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任务
恢复
地壳
的发展史是地层学的基本任务。整个地质历史是由一系列缓慢渐变过程和无数急剧突变或灾变事件构成的。在地层剖面中,缓慢淅变过程常以连续的沉积物和古生物演化系列保存下来,突变或灾变事件常表现为沉积间断、不整合、古生物演化系列中断和特殊的事件沉积层等。
分支学科
是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但与之有关的认识则要早得多。人们早就认识到地质历史上的各种地质事件,如
生物突变
或生物大量绝灭、地壳褶皱运动和升降运动、火山喷发、气候异常、地磁极倒转、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环境突变和地球化学条件突然改变等,并应用这些变化对比和划分地层。
概念与假说
1973年,英国地质学家阿格提出了“事件地层学”的概念,但主要是涉及地球本身发生的事件。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自然科学家阿耳瓦雷茨等对白垩系与第三系之间界线含铱量的研究,提出在界线处发生过外来
天体撞击
地球事件的假说。这个假说进一步推动了事件地层学的发展。
研究历程
任何地质事件都可能在地层中留下相应的地质记录。根据这些记录便可推断事件的类别、性质及规模,探讨事件的成因及其地层价值。地质事件通常分地内事件和地外事件(宇宙事件)。地内事件包括生物绝灭、地磁极倒转、海平面升降、火山喷发及火山灰降落、洋中脊体积变化、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沉积环境变化、缺氧环境出现、浊流和风暴等;地外事件包括陨星和彗星撞击地球、超新星爆发、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等。这些事件既有突变的,也有灾变的;既有地质历史上极罕见的,也有
周期性
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