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世界学术造假排行榜,日本占其半

世界学术造假排行榜,日本占其半

最近估计很多人都看到了刷爆学术圈的这条消息:

心肌干细胞发现者一次被撤稿31篇文章,然后整个研究领域直接没了…


(被撤稿的哈佛著名心脏病专家皮耶罗·安韦萨)


自2001年皮耶罗那篇横空出世的心肌干细胞《Nature》论文起,到今天17年间,世界诸多实验室、企业和临床试验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金钱,最后发现原来都是假的。

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真是难以想象10多年来,那些阳性结果是怎么出来的。

所以人类的道德还是不能太过于相信,特别是这种成体系的造假居然是来自受过高等教育、以严谨自称的科研人员。



不过,小编其实更感兴趣的是由此事引出的 《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

因为31篇论文被撤,皮耶罗老爷子现在也“荣登”全世界撤稿排行榜前20位: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撤稿排行榜的大神们都是什么人。


1. Yoshitaka Fujii

荣登榜首的是日本麻醉医生藤井善隆(Yoshitaka Fujii),其研究领域是用于治疗手术后经常发生的恶心和呕吐的药物临床试验。



这位大神是个勤奋人,1991年博士毕业,1993年开始编数据,到2012年东窗事发,一共发表了212篇论文,其中183篇被发现完全是伪造的,一个人就占了从1980年到2011年撤稿总篇数的7%。

小编第一感觉是不容易啊不容易。

写过学术论文的人都知道写一篇论文有多难,编论文就更难了。那些数据啊,研究对象啊,结果讨论啊,估计都得费尽心力才能让它们尽量合乎逻辑,不那么容易被看穿,同时还要有点新意(要不怎么发)。

但这位大神数十年如一日,编了183篇,说实在话,这种精神还是挺令小编感动的,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常人没有发现的乐趣。

日本方面的调查最后总结道:“这相当于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写了一本关于科研点子的小说。”


2. Joachim Boldt

排第二的同样是来自麻醉学领域,德国Ludwigshafen大学医学院的约阿希姆·博尔特(Joachim Boldt)教授,主要研究是关于羟乙基淀粉的应用,一种作为手术期预防和治疗循环血量不足或休克的胶体。



这位大神同样也很“高产”,捏造了96篇论文。

(难道麻醉学的文章特别好发?不知有没有相关领域的读者释疑一下)

在被揭发之前(2010年),他在液体治疗领域尤其是胶体治疗领域是超级大腕。在任何国际会议上,他一开口,其他人就只能Shut Up了。

即使是到了最后盖棺定论的时候,四大名刊之一的BMJ也还是用了这样的标题: 《Boldt: the great pretender》(博尔特:伟大的造假者)。

当时他的案件被描述为“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声称已证明“麻风腮”联合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存在联系”之后最大的医学研究丑闻。

不过这位伟大的造假者目前正在面临刑事调查。


3. Diederik Stapel

第三名来自心理学领域,荷兰蒂尔堡大学心理学家德里克·斯塔佩尔(Diederik Stapel)。



斯塔佩尔曾发表过数篇颇具影响力的人类行为学论文,是享誉海内外的明星学者。

2011年(被揭发当年),他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人们在肮脏的环境中更可能表现出种族歧视;同年的另一项研究,称食肉会导致人们变得更加自私与不合群。

这些博眼球的观点赢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其暴露源于组内两名研究生的揭发——虽然此前他已经带了20多位博士生毕业。

斯塔佩尔后来坦言,他的确受到了野心的驱使,但事情也不止这么简单。他坚持,自己对社会心理学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但毫无指向性的实验数据杂乱得让他感到烦躁。他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喜欢整洁和规律的人,造假不过是为了得出学术期刊愿意发表的漂亮数据。

“我追求的不再是真相,而是美。”

这位为了“美”而编了58篇论文的大神,在被揭发后还出了一本书《Onrsporing》(意为“脱轨”),它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造假行为被揭露后的心路历程。

书在发售之前他就已经提前拿到了不菲的稿酬,斯塔佩尔希望此书能在让自己获得救赎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经济利润。


