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陈旸(1061—1128年),字晋之。闽清县人。北宋著名音乐家、理论家。

编撰《乐书》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陈旸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及第,授顺昌军节度推官。徽宗初年(1101年),因进《雅衡集》,以劝导绍述,被升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

陈旸精于乐律,著有《乐书》二百卷。其中第一卷至九十五卷摘录《诗》《书》《三礼》《周易》《春秋》《孝经》《孟子》等古籍经传中有关音乐专词和记述,并加以诠释训义;另一百〇五卷则论述五声、十二律和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优伶、民间音乐等,还记述各种乐器,最后附乐图。全书上从宫廷雅俗乐舞,下及民间杂戏,无不完备记载。他在《自序》中,阐明了全书的大意,即主张以儒家经义来推崇雅乐,抑制外国和郑、卫之音,以达到“君子以成”“天下以宁”的目的,而且视“二变四清”为乐之蠹,为“伤教害道”,不合“遵无二上”之旨。他还有《进乐书表》一篇,将书写成120册,附表上进。

《乐书》完成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受到礼部侍郎赵挺之赞赏,称此书“贯穿明备”,经其推荐,朝廷升陈旸为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为讲议司参评礼乐官。后又进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

陈旸是中国有数的音乐理论家。他的《乐书》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研究宋代以前乐律、乐器的参考书,也是中国现存较早出现的音乐百科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的评价甚高,指出:“引证浩博,论辩亦极精审,唐以来,乐书无传者。宋乐书惟《皇祐新乐图说》及此书存耳。”

政和初(1111—1112年),陈旸因“坐言盐铁利”,与朝廷意见不合,被“炸旨夺职”(免去一切职务)。政和三年(1113年),他避地回闽。不久,平反昭雪,官复原职,但他却告老返乡。

陈旸信奉佛教,经常来福州东裨寺游玩。该寺所刊的《崇宁万寿大藏》,就是他出资赞助并于崇宁二年(1123年)上奏朝廷,为此,东裨寺得赐“崇宁”匾额,此藏也命名为《崇宁万寿大藏》。

陈旸于建炎二年(1128年)病逝,享年68岁,后祀为乡贤。他的著作还有《礼记讲义》十卷、《孟子解义》十四卷、《北郊礼典》十卷,皆佚。

陈旸兄祥道,字周之。元祐中(1086—1093年)为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著有《礼书》一百五十卷,与陈旸的《乐书》并行于世。

(黄安榕)

(来源:《可爱的福州丛书之三 福州人杰》)