全部過程,整座寶塔氣勢恢宏,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體形最大、製作最精美、工藝最複雜、銘文最多、最具史料價值的阿育王塔;而此塔因其珍稀性,據聞日後可能只能在南京目睹欣賞了。
南朝〈石雕阿育王頭像〉,34.6×24.5×25公分,四川博物院藏。
自清光緒年間,中國南方即有早期佛教文物出土,但一直要到百餘年後的1990年間,南方佛教的存在才真正得到學界的關注,成為中國佛教史及藝術史的重要研究課題。除光彩奪目的「塔中之王」北宋〈七寶阿育王塔〉,另有最早發現的陶塑佛像——漢〈陶佛像「搖錢樹座」〉、中國境內發現最早的佛塔圖像——漢〈塔紋陶磚〉,以及三國吳〈青瓷堆塑樓閣人物魂瓶〉、南朝〈石雕阿育王頭像〉、五代〈鎏金銅阿育王塔〉、唐〈石雕金剛力士像〉、宋〈鏨刻佛像銅鏡〉、元代管道昇〈刺繡觀音菩薩像〉、明代文徵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行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清金禮贏〈繪觀音菩薩像軸〉等歷朝重要珍貴文物。
本展不是尋常一般的佛教文物展,而是極其罕見,堪稱是海外及其海外的首次開展紀錄!厚實的展示內容及其價值能量,誠如佛教藝術專家林保堯教授所言:「七寶瑞光展是首次補足過往百年來,尚未知曉的漢魏兩晉達350餘年首宗的佛教藝術『空白』。」主辦單位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目前正積極洽談籌備山西寶寧寺的明代水陸畫展覽,若是成功展出,亦將是首度來台展覽的盛事,精彩可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代詩人杜牧〈江南春〉吟詠出江浙地區佛教文化隆盛於中國的佐證。佛教在中國南方的發展,從早期佛教與民間信仰的結合,到國外翻譯僧的進駐,佛教基礎開始鞏固,以及建立佛寺佛塔後發展成為皇家寺廟奉養佛骨舍利等過程,完整記載著中國佛教歷史的演變與進展。
自去年9月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12月台東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造成轟動的「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考古特展」,終於在今年的4月2日至5月24日於台北的歷史博物館二樓盛大展出,集四川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五大館珍貴館藏,88組、近200件展品,其中含26件大陸一級文物,首次從漢代至明代,跨越1500年的佛教歷史文物,空前絕後跨海來台展出。
北宋〈七寶阿育王塔〉,高119公分,底座邊長40公分,氣勢恢宏,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體形最大、最具史料價值的阿育王塔,南京市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