4. Adrian Maxim

第四名来自电气工程领域,前美国Silicon Labs研究员马克西姆(Adrian Maxim),2008年被调查发现伪造了48篇论文。


(各种IEEE)


一般来说工程领域的造假很难,因为产品行不行,一试便知。

所以这位大神有点争议,他在PLL(锁相环路)领域做得很牛,他那些经过确认的paper档次就够高了,足够他去任何一家牛校找一个faculty的位子。

而且他造假的是信号芯片,不同于前几位只是编数字或调查结果,这个芯片可是要出图的(想象一下芯片上迷宫般的设计),比某人的“芯片打磨”技术难多了。

所以水木上也有人怀疑说可能发的那些论文都是一些失败的芯片。

不过马克西姆先生造假的时候还有点恶趣味,虽然所有东西都是他一个人编出来的,但他在文章中经常会伪造一些不存在的“共同作者”名字。

当然,对于有些文章中“共同作者”确有其人的,最后发现本人都不知道发了这篇文章。


5. Yoshihiro Sato

第五名来自日本Mitate医院的帕金森病学家佐藤嘉洋(Yoshihiro Sato)。

Sato的欺骗是科学史上最严重的事件之一。

其捏造的论文产生的影响—— 很多关于如何降低骨折风险 ——波及面甚广(下图)。基于其试验采用的元分析得出了错误结论,同时专业学会以其论文为基础制定了各种医学指南,更严重的是,有上千名患者参与了以这些伪造论文为基础的临床实验。



Sato所在的Mitate医院其实是一个不太像发生欺骗的地方,它位于九州岛Tagawa小镇,并不以卓越的科研水平著称,平时病人也很少。

除了2006年一篇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论文,过去20年间Mitate医院全部科研产出都是由Sato贡献的。

2017年,Yoshihiro Sato自杀身亡。


6. Chen-Yuan (Peter) Chen

2014年,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物理学家陈震远被发现涉嫌造假,43篇研究论文遭《震动与控制期刊》(JVC)一次性撤销。

Retraction Watch网站公布了这一丑闻的部分细节:这名陈教授,利用伪造的专家身份,自己冒充其他专家,审阅了自己投稿的几十篇论文。

所以天下真是无新事,连手法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这位陈教授搞的有点大, 他一个人就伪造了130个专家帐号,扮演同行审查及引用

被撤销论文中,有5篇是由台湾地区教育部长蒋伟宁发表,陈震远挂名共同作者,在受到舆论压力后,蒋伟宁因此请辞教育部长。


7. Jun Iwamoto

排第七的是日本骨质疏松症协会常务理事和东京庆应义塾大学高级讲师Jun Iwamoto,他也是前面排第五的Yoshihiro Sato最重要的合作者。



Iwamoto的律师曾表示:“从他的角度来说,Iwamoto是受害者,他是被Sato拖下水的。”

Iwamoto自己也表示:他只是一个“Sato论文的名誉作者”,并没有在他科学不端行为中发挥作用。

但部分被撤回论文中Iwamoto是第一作者,其陈述可信度值得怀疑;

而且在被撤稿的41篇论文中,还有6篇并非和Sato合作的。


8. Fazlul Sarkar

排名第八的来自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病理学家Fazlul Sarkar,同样也是41篇论文撤稿,所以应该算并列第七。




其暴露源于他的诸多文章在PubPeer(同行评议网站)上被人匿名举报。

但这位大神造假造的理直气壮。

2014年的时候,他把pubpeer网站的一些用户告上了法庭,指责他们对其论文做出了诽谤性的评论。

他和他的律师为了获悉有关这些用户的身份而传唤了该网站的管理员,但PubPeer拒绝提供这些信息。

不过一年后的2015年8月,韦恩州立大学调查小组确认Fazlul Sarkar有数十篇论文涉及科研不端。


其常用的手法是对图片数据进行各种“处理”,网上对此作了详细的总结:

(1)镜像翻转(AB、BA、∀B)



就像这种,AB的镜像是BA,AB和BA明显不是一个东西,所以你分辨不出来,但是翻转一下就能发现了。


(2)一图多用:在不同文章展示同一图片





(3)魔法拼图:我拼拼拼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就容易发现此类造假,因为很突兀,背景颜色都不一样了



ABCD变成了ACBD


(4)对照组拿来随便用(GAPDH、β-actin)

像GAPDH、β-actin这些基本都是阳性的结果,所以有时候有些小伙伴就图省事儿,或者为老板省点抗体钱(其实还是懒),做好了几次GAPDH、β-actin的WB图,可以用一阵子,发几篇文章了,有时候调调亮度,有时候增加以下对比度,有的时候镜像反转一下。





就是翻转了一下


(5)细胞图片重复使用

这是有多懒啊,都懒得多换几个地方多拍几张照片吗?





(以上方法仅供介绍,请勿使用)


9. Hua Zhong

2010年,学术期刊《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Structure Reports Online》(《晶体学报,E辑:结构报告》)官方网站发表评论,确认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发表在该刊物的41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消的决定。

这两位哥们(刘涛排在撤稿榜第17),硬生生以二人之力把之前都没听过的井冈山大学变成了一所世界知名学府。


10. Shigeaki Kato

排名第十的是来自日本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内分泌学家加藤茂明(Shigeaki Kato)。



2011年,一位匿名告密者揭发加藤茂名的研究组对数据进行了伪造。

随后,东京大学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发现有四十多篇论文的图片造假,成为当时科学界最轰动的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加藤茂明被撤稿的论文中,很多都有高引用。

例如发表在2002年《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的“Nuclear Receptor Function Requires a TFTC-Type Histone Acetyl Transferase Complex”,该论文被引用了135次。


日本为何有那么多欺诈者


日本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论文发表记录既多且优,往往长至上百篇至二三百篇,而且《自然》、《科学》等高端论文数篇至数十篇,让人目眩;日本的诺贝尔奖数量也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长期以来,日本科学家的结果一般都被学界认为数据可靠、工作扎实。

但在撤稿排行榜前十中,日本科学家占了4位(第11位还是来自日本) 。在已发表的研究中,仅有约5%来自日本,该国却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诈骗者?

在庆应义塾大学对排行第七的Iwamoto开展的调查中或许揭示了一方面的原因。

调查组织者Michiie Sakamoto表示,这与尊重有关。

“在日本,我们通常不会对一名教授产生怀疑。”Sakamoto说,“我们基本上相信他们。我们认为不需要有严格的规定密切监视他们。”

于是,捏造结果的研究人员可能只有在累积了如此多的已发表论文后才被曝光。

另一方面,也受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的影响。

在日本,不同职位的人地位差异巨大,也迫使科研人员不择手段地往上爬;而上位者迫于优秀的压力,以及手下人员顶不住诱惑,致使造假如山崩。

更多撤稿排行榜背后的故事,可能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

但凡遇到学术丑闻被曝光,业内科学家的反应都是相似的。

他们会首先觉得不可思议,随后感到气愤,但最后通常都会以“那不过是我们这锅好汤里的那颗老鼠屎”的态度来看待此事。

然而,近年来被曝光的诸多学术不端行为都表明,科学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诚实。

从更悲观的角度来说,本文开始提到的“心肌干细胞案”可能并非特例——不诚实的学术行为囊括了从为了达到研究目标而刻意挑拣数据(许多研究人员承认这是很常见的),到直接编造假数据的种种做法。

这种大规模、长时间、成体系的造假或许需要学术界作出新的改变。


参考资料:

1. baijiahao.baidu.com/s?

2. wenku.baidu.com/view/cb

3. guokr.com/article/43708

4. newsmth.net/nForum/#

5. sciencemag.org/news/201

6. yz.scu.edu.cn:8083/Arti

7. sohu.com/a/214433904_65

8. society.people.com.cn/G

9. ebiotrade.com/newsf/201

10. blog.sciencenet.cn/blog


【推荐阅读】


利用运动手环断案

什么样的科学故事比较配大麻

疼痛和高潮的表情 一样吗?

自控力差可能是因为老祖宗染上了古老病毒

令人惊艳的微观世界:第44届显微摄影比赛图片展

又一个保健品谎言被揭穿:维生素D对强壮骨骼没有帮助

最近爆火的“沙雕培根”游戏,真是让人生无可恋又欲罢不能!


欢迎关注我们:

@W-Pwn

发布于 2018-10-20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